培养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

来源 :当代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dongx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大多数学生惧怕作文或抵制作文。学生歌曰“作文,作的脑壳痛,不作又不行,老师要骂人”,这些学生作文时常常抓耳挠腮、冥思苦想,最后常以胡编乱造或者搭空架子交差了事,有的甚至照抄优秀选文。究其原因,是学生生活单调,缺乏充实的生活积蓄,孤陋寡闻。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的记忆仓库里没有可供选择的材料或材料不多,又怎么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选择、取舍呢?因此,要想学生写出好的文章,就要学生知道“知识在于积累”,本文谈谈指导学生积累材料的方法。
  1 从阅读中积累素材
  阅读是学生积累素材的重要来源,是写作的基础。书读的越多,知识就越渊博,脑子就越灵活。常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充满哲理和智慧的名言警句,为我们作文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非常重要,教科书中精选的课文,知识性、艺术性都很强,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指导学生深读精背,既能为他们积累丰富的知识,又能让他们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鲁迅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故而广泛阅读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不可能亲自去直接接触、认知的生活知识,从而丰富自己的写作材料。
  “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茅盾能背诵《红楼梦》,后来,他创作的长篇小说《子夜》在结构上就有所借鉴。托尔斯泰从年轻时就坚持临睡前记日记,他早年的短篇小说《昨天的事》就完全是从日记里脱胎出来的。
  因此,教师要指导并督促学生多阅读一些书籍,对课内阅读课文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一定要督促完成。另外,阅读时,对一些语句、段落要分门别类的摘抄下来,应该养成随时记笔记和写卡片的习惯,把材料储存起来,写作时即可调出这些材料,并选择出需要的材料写到作文中。
  2 在观察中积累素材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生活是文章的写作源泉,在日常学习、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多看多想,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也能积累丰富的素材。常言道:“留心处处皆学问”,“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鲁迅在《给董永舒》一信中说过:“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一看到一点就写”福拜楼要求莫泊桑仔细观察一个杂货商、一个看门人和一匹马,并说:“请你给我描绘一下这个杂货商和这个看门人,他们的姿态,他们整个的身体外貌,要用画家那样的手腕传达出他们全部的精神本质,使我不至于把他们和任何别的杂货商、任何别的守门人混同起来。还请你用一句话就让我知道马车站有一匹马和它前后五十来匹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善于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如大自然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风云雨雪天气的变化,人物的成长……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通过写观察日记积累起来,再到作文时学生就会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3 在活动中积极素材
  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使学生积累了知识,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兴趣的激发又更进一步扩大学生积累。课内可开展“成语接力”、“童话接龙”、“故事会”、“名诗句抢答”等活动。活动的开展,能巩固已知道者的素材,对于不知道者来说,他们通过活动能变不知为知之。课外可开展收集民间传说,在农村,民间传说的蕴藏量是很丰富的,许许多多的山岭、河流,古建筑、地名、历史人物都附着美妙的传说,千百年来,这些故事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历久不衰,学生搜集整理这些故事就能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以后恰当地用在自己的作文中,能增强文章的文采,使其语言生动、形象幽默。
  4 在实践中积累素材
  课内利用学生的“小制作”、“小实验”练笔。如结合美术课、生物、科技等课的手工制作或小实验,让学生在活动后,写文介绍。
  课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打破学生“两点一线”式生活封闭圈,把学生带入生活的五彩世界,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有所感受,这是一条极为重要的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曾带领学生到自然界(树木、草地、河岸、田野)去观察、感受、体悟,启迪学生捕捉美景,积累写作材料,这对我们很有启发。
  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踏青秋游,举办夏令营,到工厂农村参观访问,参加社会劳动。让学生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学生“五官”开放,心灵激荡地感受,在一个情、声、色、味俱全的世界里获取种种形象,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获得并积累多种亲身的生活体验。这样,在他们的头脑沉淀了许多生活素材,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聚细流,无以成江河。”只有平时从阅读、观察、活动、实践等多方面积极做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习惯,使其“胸中有丘壑”然后才能“下笔如有神”。
其他文献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我们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1 班级文化的涵义  文化,是目前人们使用频率较高而又颇有争议的一个概念。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给文化提出了一百六十多个定义。根据马克思的文化哲学理论,我们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界,便产生了物质
期刊
教学创新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为了适应历史教学新形势的需要,必须遵照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要求,创新历史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等。  1 历史教学原则要创新  历史教学原别的内容具有多层次、多方位联系性的特征,它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历史和世界
期刊
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概念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它是学生掌握和学好其它数学知识的基础和关键。特别是这几年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理念,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要把数学概念教好,要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好数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内容,并根据概念的本质特征和各种关系,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一下我多年来在教学过程中的粗浅体会:  1 采用形象直观方
期刊
我是一名从教二十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课前备课固然重要,但课后反思更有利于及时反馈教学实践的信息。教师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记录自己的感受、心得、评价与修订,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既可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有利于优化下一节、下一轮的教学,又便于及时弥补教学中的“遗憾”和修正“失误”,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不断思
期刊
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唯恐学生走了歪路,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始终牵着学生不肯撒手,到后来活泼可爱充满创造精神的孩子都被我们“培养”成了实验室里的小白鼠。实际上,过多的束缚,违背了教育规律,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只能压抑学生的天性,只能阻碍学生健康的成长,而“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才能令其茁壮成长,趋向完美。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校教育的一个不幸,就是教师的命令指示,要求提的太多。
期刊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一场深刻的变革,其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其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的学习平台。我认为在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转变观
期刊
语文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些看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
期刊
1 调查目的  为全面了解目前小学低年级学生写数学作业的现状,分析学生数学作业速度慢的症结所在,从而为提高教学学习效率,提高学生数学作业速度提供依据。本人设计了一份关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数学作业速度调查”的调查问卷,对本人任教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让他们认真如实的作答了这份调查问卷。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2 调查情况  2.1 调查时间:2009年3月。  2.2 调查地点:南京
期刊
【摘要】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能受益终身。同时让教师的劳动闪现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关键词】创新;教育;能力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科技发展到今天,大有"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的趋势,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1 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1.
期刊
当今社会,信息更新快,对班主任而言,信息储备单靠传统的更新方式,已制约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的班主任对本班后进生束手无策,只能听之任之;学校对班级管理制定的竞争机制很容易就扯开班主任的合作意愿,班主任对于孤军奋战已成了习惯。面对挑战,各级教育机构采取了形式多样的针对教师群体的培训。客观地说,这种培训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提高了班主任的专业水平。但是,实践也表明,由于培训机构及师资力量有限,特别是由于培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