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应该成为孕育智慧、启迪智慧、升华智慧的主阵地,思想政治课教学势必要从培养学生的知识智慧、情感智慧和心灵智慧方面人手,努力提升教学价值,实现课堂增值。所谓课堂增值,就是指学科教师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在同等的课堂投入前提之下,优化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实现或达成更加有效的教学目标。
加强和改进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服务和谐校园建设为直接目标之一,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两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完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体系、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综合育人氛围、切实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是构建和谐校园进程中加强和改进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但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为加强和改进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中学是社会的一部分,中学本身也是一个小社会,建设和谐校园理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态势下,应当把服务和谐社会、创建和谐校园作为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引导初中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且是实施思想品德课程总目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乡土资源以其自身独特的价值优势正越来越得到一线教师的关注与重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植入乡土资源内容,对教材进行有机的补充、渗透、整合、延伸,从而打破文本与生活的壁垒,让文本教学与乡土生活对接,引领学生沐浴着乡土阳光回归到最自然的社会生活中,使教学更加趣味盎然、现实平易、优化高效,切实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运用适当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实践,通过亲身体验与感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中应牢牢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从而有效地落实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达成思想品德课程目标。
美育是在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鉴赏过程中,通过情感活动的体验、判断、选择和创造,培养具有正确审美观点,提高对于美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美育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中,帮助学生在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共同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使初中思品课程实施美育教育成为必然。作为思品教师应该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探索学科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途径,自觉地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
新课改提出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但在教学实践中,复习课就是"炒旧饭"或者老师满堂灌而学生貌合神离的现象屡见不鲜。
为了让复习课也能上得精彩,我校政治教研组初步建立了"建构一拓展"协同发展课堂复习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在初中思品复习教学中,以协同理论为基础,以形成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能力拓展为目标,以师生共同活动为主要方法,而构建的比较稳定的思品课堂复习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
在当前中学政治课课程改革实践中,被许多新鲜教学理念"冲击"过的教学活动依然变化不大,中学政治课堂也难言发生了实质性变革。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一线教师缺乏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课堂实践的有效操作策略。从某种程度上說,中学政治课有效教学操作策略的研究,决定着新课程理念能否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生根、开花、结果,同时也制约着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要实现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实质性变革,提高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最根本的是教师要树立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教学价值观,最关键的是寻找到能够有效落实这一价值观,并且易于被教师理解和掌握的课堂教学操作策略。下面拟就中学政治课的教学策略问题谈一些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教育部最近分别对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进行了改革,今后中小学生的这两门课将避免形式主义和脱离实际的倾向,更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则强调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单纯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衡量标准,而更看中知识以外的综合实践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发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提出学会生存、学会做事。
加强和改进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服务和谐校园建设为直接目标之一,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两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完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体系、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综合育人氛围、切实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是构建和谐校园进程中加强和改进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但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为加强和改进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中学是社会的一部分,中学本身也是一个小社会,建设和谐校园理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态势下,应当把服务和谐社会、创建和谐校园作为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引导初中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且是实施思想品德课程总目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乡土资源以其自身独特的价值优势正越来越得到一线教师的关注与重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植入乡土资源内容,对教材进行有机的补充、渗透、整合、延伸,从而打破文本与生活的壁垒,让文本教学与乡土生活对接,引领学生沐浴着乡土阳光回归到最自然的社会生活中,使教学更加趣味盎然、现实平易、优化高效,切实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运用适当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实践,通过亲身体验与感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中应牢牢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从而有效地落实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达成思想品德课程目标。
美育是在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鉴赏过程中,通过情感活动的体验、判断、选择和创造,培养具有正确审美观点,提高对于美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美育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中,帮助学生在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共同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使初中思品课程实施美育教育成为必然。作为思品教师应该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探索学科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途径,自觉地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
新课改提出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但在教学实践中,复习课就是"炒旧饭"或者老师满堂灌而学生貌合神离的现象屡见不鲜。
为了让复习课也能上得精彩,我校政治教研组初步建立了"建构一拓展"协同发展课堂复习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在初中思品复习教学中,以协同理论为基础,以形成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能力拓展为目标,以师生共同活动为主要方法,而构建的比较稳定的思品课堂复习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
在当前中学政治课课程改革实践中,被许多新鲜教学理念"冲击"过的教学活动依然变化不大,中学政治课堂也难言发生了实质性变革。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一线教师缺乏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课堂实践的有效操作策略。从某种程度上說,中学政治课有效教学操作策略的研究,决定着新课程理念能否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生根、开花、结果,同时也制约着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要实现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实质性变革,提高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最根本的是教师要树立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教学价值观,最关键的是寻找到能够有效落实这一价值观,并且易于被教师理解和掌握的课堂教学操作策略。下面拟就中学政治课的教学策略问题谈一些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教育部最近分别对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进行了改革,今后中小学生的这两门课将避免形式主义和脱离实际的倾向,更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则强调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单纯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衡量标准,而更看中知识以外的综合实践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发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提出学会生存、学会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