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就听说澳大利亚经济高度发达,人均GDP高达38800美元,然而这个国家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不是它的富有,而是它的文明。
初夏时节,应友人之邀,我和夫人到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小住,还争取时间去了悉尼和墨尔本。
高水平的环保成果
澳大利亚的面积为679万平方公里,人口却只有2023万人,这可能是中澳两国基本国情的最大差别之一。这一差别决定了澳大利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巨大优势。
首都堪培拉市的面积是2395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市的六分之一,人口只有31万,不及北京的四十四分之一。走到街上根本看不到熙熙攘攘的人群。空气质量很高,只要不下雨,任何时候都是蓝天白云。整个城市被松林和翠柏环抱,所有裸露的地面均种植花草,或用碎木覆盖,绿地占全市面积一半以上,即使刮风也没有扬尘。我们没看见有环卫工人打扫街道,但马路始终光亮洁净。人们外出归来,会发现鞋底和衣领仍和原来一样干净。自来水没有“水垢”,可以直接饮用。就连出租汽车上供客人使用的垃圾袋上都印有“让我们共同保持澳大利亚的清洁”的字样,可见环保意识已经深入到了澳大利亚的每个角落。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我们看见很多各种色彩的鹦鹉、黑白相间的喜鹊,自由自在地在地上觅食,有时还驻足在居民的房檐上栖息。由于没有人去伤害它们,它们对人也毫不惧怕。更别具一格的是袋鼠竟会出没在许多别墅门前。它们有时三五成群,有时出双入对,我们曾在距袋鼠四、五米的地方拍照,它们很乐意与我们配合。
堪培拉没有工业区,被称为“花园城市”。
人性化的社会服务
在澳期间,我们发现各个城市在人性化管理方面都做得颇为到位。所有公厕均打扫得十分干净,且无异味,里面每个洗手池均有冷热水两个龙头,随时都有热水供应。每个马桶旁都放有卫生纸,供人们免费使用。美术馆、博物馆都有多种文字的“简介”,供参观者免费自取,每隔一定距离便放有沙发、长椅,供参观者休息,还有自动饮水处,供参观者享用。
首都堪培拉有一个最吸引游人的建筑——国会。这个庄严的场所常年免费对游人(包括外国人)开放,人们可以走进其中的每一个角落。即使是议员们开会的日子,也允许参观者近距离地坐在公众席旁听。这时,人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总理霍华德和议员们的尊容,并听到他们的发言,还获准对他们的发言发出赞同的喝彩声,或反对的嘘声,只是不能大声喧哗和参与讨论。国会走廊摆有历任澳总理和著名议员的油画像。这些油画像按1:1的比例绘制,它们不是悬挂在高处,而是摆放在和常人一般高的高度,让参观者感到这些大人物就在自己中间。
堪培拉市中心有一个很大的湖——格里芬湖,沿湖步行一周约需8个小时。每逢周末,湖畔便成了人们锻炼身体,休憩和遛狗的场所。为了保持环境卫生,湖畔和路边的电灯杆上都装有一个个小盒子,里面整齐地放有一个个塑料口袋,专供狗的主人用来清理狗的粪便。
墨尔本的公共交通颇为发达,其中还有免费的电车专线和巴士专线。起初我们以为那是为贫苦人服务的,其实不然,车内的座椅十分考究和舒适,并有录音广播逐一介绍沿途的各个景点。车上还放有精致的文字解说材料,免费供乘客自取。在墨尔本还看到一位被称为“城市大使”的志愿者,他身着红色上衣,看上去50多岁。我们前去问路时,只见他微笑着从背包里取出一张复印好的墨尔本地图,先用彩笔标出我们所在的位置,然后一边解说,一边慢慢画出我们要走的线路,直到目的地,一目了然。后来发现,“城市大使”的背包里放有几十张这样的地图,随时准备帮助每一个问路的人。当然,“城市大使”并非只此一人,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位。
在我国大使馆工作的一位朋友向我们讲述了他租用礼服的经历。他说,一次去参加一个重要的外交活动,按照驻在国的礼宾规定,需身穿燕尾服和配套的皮鞋。然而即使澳大利亚人或其他发达国家的外交官,也很少有人备有如此高档的服装。而澳大利亚有一种特殊的租赁公司,可以帮你解决这个困难。你只需走进公司,店主便会详细为你量出适合你的燕尾服尺寸,然后把相关信息发给全国所有的支店,发动它们一起寻找,直至找出适合你的那一套。无论你在本地,还是在外地,公司都会想方设法,按时把燕尾服和皮鞋送到你的手里。
澳大利亚的汽车租赁按全国联网方式经营。如果你从堪培拉租用汽车到悉尼,然后又乘飞机去其它城市,你完全可以把车归还给该公司在悉尼的经营点,而无需把车开回堪培拉。据说,仅悉尼一地就有十几个这样的经营点。到其它城市也一样,既方便快捷,又价格合理。
文明礼貌的澳洲百姓
澳大利亚的普通百姓给我们的印象是朴实、讲礼貌,且有很强的公民意识。在两个多月里,我们无论走到何处,都未看到有人随地吐痰,随地扔烟头、塑料袋,也没有人在建筑物上张贴小广告。社会治安良好,家家户户都没有防盗门,在我们居住的小区,从未听说有什么溜门撬锁或入室盗窃案件。走进超市、餐厅或其它公共场所,感受到的是一片肃静,无人在里面吸烟或大声喧哗。尽管澳大利亚经济高度发达,但老百姓的穿着都很宽松、随意,他们到商店购物仍然会反复斟酌,不会大手大脚摆排场,显示富有。
路遇澳大利亚人,虽互不相识,对方都会主动打招呼,说声“哈罗”。我们有一位邻居,60多岁,是马来西亚裔澳洲人。一天我们在门前的草坪上打太极拳,这位老太太很好奇,便主动走过来学着打拳。老太太自我介绍说,她原是马来西亚外交官,20年前来澳嫁给了澳大利亚人。如今两人都已退休,享受着国家的福利待遇,过着无忧无虑的晚年生活。她还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家里喝咖啡,表示希望和我们成为朋友。之后每次见面都要问寒问暖,十分亲热,直到我们回国。
澳大利亚建国不过220多年,在不长的时间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今天的水平,这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
初夏时节,应友人之邀,我和夫人到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小住,还争取时间去了悉尼和墨尔本。
高水平的环保成果
澳大利亚的面积为679万平方公里,人口却只有2023万人,这可能是中澳两国基本国情的最大差别之一。这一差别决定了澳大利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巨大优势。
首都堪培拉市的面积是2395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市的六分之一,人口只有31万,不及北京的四十四分之一。走到街上根本看不到熙熙攘攘的人群。空气质量很高,只要不下雨,任何时候都是蓝天白云。整个城市被松林和翠柏环抱,所有裸露的地面均种植花草,或用碎木覆盖,绿地占全市面积一半以上,即使刮风也没有扬尘。我们没看见有环卫工人打扫街道,但马路始终光亮洁净。人们外出归来,会发现鞋底和衣领仍和原来一样干净。自来水没有“水垢”,可以直接饮用。就连出租汽车上供客人使用的垃圾袋上都印有“让我们共同保持澳大利亚的清洁”的字样,可见环保意识已经深入到了澳大利亚的每个角落。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我们看见很多各种色彩的鹦鹉、黑白相间的喜鹊,自由自在地在地上觅食,有时还驻足在居民的房檐上栖息。由于没有人去伤害它们,它们对人也毫不惧怕。更别具一格的是袋鼠竟会出没在许多别墅门前。它们有时三五成群,有时出双入对,我们曾在距袋鼠四、五米的地方拍照,它们很乐意与我们配合。
堪培拉没有工业区,被称为“花园城市”。
人性化的社会服务
在澳期间,我们发现各个城市在人性化管理方面都做得颇为到位。所有公厕均打扫得十分干净,且无异味,里面每个洗手池均有冷热水两个龙头,随时都有热水供应。每个马桶旁都放有卫生纸,供人们免费使用。美术馆、博物馆都有多种文字的“简介”,供参观者免费自取,每隔一定距离便放有沙发、长椅,供参观者休息,还有自动饮水处,供参观者享用。
首都堪培拉有一个最吸引游人的建筑——国会。这个庄严的场所常年免费对游人(包括外国人)开放,人们可以走进其中的每一个角落。即使是议员们开会的日子,也允许参观者近距离地坐在公众席旁听。这时,人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总理霍华德和议员们的尊容,并听到他们的发言,还获准对他们的发言发出赞同的喝彩声,或反对的嘘声,只是不能大声喧哗和参与讨论。国会走廊摆有历任澳总理和著名议员的油画像。这些油画像按1:1的比例绘制,它们不是悬挂在高处,而是摆放在和常人一般高的高度,让参观者感到这些大人物就在自己中间。
堪培拉市中心有一个很大的湖——格里芬湖,沿湖步行一周约需8个小时。每逢周末,湖畔便成了人们锻炼身体,休憩和遛狗的场所。为了保持环境卫生,湖畔和路边的电灯杆上都装有一个个小盒子,里面整齐地放有一个个塑料口袋,专供狗的主人用来清理狗的粪便。
墨尔本的公共交通颇为发达,其中还有免费的电车专线和巴士专线。起初我们以为那是为贫苦人服务的,其实不然,车内的座椅十分考究和舒适,并有录音广播逐一介绍沿途的各个景点。车上还放有精致的文字解说材料,免费供乘客自取。在墨尔本还看到一位被称为“城市大使”的志愿者,他身着红色上衣,看上去50多岁。我们前去问路时,只见他微笑着从背包里取出一张复印好的墨尔本地图,先用彩笔标出我们所在的位置,然后一边解说,一边慢慢画出我们要走的线路,直到目的地,一目了然。后来发现,“城市大使”的背包里放有几十张这样的地图,随时准备帮助每一个问路的人。当然,“城市大使”并非只此一人,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位。
在我国大使馆工作的一位朋友向我们讲述了他租用礼服的经历。他说,一次去参加一个重要的外交活动,按照驻在国的礼宾规定,需身穿燕尾服和配套的皮鞋。然而即使澳大利亚人或其他发达国家的外交官,也很少有人备有如此高档的服装。而澳大利亚有一种特殊的租赁公司,可以帮你解决这个困难。你只需走进公司,店主便会详细为你量出适合你的燕尾服尺寸,然后把相关信息发给全国所有的支店,发动它们一起寻找,直至找出适合你的那一套。无论你在本地,还是在外地,公司都会想方设法,按时把燕尾服和皮鞋送到你的手里。
澳大利亚的汽车租赁按全国联网方式经营。如果你从堪培拉租用汽车到悉尼,然后又乘飞机去其它城市,你完全可以把车归还给该公司在悉尼的经营点,而无需把车开回堪培拉。据说,仅悉尼一地就有十几个这样的经营点。到其它城市也一样,既方便快捷,又价格合理。
文明礼貌的澳洲百姓
澳大利亚的普通百姓给我们的印象是朴实、讲礼貌,且有很强的公民意识。在两个多月里,我们无论走到何处,都未看到有人随地吐痰,随地扔烟头、塑料袋,也没有人在建筑物上张贴小广告。社会治安良好,家家户户都没有防盗门,在我们居住的小区,从未听说有什么溜门撬锁或入室盗窃案件。走进超市、餐厅或其它公共场所,感受到的是一片肃静,无人在里面吸烟或大声喧哗。尽管澳大利亚经济高度发达,但老百姓的穿着都很宽松、随意,他们到商店购物仍然会反复斟酌,不会大手大脚摆排场,显示富有。
路遇澳大利亚人,虽互不相识,对方都会主动打招呼,说声“哈罗”。我们有一位邻居,60多岁,是马来西亚裔澳洲人。一天我们在门前的草坪上打太极拳,这位老太太很好奇,便主动走过来学着打拳。老太太自我介绍说,她原是马来西亚外交官,20年前来澳嫁给了澳大利亚人。如今两人都已退休,享受着国家的福利待遇,过着无忧无虑的晚年生活。她还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家里喝咖啡,表示希望和我们成为朋友。之后每次见面都要问寒问暖,十分亲热,直到我们回国。
澳大利亚建国不过220多年,在不长的时间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今天的水平,这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