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内镜下切除术个体化治疗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广基息肉患者采用尼龙绳结扎术,扁平小息肉患者采用氩等离子凝固术,蒂息肉患者采用尼龙绳结扎联合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和对照组(广基息肉患者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扁平小息肉患者实施热活检钳治疗,蒂息肉患者实施单纯尼龙绳结扎或者单纯电切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均一次手术治疗成功,术后并未出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仅有10例患者发生轻度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1个月后经内镜復查显示创面均愈合。对照组中采用单纯电切术治疗患者有3例患者出现出血症状(其中1例即时性出血,2例延迟性出血);单纯采取尼龙绳结扎术者经1个月后复查显示存在部分息肉残留者1例。行热活检钳术者术后出现明显疼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者术后腹痛剧烈者4例,1个月后经内镜复查显示金属夹残留2例。结论: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切除术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患者创伤较小。
关键词:糖尿病;消化道息肉;内镜下切除术;个体化治疗;安全性分析
消化道息肉主要包括绒毛状腺瘤性息肉以及腺瘤性息肉两种类型,属于一种癌前病变,其中绒毛状腺瘤性息肉癌变率相对较高,而腺瘤性息肉癌变率大概在10%左右,相对较低[1]。据相关文献报道[2],一旦经内镜检查确诊为消化道息肉,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使癌变率降低75%-91%左右,因此一旦确诊为消化道息肉,应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目前,临床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主要手段为内镜下切除术,但消化道息肉合并糖尿病患者,自身创面愈合能力相对较差,存在较大的手术风险,如何降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提高手术安全性已经成为广大临床学者思考的重点。我院近年来采用内镜下切除术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对临床治疗安全性进行深入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0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选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良性病变,现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5-86岁;疾病类型:广基息肉患者11例,扁平小息肉患者10例,蒂息肉患者者19例;息肉最大直径为3.4cm×2. 7cm。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4-85岁;疾病类型:广基息肉患者10例,扁平小息肉患者9例,蒂息肉患者者21例;息肉最大直径为3.3cm×2. 8cm。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消化道息肉:消化道间质或局限性上皮成分增生隆起,在内镜下观察显示腔内会存在界限清晰的局限性隆起,且在胃部和结肠部比较多见;糖尿病:空腹血糖值在7mmol/L以上或餐后2h血糖在11.1mmol/L。
1.3 治疗方法
术前,下消化道息肉患者应给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口服,充分清洁肠道;上消化道息肉患者应进行常规胃镜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3.1对照组。广基息肉患者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扁平小息肉患者实施热活检钳治疗,蒂息肉患者实施单纯尼龙绳结扎或者单纯电切术。
1.3.2观察组。经内镜检查确定息肉部位后,应协助患者调整到最佳体位,全面、仔细观察患者的息肉基底部情况,充分暴露病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①广基息肉患者采用尼龙绳结扎术治疗,先利用0.4%靛胭脂进行染色,将息肉轮廓充分显示,将提前准备好的尼龙绳插入其中,并将病灶吸入透明帽中,将其慢慢收紧,一直到息肉变色、发绀。若患者吸引比较困难,应在内镜下给予肾上腺素(1:10000)2-4点,突出息肉基底部,便于结扎。完成结扎后,选择广基息肉顶部3块进行活检。②扁平小息肉患者采用氩等离子凝固术进行烧灼治疗。③蒂息肉患者采用尼龙绳结扎联合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利用尼龙绳结扎粗蒂或亚蒂息肉蒂部和肠壁下1 /3 处比较接近的地方,在尼龙绳上方0.5cm处左右放置圈套器,进行电切,利用强度35W混合电流切除,将组织回收。注意观察创面出血情况,一旦发现活动性出血的,应立即采用金属夹进行处理。
1.4观察指标
术中应给予心电图进行持续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意识、表情、生命体征等变化。术后14d应观察尼龙绳排出情况、腹痛及大便出血等情况;术后一个月,可利用内镜复查创面愈合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观察组患者均一次手术治疗成功,术后并未出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仅有10例患者发生轻度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1个月后经内镜复查显示创面均愈合。对照组中采用单纯电切术治疗患者有3例患者出现出血症状(其中1例即时性出血,2例延迟性出血);单纯采取尼龙绳结扎术者经1个月后复查显示存在部分息肉残留者1例。行热活检钳术者术后出现明显疼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者术后腹痛剧烈者4例,1个月后经内镜复查显示金属夹残留2例。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腹痛、腹胀 出血 息肉残留 金属夹残留
观察组 40 10(25) 0(0) 0(0) 0(0)
对照组 40 4(10) 3(7.5) 1(2.5) 2(5.0)
3.讨 论
糖尿病患者大多数存在血液循环障碍状况,组织细胞再生能力较差,创面自主愈合能力、修复能力较差,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切除术时极易导致创面愈合不佳、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4]。为尽可能降低手术风险,提高临床治疗安全性,治疗过程中应结合患者息肉特点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氩等离子凝固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非接触性可控电凝技术,比较适用于扁平息肉患者,可利用氩气离子化高温效应达到治疗目的。该种手术方式操作简单,对创面的损伤较小,可有效促进组织修复。且相对于热活检钳术治疗患者,术后腹痛症状更轻,可使患者快速恢复。尼龙绳结扎术可有效阻断息肉中央滋养血管,降低术中出血风险。且进行尼龙绳结扎时,可促使黏膜下层及黏膜发生缺血、坏死,使黏膜局部产生急性炎症反应,使坏死组织脱落,促进新鲜肉芽组织增生,有利于创面愈合,以防创面穿孔发生。尼龙绳结扎术与氩等离子凝固术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减少术后并发症。屠惠明等采用尼龙绳结扎术与氩等离子凝固术联合治疗扁平小息肉患者,结果术后出血、穿孔等发生症发生率降低了10%-15%左右。
经过本次研究显示,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应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术后仅出现轻度腹胀、腹痛,出血、穿孔发生率较低,且创面愈合良好。与屠惠明等研究报道基本一致。因此笔者认为,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切除术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患者创伤较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雁,范红,万萍,等. 内镜下套扎及电切治疗消化道巨大息肉的临床比较[J] .中国内镜杂志,2012,8(7):87 - 88.
[2] 屠惠明,许科斌,乔峤,等. 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治疗消化道巨大息肉的应用[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2,23(2):140- 141.
[3]欧阳玉洁,龙泽民. 483 例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息肉临床分析[J] .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7):951 - 953.
[4]杨开余. 内镜下套扎及电凝切除术治疗消化道广基息肉[J] .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9):1558.
关键词:糖尿病;消化道息肉;内镜下切除术;个体化治疗;安全性分析
消化道息肉主要包括绒毛状腺瘤性息肉以及腺瘤性息肉两种类型,属于一种癌前病变,其中绒毛状腺瘤性息肉癌变率相对较高,而腺瘤性息肉癌变率大概在10%左右,相对较低[1]。据相关文献报道[2],一旦经内镜检查确诊为消化道息肉,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使癌变率降低75%-91%左右,因此一旦确诊为消化道息肉,应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目前,临床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主要手段为内镜下切除术,但消化道息肉合并糖尿病患者,自身创面愈合能力相对较差,存在较大的手术风险,如何降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提高手术安全性已经成为广大临床学者思考的重点。我院近年来采用内镜下切除术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对临床治疗安全性进行深入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0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选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良性病变,现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5-86岁;疾病类型:广基息肉患者11例,扁平小息肉患者10例,蒂息肉患者者19例;息肉最大直径为3.4cm×2. 7cm。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4-85岁;疾病类型:广基息肉患者10例,扁平小息肉患者9例,蒂息肉患者者21例;息肉最大直径为3.3cm×2. 8cm。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消化道息肉:消化道间质或局限性上皮成分增生隆起,在内镜下观察显示腔内会存在界限清晰的局限性隆起,且在胃部和结肠部比较多见;糖尿病:空腹血糖值在7mmol/L以上或餐后2h血糖在11.1mmol/L。
1.3 治疗方法
术前,下消化道息肉患者应给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口服,充分清洁肠道;上消化道息肉患者应进行常规胃镜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3.1对照组。广基息肉患者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扁平小息肉患者实施热活检钳治疗,蒂息肉患者实施单纯尼龙绳结扎或者单纯电切术。
1.3.2观察组。经内镜检查确定息肉部位后,应协助患者调整到最佳体位,全面、仔细观察患者的息肉基底部情况,充分暴露病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①广基息肉患者采用尼龙绳结扎术治疗,先利用0.4%靛胭脂进行染色,将息肉轮廓充分显示,将提前准备好的尼龙绳插入其中,并将病灶吸入透明帽中,将其慢慢收紧,一直到息肉变色、发绀。若患者吸引比较困难,应在内镜下给予肾上腺素(1:10000)2-4点,突出息肉基底部,便于结扎。完成结扎后,选择广基息肉顶部3块进行活检。②扁平小息肉患者采用氩等离子凝固术进行烧灼治疗。③蒂息肉患者采用尼龙绳结扎联合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利用尼龙绳结扎粗蒂或亚蒂息肉蒂部和肠壁下1 /3 处比较接近的地方,在尼龙绳上方0.5cm处左右放置圈套器,进行电切,利用强度35W混合电流切除,将组织回收。注意观察创面出血情况,一旦发现活动性出血的,应立即采用金属夹进行处理。
1.4观察指标
术中应给予心电图进行持续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意识、表情、生命体征等变化。术后14d应观察尼龙绳排出情况、腹痛及大便出血等情况;术后一个月,可利用内镜复查创面愈合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观察组患者均一次手术治疗成功,术后并未出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仅有10例患者发生轻度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1个月后经内镜复查显示创面均愈合。对照组中采用单纯电切术治疗患者有3例患者出现出血症状(其中1例即时性出血,2例延迟性出血);单纯采取尼龙绳结扎术者经1个月后复查显示存在部分息肉残留者1例。行热活检钳术者术后出现明显疼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者术后腹痛剧烈者4例,1个月后经内镜复查显示金属夹残留2例。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腹痛、腹胀 出血 息肉残留 金属夹残留
观察组 40 10(25) 0(0) 0(0) 0(0)
对照组 40 4(10) 3(7.5) 1(2.5) 2(5.0)
3.讨 论
糖尿病患者大多数存在血液循环障碍状况,组织细胞再生能力较差,创面自主愈合能力、修复能力较差,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切除术时极易导致创面愈合不佳、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4]。为尽可能降低手术风险,提高临床治疗安全性,治疗过程中应结合患者息肉特点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氩等离子凝固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非接触性可控电凝技术,比较适用于扁平息肉患者,可利用氩气离子化高温效应达到治疗目的。该种手术方式操作简单,对创面的损伤较小,可有效促进组织修复。且相对于热活检钳术治疗患者,术后腹痛症状更轻,可使患者快速恢复。尼龙绳结扎术可有效阻断息肉中央滋养血管,降低术中出血风险。且进行尼龙绳结扎时,可促使黏膜下层及黏膜发生缺血、坏死,使黏膜局部产生急性炎症反应,使坏死组织脱落,促进新鲜肉芽组织增生,有利于创面愈合,以防创面穿孔发生。尼龙绳结扎术与氩等离子凝固术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减少术后并发症。屠惠明等采用尼龙绳结扎术与氩等离子凝固术联合治疗扁平小息肉患者,结果术后出血、穿孔等发生症发生率降低了10%-15%左右。
经过本次研究显示,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应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术后仅出现轻度腹胀、腹痛,出血、穿孔发生率较低,且创面愈合良好。与屠惠明等研究报道基本一致。因此笔者认为,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切除术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患者创伤较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雁,范红,万萍,等. 内镜下套扎及电切治疗消化道巨大息肉的临床比较[J] .中国内镜杂志,2012,8(7):87 - 88.
[2] 屠惠明,许科斌,乔峤,等. 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治疗消化道巨大息肉的应用[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2,23(2):140- 141.
[3]欧阳玉洁,龙泽民. 483 例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息肉临床分析[J] .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7):951 - 953.
[4]杨开余. 内镜下套扎及电凝切除术治疗消化道广基息肉[J] .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9):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