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学生
古人云“文以载道”,是说文章直接或间接地对人进行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语文课本所选入的文质兼美的文章为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在语文课上不仅要传授知识,提高技能,还要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灵魂,善于利用、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探索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的规律。但语文教学过程要体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统一。如何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加强思想教育,把教会学生自知怎样做人这一目标更好地落实好呢?“润物细无声”恰恰可以成为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色。
一、在授课中,自然地渗透德育
文章是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方式的统一体。课文中字字句句皆是作者心血的结晶,皆渗透着作者的感情。每篇课文都载有一定的“道”,寄寓着一定的思想内容,反映一定的德育倾向。教师通过耐心细致的讲解、有表情的朗读,通过创造特定的情境,通过对字词句篇的分析点拨,进行成功的诱导,既授语文之业,又传思想品德之道。
如《少年中国说》,梁启超先生对封建专制的黑暗腐败深恶痛绝,对满清统治者的老朽昏庸深恶痛绝,对国家的落后十分痛心,对国民的愚昧十分痛心,因而从内心爆发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激情。
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就要突出诵读的地位,我在讲这课时,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思想感情世界里去,通过自吟、分段朗读和表情读等多种形式,以声传情,朗读中学生们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完全融入那海潮般澎湃的激情中去,从而受到感染,获得启示,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二、從诗文中,学生汲取营养
优美的诗文本身是伟大心灵智慧的结晶,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生命营养。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内和课外的诗文来陶冶学生的性情。指导学生摘抄优秀诗文,课前三分钟给学生讲解介绍诗文,让学生放声朗读优秀诗文。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时,学生感受到了狂热和激情;读杜甫的《兵车行》时,学生感受到了沉重与悲痛……学生穿越时空,叩问伟大的心灵,从中获得创造的智慧和力量,汲取了生命的营养。
三、在写作活动中,内化德育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德育真正内化,还要及时的通过训练进行强化。教师要及时的指导学生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正确观点分析周围的事物,从而确立积极健康的主题。写作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从认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如我们学了《变色龙》一文后,我马上让学生续写,由于学生对奥楚蔑洛夫那种欺上媚下、见风使舵的性格深恶痛绝,所以在故事的续写中,他们都按照自己的理解,为主人公安排了各式各样的应有的下场。这就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在课内受到的感情教育,提高了他们认识真善美、是非的能力,诱导他们与课文中作者提倡的某种理论观点产生共识,与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并指导或控制他们的言行。
“春风润物,教育无痕”是育人的最高境界,教师要做到这点,就应当深钻教材,精心设计,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做到文道结合,水乳交融,境界自生,教学中渗透的德育才能收到实效。
古人云“文以载道”,是说文章直接或间接地对人进行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语文课本所选入的文质兼美的文章为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在语文课上不仅要传授知识,提高技能,还要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灵魂,善于利用、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探索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的规律。但语文教学过程要体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统一。如何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加强思想教育,把教会学生自知怎样做人这一目标更好地落实好呢?“润物细无声”恰恰可以成为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色。
一、在授课中,自然地渗透德育
文章是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方式的统一体。课文中字字句句皆是作者心血的结晶,皆渗透着作者的感情。每篇课文都载有一定的“道”,寄寓着一定的思想内容,反映一定的德育倾向。教师通过耐心细致的讲解、有表情的朗读,通过创造特定的情境,通过对字词句篇的分析点拨,进行成功的诱导,既授语文之业,又传思想品德之道。
如《少年中国说》,梁启超先生对封建专制的黑暗腐败深恶痛绝,对满清统治者的老朽昏庸深恶痛绝,对国家的落后十分痛心,对国民的愚昧十分痛心,因而从内心爆发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激情。
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就要突出诵读的地位,我在讲这课时,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思想感情世界里去,通过自吟、分段朗读和表情读等多种形式,以声传情,朗读中学生们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完全融入那海潮般澎湃的激情中去,从而受到感染,获得启示,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二、從诗文中,学生汲取营养
优美的诗文本身是伟大心灵智慧的结晶,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生命营养。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内和课外的诗文来陶冶学生的性情。指导学生摘抄优秀诗文,课前三分钟给学生讲解介绍诗文,让学生放声朗读优秀诗文。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时,学生感受到了狂热和激情;读杜甫的《兵车行》时,学生感受到了沉重与悲痛……学生穿越时空,叩问伟大的心灵,从中获得创造的智慧和力量,汲取了生命的营养。
三、在写作活动中,内化德育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德育真正内化,还要及时的通过训练进行强化。教师要及时的指导学生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正确观点分析周围的事物,从而确立积极健康的主题。写作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从认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如我们学了《变色龙》一文后,我马上让学生续写,由于学生对奥楚蔑洛夫那种欺上媚下、见风使舵的性格深恶痛绝,所以在故事的续写中,他们都按照自己的理解,为主人公安排了各式各样的应有的下场。这就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在课内受到的感情教育,提高了他们认识真善美、是非的能力,诱导他们与课文中作者提倡的某种理论观点产生共识,与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并指导或控制他们的言行。
“春风润物,教育无痕”是育人的最高境界,教师要做到这点,就应当深钻教材,精心设计,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做到文道结合,水乳交融,境界自生,教学中渗透的德育才能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