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學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音乐教育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可见,在新课改的内容中,已经把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当作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具有高水准审美要求人必备的素质。而在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的,一方面需要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逐步引导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树立科学、高尚的审美标准,享受真、善、美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则需要着力加强音乐技能方面的训练,夯实基础,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一、创设音乐情境,培养学生尊重生命意识
音乐教师要能够将情境式体验作为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核心环节来不断填充、完善。最根本的还是,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断通过艺术家及其作品,反映出一个人对艺术、对生命的尊重和憧憬,以不断完善学生对于生活实践的体验和感悟,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二、倡导真情流露,丰富学生人生情感体验
音乐学习能够让学生从艺术的鉴赏中寻获新的生活动力和勇气,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多方面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直接推动学生的行为活动往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正面状态发展,以情动人,教会学生如何用语言、用动作表现自己的心理状态,倡导以真挚的情感塑造人生。
例如,在高中音乐鉴赏中第二单元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的课程教学中,包括《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等脍炙人口、广为传唱的经典民族歌曲。这些歌曲的集中展现,能表现出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特征和艺术特色,对于家园的热爱与感恩之情。在这个单元的教学环节中,除了正常的教学之外,可以适当地对歌曲创作的背景进行简单介绍,扩充他们多维知识的储备量,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和道德素质。
三、营造轻松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乐观生活
孔子曾在《论语·泰伯》中提出这样的观点——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句话认为音乐的教育不但能够启发和敦促人进行人格方面的修炼,而且能够使人变得更加成熟、趋于理性。音乐能够给人以较强的美的享受,进一步地则是抚慰伤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和荡涤灵魂。而且这种美的享受和影响是在一种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中逐渐习得养成的,最终达到音乐美育的效果和目的。
例如,中学的音乐课程设置是充分考虑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育状况和心智成熟程度的。而中学音乐课程标准认为,青少年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处于架构阶段,要充分给予正面引导,不能出现过多负面性质的错误倾向。如《黄河大合唱》就是充分考虑了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趋势并加以引导的重要曲目,这首歌以其雄壮威武、大气磅礴的气势,给予学生以极强的心灵震撼,教师在一旁稍加引导,将艺术家所融入歌曲中的感情稍加提炼和点拨,便能够有效地完成对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环节。
四、陶冶高尚情操,锤炼学生坚毅人生性格
音乐教育的最终任务和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装饰生活、优化生命,做一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人。在音乐对人的教育之中,要充分注重挖掘学生对于美的认识和感悟,倡导学生要积极勇敢地追逐美、追求美,从而最终达到创造美、升华美的思想境界。因而音乐欣赏教育则要求学生要能够切实地在艺术审美的实践过程中体现生命个体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使学生更加坚毅、果敢,有所担当,对生活充满自信心。
例如,我们在高中的音乐欣赏课堂上,可以利用《命运交响曲》、《第九交响曲》、《黄河颂》、《二泉映月》等国内外著名经典音乐资源,对学生开展音乐美育。这些卓越的音乐家和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都很好地阐释了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时对生命的感悟和追求,可以这些资源为契机,对学生开展如何应对挫折与逆境等相关专题教育,让学生能够在音乐欣赏中有所收获。
在现实的生活实际中,能够学会欣赏音乐、欣赏美,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作为一线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可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熟练地掌握音乐演奏技能,但是我们有必要尽最大的努力,使我们的学生都能够在音乐的熏陶下,保持一颗年轻、积极、乐观、富有活力的心,实现音乐对学生的美育功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周媛.浅论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D].南京艺术学院,2008(4).
[2]谭卉.浅谈高中音乐中的西方古典音乐欣赏的教学方法[J].文艺界,2012(2).
(责任编辑 黄 晓)
一、创设音乐情境,培养学生尊重生命意识
音乐教师要能够将情境式体验作为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核心环节来不断填充、完善。最根本的还是,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断通过艺术家及其作品,反映出一个人对艺术、对生命的尊重和憧憬,以不断完善学生对于生活实践的体验和感悟,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二、倡导真情流露,丰富学生人生情感体验
音乐学习能够让学生从艺术的鉴赏中寻获新的生活动力和勇气,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多方面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直接推动学生的行为活动往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正面状态发展,以情动人,教会学生如何用语言、用动作表现自己的心理状态,倡导以真挚的情感塑造人生。
例如,在高中音乐鉴赏中第二单元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的课程教学中,包括《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等脍炙人口、广为传唱的经典民族歌曲。这些歌曲的集中展现,能表现出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特征和艺术特色,对于家园的热爱与感恩之情。在这个单元的教学环节中,除了正常的教学之外,可以适当地对歌曲创作的背景进行简单介绍,扩充他们多维知识的储备量,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和道德素质。
三、营造轻松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乐观生活
孔子曾在《论语·泰伯》中提出这样的观点——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句话认为音乐的教育不但能够启发和敦促人进行人格方面的修炼,而且能够使人变得更加成熟、趋于理性。音乐能够给人以较强的美的享受,进一步地则是抚慰伤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和荡涤灵魂。而且这种美的享受和影响是在一种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中逐渐习得养成的,最终达到音乐美育的效果和目的。
例如,中学的音乐课程设置是充分考虑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育状况和心智成熟程度的。而中学音乐课程标准认为,青少年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处于架构阶段,要充分给予正面引导,不能出现过多负面性质的错误倾向。如《黄河大合唱》就是充分考虑了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趋势并加以引导的重要曲目,这首歌以其雄壮威武、大气磅礴的气势,给予学生以极强的心灵震撼,教师在一旁稍加引导,将艺术家所融入歌曲中的感情稍加提炼和点拨,便能够有效地完成对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环节。
四、陶冶高尚情操,锤炼学生坚毅人生性格
音乐教育的最终任务和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装饰生活、优化生命,做一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人。在音乐对人的教育之中,要充分注重挖掘学生对于美的认识和感悟,倡导学生要积极勇敢地追逐美、追求美,从而最终达到创造美、升华美的思想境界。因而音乐欣赏教育则要求学生要能够切实地在艺术审美的实践过程中体现生命个体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使学生更加坚毅、果敢,有所担当,对生活充满自信心。
例如,我们在高中的音乐欣赏课堂上,可以利用《命运交响曲》、《第九交响曲》、《黄河颂》、《二泉映月》等国内外著名经典音乐资源,对学生开展音乐美育。这些卓越的音乐家和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都很好地阐释了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时对生命的感悟和追求,可以这些资源为契机,对学生开展如何应对挫折与逆境等相关专题教育,让学生能够在音乐欣赏中有所收获。
在现实的生活实际中,能够学会欣赏音乐、欣赏美,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作为一线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可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熟练地掌握音乐演奏技能,但是我们有必要尽最大的努力,使我们的学生都能够在音乐的熏陶下,保持一颗年轻、积极、乐观、富有活力的心,实现音乐对学生的美育功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周媛.浅论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D].南京艺术学院,2008(4).
[2]谭卉.浅谈高中音乐中的西方古典音乐欣赏的教学方法[J].文艺界,2012(2).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