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百里一言九鼎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amyaay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蒋百里就任保定军校校长的第一天,对全体学生训话道:“我此次奉命来掌本校,一定要使本校成为最完整的军事学府,使在座诸君成为最优秀的军官,将来治军,能训练出最精锐的军认。我一定献身于这一任务,实践斯言。如果做不到,当自杀以谢天下。”后来,他因学校被政府拖欠经费,深感愧对学生,遂写下遗书,真的当众自杀了,子弹穿胸而过,幸而末死。
其他文献
2014年12月30日18时刚过,中科院一间能容纳200余人的阶梯大教室就座无虚席,讲台上,一位头发花白的教授激情四溢,向弟子们传授着他对基因工程的真知灼见。而在讲台的另一侧,同样一头银发的黄美娟教授则忙着为丈夫播放课件、擦黑板,不时笑着提醒丈夫所漏掉的知识点。  这样的场景只是吴乃虎教授和妻子20年来同台授课最普通的一幕,只不过,当晚是他在中科院任教的最后一课。  患难夫妻相伴度过非常岁月,夫妻
期刊
最近这两年,苗圃作品不多,她说其实一直在拍戏,只是没有以前那么大强度了,她希望的是少而精。对于媒体着力刻画的“女汉子”标签,苗圃是这么看的:“我觉得这条路应该是我的一条不归路,这种比较强、比较硬的角色,可能这辈子也没有太多机会摆脱了,其实把这条路走踏实了,我觉得也未尝不可。再说了,女汉子和女汉子也有区别,我相信这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只有相似的。塑造这种相似而不同的角色,其实对演员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期刊
两年前,我和太太从北方的一座小城辞职来到杭州。太太在一家报社做编辑,我则继续做着我的老本行——电台DJ。  我们借住在朋友的一栋老宅里,很老的房子,在离西湖不远的一条小弄堂里,已经有3年的时间了。老宅里面还有四五户人家,跟那些叽叽喳喳讲着南方方言的人,我们少有往来。  院子里有一个大大的铁门,上向有一把巨大的锁,院子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一把铁门上的钥匙。我们的铁门钥匙一直以来都在太太手中。也不知道是怎
期刊
1965年,我考取了西南师范学院(今西南大学)外語系。离开家乡前,西师外语系毕业生、在我母校四川新都大丰中学任教的刘昌和先生前来道贺,并向我介绍说:西师校园很大,风景很美,师资力量很强,并特别向我介绍说:“吴宓先生就在那里执教,吴先生是著名学者、诗人、红学家、翻译家和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之父,钱钟书、曹禺、李健吾、赵瑞蕻、季羡林、李赋宁、赵梦蕤、徐中舒、姜亮夫、王力、吕叔湘、浦江清、贺麟、沈有鼎、王佐
期刊
老街把给人画像的营生称作印象。  老街,能把画像这门手艺做得精绝的是八角楼下的大印象。遇到个急事,有人会拿着照片,找到大印象的店里,说给印象一张。大印象便按照顾客的要求,把照片上的人像放大绘到纸版上,装裱好,保证和照片上的人物表情一模一样。  去老街找大印象,老街人都会告诉你,大印象啊,好找。去八角楼,宽脸,短眉,眼睛不大,特有精神的那个便是。  大印象不只是活儿做得好,为人也正直实诚。大石桥段家
期刊
又到了这个季节,去年的这个时候,走东线过护城河时遇见了那个算命先生,“十三斤”也是在那儿滚下河的。  那是典型的京城初夏的一个黄昏,暮霭夹杂着柳絮和杨花,在热腾腾的空气里浮动曼舞,为短暂的夕阳光晕平添着浓稠的质感。由于对花粉和杨絮过敏,她感觉鼻子一阵阵发痒,只想打喷嚏。黄昏的气温依然很高,纵横交错的立交桥车流嗡鸣,加上口罩捂在脸上,汗水已经顺着鼻洼流下来,接着跟鼻涕汇合,接茬向下淌。她感觉不止鼻子
期刊
“我现在就是个药渣。”几杯酒下肚李明晓托着腮帮了嘟囔。家有一儿一女,父母身体康健,有着体面的工作和不错的收入,李明晓的生活是让不少人羡慕的,听着他的抱怨,朋友们都认为是他不满足。老张拍着李明晓的肩膀劝解:“行了,兄弟知足吧。有几个有你这个福气的,你们家杨鹏比你小那么多,又生了儿子,她是你们家的功臣,脾气大点就大点吧。不就是出去玩得带着她爹妈吗,人家是独生女,孝顺自己父母是应该的,带着就带着吧,多花
期刊
与毛阿敏同时代的歌手韦唯依然能和邓紫棋、周笔畅这样的80、90后一块唱歌,那英则在火爆一时的《中国好声音》中,担任了导师。毛阿敏却沉得住气,既没有担任任何综艺节目的导师或评委,连个唱至今也只举办过两场,她安心地在家里种有机蔬菜,和孩子们嬉笑打闹,过着“和普通人一样的日常生活”。  公开场合,毛阿敏不愿回首当年,对于1996年逃税风波之后四年海外漂泊所受的委屈、孤独不置一词。有报道称,等她回国才发现
期刊
她一出生,就把护士吓个半死 早产4周,体重不到1公斤。更要命的是,她生来就没有脂肪组织,就像一个皮肤包裹的骷髅。但是,妈妈没有嫌弃她。  慢慢长大,她的样子实在吓人。6岁时,她的右眼发蓝失明,左眼呈现棕色。牙床外凸,牙齿高翘,手和脚就像干枯的树枝。她的免疫力很不好,大小病不断,10岁盲肠穿孔,差点死掉;13岁因红血球无法正常复制而严重贫血。妈妈带她走遍美国的各大医院,却没有一个医生能救治她。她患的
期刊
“我现在每天在学画画”。当代最知名的画家,91岁的黄永玉这样说。  近日黄永玉新书《沈从文与我》的发布会在京举行,黄永玉到场和读者交流。  沈从文是黄永玉的表叔,也是黄永玉写得最多的人物,他们在北京三十多年间交往密切,来自凤凰的两代人在艰难的日子里相濡以沫。黄永玉谈论沈从文的时候,眼里依然闪现着崇拜的光芒。沈从文之子沈龙朱和沈虎雏也出现在发布会现场,80岁的沈龙朱说表哥黄永玉是他木刻的启蒙老师,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