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教学不但是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手段,而且在音乐创造领域也起着重要作用。竖笛具有易于学习、音色柔美、便于携带等优点,目前已被许多国家引入课堂。本文从“竖笛进课堂”促进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和提高音乐课堂效率两个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竖笛进课堂”在音乐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竖笛;课堂;教学改革
在初中阶段尤其是七年级开始开展竖笛教学,可以充实、丰富学习手段和教学内容,更是受到处于变声期以及听觉、嗓音条件不够好的同学的极大欢迎。目前器乐教学已经和“演奏”、“演唱”并列,共同构成表现领域的重要内容。在感受与鉴赏、创造等领域渗透竖笛演奏的教学因素,不仅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
一、“竖笛进课堂”促进音乐课堂教学改革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传统的音乐课是以呆板、教条的形式进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而新时代的七年级学生大抵比较活泼、好动,况且爱玩是人之天性,这种被动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将竖笛引入课堂,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通过具有趣味性的课堂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掌握乐器的兴趣。例如上第一堂竖笛课的时候,我首先选择了一首表现力丰富、极具感染力的曲子作为范奏,并结合多媒体播放伴奏音乐,展现与音乐相符的画面背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竖笛蕴含于音乐中的形式美和丰富情感。学生们当时都被音乐所表现出来的优美意境所吸引、陶醉了,激发出强烈的情感共鸣,并对竖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二)因材施教,力求共同进步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发展水平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不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一锅端”或者注意到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但是只向“好学生”倾斜的现象,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不利于学生们的共同进步。要改革音乐课堂教学,竖笛教学应当就实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具体操作过程是将全班分成一个个小组,充分发挥学生领头羊的作用,实行“一帮一”、“一带多”的组内合作模式,让学习成绩好(仅限于竖笛教学)的学生承担“领”的任务,充分发挥其特长。对于底子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安排简单易学的内容,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锻炼其动手和动脑能力,而不是让他们在一旁观望。例如,我在课堂上经常会给一些演奏基础不佳的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练习机会,并鼓励他们在平时和公开场合中不断进行锻炼,或者在成绩好的学生的带领下,几个人合起来一起吹,然后逐渐减少吹奏人数直至单独一个人吹。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学生们不懈的努力,每一个学生都能正确地吹奏出歌曲或乐曲。
(三)巧妙结合,丰富教学内容
在引入竖笛教学以前,学习新歌一般都是由教师带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这样不仅容易导致学生的音准不准,而且还存在串声部的问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竖笛演奏技能和技巧之后,就可与音乐常规教学相结合,让其用竖笛吹奏教材中学会的歌曲,并在学习新歌的时候,让学生就新歌视谱吹奏5分钟,然后将新歌旋律较为准确地演唱出来。将竖笛演奏运用到新歌教学中,可以有效解决音准问题,防止学生走调,大大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演唱《牧歌》之前,我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吹奏,熟练后,再唱词就显得容易多了,就不会跑调。我还在歌曲的某个乐句或段落处配置另一个声部,丰富伴奏的表达形式。针对处于变声期和嗓音有缺陷的无法演唱的学生,我鼓励他们掌握新本领,学好竖笛,为同学伴奏或表演,旨在提高他们的竖笛演奏水平和课堂学习效率的同时,提高创新能力。
二、“豎笛进课堂”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一)精心选择演奏曲目
竖笛教学中,感染和熏陶学生不仅要靠乐器演奏的外在展现,还需要丰富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精心选择演奏曲目,提高学生审美修养。首先,要选择符合生情的曲目,即竖笛乐曲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段的接受能力,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节奏辨别能力,对复杂的节奏也有一定感受,且他们正处于情窦初开的年龄,可选择吹奏《爱的罗曼斯》,引导他们领略美好高尚的爱情。其次,要选择涵养美感的曲目,力求通过演奏美的音乐获得美的感受,例如挑选节奏鲜明、活泼向上的《茉莉花》进行竖笛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最后要选择学生喜爱的曲目。目前,流行歌曲对初中生的冲击较大,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适当选择一些流行音乐补充竖笛教学,例如以《荷塘月色》、《隐形的翅膀》为演奏曲目,可明显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二)用心创设教学环境
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在环境。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首先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他们需要更多的表扬,需要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因此教师在竖笛教学中要创设一个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教学环境还可以延伸到课外,要求教师注重课外提升,例如组建“爱乐坊”竖笛乐队,定期培训,帮助乐队积累一定数量的演奏曲目。学校要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课内外音乐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竖笛才艺的平台,例如开展校园活动“班班有歌声”,不仅能让学生上台亮相,还能通过演出让他们明白团结协作的可贵。
(三)费心组织基础训练
竖笛技能技巧的训练要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来组织,避免枯燥的讲授和训练。寓教于乐的基础训练模式包括音乐要素促情感和趣味游戏促训练两种。在音乐要素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骨干节奏、休止符和顿音记号的正确演奏,用笛声抒发情感,感受同龄孩子的乐趣,珍惜幸福时光。竖笛作为一种技能性的吹奏技巧,需要日复一日的吹奏练习和指法训练,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为了让学生能够“苦中作乐”,“以苦为乐”,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方式,从以专业水准衡量转变为以学生兴趣为主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在竞争中爱上吹竖笛。例如采用趣味“指法操”,可以引发学生对掌握指法的兴趣。
三、结语
竖笛易入门,易学习,音色柔美,固定音高,操作简单,非常适于刚入门的学生学习和掌握。此外,竖笛轻便灵巧,价格便宜,具有较高的普及可行性。将竖笛引进课堂,可以有效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促进音乐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陈丽娟,小身材,惹人爱——我的竖笛教学感受[J].新课程(小学版),2013(3).
[2]陈兵,竖笛培养学生良好性格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3(30).
关键词:音乐;竖笛;课堂;教学改革
在初中阶段尤其是七年级开始开展竖笛教学,可以充实、丰富学习手段和教学内容,更是受到处于变声期以及听觉、嗓音条件不够好的同学的极大欢迎。目前器乐教学已经和“演奏”、“演唱”并列,共同构成表现领域的重要内容。在感受与鉴赏、创造等领域渗透竖笛演奏的教学因素,不仅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
一、“竖笛进课堂”促进音乐课堂教学改革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传统的音乐课是以呆板、教条的形式进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而新时代的七年级学生大抵比较活泼、好动,况且爱玩是人之天性,这种被动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将竖笛引入课堂,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通过具有趣味性的课堂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掌握乐器的兴趣。例如上第一堂竖笛课的时候,我首先选择了一首表现力丰富、极具感染力的曲子作为范奏,并结合多媒体播放伴奏音乐,展现与音乐相符的画面背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竖笛蕴含于音乐中的形式美和丰富情感。学生们当时都被音乐所表现出来的优美意境所吸引、陶醉了,激发出强烈的情感共鸣,并对竖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二)因材施教,力求共同进步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发展水平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不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一锅端”或者注意到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但是只向“好学生”倾斜的现象,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不利于学生们的共同进步。要改革音乐课堂教学,竖笛教学应当就实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具体操作过程是将全班分成一个个小组,充分发挥学生领头羊的作用,实行“一帮一”、“一带多”的组内合作模式,让学习成绩好(仅限于竖笛教学)的学生承担“领”的任务,充分发挥其特长。对于底子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安排简单易学的内容,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锻炼其动手和动脑能力,而不是让他们在一旁观望。例如,我在课堂上经常会给一些演奏基础不佳的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练习机会,并鼓励他们在平时和公开场合中不断进行锻炼,或者在成绩好的学生的带领下,几个人合起来一起吹,然后逐渐减少吹奏人数直至单独一个人吹。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学生们不懈的努力,每一个学生都能正确地吹奏出歌曲或乐曲。
(三)巧妙结合,丰富教学内容
在引入竖笛教学以前,学习新歌一般都是由教师带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这样不仅容易导致学生的音准不准,而且还存在串声部的问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竖笛演奏技能和技巧之后,就可与音乐常规教学相结合,让其用竖笛吹奏教材中学会的歌曲,并在学习新歌的时候,让学生就新歌视谱吹奏5分钟,然后将新歌旋律较为准确地演唱出来。将竖笛演奏运用到新歌教学中,可以有效解决音准问题,防止学生走调,大大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演唱《牧歌》之前,我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吹奏,熟练后,再唱词就显得容易多了,就不会跑调。我还在歌曲的某个乐句或段落处配置另一个声部,丰富伴奏的表达形式。针对处于变声期和嗓音有缺陷的无法演唱的学生,我鼓励他们掌握新本领,学好竖笛,为同学伴奏或表演,旨在提高他们的竖笛演奏水平和课堂学习效率的同时,提高创新能力。
二、“豎笛进课堂”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一)精心选择演奏曲目
竖笛教学中,感染和熏陶学生不仅要靠乐器演奏的外在展现,还需要丰富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精心选择演奏曲目,提高学生审美修养。首先,要选择符合生情的曲目,即竖笛乐曲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段的接受能力,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节奏辨别能力,对复杂的节奏也有一定感受,且他们正处于情窦初开的年龄,可选择吹奏《爱的罗曼斯》,引导他们领略美好高尚的爱情。其次,要选择涵养美感的曲目,力求通过演奏美的音乐获得美的感受,例如挑选节奏鲜明、活泼向上的《茉莉花》进行竖笛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最后要选择学生喜爱的曲目。目前,流行歌曲对初中生的冲击较大,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适当选择一些流行音乐补充竖笛教学,例如以《荷塘月色》、《隐形的翅膀》为演奏曲目,可明显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二)用心创设教学环境
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在环境。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首先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他们需要更多的表扬,需要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因此教师在竖笛教学中要创设一个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教学环境还可以延伸到课外,要求教师注重课外提升,例如组建“爱乐坊”竖笛乐队,定期培训,帮助乐队积累一定数量的演奏曲目。学校要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课内外音乐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竖笛才艺的平台,例如开展校园活动“班班有歌声”,不仅能让学生上台亮相,还能通过演出让他们明白团结协作的可贵。
(三)费心组织基础训练
竖笛技能技巧的训练要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来组织,避免枯燥的讲授和训练。寓教于乐的基础训练模式包括音乐要素促情感和趣味游戏促训练两种。在音乐要素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骨干节奏、休止符和顿音记号的正确演奏,用笛声抒发情感,感受同龄孩子的乐趣,珍惜幸福时光。竖笛作为一种技能性的吹奏技巧,需要日复一日的吹奏练习和指法训练,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为了让学生能够“苦中作乐”,“以苦为乐”,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方式,从以专业水准衡量转变为以学生兴趣为主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在竞争中爱上吹竖笛。例如采用趣味“指法操”,可以引发学生对掌握指法的兴趣。
三、结语
竖笛易入门,易学习,音色柔美,固定音高,操作简单,非常适于刚入门的学生学习和掌握。此外,竖笛轻便灵巧,价格便宜,具有较高的普及可行性。将竖笛引进课堂,可以有效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促进音乐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陈丽娟,小身材,惹人爱——我的竖笛教学感受[J].新课程(小学版),2013(3).
[2]陈兵,竖笛培养学生良好性格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