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十多年当中,互联网砸开了很多行业的门,但没有砸开农村的大门。或许,人们认为,电商这种新业态只有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才有土壤,在农村,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贫困地区,很难生存和发展。然而如今,甘肃陇南的实践却颠覆了这一看法。
互联网爱上了“深山货”
陇南是典型的贫困地区,交通不便、通讯不畅,气候条件差,是传统的“靠天吃饭”区域。从2013年开始,陇南市针对境内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农业特色产业“有产品、无市场;有品牌、效益低”和“富饶贫困”的现状,提出了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决策部署。
梦想很大,陇南将如何激发贫困地区搭上“互联网+”的时代快车?带着疑问,记者走进陇南,感同身受体验山区老百姓利用互联网,足不出村脱贫致富的真实场景。
草滩村是陇南成县鸡峰镇的一个偏远山村,距县城33公里,95户人家分成5个村民小组,生活在鸡峰山的山坳里。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祖祖辈辈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人们最大的梦想就是走出大山。
去草滩村的山路,虽蜿蜒盘旋,层峦叠嶂,但通过各级政府及全村人的努力,曾经的泥泞山道已经被平整硬化的水泥路取代,不到1个小时的车程,记者一行便从县城赶到了四面环山、绿树掩映、空气宜人、风景如画的草滩村。
大山深处的草滩村气候温润、雨水充沛,是盛产土蜂蜜、土鸡、山野菜等天然、无污染绿色产品的绝佳之地,但却“藏在深山人未识”,鲜少有人将其大量运出大山,形成产业链,促进增收。
2013年5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成县在网络上尝试销售樱桃,却瞬间引来了众多网友的“围观”,让成县樱桃声名远播,卖了个好价钱。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偶然”中才隐藏着“必然”,那就是探索电子商务发展之路。
走进草滩村广场一角一间不大的屋子,土鸡、土鸡蛋、土蜂蜜以及核桃、核桃花、山野菜、中药材等农产品摆满了货架。“这几天,‘三土’产品(土鸡、土鸡蛋、土蜂蜜)特别受欢迎,都有些供不应求了,以前这些东西除了村民自己吃,根本没人想到卖到全国各地。”大学生村官牛会强一边盯着网店“草滩珍宝阁”的页面填写发货信息,一边向记者介绍网店的经营情况。顺着牛会强的指引走出屋门,记者发现屋门上挂着3块牌子:成县电商扶贫示范网店、成县鸡峰镇草滩村电子商务服务站、成县鸡峰镇草滩村电子商务创业培训基地。
牛会强告诉记者,为了让电子商务走进村里,各级政府和领导都非常重视和支持,成县给村里配备了电脑、货架等设备,接通了4G网,双联单位还在产品包装、品牌打造上给予了草滩村大力支持,村里修通了3条断头路,开通了到县城的班车,成立了物流配送站,为山货的快速运输提供了条件。
在“草滩珍宝阁”的订单交易记录中,记者看到土蜂蜜、核桃花、土鸡蛋等土特产,不仅销往西安、兰州、青海等周边城市,还有上海、广东等地的消费者接单。“从去年12月到现在,我们网店在6个多月的时间,销售额仅有1.5万元,可对我们这样的深山村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了,也算是有一个很好的开始。”牛会强信心满满。
如果说互联网有人类的感知和意识,那它一定不会嫌贫爱富,不仅如此,互联网恰恰能最快速缩短空间距离和贫富差距。“以前花3个小时背着土鸡蛋到城里集市上卖,一个只能卖五毛钱,但在网店可以卖到两元钱。”对于互联网给村里带来的变化,村民周春云感受很深,不光是家里的土鸡蛋通过互联网销了出去,去年他家的土蜂蜜在网上也卖了好价钱。
周春云家曾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近几年因为夫妻俩身体一直不好,每天走25公里的山路到镇上卖土特产成为奢望。去年年底,通过村里的网店,不出村子,就将周春云的蜂蜜全部卖了出去,而且以前在集市每公斤卖20-40元的上等蜜在网上销售每公斤达80-100元,2万多元的收入让他高兴地逢人就说电子商务的好处。今年他计划在网上销售核桃、土鸡、小野菜等,争取更大的收益,但因为自己没有网店也不会操作,只能依靠村里的“草滩珍宝阁”网店代销。
开网店需要一定的网络技术与信息知识,让村民们自己开网店目前来说并不现实,因此成县只能以村为单位建立村级淘宝网店,由村委会负责人、大学生村官及培训村里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年轻人来管理和经营、疏通物流,服务老百姓销售农特产品。
女村官痴恋“电商梦”
为了推动电商扶贫的快速发展,陇南可谓是做足了功课。
从号召大学生村官担当起网店注册、管理、营销、宣传的责任,出台《关于推进电子商务实现集中突破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和相关扶持政策,到相关领导赴阿里巴巴集团洽谈合作,多次组团赴江苏省雎宁县沙集镇东风村、义乌工商学院、遂昌电商协会、福建世纪之村集团等公司考察,再到借助成县核桃产销对接商贸洽谈会,举办农产品电子商务论坛、学习电子商务应用技术。同时,还邀请全国知名电商专家和农业专家到陇南实地考察调研,认真听取当地干部群众、农业专合组织、专业大户的意见建议,深入探讨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广阔前景。这一切,只为把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为网络里的近在咫尺,意在促进农民脱贫增收。
女大学生村官张璇是城里人。两年前,英语科班八级的她从甘肃农业大学毕业后,一头扎到陌生的农村,开始了她的务农生涯。看到眼前这位小巧精致的女孩儿,仿佛不食人间烟火般的娇嫩,很难将她与鸡峰镇长沟村村支书联系起来。然而,外表柔弱的张璇,骨子里却透着一般女孩子少有的韧性与坚强。在长沟村,张璇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在自己打理的“鸡峰山珍品”淘宝店卖出30多万件农产品,店铺级别也升格为一颗钻。 在鸡峰镇,野蘑菇、土蜂蜜、土鸡、土鸡蛋、山核桃等天然有机珍品,不但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丰厚礼物,也是城市人寻觅的“宠儿”。摸清鸡峰镇谁家养了多少只土鸡,谁家有土蜂,谁家采山蘑……是张璇每次下乡入村必须要做的事。一年下来,张璇穿坏了4双运动鞋。有一次,她收了一篮子鸡蛋,不慎滑倒,鸡蛋破了,蛋液流了一地。从未被困难打倒的张璇,瘫坐在地上流泪了,又气又恼,气的是自己如此不小心,恼的是损失了村民精心挑选的土鸡蛋。最后,她决定自己承担所有损失,按淘宝价将鸡蛋钱赔给了村民。因为平时还有其他工作,张璇不得不牺牲假期和休息时间,“几乎没有休息日,很累,但很充实”。张璇用轻柔而坚毅的声音告诉记者。
为了把乡亲们的土鸡、土鸡蛋卖出去,张璇没少花心思。土鸡屠宰洗净后,附上冰袋,再用真空包装,3天可安全运送到北京。鸡蛋用特制的泡沫,扎紧捆好,可防止破损。她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帮乡亲们增加收入。在这位女村官看来,“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但核心是要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生活质量。”
去年年初,她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根据长沟村的自然资源优势,结合扶贫开发和产业培育的发展新思路,动员村里20多户贫困户发展起了生态散养土鸡,第一批购进羽苗鸡10000多只,并于7月份创办了长沟村生态放养土鸡专业合作社,吸纳全村养鸡户为社员,免费提供土鸡养殖技术服务和市场信息。
在微博、微信上,张璇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推介,手机里准备着100多张散养土鸡场景照片,哪位客户需要她就发给哪位客户看,有时还邀请客户到村里度假观光,亲自体验抓鸡的场景,给客户一次全新的体验式购物,这种新颖的购物方式,让不少客户成了她的朋友,也成了她网销产品的“宣传员”。
截至目前,她的网店已上架散养土鸡蛋、土鸡、农家土蜂蜜、武都花椒、康县木耳、康县香菇等各种成县及陇南土特产20多种,实现线上线下销售额180多万元。张璇用自己的真诚与执着,赢得了老百姓的赞扬,成为了当地的“名人”,只要提起张璇的名字,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百姓,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张璇很能干,她成为了鸡峰山乃至成县,甚至陇南市电商扶贫的标杆和名片。眼下,两年的村官生涯即将结束,张璇依然恋恋不舍,“我想我已经离不开农村,更离不开让我付出太多心血的电商了”。
星星之火燎原乡村
显而易见,牛会强、张璇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也正是有了像他们一样将青春献给农村的年轻一代,才让电子商务带给地处西北腹地深处的陇南大地可喜的变化。“要说鸡峰镇有什么变化,就是通过电商让困难群众更加相信互联网的强大力量,更加坚定了对脱贫致富的信心,群众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不少变化。以前,农民的农副产品只能拿到集市上卖,优质的生态鸡常常被贱卖。现在,有了淘宝店,好东西卖上了好价钱,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好处。”鸡峰镇副镇长贾浩武说。
陇南的实例告诉我们,在互联网时代,即使有形的道路还不那么通畅,无形的网络却可以穿越高山大川、瞬间连通整个世界。一石激起千层浪,可以说,陇南的电子商务从成县发起,在鸡峰镇发展,如星星之火一般在陇南大地上燎原,像一股迅猛的浪潮“席卷”了整个陇南的乡镇、村社,淘宝网店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形成了推动陇南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中坚力量。
数据显示,经过一年多的集中突破,目前陇南全市已开办网店6000多家,农产品网上销售超过10亿元,直接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240多元,促进就业1.7万多人,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互联网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错过了电子商务,就错过了一个时代。我们已经错过了工业化的班车,不能再错过电子商务的高速列车。”陇南市委副书记张旭晨说,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开办网店,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减少了特色农产品的中间环节,使贫困乡村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平台完成交易,卖出了好价钱,将资源优势转变成了经济优势,帮助群众实现了增收,已经成为陇南全市上下的共识。
做实“网道”才是王道
探析陇南电商扶贫的发展脉络,不难发现,对一个欠发达地区来说,要想实现超乎寻常的发展,就要站在时代的前沿,扬长避短,创新思维。
在陇南,大学生村官、农村返乡青年、未就业大学生等带头开办网店,农村致富带头人、农产品购销和贩运商、专业大户都参与到了农村电商当中。据统计,陇南目前有695名大学生村官开办网店755家,遍布每个乡村。同时,在工作中,市县乡各级领导亲自上阵,帮助贫困农民推销农副产品,“油橄榄书记”“核桃书记”“花椒县长”“苹果乡长”“中药材村长”这样的名号层出不穷,这样的干部也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记者打开成县县委书记李祥开设的实名认证微博发现,他的粉丝已超过20万,在全部几千条微博中,仅带“核桃”关键词的微博就达上千条,他被网友称为“核桃书记”绝非虚名。
一个县域农村电商想要良好的发展,必然少不了当地政府的组织和支持。有人说,如果不是县委书记李祥的一手推动,很难想象成县能像今天这样因为电商而声名鹊起。而这一切看起来倒也简单,就是在县委书记、县长、乡长们的带领下,陇南干部群众一起上手,共同吆喝的成果——让全市老百姓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如果说盘活资源只是一个开端的话,那么如何做大做强,形成规模优势就是一个挑战。陇南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助农增收的主渠道和突破口,探索建立了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协会运作、微媒助力“五位一体”的电子商务发展路子,形成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陇南模式”,引起了国务院扶贫办的关注。今年1月,陇南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2015年全国首个电商扶贫试点市。
然而,对于陇南来说,在“互联网+”时代,进行资源对接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持续长效,正如牛会强所担心的货源供不应求和如何抢品牌、抢消费者的心智,让品牌成为“特产中的特产”等问题。由此可见,陇南电商扶贫的发展势头虽已强劲,如何做实?还需要智慧。
当然,就在“互联网+扶贫”之后,陇南的变化与图景更加生动具体,但无论是从就业人数,还是增长增收幅度来看,陇南电商扶贫模式还有待提升完善,毕竟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千差万别,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才能走出一条精准扶贫的发展新路。
为此,陇南必须更加努力。
互联网爱上了“深山货”
陇南是典型的贫困地区,交通不便、通讯不畅,气候条件差,是传统的“靠天吃饭”区域。从2013年开始,陇南市针对境内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农业特色产业“有产品、无市场;有品牌、效益低”和“富饶贫困”的现状,提出了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决策部署。
梦想很大,陇南将如何激发贫困地区搭上“互联网+”的时代快车?带着疑问,记者走进陇南,感同身受体验山区老百姓利用互联网,足不出村脱贫致富的真实场景。
草滩村是陇南成县鸡峰镇的一个偏远山村,距县城33公里,95户人家分成5个村民小组,生活在鸡峰山的山坳里。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祖祖辈辈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人们最大的梦想就是走出大山。
去草滩村的山路,虽蜿蜒盘旋,层峦叠嶂,但通过各级政府及全村人的努力,曾经的泥泞山道已经被平整硬化的水泥路取代,不到1个小时的车程,记者一行便从县城赶到了四面环山、绿树掩映、空气宜人、风景如画的草滩村。
大山深处的草滩村气候温润、雨水充沛,是盛产土蜂蜜、土鸡、山野菜等天然、无污染绿色产品的绝佳之地,但却“藏在深山人未识”,鲜少有人将其大量运出大山,形成产业链,促进增收。
2013年5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成县在网络上尝试销售樱桃,却瞬间引来了众多网友的“围观”,让成县樱桃声名远播,卖了个好价钱。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偶然”中才隐藏着“必然”,那就是探索电子商务发展之路。
走进草滩村广场一角一间不大的屋子,土鸡、土鸡蛋、土蜂蜜以及核桃、核桃花、山野菜、中药材等农产品摆满了货架。“这几天,‘三土’产品(土鸡、土鸡蛋、土蜂蜜)特别受欢迎,都有些供不应求了,以前这些东西除了村民自己吃,根本没人想到卖到全国各地。”大学生村官牛会强一边盯着网店“草滩珍宝阁”的页面填写发货信息,一边向记者介绍网店的经营情况。顺着牛会强的指引走出屋门,记者发现屋门上挂着3块牌子:成县电商扶贫示范网店、成县鸡峰镇草滩村电子商务服务站、成县鸡峰镇草滩村电子商务创业培训基地。
牛会强告诉记者,为了让电子商务走进村里,各级政府和领导都非常重视和支持,成县给村里配备了电脑、货架等设备,接通了4G网,双联单位还在产品包装、品牌打造上给予了草滩村大力支持,村里修通了3条断头路,开通了到县城的班车,成立了物流配送站,为山货的快速运输提供了条件。
在“草滩珍宝阁”的订单交易记录中,记者看到土蜂蜜、核桃花、土鸡蛋等土特产,不仅销往西安、兰州、青海等周边城市,还有上海、广东等地的消费者接单。“从去年12月到现在,我们网店在6个多月的时间,销售额仅有1.5万元,可对我们这样的深山村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了,也算是有一个很好的开始。”牛会强信心满满。
如果说互联网有人类的感知和意识,那它一定不会嫌贫爱富,不仅如此,互联网恰恰能最快速缩短空间距离和贫富差距。“以前花3个小时背着土鸡蛋到城里集市上卖,一个只能卖五毛钱,但在网店可以卖到两元钱。”对于互联网给村里带来的变化,村民周春云感受很深,不光是家里的土鸡蛋通过互联网销了出去,去年他家的土蜂蜜在网上也卖了好价钱。
周春云家曾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近几年因为夫妻俩身体一直不好,每天走25公里的山路到镇上卖土特产成为奢望。去年年底,通过村里的网店,不出村子,就将周春云的蜂蜜全部卖了出去,而且以前在集市每公斤卖20-40元的上等蜜在网上销售每公斤达80-100元,2万多元的收入让他高兴地逢人就说电子商务的好处。今年他计划在网上销售核桃、土鸡、小野菜等,争取更大的收益,但因为自己没有网店也不会操作,只能依靠村里的“草滩珍宝阁”网店代销。
开网店需要一定的网络技术与信息知识,让村民们自己开网店目前来说并不现实,因此成县只能以村为单位建立村级淘宝网店,由村委会负责人、大学生村官及培训村里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年轻人来管理和经营、疏通物流,服务老百姓销售农特产品。
女村官痴恋“电商梦”
为了推动电商扶贫的快速发展,陇南可谓是做足了功课。
从号召大学生村官担当起网店注册、管理、营销、宣传的责任,出台《关于推进电子商务实现集中突破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和相关扶持政策,到相关领导赴阿里巴巴集团洽谈合作,多次组团赴江苏省雎宁县沙集镇东风村、义乌工商学院、遂昌电商协会、福建世纪之村集团等公司考察,再到借助成县核桃产销对接商贸洽谈会,举办农产品电子商务论坛、学习电子商务应用技术。同时,还邀请全国知名电商专家和农业专家到陇南实地考察调研,认真听取当地干部群众、农业专合组织、专业大户的意见建议,深入探讨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广阔前景。这一切,只为把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为网络里的近在咫尺,意在促进农民脱贫增收。
女大学生村官张璇是城里人。两年前,英语科班八级的她从甘肃农业大学毕业后,一头扎到陌生的农村,开始了她的务农生涯。看到眼前这位小巧精致的女孩儿,仿佛不食人间烟火般的娇嫩,很难将她与鸡峰镇长沟村村支书联系起来。然而,外表柔弱的张璇,骨子里却透着一般女孩子少有的韧性与坚强。在长沟村,张璇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在自己打理的“鸡峰山珍品”淘宝店卖出30多万件农产品,店铺级别也升格为一颗钻。 在鸡峰镇,野蘑菇、土蜂蜜、土鸡、土鸡蛋、山核桃等天然有机珍品,不但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丰厚礼物,也是城市人寻觅的“宠儿”。摸清鸡峰镇谁家养了多少只土鸡,谁家有土蜂,谁家采山蘑……是张璇每次下乡入村必须要做的事。一年下来,张璇穿坏了4双运动鞋。有一次,她收了一篮子鸡蛋,不慎滑倒,鸡蛋破了,蛋液流了一地。从未被困难打倒的张璇,瘫坐在地上流泪了,又气又恼,气的是自己如此不小心,恼的是损失了村民精心挑选的土鸡蛋。最后,她决定自己承担所有损失,按淘宝价将鸡蛋钱赔给了村民。因为平时还有其他工作,张璇不得不牺牲假期和休息时间,“几乎没有休息日,很累,但很充实”。张璇用轻柔而坚毅的声音告诉记者。
为了把乡亲们的土鸡、土鸡蛋卖出去,张璇没少花心思。土鸡屠宰洗净后,附上冰袋,再用真空包装,3天可安全运送到北京。鸡蛋用特制的泡沫,扎紧捆好,可防止破损。她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帮乡亲们增加收入。在这位女村官看来,“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但核心是要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生活质量。”
去年年初,她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根据长沟村的自然资源优势,结合扶贫开发和产业培育的发展新思路,动员村里20多户贫困户发展起了生态散养土鸡,第一批购进羽苗鸡10000多只,并于7月份创办了长沟村生态放养土鸡专业合作社,吸纳全村养鸡户为社员,免费提供土鸡养殖技术服务和市场信息。
在微博、微信上,张璇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推介,手机里准备着100多张散养土鸡场景照片,哪位客户需要她就发给哪位客户看,有时还邀请客户到村里度假观光,亲自体验抓鸡的场景,给客户一次全新的体验式购物,这种新颖的购物方式,让不少客户成了她的朋友,也成了她网销产品的“宣传员”。
截至目前,她的网店已上架散养土鸡蛋、土鸡、农家土蜂蜜、武都花椒、康县木耳、康县香菇等各种成县及陇南土特产20多种,实现线上线下销售额180多万元。张璇用自己的真诚与执着,赢得了老百姓的赞扬,成为了当地的“名人”,只要提起张璇的名字,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百姓,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张璇很能干,她成为了鸡峰山乃至成县,甚至陇南市电商扶贫的标杆和名片。眼下,两年的村官生涯即将结束,张璇依然恋恋不舍,“我想我已经离不开农村,更离不开让我付出太多心血的电商了”。
星星之火燎原乡村
显而易见,牛会强、张璇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也正是有了像他们一样将青春献给农村的年轻一代,才让电子商务带给地处西北腹地深处的陇南大地可喜的变化。“要说鸡峰镇有什么变化,就是通过电商让困难群众更加相信互联网的强大力量,更加坚定了对脱贫致富的信心,群众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不少变化。以前,农民的农副产品只能拿到集市上卖,优质的生态鸡常常被贱卖。现在,有了淘宝店,好东西卖上了好价钱,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好处。”鸡峰镇副镇长贾浩武说。
陇南的实例告诉我们,在互联网时代,即使有形的道路还不那么通畅,无形的网络却可以穿越高山大川、瞬间连通整个世界。一石激起千层浪,可以说,陇南的电子商务从成县发起,在鸡峰镇发展,如星星之火一般在陇南大地上燎原,像一股迅猛的浪潮“席卷”了整个陇南的乡镇、村社,淘宝网店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形成了推动陇南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中坚力量。
数据显示,经过一年多的集中突破,目前陇南全市已开办网店6000多家,农产品网上销售超过10亿元,直接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240多元,促进就业1.7万多人,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互联网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错过了电子商务,就错过了一个时代。我们已经错过了工业化的班车,不能再错过电子商务的高速列车。”陇南市委副书记张旭晨说,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开办网店,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减少了特色农产品的中间环节,使贫困乡村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平台完成交易,卖出了好价钱,将资源优势转变成了经济优势,帮助群众实现了增收,已经成为陇南全市上下的共识。
做实“网道”才是王道
探析陇南电商扶贫的发展脉络,不难发现,对一个欠发达地区来说,要想实现超乎寻常的发展,就要站在时代的前沿,扬长避短,创新思维。
在陇南,大学生村官、农村返乡青年、未就业大学生等带头开办网店,农村致富带头人、农产品购销和贩运商、专业大户都参与到了农村电商当中。据统计,陇南目前有695名大学生村官开办网店755家,遍布每个乡村。同时,在工作中,市县乡各级领导亲自上阵,帮助贫困农民推销农副产品,“油橄榄书记”“核桃书记”“花椒县长”“苹果乡长”“中药材村长”这样的名号层出不穷,这样的干部也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记者打开成县县委书记李祥开设的实名认证微博发现,他的粉丝已超过20万,在全部几千条微博中,仅带“核桃”关键词的微博就达上千条,他被网友称为“核桃书记”绝非虚名。
一个县域农村电商想要良好的发展,必然少不了当地政府的组织和支持。有人说,如果不是县委书记李祥的一手推动,很难想象成县能像今天这样因为电商而声名鹊起。而这一切看起来倒也简单,就是在县委书记、县长、乡长们的带领下,陇南干部群众一起上手,共同吆喝的成果——让全市老百姓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如果说盘活资源只是一个开端的话,那么如何做大做强,形成规模优势就是一个挑战。陇南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助农增收的主渠道和突破口,探索建立了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协会运作、微媒助力“五位一体”的电子商务发展路子,形成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陇南模式”,引起了国务院扶贫办的关注。今年1月,陇南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2015年全国首个电商扶贫试点市。
然而,对于陇南来说,在“互联网+”时代,进行资源对接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持续长效,正如牛会强所担心的货源供不应求和如何抢品牌、抢消费者的心智,让品牌成为“特产中的特产”等问题。由此可见,陇南电商扶贫的发展势头虽已强劲,如何做实?还需要智慧。
当然,就在“互联网+扶贫”之后,陇南的变化与图景更加生动具体,但无论是从就业人数,还是增长增收幅度来看,陇南电商扶贫模式还有待提升完善,毕竟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千差万别,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才能走出一条精准扶贫的发展新路。
为此,陇南必须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