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偏见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kon_ha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有些人对美食特别有鉴赏力,有些人又特别挑食?有些人吃什么都不胖,而有些人喝水都会长肉?吃货的不同命运,说到底是跟身体里的基因有关。对此不必耿耿于怀,做个聪明的吃货了解身体的秘密,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菜单。
  有些人食欲旺盛,身材却依旧苗条匀称,而有些人东西吃得很少,却仍然十分丰盈;一些人吃相同的食物却安然无恙——在这方面最典型的,莫过于前英国首相丘吉爾了,他日理万机,还爱喝酒抽烟,却竟然活到91岁。不得不承认,做吃货也是有秘密的。
  美国塔夫茨大学人类营养学研究中心的奥多瓦斯(Ordovas JM)将营养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比喻成一个电路板:“我们只研究了这块电路板上的某几个开关,知道它们该怎么开、怎么关。但在某些人身上,你打开一个开关,灯却很可能不亮,因为在这些开关的上上下下还有许多我们并不清楚其机制的开关在发挥作用。”以绿茶为例,它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可以帮助预防心脏疾病及某些癌症,但并非所有女性饮用绿茶之后,都能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这还与个体的基因型相关,不同的基因型,会对绿茶在人体内的代谢造成不同的影响。
  大约有15%的人生来肝脏里就存在一种可以提高体内高密度脂肪蛋白水平的酶,能降低饮食中摄入的脂肪、抵消低密度脂肪蛋白(该蛋白含量过高易引起心血管疾病)对人体产生的危害——这些大约就是所谓“有吃福”的人啦。两个特异性基因TAS2R38(一种苦味觉受体)和CD36(可能是一种脂肪受体)可能在一些人品尝和享受膳食脂肪中发挥着作用。21%的非洲裔美国人CD36基因存在变异,携带这种基因变异的实验参与者要比其他基因型的参与者觉得意大利沙拉酱更加滑腻。大约70%的美国成年人和儿童能够尝出苦味化合物受体基因TAS2R38,剩下的30%则不能感知——不能感知这些化合物的人们,往往在分辨食物中的脂肪方面表现得较差——这些人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摄取更多脂肪。
  人类由于长期面临着食物短缺和有毒食物的威胁,所以根据生存环境的要求而进行了相应的进化适应,这才培养出了我们对食物颜色、味道的挑剔。对食物颜色的偏好,来自我们的灵长类杂食祖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斯蒂芬·帕尔默(Stephen E. Palmer)进行的意向实验表明,人们喜欢的食物的颜色中,饱和明亮的红、蓝、绿色最受欢迎,而褐色与黄绿色不讨人喜欢。
  至于对味道的挑剔,也来自身体对食物质量的记忆。人类进化出丰富的味觉,并不是为了享受,而是用来鉴别食物的。我们喜欢甜、咸和鲜味,讨厌酸味和苦味,这是舌头在帮助我们的祖先给食物快速分类:甜意味着富含能量的糖;咸是人体必需的盐;鲜意味有营养的鱼类、肉类;酸意味着馊腐的食物和不成熟的果子;苦味的植物一般有毒,人类往往很少挑选那些味苦的动植物为食。身体的这种记忆延续至今,现在,即使我们明知绿色花椰菜、苦瓜等吃起来有点苦味的食物富含营养,也很难接受。
  要尝试多少次才能改变对某种食物的“偏见”?科学家们认为,我们对陌生食物的“恐惧”在婴儿时期是很弱的,到两岁的时候才逐渐增强,一直到上小学到达顶点,然后再开始逐渐减轻。相应地,婴儿期最容易接受陌生食物。有研究显示,甚至只需尝试一次,婴儿就可以大大增加接受陌生食物的程度。而且,尝试过一种蔬菜以后再接受另一种蔬菜就变得更容易。
  大一些的孩子和成人在接受新食物方面困难得多:他们即使在多次尝试、接受了一种新食物后,遇到另一种新食物还是不会轻易接受。随着年龄的增加,接受陌生食物所需要的尝试次数将大大增加。1982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布瑞奇(Birch L.L)的实验表明,让2岁的孩子喜欢上一种陌生的水果或者奶酪,需要5-10次尝试;让3-4岁的孩子喜欢豆腐一般需要8-15次;让成人爱上新口味需要多少次尝试就很难说了。
  偏食在很大程度上与父母的遗传基因有关。发表在2007年的《临床营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伦敦大学对1万名8-11岁的双胞胎和其父母进行调查发现,遗传因素影响孩子拒绝陌生食物的程度,78%的因素来自遗传,22%才是受环境影响。
  总的说来人们对美食的倾向性选择是由天生(基因)、后天(环境经历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进化因素给出了人类食物偏好的“跨文化范围”,个体成长史因素在这个大范围内进行相对小幅度的选择,而个体生理状态则更具体地影响了人们在当下对食物的偏好。这是一个范围不断由大到小,由笼统到特定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基因对美食选择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维持生物生存、繁衍以及生物界的平衡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他文献
我本人是独生女,未婚,离开老家在外地打工。我父母:不知道我大学读什么专业,对我的工作内容一窍不通。做编辑的时候以为我是打字员,自由职业的时候觉得我在搞传销,现在做影视策划,他们跟别人说我是群众演员。   总之,我和父母大部分时候都不在一个频道,但又因为生于农村,婚嫁和生育年纪都比较靠前,因此他们身边尽是儿孙满堂的同龄朋友,这是他们这些年心理最失衡的地方。通过一些契机和事件,我渐渐和他们达成了和解
一  暑假后要读四年级的凯儿,这几天开始看福尔摩斯了。到处都可以看到他拿着书聚精会神地研读,在墙边、在树阴下、在大沙发椅的角落里,我的小小男孩整个人进入了福尔摩斯诡异神秘的世界,任谁走过他的身边,他都来不及理会了。  但是,偶尔他会忽然高声呼唤:“妈妈,妈妈。”  我回答他之后,他就不再出声了。有时候,我在另外的房间里,没听见他呼唤,他就会一声比一声高地叫着找过来,声音里透着些微的焦急和害怕,等他
在生活里,一些瞬间让你感到不舒服。可能是在青春期时,独自待在房间,父母不敲门便闯入的时候;可能是在成年后,回老家遇见长辈亲戚,被拉着询问“谈男朋友了没,一个月挣多少”的时候;也有可能是在分手之后,前男/女友还是纠缠着你,不愿离开你的生活的时候;还有那种内心回荡着“我明明和你不熟”的时候。  但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让你感到不舒服的原因,是你的个人边界被侵犯了。“边界”不是一个中文里现成的词汇,它听起来
苏东坡作为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有的全才,亦善楷书。苏轼的楷书笔画较粗,用笔不拘正侧,结构紧密,墨色浓重如绵中裹铁。《学古绪言》一书中说:“坡公书肉丰而骨劲,态浓而意淡,藏巧于拙,特为秀伟。”苏轼的楷书作品有《罗池庙碑》《颖州西湖听琴》《超然台记》等。其中尤以《罗池庙碑》遒劲古雅。清梁巘说:“《罗池庙》健极,本唐人法而变其方整,本晋人韵而偏侧取势,摆
一个女生私信给我,心情太紧张,说得语无伦次,只是反复地说:不想活了。  渐渐地,我听出来了:她暗恋一个男生的事被人发现,她从此成为全班甚至全年级同学欺凌嘲笑的对象。她无处可逃,无人可仗恃,只想逃到死亡里去。  我告诉她:初二那年,我也曾遇到类似的事。当时,我随父母工作调动而转学。在新学校,我像在动物园里长大的雏兽,从不知什么是生死搏斗,却突然间被丢到了大森林,一派天真,没有半点弱肉强食的本能,我立
生活万岁  活着特别好,特别有趣  可以體会苦,然后特别甜  特别伤心,然后特别快乐  特别沮丧,然后特别兴奋  有爱和被爱的滋味  还可以特别放荡,酩酊大醉  人只能活一次,死了就没有了  没人告诉我们,死了以后是什么样子和感受  所以要特别美地活  特别珍惜地活  你比每个人都要幸福  你就是你,没有人是你  你也不是其他人
最近听说,奚梦瑶将免试受邀参加2018年维密大秀,我心中一惊。要知道,去年她在维密秀上摔了一跤之后,很多网友都以為她的职业生涯到此为止了。我的同事感叹:“在维密大秀上摔了一跤,不一定会退休,而很有可能获得来年直通pass卡。”  我的朋友媛媛最近的遭遇也很魔幻。他们新来的部门经理,每天都要她去买咖啡。她觉得没道理,于是在月底大会上当众拒绝了买咖啡的要求。当天她收拾东西准备辞职,结果下班前,部门经理
一切事物的单调包围着我,就像我进了监狱。而今天是我狱中岁月中的一天。不过,那种单调只是我自己的单调。其实,每一张即便是昨天与我们相逢的人面,在今天也有了完全不同之处,因为今天不是昨天。  每一天都是特定的一天,世界上永远不会有另外的一天与之相似。只有在心灵中,才会有绝对的同一(尽管是一种虚假的同一),使很多事物与很多事物相类聚并且被简化。  世界是由海角和尖峰组成的,我们的弱视症使我们只能看到四处
1   阳光透过灰尘,照进他的卧室。不知这缕阳光是否是他对这世界最后的记忆,温暖,但可能有点刺眼,却已无大碍了。   他微闭着眼,仿佛在偷瞄着床前的她和那些孩子们。咋了?怎么个个都像台风打过的玉米地一样?他不解地问,但竟然没听见自己的声音。   可能快不省人事了吧。他想。   耳畔,却分明传来她的呼唤和哭骂声,骂什么没听清,突然好想伸手给她擦眼泪,跟了我一辈子,苦了一辈子,还没见过你哭过几
十七岁的年龄是浪漫的,  一个优美的黄昏,咖啡馆里  杯盏叮当,酒绿灯红中漾着喧哗,  我漫步在碧绿的椴木林下。  椴树在芬芳的六月之夜散着芳香!  空气是如此温馨,不禁使人闭目凝神,  微风送来街市的喧鬧,城市就在不远的地方,  葡萄藤的芳香里加杂着啤酒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