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航天文化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国航天文化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和革命文化的优良传统,并汲取了社会主义文化的许多先进元素,它对中国优良文化传统的彰显正是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中国航天文化彰显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符合时代要求并体现人民的价值取向,易于得到人们的认同,具有易感知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便于人们理解和践行,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中国航天文化 大学生文化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文化,伟大的文化推进伟大的事业。我国航天事业在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孕育出了伟大的航天文化。中国航天文化是十分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构建大学生主流价值文化、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中国航天文化的核心要义
(一)中国航天文化的基本内容。
航天文化是对广大航天工作者在航天事业长期实践中孕育而出、为航天系统所认同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载体的总称。它以航天价值观为核心,以航天精神为集中体现。在航天事业60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热爱祖国、奉献敬业、求真务实、自主创新”①的核心价值准则,并相继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传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以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航天“三大精神”正是航天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写照。
(二)中国航天文化的内涵。
1.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爱国情怀。
一部中国航天发展史就是一部航天工作者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奉献史。广大航天工作者心怀科技强国、航天报国之志,不辞辛劳,不计得失,用他们的无私付出与杰出的智慧铺就了中国航天发展的辉煌之路。钱学森、任新民、黄纬禄、屠守锷、孙家栋正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者。
2.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
中国航天史就是一部航天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创业之初,在国家经济、科技实力薄弱及西方技术封锁、苏联中止援助的情况下,老一辈航天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路披荆斩棘,攻克了一大批关键技术,创造了中近程地地导弹、“两弹结合”、人造地球卫星等多个划时代的壮举,实现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的重大飞跃。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航天技术买不来、求不来、等不来,必须靠自力更生,发扬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
3.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
航天工程是一个庞大而又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及参与单位、人员之多是任何一个行业都难以比拟的。在载人航天工程实施过程中,“直接参与该工程研制工作的研究院、基地、研究所就有近200个,配合参与这项工程的单位有3000多个,涉及数十万科技工作者”②。我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步成功都是靠集体的智慧与辛劳及团队的大力协作取得的。
4.敢于创新、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再到“探月工程”,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取得里程碑式的跨越,靠的就是敢于创新、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载人航天工程是航天领域技术难度最大的工程,“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比世界航天大国起步晚30多年的情况下,广大航天工作者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开拓创新、不断攀登,攻克了飞船研制、运载火箭的高可靠性、轨道控制、飞船返回等国际宇航界公认的尖端课题”③。“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正是对航天人敢于创新、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的形象表达。
5.严慎细实、科学求实的敬业精神。
航天事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高风险、高投入的事业,任何失误都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在文化理念方面,老一辈航天人在创业之初就树立了“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的“三严作风”;1966年周总理提出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十六字方针”。在工作方法方面,确立了以零缺陷系统工程管理为主要特征的航天型号质量管理与保障方法。“进入新世纪以来,正是依靠严、依靠实,火箭发射成功率从83.3%提高到98.8%,实现了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连战连捷”④。
二、文化自信是中国航天文化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在2016年会见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相关人员代表时强调:“我们注重传承优良传统,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彰显了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航天文化对优良文化傳统的彰显正是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
(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磨砺了航天文化,是中国航天文化立世的根基。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在古代历史上曾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民族英雄,从抗击匈奴名将卫青、霍去病到抗金名将岳飞,再到抗倭名将戚继光……他们的爱国事迹为国人广为传颂。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从鸦片战争中关天培等爱国将领以身殉国,到抗日战争中以张自忠、杨靖宇为代表的爱国军人为保家卫国献出宝贵生命,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成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进一步升华了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爱国主义同样是中国航天文化之灵魂。
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在数学、天文学等很多领域都有很多发明创造,其中中国的“四大发明”堪称最伟大的发明创造。创新是中国航天文化最显著的特征。
中国航天文化集中展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民族品格。正是这种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磨砺了中国航天文化。
(二)革命文化奋发向上的革命拼搏奉献精神涵养了航天文化,是中国航天文化发展的拓延。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在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革命斗争实践中,先后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⑤。中国航天文化正是“井冈山精神”的坚定革命信念和革新精神,“长征精神”的坚韧意志品格和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以及“延安精神”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风范在新时期的集中展示。
(三)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升华了航天文化,不断丰富了中国航天文化的时代内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和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推动下,航天文化吸收了许多先进元素,成为当代先进文化的突出代表。
中国航天文化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这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航天质量文化建设和人才创新管理上。作为一项极其复杂的高风险工程,中国航天工程始终将可靠性和安全性放在首位,确立了以零缺陷系统工程管理为主要特征的航天型号质量管理与保障方法;在人才创新管理上,大力贯彻“以人为本、包容自励”的创新理念,牢固树立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价值导向;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健全员工发展平台。
中国航天文化凸显“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和要求。《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明确指出:“未来五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为此,在新时期,中国航天提出了“以人为本、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包容自励”的创新理念,大力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狠抓技术创新,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航天科工的科研和制造资源向社会开放;狠抓商业模式创新,借助互联网技术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进行融合创新,大力推广基于航天云网的“资源共享、能力协同、互利共赢”新型运行模式。
中国航天文化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航天梦是强军梦,更是强国梦。中国发展航天事业正是为了实现强国梦,凸显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发展方向。广大航天人以科技强国、航天报国为神圣使命,在工作中大力发扬严慎细实、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和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精神,彰显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方向。
三、弘扬中国航天文化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
社会转型时期呈现的主流价值观边缘化的风险和理想信仰迷茫、价值观扭曲、主流文化虚无、道德滑坡等问题倾向,也反映在一些大学生身上。大学时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大学生的价值观引领和塑造变得尤为重要。中国航天文化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强大的教育功能,是构建大学生主流价值文化、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
(一)中国航天文化彰显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航天文化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根基,将科学精神、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相融合,彰显了崇高的爱国主义传统、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奋斗精神和伟大的创新精神,是中国精神的典型代表,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内涵,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与弘扬中国航天文化,能够更加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中国航天文化符合时代要求并体现人民的价值取向,易于得到人们的认同。
中国航天文化崇尚科技强军、航天报国,崇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崇尚严慎细实、无私奉献,崇尚同舟共济、团结协作,崇尚敢于创新、勇攀高峰,崇尚胜不骄、败不馁,百折不挠,是具有鲜明自身特色和时代特色、朝气蓬勃和锐意昂扬的优秀文化。虽然它产生于航天这一特殊领域,但是其价值追求反映我国社会发展进步要求,符合时代要求并体现人民的价值取向,可以成为人们普遍遵循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三)中国航天文化具有易感知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便于大学生理解和践行。
中国航天文化是知与行的统一,其可贵之处,在于细微之处见伟大,實干之处见精神。中国航天文化正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所需要的价值标尺的鲜活范例。它贴合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实际,具有易感知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便于人们理解和践行。
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国航天文化的“内核”作用和精细化作风,将其融入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之中,使大学生从“航天标准”中感知行为标准和做人道理,将航天精神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注释:
①②刘纪原.中国航天文化的发展与创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46,93.
③胡锦涛.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gov.cn/ldhd/2008-11/07/content_ 1142680.htm,2005.11.26.
④雷凡培.推进航天强国建设的动力之源[N].学习时报,2017-02-15(4).
⑤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人民日报,2017-12-01(2).
关键词: 中国航天文化 大学生文化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文化,伟大的文化推进伟大的事业。我国航天事业在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孕育出了伟大的航天文化。中国航天文化是十分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构建大学生主流价值文化、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中国航天文化的核心要义
(一)中国航天文化的基本内容。
航天文化是对广大航天工作者在航天事业长期实践中孕育而出、为航天系统所认同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载体的总称。它以航天价值观为核心,以航天精神为集中体现。在航天事业60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热爱祖国、奉献敬业、求真务实、自主创新”①的核心价值准则,并相继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传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以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航天“三大精神”正是航天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写照。
(二)中国航天文化的内涵。
1.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爱国情怀。
一部中国航天发展史就是一部航天工作者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奉献史。广大航天工作者心怀科技强国、航天报国之志,不辞辛劳,不计得失,用他们的无私付出与杰出的智慧铺就了中国航天发展的辉煌之路。钱学森、任新民、黄纬禄、屠守锷、孙家栋正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者。
2.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
中国航天史就是一部航天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创业之初,在国家经济、科技实力薄弱及西方技术封锁、苏联中止援助的情况下,老一辈航天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路披荆斩棘,攻克了一大批关键技术,创造了中近程地地导弹、“两弹结合”、人造地球卫星等多个划时代的壮举,实现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的重大飞跃。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航天技术买不来、求不来、等不来,必须靠自力更生,发扬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
3.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
航天工程是一个庞大而又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及参与单位、人员之多是任何一个行业都难以比拟的。在载人航天工程实施过程中,“直接参与该工程研制工作的研究院、基地、研究所就有近200个,配合参与这项工程的单位有3000多个,涉及数十万科技工作者”②。我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步成功都是靠集体的智慧与辛劳及团队的大力协作取得的。
4.敢于创新、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再到“探月工程”,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取得里程碑式的跨越,靠的就是敢于创新、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载人航天工程是航天领域技术难度最大的工程,“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比世界航天大国起步晚30多年的情况下,广大航天工作者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开拓创新、不断攀登,攻克了飞船研制、运载火箭的高可靠性、轨道控制、飞船返回等国际宇航界公认的尖端课题”③。“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正是对航天人敢于创新、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的形象表达。
5.严慎细实、科学求实的敬业精神。
航天事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高风险、高投入的事业,任何失误都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在文化理念方面,老一辈航天人在创业之初就树立了“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的“三严作风”;1966年周总理提出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十六字方针”。在工作方法方面,确立了以零缺陷系统工程管理为主要特征的航天型号质量管理与保障方法。“进入新世纪以来,正是依靠严、依靠实,火箭发射成功率从83.3%提高到98.8%,实现了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连战连捷”④。
二、文化自信是中国航天文化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在2016年会见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相关人员代表时强调:“我们注重传承优良传统,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彰显了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航天文化对优良文化傳统的彰显正是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
(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磨砺了航天文化,是中国航天文化立世的根基。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在古代历史上曾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民族英雄,从抗击匈奴名将卫青、霍去病到抗金名将岳飞,再到抗倭名将戚继光……他们的爱国事迹为国人广为传颂。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从鸦片战争中关天培等爱国将领以身殉国,到抗日战争中以张自忠、杨靖宇为代表的爱国军人为保家卫国献出宝贵生命,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成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进一步升华了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爱国主义同样是中国航天文化之灵魂。
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在数学、天文学等很多领域都有很多发明创造,其中中国的“四大发明”堪称最伟大的发明创造。创新是中国航天文化最显著的特征。
中国航天文化集中展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民族品格。正是这种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磨砺了中国航天文化。
(二)革命文化奋发向上的革命拼搏奉献精神涵养了航天文化,是中国航天文化发展的拓延。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在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革命斗争实践中,先后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⑤。中国航天文化正是“井冈山精神”的坚定革命信念和革新精神,“长征精神”的坚韧意志品格和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以及“延安精神”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风范在新时期的集中展示。
(三)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升华了航天文化,不断丰富了中国航天文化的时代内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和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推动下,航天文化吸收了许多先进元素,成为当代先进文化的突出代表。
中国航天文化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这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航天质量文化建设和人才创新管理上。作为一项极其复杂的高风险工程,中国航天工程始终将可靠性和安全性放在首位,确立了以零缺陷系统工程管理为主要特征的航天型号质量管理与保障方法;在人才创新管理上,大力贯彻“以人为本、包容自励”的创新理念,牢固树立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价值导向;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健全员工发展平台。
中国航天文化凸显“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和要求。《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明确指出:“未来五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为此,在新时期,中国航天提出了“以人为本、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包容自励”的创新理念,大力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狠抓技术创新,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航天科工的科研和制造资源向社会开放;狠抓商业模式创新,借助互联网技术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进行融合创新,大力推广基于航天云网的“资源共享、能力协同、互利共赢”新型运行模式。
中国航天文化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航天梦是强军梦,更是强国梦。中国发展航天事业正是为了实现强国梦,凸显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发展方向。广大航天人以科技强国、航天报国为神圣使命,在工作中大力发扬严慎细实、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和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精神,彰显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方向。
三、弘扬中国航天文化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
社会转型时期呈现的主流价值观边缘化的风险和理想信仰迷茫、价值观扭曲、主流文化虚无、道德滑坡等问题倾向,也反映在一些大学生身上。大学时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大学生的价值观引领和塑造变得尤为重要。中国航天文化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强大的教育功能,是构建大学生主流价值文化、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
(一)中国航天文化彰显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航天文化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根基,将科学精神、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相融合,彰显了崇高的爱国主义传统、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奋斗精神和伟大的创新精神,是中国精神的典型代表,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内涵,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与弘扬中国航天文化,能够更加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中国航天文化符合时代要求并体现人民的价值取向,易于得到人们的认同。
中国航天文化崇尚科技强军、航天报国,崇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崇尚严慎细实、无私奉献,崇尚同舟共济、团结协作,崇尚敢于创新、勇攀高峰,崇尚胜不骄、败不馁,百折不挠,是具有鲜明自身特色和时代特色、朝气蓬勃和锐意昂扬的优秀文化。虽然它产生于航天这一特殊领域,但是其价值追求反映我国社会发展进步要求,符合时代要求并体现人民的价值取向,可以成为人们普遍遵循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三)中国航天文化具有易感知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便于大学生理解和践行。
中国航天文化是知与行的统一,其可贵之处,在于细微之处见伟大,實干之处见精神。中国航天文化正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所需要的价值标尺的鲜活范例。它贴合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实际,具有易感知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便于人们理解和践行。
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国航天文化的“内核”作用和精细化作风,将其融入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之中,使大学生从“航天标准”中感知行为标准和做人道理,将航天精神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注释:
①②刘纪原.中国航天文化的发展与创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46,93.
③胡锦涛.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gov.cn/ldhd/2008-11/07/content_ 1142680.htm,2005.11.26.
④雷凡培.推进航天强国建设的动力之源[N].学习时报,2017-02-15(4).
⑤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人民日报,2017-1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