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针对杨树种间杂交子代苗期形态不易区分的问题,利用美洲黑杨和小叶杨物种特异性InDel位点开发标记对种间杂交子代进行快速鉴别,为黑杨派和青杨派种间杂交子代鉴定、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技术.[方法]以美洲黑杨、小叶杨及其杂交子代为试验材料,根据美洲黑杨和小叶杨重测序结果分析物种特异性InDel位点并设计引物,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引物进行通用性和物种特异性检测,用筛选出的物种特异的引物,对种间杂交子代的真实性进行鉴别.[结果]分别将10个个体的美洲黑杨和小叶杨重测序序列比对到美洲
【机 构】
:
江苏省杨树种质创新与品种改良重点实验室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 21003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针对杨树种间杂交子代苗期形态不易区分的问题,利用美洲黑杨和小叶杨物种特异性InDel位点开发标记对种间杂交子代进行快速鉴别,为黑杨派和青杨派种间杂交子代鉴定、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技术.[方法]以美洲黑杨、小叶杨及其杂交子代为试验材料,根据美洲黑杨和小叶杨重测序结果分析物种特异性InDel位点并设计引物,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引物进行通用性和物种特异性检测,用筛选出的物种特异的引物,对种间杂交子代的真实性进行鉴别.[结果]分别将10个个体的美洲黑杨和小叶杨重测序序列比对到美洲黑杨基因组,共获得长度差异大于5 bp的InDel位点359733个,其中种内特异、种间存在差异的InDel位点18418个.采用Primer3在美洲黑杨基因组中的17956个位点成功设计引物.在不同染色体共选取10对引物,采用SeqHunter2将引物序列比对到小叶杨基因组,共有6对引物在小叶杨中是通用的.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发现引物Psi2-1和Psi13-14在美洲黑杨和小叶杨中存在差异.利用美洲黑杨和小叶杨自然群体各50个个体对上述2个引物进行检测,发现引物Psi2-1在美洲黑杨中扩增出128 bp的特异性产物,在小叶杨中扩增出139 bp的特异性产物,在真实的种间杂交子代中扩增出128 bp和139 bp 2条产物;引物Psi13-14在美洲黑杨中扩增出132 bp的特异性产物,在小叶杨中扩增出144 bp的特异性产物,在真实的种间杂交子代中扩增出132 bp和144 bp 2条产物.2对引物对美洲黑杨与小叶杨种间杂交子代鉴别准确率达100%.[结论]获得了美洲黑杨和小叶杨物种特异性InDel标记2对,上述标记可以有效地用于美洲黑杨与小叶杨种间杂交子代的真实性鉴别.
其他文献
2015年7月,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北京将成为奥运历史上首座“双奥之城”.rn为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办奥”的理念,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加强组织领导,专家们发挥学科优势,在生态保护修复、规划设计、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消防等领域为冬奥会提供服务.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还林植被恢复对表层土壤碳氮、水溶性有机质含量及其有机组成和荧光特性的影响,以期揭示退耕林地土壤累积水溶性有机碳氮的效应和机理,为退耕还林类型选择及生态功能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人工退耕还林19年的山杏、沙棘、油松、杨树、刺槐纯林和刺槐×山桃混交林及对照撂荒地,对比分析表层土壤(0~20 cm)的有机碳(SOC)、全氮(TN)、水溶性有机碳(WDOC)和水溶性有机氮(WDON)含量差异;基于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和平行因子法探究不同退耕林地土壤水溶性有机质(WDOM)的有机组
全球气候变化关乎我们每一个人.毫无疑问,由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正日趋频繁、日益严重.今年以来,全球很多国家的人们,也在亲历着气候的恶化和不时造访的极端天气.火灾、洪水、台风和干旱反复占据今年新闻头条.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强调,过去10年内,近40亿人遭受了与气候有关的灾害……严峻的选择摆在人类面前:“要么我们阻止灾难,要么灾难阻止我们”.
2021年7月底,当有着“中国第一竹乡”之称的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统里村村民杨忠勇拿到37万元质押贷款时,仍像做梦一样:“做梦也不会想到,竹林里的空气能质押贷款37万元.”rn早在2010年,安吉就与专业学术机构合作进行竹林碳汇研究,建设了高度40米的毛竹林碳汇通量观测塔,塔内辐射传感器、光三维超声风速仪、二氧化碳水汽分析仪等科学探测仪器,能全自动、全天候采集竹林不同冠层的二氧化碳浓度等竹林生态系统的翔实数据,经过十多年的科技攻关,形成了《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等研究成果.
北京东北方向,未来科学城路与七北南路交叉口路南,一座主题公园迎来首个秋季,这是北京温榆河公园·未来智谷,北京市首个“碳中和”主题公园.rn根据专业机构监测研究显示,在公园4875公顷范围内,自2013年实施第一轮平原造林工程至2020年9月公园开工,未来智谷(一期)已产生碳汇量4032吨二氧化碳;自2021年1月1日至2060年12月31日,按40年计入期计算,预计新增碳汇量8614吨二氧化碳.综上计算,截至2060年底,未来智谷(一期)预计累计碳汇量将达到12646吨二氧化碳.
[目的]油楠茎部树脂油富含大量倍半萜类化合物,萜类合成酶是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对油楠倍半萜合成酶基因SgSTPS3的克隆与表达分析,有利于探明油楠树脂油的形成机制,为解析林木萜类生物合成与代谢调控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前期油楠转录组数据库,从成熟油楠植株茎部克隆获得油楠倍半萜类合成酶基因SgSTPS3,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原核细胞进行诱导表达,GC-MS鉴定其表达产物.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该基因在油楠不同年龄(0.5、1.5、15、30年)和不同器官(根、韧皮
[目的]以秋色叶树木树冠为研究对象,基于HSV色彩空间,构建、筛选影响色彩观赏效应的关键指标,揭示色彩指标与观赏效应值(SBE)之间的量化关系,为深化林木色彩研究、完善色彩观赏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方法]以38种北方常见秋色叶树木单株、5个变色期共190张照片为研究对象,采用Photoshop、ColorImpact软件进行照片色彩分类(主色、辅助色、点缀色),按类提取HSV色彩三要素(色相、彩度、明度)值及其面积占比,合成主辅色指标和全色指标,并计算色彩三要素指标、色差指标(内色差、外色差)、离差
[目的]探讨不同阔叶树种引入对马尾松人工林凋落物和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为针阔混交林的营造和改造及其水文作用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贵州省国有龙里林场选择立地条件和营林方式基本一致的5种马尾松针阔混交林(马尾松×伯乐、马尾松×桂南木莲、马尾松×连香树、马尾松×油茶、马尾松×深山含笑),以马尾松人工纯林为对照,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并结合凋落物储量、土壤团聚体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等参数,比较混交改造15年后不同人工林的凋落物、土壤特征及其持水能力变化.[结果]林下凋落物有效拦蓄量表现为马尾松×深山含
[目的]研究四川低山丘陵区香樟和马尾松凋落叶分解进程中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为深入认识森林土壤动物与凋落物分解的相互作用和联系提供参考.[方法]2010年11月,在香樟和马尾松林样地安装15个凋落叶收集器,一年内每月收集2种树种凋落叶,带回实验室自然风干;2011年10月,将风干凋落叶分树种装入20 cm×20 cm分解袋中,分解袋上下孔径分别为3 mm和0.04 mm;2011年11月,将凋落叶分解袋对应埋置于样地内5个5 m×5 m样方中;2011年12月—2015年10月,分11次采集凋
[目的]利用试验测量获得的木材体积比热、径向及弦向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建立基于模糊最小绝对非线性回归的木材体积比热模型和各向异性导热模型,分析木材热物性参数规律,为木材导热规律研究、木材热物性评价标准制定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方法]试验样品由130种常见木材切割得到,其中用于测量木材体积比热的试验样品为直径18 mm、厚度2 mm的圆片形状样品,每种材种随机选择20种;用于测量木材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的试验样品为2块50 mm×50 mm×20 mm的长方体样品,每种材种随机选择20种.首先,利用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