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究伏马毒素B,(fumonisin B1,FB1)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有效防治FB1所致的生殖毒性损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集猪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 oocyte complexes,COCs)进行随机分组,在体外成熟培养过程中分别用不同浓度FB1(0、10、20和30μg·mL-1)处理44h后,统计卵母细胞第一极体(first polar body,PB1)排出和激活后胚胎发育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染色结合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进一步检测FB1对卵母细
【机 构】
: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南京21009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伏马毒素B,(fumonisin B1,FB1)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有效防治FB1所致的生殖毒性损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集猪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 oocyte complexes,COCs)进行随机分组,在体外成熟培养过程中分别用不同浓度FB1(0、10、20和30μg·mL-1)处理44h后,统计卵母细胞第一极体(first polar body,PB1)排出和激活后胚胎发育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染色结合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进一步检测FB1对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和细胞骨架结构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究FB1对猪卵母细胞毒性损伤的作用机制,分别采用JC-1、Annexin V-FITC和LC3A/B荧光染色检测各组卵母细胞内线粒体功能、早期凋亡和自噬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ting分析了凋亡/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FB1处理对卵母细胞成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B1排出率呈浓度依赖性下降,当FB1浓度达到20μg·mL-1以上时,PB1排出率显著降低(P<0.01),并使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胚胎的卵裂率及囊胚率均显著降低(P<0.01),对卵母细胞的发育潜力有一定的损伤作用.细胞周期分析结果表明,FB1处理还会导致减数分裂周期进程紊乱,使阻滞在生发泡破裂期(germinal vesicle breakdown,GVBD)的卵母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1)成功发育至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metaphase Ⅱ,MⅡ)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1),同时,卵母细胞中纺锤体异常的比例显著升高(P<0.01)、胞膜上的微丝分布显著减少(P<0.05).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FB1处理组卵母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P<0.05),线粒体功能受损,同时,FB1处理组卵母细胞早期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细胞自噬水平也显著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FB1处理组卵母细胞中促凋亡蛋白BAX和自噬蛋白LC3A/B Ⅱ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提示早期凋亡和自噬的发生.[结论]FB1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其激活后胚胎发育具有明显的毒性损伤作用,致使减数分裂周期阻滞,纺锤体结构紊乱、微丝分布减少和线粒体损伤,其毒性作用机制与诱导卵母细胞凋亡和自噬有关.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牛肉和牛奶等相关牛产品在我国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牛健康养殖是保证我国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牛疾病是制约牛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引发牛疾病的因素种类繁多,其中由原虫引起的牛原虫病是一类重要的疾病.牛原虫病的病原为寄生于牛细胞的几种原虫,根据致病原虫的种类不同,病牛出现的临床症状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在牛养殖中,牛原虫病十分常见,部分牛感染后可出现严重症状甚至死亡,病牛康复后生产性能也可能受到影响.部分牛感染原虫后虽然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可终生带虫,不断向牛群中传播
[目的]大麦籽粒是一类重要的谷物原料,在啤酒酿造、禽畜喂饲、药食保健等领域的用途十分广泛.研究表明,籽粒中的淀粉颗粒大小及淀粉组成结构决定其用途.通过研究不同品种大麦不同粒径淀粉颗粒的组成结构及物化性质,为大麦淀粉加工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西引2号(Xiyin-2)、京辛1号(Jingxin-1)、苏啤6号(Supi-6)3种不同用途的大麦品种籽粒为原料,采用沉降分离法得到大、中、小3个粒径的淀粉颗粒,研究颗粒显微形态、淀粉晶体结构、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侧链分布以及淀粉颗粒热特性、水合性质、糊化特性和
目的:研究并分析奥美拉唑肠溶片辅助治疗急性肠胃炎的疗效.方法:从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入院的急性肠胃炎患者中纳入70例参与研究,依据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奥美拉唑肠溶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2.86%,P<0.05,组间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组间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消
为实现对猪瘟野毒株与疫苗株之间的快速鉴别,本试验建立了 一种猪瘟野毒株与疫苗株的双重TapMan实时定量PCR的检测方法.通过对GenBank公布的猪瘟病毒野毒株及疫苗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设计出2对特异性引物及2条TapMan探针,经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优化后,对其特异性、稳定性及敏感性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本方法能特异性地对猪瘟野毒株及疫苗株进行鉴别检测,并且不与其他常见的猪源病毒产生交叉反应,组内和组间检测变异系数均小于1%,敏感性较普通RT-PCR分别高出100倍和1 000倍以上,且野毒
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是新疆草原主要优势危害种,以滞育卵越冬.为弄清意大利蝗越冬卵发育及滞育过程的抗寒机制,本研究检测了自然条件下越冬卵的糖类、多元醇、脂肪和氨基酸等主要抗寒物质的含量变化,分析蝗卵发育过程不同阶段抗寒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意大利蝗卵在越冬过程中,除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外,海藻糖、甘油、山梨醇以及氨基酸在低温滞育期作为主要抗寒物质在体内积累,有助于增强蝗卵的抗寒性;而糖原、葡萄糖、果糖、肌醇等则作为能源物质为蝗卵发育提供能量,且这些物质在蝗卵体内相互转化.研
修饰型真菌毒素是重要的食品安全危害因子.通过综述修饰型真菌毒素的形成机制、种类、污染水平、毒理研究、代谢规律、分析检测、脱毒方法等方面的进展,识别已知风险、潜在风险以及分析风险防控措施.已知风险包括:谷物及制品中修饰型真菌毒素的阳性检出率高,浓度跨度大,其存在会增加人群真菌毒素膳食暴露的风险.毒理学研究表明,有的修饰型真菌毒素在体内代谢转化为原型而产生与原型同等毒性,有的本身则具有毒性.潜在风险包括:代谢转化而成的多种修饰型真菌毒素共存时会引起毒性机制和毒性作用不明.在农作物代谢或食品加工中也可产生结构、
目的:观察分析针对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沙格列汀片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影响.方法:筛选出的84例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均是来自本院在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接收的,将患者随机分为病例数相同的两组(42例/组),对照组实施和以往相同的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之上又增加沙格列汀片治疗,检测两组的血糖情况并比较,统计两组发生的不良现象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PG、2hPG、HbA1C血糖指标数据差距很小(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PG、HbA1C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并且观察组降低的程度比
目的:观察并明确在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后随访中采取新媒体随访的效果.方法:从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中抽选70例进行产后随访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35例,接受新媒体随访护理,对照组35例,接受常规产后随访护理,对比两组产妇干预前后血脂指标变化以及血糖指标、体质量指数、焦虑抑郁评分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产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产妇以上各指标的含量均改善,且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
[目的]探讨南方夏季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横向交互送风系统对肉牛舍温热环境、肉牛生理生化指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以期评价此肉牛防暑环境调控系统的技术经济效果.[方法]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择健康、体重相近((290.05±7.60)kg)的8月龄西门塔尔公牛30头,随机区组饲养于2栋相邻且构造相同的钟楼式棚舍中,试验组所在牛舍加装横向交互送风系统,对照组所在牛舍采用自然通风.试验期为2019年6月30日至7月16日,共17 d,其中预试期为前3 d,正式期为后14d.正式试验期内前7 d,于每日的5:
目的:探讨孕三烯酮联合中医辨证分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采用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接收的6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评分法将患者划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例数均为3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孕三烯酮胶囊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孕三烯酮联合中医辨证分期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改善情况、糖类抗原125、血清炎性因子、血清生殖激素、瘦素水平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糖类抗原125、血清炎性因子、血清生殖激素、瘦素水平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