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成长而言,分离不是件简单的事儿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mk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名其妙的纠结


  A君侧身走进咨询室,迅速向我打了个招呼,并挤出一个笑容。他三十出头,身形消瘦,长相俊朗,眼神中带着不安,举止拘谨,手里紧握着一瓶矿泉水,双腿并拢,贴着沙发轻轻坐下,随时准备站起来逃走似的。
  A君显得很疲惫,说道:“我不好,很焦虑,因为发生了一件事,然后整个生活就失控了……”
  半年前A君从一家大型国企辞职,打算自己创业,事情进展得很有眉目,资金、场地、合作伙伴、流通渠道等陆续安排妥当。但就在一项新业务开展之际,却突然感到很害怕,不能正常工作。A君再次对每一个细节反复推敲,生怕遗漏任何环节,这样的谨慎仍不能让他心安,任凭合作伙伴反复催促,他还是陷入焦虑无法自拔,直到错过最佳良机,最终还与合作伙伴一拍两散。
  A君草草放弃了一切,自己躲在屋里一个月没出门。
  我问他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他说,心情很矛盾,一头是溃不成军的沮丧,另一头反倒感觉一块石头落了地。
  A君这样描述:“好事变成了一场噩梦,有种恐惧感好像在心里发酵,最难忍受的是焦虑,要窒息了。所以,放弃了反而踏实了,但心里空落落的。”
  我问:“是什么让你这么害怕?如果当时把这个项目继续做下去会怎样?”
  A君沉默良久:“我是觉得自己不可能成,心里很慌,有一种危机四伏的感觉,说不出的焦躁。”
  A君说,这件事发生后,生活中很多事都会引起他的焦虑,感觉到处都有危险。比如在公共场所怕与别人接触,怕飞沫;在家里看到保姆抱女儿就担心传染疾病;听说某主持人心脏不适,突然也觉得自己胸口闷;在医院候诊,电视中正播放防治艾滋病的宣传片,突然一阵担心,想着如果自己手破了,一旦沾上新鲜血迹,会不会感染上艾滋病呢?当然A君知道这个想法很可笑,但那一刻还是克制不住地想。
  A君的焦虑不止于对健康的担忧,还来自其他事情,只要引起了他的注意,就会烦心不已。神经随时都绷着,不定时地发出红色警报,有时,那种提心吊胆的感觉就像在看一部恐怖片。
  A君的苦恼让我想起为焦虑所困的另一些来访者,他们的症状各有不同,但主题只有一个:过度焦虑。他们都有一个相似点:个个都是幻想家,焦虑滋养了想象,想象又无限放大了紧张情绪。焦虑一来,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所有的事情一起涌上心头,想象力开足了马力,信马由缰地奔向可怕的后果,自我在想象层面已经被击得粉碎。
  A君告诉我,最近还多了个毛病,心里会产生几个暗示性的提示,比如过马路时在心里默念:如果信号灯不变红,就会吉利;右侧电梯门先开表示可以顺利等。
  当这些很有仪式感的暗示变成了征兆,仿佛就具有了某种含义。
  A君的焦虑明显泛化。显然,他的潜意识想用这样的方式转移和抵御痛苦,却欲盖弥彰。

绕不开的成长经历


  A君个性敏感、细腻,对可能引起不安的信息尤为警觉。这样的个性特点与他早年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
  A君生活在一个几代人在一起的大家庭中,从小性格内向敏感。在他的回忆里,家里总是笼罩着一种秘而不宣的气氛。A君有个大他12岁的哥哥,A君喜欢黏着哥哥,但哥哥总是不开心,并且有意疏远他;母亲在家里很受气,常常哀怨地搂着A君抹眼泪,却又很少真的关注自己,A君也经常撞见母亲背地里把气撒在哥哥身上。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很少在家,每次父亲回家,家人都会争先恐后地向他报告家长里短,只有他总是躲得远远的。父亲嫌他胆小怯懦,更多关注哥哥,只待父亲再次离家,他才松口气,因而一直与父亲亲近不起来。
  随着咨询的进展,循着A君的成长脉络,我们得以看到更多。
  我发现,在A君的讲述中,“父亲”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父亲在A君心中的份量举足轻重。
  A君小时候,在他的眼中,父亲是沉默威严、不苟言笑的,会当着他的面数落妈妈:你看你把孩子带的,性格这么内向,老是怯生生的,长大了都不硬气!偶尔,父亲回家主动抱起他,嘴里却说着:“你得像你哥那样,不能跟女娃娃一样!”A君觉得,父亲更喜欢哥哥,嫌弃他性格懦弱。因此,他对父亲既爱又怕,既渴望亲近,又怀有怨恨。
  上了中学,父亲工作调回来了,但仍旧忙碌,也从没参加过一次他的家长会,甚至连他上哪个班都不清楚,A君说自己早就习惯了,而他的性格也有了变化。
  高二,A君开始发奋学习,高考那年,他想考艺术院校,但最终还是选了父亲指定的一所理工科大学。上了大学又不是他喜欢的专业,大二起,他的心思放在了校园创业这件事上,虽然没有成功,但说起这段经历,A君有些兴奋,眼里泛着亮光。
  大学毕业,A君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一家大型国企,他善于察言观色,也够努力,领导和同事对他的评价都不错,可他就是开心不起来,觉得每天过得很累。婚后,妻子见他不开心,就支持他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才决定瞒着父母辞职。

无法“超越”的父亲


  A君要为自己的生活作主,但关键时刻又慌了手脚,这让他深深陷入无力之中。他说,好像有一股邪劲儿,在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把我往回拽!
  我说:“想像那股邪劲儿会说话,它会说什么?”
  他沉默半晌,说:“你成不了事儿,不能成! ”
  我试探着说:“也许你不敢相信,那个离开了父亲羽翼的小男孩翅膀会长硬。”
  他又沉默良久,长叹一口气:“我倒希望我爸还是那个颐指气使、强硬威严的样子,可是他老了……”
  A君更无法接受的是父亲的日渐衰老!
  “你好像很难接受衰老的父亲,希望他永远是那个耀武扬威、霸气十足的男人。”
  “是的,在我心里,可能他是无法超越的。”
  “是无法超越还是不敢?”
  A君的身体在沙发上使劲挪动了几下,再没说话。
  在之后的咨询中,他说,被我这句话砸到了痛处,很难过。
  A君说,他的确害怕看到父亲的衰老,自己面对他时竟然有内疚的感觉。
  潜意识里,A君以他的无法使事业进展“捍卫”着父亲的形象,因为在象征层面上,他的超越意味着背叛,会产生罪疚感。

逐渐解开的心结


  两个月后,A君决定用自己的方式面对父親,他给父亲写了一封长信,告诉父亲他的想法,一直以来他的感受。父亲的回复很奇特,像批阅文件一样,在文后写道:逐字逐句读了,理解了你的想法,今后的路要自己走……
  A君说,做完这件事,感觉轻松了许多,心里没这么拧巴了。
  父亲的衰老迹象对A君是个沉重的打击,就像自身的一部分崩塌瓦解。A君要忠于父亲,捍卫父亲不倒的形象,否则就要承受断臂之痛。唯有呈现“我不能”,让个人意志无法伸张,才能不被背叛和内疚感袭击。好在,父亲还是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儿子的许可,这也是A君自己努力的结果。
  瞧!潜意识运用了多么巧妙迂回的策略,让A君选择了回避成功。
  几个阶段的咨询下来,A君的心境明显有了变化。A君开始做一些以前没有尝试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结识了几个性格开朗处事洒脱的新朋友,他把这种新的体验叫做“攒感觉”。
  一天,A君背着相机来到咨询室,一坐下来就给我翻看来的路上拍摄的街景。他说,摄影可以让他的心静下来。
  对于成长而言,与父母分离永远不是件简单的事。
  相信有一天,面对成功,他会有新的注解:我值得拥有。
其他文献
心理困扰:孩子为什么要往爸爸那里跑?  人在中年的淑雅女士,人如其名,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是那样贤淑清雅。然而,如此淑雅的女士,竟然如此开始自己的故事:“可气死我了!”  接下来,淑雅幽怨地倾诉自己的困惑:  “我是个单身母亲,儿子已经长大成人。离婚的时候,孩子爸爸为了自己尽快结婚,居然直接提出不要孩子。分手后,他爸爸真的很快再婚了。为了孩子,我一直没有再婚,我们母子相依为命。我为了孩子,
期刊
沒有人可以帮助我  阳光毫无私心地照耀着大地的每个角落,不过,总有某些地方和角落存在阴影。而阿雅就是自称一直被阴影笼罩的人。回想在三个月之前的第一次咨询,依然让人印象深刻。  在一个星期内,阿雅连续和几个公司领导发生了争吵,本想跟未婚夫谈谈心放松一下,结果也变成了争吵。再加上她一直和同事关系紧张,这让阿雅不得不反思,是不是自己有什么问题。  “我觉得自己最大的问题是不能接受别人的建议。只要别人提出
期刊
苯二氮?类,也就是大家平时所说的安定类药物,常用的有安定(地西泮)、舒乐安定(阿普唑仑)等。时至今日,在焦虑障碍的临床治疗中,尽管已经出现新一代的抗焦虑药、抗抑郁药,但苯二氮?类药物仍以其起效快、相对安全等优势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正因其应用广泛、价格便宜、较易获得,苯二氮?类药物导致的药物依赖成瘾问题逐渐得到广泛关注。这种成瘾可以是躯体依赖,也就是身体的一种适应状态;也可以是精神依赖,表现
期刊
◢ 疫情背景下特有的哀伤反应  哀伤是丧失亲人后的反应过程,在此过程中丧亲者会出现包括情感、认知、行为、生理、人际关系和精神层面的各种反应。  突如其来的严峻疫情下,经历亲友离世的丧亲者可能会经历情绪上的愤怒、震惊、否认、麻木、自责、后悔和内疚、无奈、无力、无助,以及生理上的睡眠失调、食欲不振等强烈的反应。  由于这次疫情的突发性、严重性以及疫情严重地区早期存在的难以确诊和住院等问题,丧亲者的哀伤
期刊
乌鲁木齐一个冬日的早晨,下了19个小时的雪总算是停了。街头巷尾都是清扫雪的忙碌身影,校园里也不例外。在师生一节多课的努力下,校园路面的雪终于被清理干净。※ 都是玩雪惹的“祸”  作为少先大队辅导员,我会在课间巡视室外卫生情况。还没出门,QQ上闪动着高年级辅导员的留言:“早上清理干净的雪被低年级学生玩得到处都是!”  我急忙赶到楼下,只见一排雪做的“长城”,学生一个赶一个地在上面走着;广场上的学生拿
期刊
◢ 正确地认识情绪  负面情绪的破坏性无疑是巨大的,情绪一旦发作起来,就像是洪水猛兽,可以摧毁自己并且波及他人。正是因为意识到负面情绪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人们本能的反应就是把它禁锢起来,让它尽可能远离自己。也就是说,很多人认为只有摆脱负面情绪,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但这样做效果如何呢?  负面情绪是有能量的,隔绝情绪可能带来的极端后果是使人失去活力,最终导致抑郁的发生。所以,虽然负面的情绪会带来一些
期刊
内心的担忧,往往比外在的危险更让人恐惧。你居然不给我讲大道理  坐在我对面的小斌耷拉着脑袋,整个人无精打采地窝在沙发里。17岁的他本该是充满热情和活力的翩翩少年,却因为抑郁症而郁郁寡欢,每天都没什么精力,说话仿佛也能让他耗尽力气。这是我们第一次咨询时我对他的第一印象。  他已经服用抗抑郁药物一段时间,希望通过接受心理咨询的帮助,能够更快地恢复。但是,小斌好像对于心理咨询没有什么兴趣,仅仅是听从精神
期刊
小玲今年17岁,正在上高二。最近大半年,她开始提不起精神,不想上学,即使待在学校里也总是想哭,会因为同学、老师或家长的一两句话就情绪爆发。总觉得自己很笨,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小玲觉得自己不对劲,想让爸妈带自己去看心理科,但爸妈对她的这些表现并不在意,觉得她就是想太多,不想好好学习。  直到夏天要穿短袖,她母亲才发现她胳膊上有伤痕,这些划痕都是她用美工刀割出来的。每当情绪崩溃的时候,她就想用刀划伤自
期刊
Q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8岁男孩的母親。最近,在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感觉特别惧怕自己情绪失控,担心向他发脾气。在陪孩子写作业之前,自己经常心中默念,不要发脾气,不要对孩子吼,更不能打他。可是,当我看到孩子写作业磨蹭,或者对着一道数学题发呆发愣的时候,我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向他吼:“快点写啊!你倒是动脑子啊,怎么这么笨,这道题你看了多半天了?”如果孩子能够较快地拿起笔继续做题,我的心情会好一点儿,
期刊
抑郁症是一种抑郁障碍,临床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据统计,大约每20个人中就有一名抑郁症患者,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女性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抑郁症患者中,10%~15%有自杀危险,在我国自杀和自杀未遂的人群中,抑郁症患者占了50%~70%。有人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杀手。  抑郁症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明晰,但可以肯定的是遗传因素、躯体因素、社会因素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