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铁路高速、重载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缝线路的铺设成为铁路发展的客观需求,无缝线路具有消灭钢轨接头,提高旅客舒适度,减少材料消耗,降低维修费用,延长线路设备、机车车辆使用寿命以及维修周期的优点。但同时对无缝线路的养护维修也推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轨条很长又取消了接缝,钢轨伸缩受到限制,导致钢轨内部存在较大的温度应力,为确保无缝线路稳定,钢轨所产生的温度压力与道床阻力、轨道框架刚度反作用力之间应保持相对平衡。否则会产生“胀轨”、“跑道”现象,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所以每月进行无缝线路位移观测成为铁路工务部门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
关键词:EXCEL;无缝线路;观测分析
1 存在主要问题
由于位移观测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各类主观、客观因素,如观测人员不细心,观测仪调整精度不高,位移观测桩埋设不牢,标尺破损、脱落等问题,都对位移观测造成一定影响,通过提高观测人员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都能将误差降低到最小,但将观测结果进行分析计算时,却发现普遍存在计算出错的现象。通过调查发现,为确保计算结果准确无误,各车间一般安排两人负责,一人计算,一人复核,可每次复核都会发现或多或少的计算错误。而且还特别费时间,每月都要抽出至少一天的时间进行整理计算。
2 原因分析
由于各车间管内无缝线路较多,个别车间将近100Km,每次位移观测结束后,需安排专人逐点进行手工计算,先计算两点间位“移量差”、再计算“轨温变化值”、然后计算“实际锁定轨温”,每一步都是利用上一步的计算结果进行计算,一步出错、步步错,由于计算量大,精神稍一放松就有可能出错。而且还涉及小数点位数、四舍五入等问题。所以很容易计算失误,每次计算至少需要2人一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还不能确保100%无误。
3 采取对策和措施
针对无缝线路位移观测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EXCEL函数、公式计算,极大减少工作量的同时,还确保了计算精度。
3.1 用EXCEL绘制“无缝线路位移观测分析记录表”,按轨条绘制,每根轨条一张表并填入基础数据。
图1
3.2 在EXCEL表格中输入公式、函数
3.2.1 计算左、右股“位移量差”
在左股、右股“位移量差”栏内分别输入公式,单元格G6内输入“=I5-G5”、单元格G10内输入“=I9-G9”,用来计算相邻两观测点(观测桩号)1#、2#的位移量差。公式的意思是用2#桩的“位移量”减去1#桩的“位移量”计算出“位移量差”。然后再如此類推,在后面的单元格内输入公式,直至V6、V10单元格为止。
图2
3.2.2 计算“轨温变化值”
公式:△==
△轨温变化值(℃);△L位移量差(mm);α钢轨膨胀系数,α取0.0118mm/m℃;
L桩间距。
为保证计算精度,利用函数“ROUND”将数字四舍五入到指定的位数(保留小数点后1位),在G7单元格内输入=ROUND(G6/(0.0118*G4),1);在G11单元格内输入=ROUND(G10/(0.0118*G4),1)。依此类推在后面单元格内输入相应函数公式,一直到V7、V11单元格为止。
图3
3.2.3 计算“实际锁定轨温”
公式:t实=t原+△
t实实际锁定轨温(℃);t原原锁定轨温(℃);△轨温变化值(℃)。
在左、右股实际锁定轨温单元格G8、G12内分别输入公式:=AA2+G7、=AA2+G11,一直到V8,V12结束。如图4所示:
3.2.4 收尾
通过在各单元格内输入正确的函数、公式,表格设置工作已全部完成,表格已具备自动计算功能,为了输入“位移量”时更加直观,不出现输错行现象,特将需输入“位移量”的单元格填充颜色,以示区别,最终完成效果如图。经实际录入检验无误后,将其它轨条按此方法分别进行制作。一根轨条一张表格,保存在电脑,每月可重新复制一份新的工作簿进行数据录入计算。(图5)
3.2.5 数据录入
现将4月份大秦线上行9#轨条“位移量”按“位移观测桩号”输入相应“位移量”单元格。对应的“位移量差”、“轨温变化值”、“实际锁定轨温”将自动计算出结果。
4 效果
通过电脑利用EXCEL表格计算,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计算精度,减少了工作量,只需输入每个观测点的“位移量”就可自动计算出“实际锁定轨温”。
之前,手工计算需要2人配合,至少1天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使用电脑后,1人2~3个小时即可完成,而且可以保证100%正确率。最初只在我段大同南线路车间试用,后来推广到全段各线路车间,目前该方法已经在我段使用了5、6年时间,从未发生过计算错误。尤其目前网络办公已成主流,电子台帐方便传输和保存,之前的手工纸质台帐目前已经淘汰,EXCEL电子表格计算不仅完全取代手工计算,更为预防无缝线路预防“胀轨”、“跑道”提供了精准的数据保障,受到了线路技术科以及全段各车间的一致好评。
关键词:EXCEL;无缝线路;观测分析
1 存在主要问题
由于位移观测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各类主观、客观因素,如观测人员不细心,观测仪调整精度不高,位移观测桩埋设不牢,标尺破损、脱落等问题,都对位移观测造成一定影响,通过提高观测人员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都能将误差降低到最小,但将观测结果进行分析计算时,却发现普遍存在计算出错的现象。通过调查发现,为确保计算结果准确无误,各车间一般安排两人负责,一人计算,一人复核,可每次复核都会发现或多或少的计算错误。而且还特别费时间,每月都要抽出至少一天的时间进行整理计算。
2 原因分析
由于各车间管内无缝线路较多,个别车间将近100Km,每次位移观测结束后,需安排专人逐点进行手工计算,先计算两点间位“移量差”、再计算“轨温变化值”、然后计算“实际锁定轨温”,每一步都是利用上一步的计算结果进行计算,一步出错、步步错,由于计算量大,精神稍一放松就有可能出错。而且还涉及小数点位数、四舍五入等问题。所以很容易计算失误,每次计算至少需要2人一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还不能确保100%无误。
3 采取对策和措施
针对无缝线路位移观测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EXCEL函数、公式计算,极大减少工作量的同时,还确保了计算精度。
3.1 用EXCEL绘制“无缝线路位移观测分析记录表”,按轨条绘制,每根轨条一张表并填入基础数据。
图1
3.2 在EXCEL表格中输入公式、函数
3.2.1 计算左、右股“位移量差”
在左股、右股“位移量差”栏内分别输入公式,单元格G6内输入“=I5-G5”、单元格G10内输入“=I9-G9”,用来计算相邻两观测点(观测桩号)1#、2#的位移量差。公式的意思是用2#桩的“位移量”减去1#桩的“位移量”计算出“位移量差”。然后再如此類推,在后面的单元格内输入公式,直至V6、V10单元格为止。
图2
3.2.2 计算“轨温变化值”
公式:△==
△轨温变化值(℃);△L位移量差(mm);α钢轨膨胀系数,α取0.0118mm/m℃;
L桩间距。
为保证计算精度,利用函数“ROUND”将数字四舍五入到指定的位数(保留小数点后1位),在G7单元格内输入=ROUND(G6/(0.0118*G4),1);在G11单元格内输入=ROUND(G10/(0.0118*G4),1)。依此类推在后面单元格内输入相应函数公式,一直到V7、V11单元格为止。
图3
3.2.3 计算“实际锁定轨温”
公式:t实=t原+△
t实实际锁定轨温(℃);t原原锁定轨温(℃);△轨温变化值(℃)。
在左、右股实际锁定轨温单元格G8、G12内分别输入公式:=AA2+G7、=AA2+G11,一直到V8,V12结束。如图4所示:
3.2.4 收尾
通过在各单元格内输入正确的函数、公式,表格设置工作已全部完成,表格已具备自动计算功能,为了输入“位移量”时更加直观,不出现输错行现象,特将需输入“位移量”的单元格填充颜色,以示区别,最终完成效果如图。经实际录入检验无误后,将其它轨条按此方法分别进行制作。一根轨条一张表格,保存在电脑,每月可重新复制一份新的工作簿进行数据录入计算。(图5)
3.2.5 数据录入
现将4月份大秦线上行9#轨条“位移量”按“位移观测桩号”输入相应“位移量”单元格。对应的“位移量差”、“轨温变化值”、“实际锁定轨温”将自动计算出结果。
4 效果
通过电脑利用EXCEL表格计算,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计算精度,减少了工作量,只需输入每个观测点的“位移量”就可自动计算出“实际锁定轨温”。
之前,手工计算需要2人配合,至少1天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使用电脑后,1人2~3个小时即可完成,而且可以保证100%正确率。最初只在我段大同南线路车间试用,后来推广到全段各线路车间,目前该方法已经在我段使用了5、6年时间,从未发生过计算错误。尤其目前网络办公已成主流,电子台帐方便传输和保存,之前的手工纸质台帐目前已经淘汰,EXCEL电子表格计算不仅完全取代手工计算,更为预防无缝线路预防“胀轨”、“跑道”提供了精准的数据保障,受到了线路技术科以及全段各车间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