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耳鼻喉科术后并发疼痛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耳鼻喉科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住院的手术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d疼痛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随后观察组患者疼痛情况呈1~2级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耳鼻喉科术后并发疼痛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疼痛。
关键词:耳鼻喉科 术后疼痛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146-02
手術后患者均会感觉到不同程度的疼痛,一般以术后24小时最为显著[1]。造成手术后疼痛的原因除物理损伤外还与患者的体质、姿势及心理等多种因素有关。术后疼痛可影响患者饮食、睡眠等日常生活,不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耳鼻喉科因其手术部位特殊,因此术后疼痛也有其自身特点。针对耳鼻喉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进行有效护理,可缓解疼痛症状,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出院。我院在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耳鼻喉科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住院的手术患者共96例,其中男53例,女43例,年龄13~65岁,平均年龄37.8岁。手术方式有鼻中隔矫正术22例,鼻息肉摘除术13例,扁桃体摘除术25例,听骨链重建术15例,喉咽肿瘤切除术17例,其他手术4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术后1d、2d、3d及7d的疼痛情况。
1.3 疗效评价。无痛为0;有疼痛感但不严重计为1;患者轻微疼痛不适计为2;患者疼痛,有痛苦感计为3;患者疼痛较剧烈,有恐惧感计为4;剧痛计为5[2]。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d疼痛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随后观察组患者疼痛情况呈1~2级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3 护理体会
3.1 疼痛原因及特点分析。患者产生疼痛的原因及疼痛程度与手术部位及手术范围有关。鼻咽部是患者呼吸和吞咽时气体和食物的必经部位,因此患者手术伤口不断受到刺激而产生疼痛。而耳部手术后的疼痛常伴有恶心、眩晕等不适感,使疼痛感加重[3]。喉部手术因患者要反复吸痰,刺激伤口,因此疼痛感较其他部位更难耐受。此外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还与体质、年龄、性别等有关,疼痛阈值较低者对疼痛的耐受性较差,患者的年龄越小耐受疼痛的程度越差,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更能耐受疼痛。
3.2 护理措施。
3.2.1 术前宣教。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完善各项检查,并向患者详细交代术前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手术后疼痛是必然的,因手术部位及手术范围的不同,疼痛的程度也会呈现明显差异。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疼痛,消除紧张恐惧情绪,同时能有效避免疼痛。
3.2.2 对疼痛进行正确评估。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对疼痛性质及疼痛程度的评估往往需要依靠患者的口述。受患者心理、精神及文化背景的影响,患者提供的信息往往出现偏差。此外部分医护人员对疼痛认识不够或不重视,往往会低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对疼痛进行正确的评估对于有效控制疼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采用0~5五个数字对疼痛进行分级,让患者根据自身情况依照疼痛标尺进行记录,大大提高了对疼痛评估的准确性,避免了医护及患者的主观因素对疼痛评估的影响,减少了误差。
3.2.3 镇痛药物的应用。镇痛药物大多具有成瘾性,以往医护人员多告知患者产生术后疼痛时能忍则忍,尽量避免用药,给患者造成巨大痛苦,严重影响患者饮食、睡眠等日常生活,延误了术后恢复[4]。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疼痛及止痛药物的认识也不断提高,目前多主张预防性给药。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选择不同的止痛药物,手术范围小、疼痛轻微者可给予阿片类镇痛药,手术范围大、疼痛剧烈者给予杜冷丁、吗啡等止痛药。预防性给药给药剂量较小,镇痛效果较好,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
3.2.4 其他止痛措施。除应用止痛药物外,局部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缓解疼痛。同时通过与患者交谈或让患者看报纸、看电视、听音乐等方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也可从主观上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参考文献
[1] 王淑红,彭悦,于海霞.耳鼻喉科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方法探讨[J].中国护理杂志,2007(02):23-24
[2] 林玉者.耳鼻喉科手术后疼痛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3):135-136
[3] 石玲莉.耳鼻喉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2):163
[4] 李九月.耳鼻喉科术后并发疼痛的临床护理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01):86-88
关键词:耳鼻喉科 术后疼痛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146-02
手術后患者均会感觉到不同程度的疼痛,一般以术后24小时最为显著[1]。造成手术后疼痛的原因除物理损伤外还与患者的体质、姿势及心理等多种因素有关。术后疼痛可影响患者饮食、睡眠等日常生活,不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耳鼻喉科因其手术部位特殊,因此术后疼痛也有其自身特点。针对耳鼻喉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进行有效护理,可缓解疼痛症状,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出院。我院在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耳鼻喉科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住院的手术患者共96例,其中男53例,女43例,年龄13~65岁,平均年龄37.8岁。手术方式有鼻中隔矫正术22例,鼻息肉摘除术13例,扁桃体摘除术25例,听骨链重建术15例,喉咽肿瘤切除术17例,其他手术4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术后1d、2d、3d及7d的疼痛情况。
1.3 疗效评价。无痛为0;有疼痛感但不严重计为1;患者轻微疼痛不适计为2;患者疼痛,有痛苦感计为3;患者疼痛较剧烈,有恐惧感计为4;剧痛计为5[2]。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d疼痛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随后观察组患者疼痛情况呈1~2级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3 护理体会
3.1 疼痛原因及特点分析。患者产生疼痛的原因及疼痛程度与手术部位及手术范围有关。鼻咽部是患者呼吸和吞咽时气体和食物的必经部位,因此患者手术伤口不断受到刺激而产生疼痛。而耳部手术后的疼痛常伴有恶心、眩晕等不适感,使疼痛感加重[3]。喉部手术因患者要反复吸痰,刺激伤口,因此疼痛感较其他部位更难耐受。此外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还与体质、年龄、性别等有关,疼痛阈值较低者对疼痛的耐受性较差,患者的年龄越小耐受疼痛的程度越差,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更能耐受疼痛。
3.2 护理措施。
3.2.1 术前宣教。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完善各项检查,并向患者详细交代术前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手术后疼痛是必然的,因手术部位及手术范围的不同,疼痛的程度也会呈现明显差异。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疼痛,消除紧张恐惧情绪,同时能有效避免疼痛。
3.2.2 对疼痛进行正确评估。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对疼痛性质及疼痛程度的评估往往需要依靠患者的口述。受患者心理、精神及文化背景的影响,患者提供的信息往往出现偏差。此外部分医护人员对疼痛认识不够或不重视,往往会低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对疼痛进行正确的评估对于有效控制疼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采用0~5五个数字对疼痛进行分级,让患者根据自身情况依照疼痛标尺进行记录,大大提高了对疼痛评估的准确性,避免了医护及患者的主观因素对疼痛评估的影响,减少了误差。
3.2.3 镇痛药物的应用。镇痛药物大多具有成瘾性,以往医护人员多告知患者产生术后疼痛时能忍则忍,尽量避免用药,给患者造成巨大痛苦,严重影响患者饮食、睡眠等日常生活,延误了术后恢复[4]。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疼痛及止痛药物的认识也不断提高,目前多主张预防性给药。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选择不同的止痛药物,手术范围小、疼痛轻微者可给予阿片类镇痛药,手术范围大、疼痛剧烈者给予杜冷丁、吗啡等止痛药。预防性给药给药剂量较小,镇痛效果较好,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
3.2.4 其他止痛措施。除应用止痛药物外,局部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缓解疼痛。同时通过与患者交谈或让患者看报纸、看电视、听音乐等方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也可从主观上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参考文献
[1] 王淑红,彭悦,于海霞.耳鼻喉科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方法探讨[J].中国护理杂志,2007(02):23-24
[2] 林玉者.耳鼻喉科手术后疼痛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3):135-136
[3] 石玲莉.耳鼻喉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2):163
[4] 李九月.耳鼻喉科术后并发疼痛的临床护理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01):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