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的历史学者柳治征,著有《中国文化史》一书,影响深远。其实,柳治征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口才很好。
一位年轻的学者看不起中国的古典传统文化,也看不起线装书。有一天,这个年轻的学者非常高傲地对柳治征说:“线装书陈腐不堪,对社会简直一点用处都没有,不如付之一炬。”
柳治征听了这位年轻学者的话,轻轻笑了笑,十分平静地对这位年轻学者说:“你这个主意,我非常赞同。但我还有更好的建议。这行动不做便罢,要做须做得彻底。否则,这儿烧毁,那儿没烧毁,还是起不了很大作用。应当来一个全国统一行动,把所有的线装书通通付之一炬。不,这不够,把我国的线装书全烧毁,世界各国图书馆还有许多线装书被珍藏,不把这些书统统烧光,说不定它们还会‘走私’进来,又重新在中国蔓延,这样,我们就会前功尽弃了。所以,不仅中国的线装书要烧掉,全世界的线装书都要统一行动,全部烧光。这样,不但线装书不会在中国蔓延,而且外国许多汉学家,也不会孜孜不倦地钻古纸堆了。否则,他们如果来华访问,在经史子集上提出些问题,和我们商榷,我们瞠目结舌,无言对答,岂不贻笑大方,太难为情了吗?”
这位年轻学者听了柳治征的话,满脸羞愧,无言以对。
从此,这位年轻学者开始专心研究中国古典文化,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作为堂堂的大历史学家,柳治征巧妙利用反讽的语言技巧,赞同焚烧线装书,甚至说必须烧完全世界的线装书,反讽的功夫真是老辣而圆熟。这位年轻的学者一下子就听出了柳治征话中的诚恳劝告之意。
柳治征关于线装书的这番论述,紧紧抓住了这位年轻学者的判断,用适度的夸张和乍听之下颇有道理的反话,使这位年轻学者从信其有理到发现矛盾。柳治征再进而抓住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语言技巧的运用十分得当,收到了很好的劝告效果。
(编辑/杨逸)
一位年轻的学者看不起中国的古典传统文化,也看不起线装书。有一天,这个年轻的学者非常高傲地对柳治征说:“线装书陈腐不堪,对社会简直一点用处都没有,不如付之一炬。”
柳治征听了这位年轻学者的话,轻轻笑了笑,十分平静地对这位年轻学者说:“你这个主意,我非常赞同。但我还有更好的建议。这行动不做便罢,要做须做得彻底。否则,这儿烧毁,那儿没烧毁,还是起不了很大作用。应当来一个全国统一行动,把所有的线装书通通付之一炬。不,这不够,把我国的线装书全烧毁,世界各国图书馆还有许多线装书被珍藏,不把这些书统统烧光,说不定它们还会‘走私’进来,又重新在中国蔓延,这样,我们就会前功尽弃了。所以,不仅中国的线装书要烧掉,全世界的线装书都要统一行动,全部烧光。这样,不但线装书不会在中国蔓延,而且外国许多汉学家,也不会孜孜不倦地钻古纸堆了。否则,他们如果来华访问,在经史子集上提出些问题,和我们商榷,我们瞠目结舌,无言对答,岂不贻笑大方,太难为情了吗?”
这位年轻学者听了柳治征的话,满脸羞愧,无言以对。
从此,这位年轻学者开始专心研究中国古典文化,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作为堂堂的大历史学家,柳治征巧妙利用反讽的语言技巧,赞同焚烧线装书,甚至说必须烧完全世界的线装书,反讽的功夫真是老辣而圆熟。这位年轻的学者一下子就听出了柳治征话中的诚恳劝告之意。
柳治征关于线装书的这番论述,紧紧抓住了这位年轻学者的判断,用适度的夸张和乍听之下颇有道理的反话,使这位年轻学者从信其有理到发现矛盾。柳治征再进而抓住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语言技巧的运用十分得当,收到了很好的劝告效果。
(编辑/杨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