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传统的德育工作当中,学生的行为品行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在点点滴滴的之中。良好的品行是文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则令不行”,正是一个人具有良好品行的体现。而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品行教育离不开学校和家长的通力合作。
关键词:德育、品行、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班主任工作:多、杂、繁、重,要想做好同学们的品行的塑造,那非得有一定的方法与技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提出了“家校共育”的概念,不过仍未形成确切的、被广泛接纳的定义。英语中表达“家校合作”的词最常见的是“home-school cooperation”(家校合作),与之相关的词还有“education intervention”(教育介入)、“parent-teacher collaboration”(家长—教师配合)、“parent involvement”(家长参与)等。所以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天然合作者,家庭和学校是帮助孩子起飞的双翼,只有向着同一个方向、为着同一个目标努力时,学生才能够真正展翅飞翔。
班主任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还扮演着“媒介”这一角色,其中包括校方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等。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学生家长报以的期望。从事班主任工作两年多,未曾真正管理过班级和教学的我,犹如盲人摸象,一小块一小块的摸摸,同时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经验。慢慢的知道一些大概,又慢慢的积累和在心中搭建管理的框架,终于稍微对班级管理有了自己的一些技巧和方法。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来谈一谈做班主任工作的一些体会。
一、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有些学生受不良行为习惯的支配,道德意志薄弱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如果个体已经形成了某种不良行为习惯,他就会在类似情境中自然而然地采取相应的行动,并因此而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大量的实践证明:任何道德规范,政治思想,道德准则,只有通过学生的白己参与,亲身投入,内心体验,才能成为学生的内在信念,才能启发他们向高一级道德水准时发的内在动力,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克服那种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偏重说理,忽视实践,教育要求与实际需要脱脱节的弊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有“培养学生具有‘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的表述。这一要求是比较高的,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培养未来接班人的目标之一。
诚然,良好的品行是为人之本,众之所瞩。但品行不良学生虽属少数,如不认真对待和正确处理,则既不利于对他们自身的帮助和挽救,又会影响班级和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甚至还可能危及社会安定。
二、家校共育的必要性
當前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而教育的主导则是学校,学校教育虽起着主导的作用,但也有它的局限性,不能满足学生多方面成长的需要,在时间、空间上也无法得以保证。家庭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家庭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家庭教育的成败甚至于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所以强化家校联手,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势在必行,也只有家校合力,才能在教育上达到目标一致、方法互动、内容互补,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三、培养学生品德为魂的具体落实
根据习惯养成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总结出一套培养学生行为品德的方法
(一)重习惯,明是非
重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前提。我们通过讲故事、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来自于对行为的正确认识,所以教师和家长还要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好的习惯及为什么,哪些是坏的习惯及为什么。好的品行一定多表扬多肯定,坏的行为品德一定要帮助学生即使认识及改正。甚至要有一定的惩罚。实验证明严格的教育干预有会助于出现预想的成果。
(二)立规范,严要求。
《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俗语也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规、班规、校规就是礼,就是规矩。学生的行为准则,行动指南,都是养成习惯的依据。但是制定规范要注意全体性原则,不要搞一言堂,搞强迫,那样效果不好。应该发动大家,一起讨论制定,让学生、老师、家长都参与。使学生的遵守规则和家长的配合督促从被动的“要我做”,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做”。当然良好行为习惯的建立仅有良好的主观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严格的要求督导。既要学生自己努力,还要有同学老师家长的监督与指导,内因外因共同作用。
四、家校合作的具体措施
(一)定期召开家长会
我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全体学生的家长会,平时又不定期召开各种类型的家长座谈会,及时地了解家庭教育的动态,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二)利用网络优势,拓宽家庭与学校互动的渠道。
让家长与老师面对面互动,尽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互动形式,但这种方式的互动毕竟要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特别是对于工作繁忙和在外地打工的家长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方便快捷优势,进行家校互动,也是一条不可缺少的途径。例如,可以利用网络,校训通平台,使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和班级的基本情况和重大活动,也可以留下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或者是要求学校和教师给与解答的问题等。我们还利用手机微信或微信群进行互动交流等等。与家长适时交流,及时沟通,快速而便捷。 绝大部分家长在同学校交流时都非常理性,使网络不仅成为接受家长监督的平台,而且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平台,更是家校友谊的桥梁与纽带。
通过家校共育的活动,在深化学校德育工作改革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了自身的精神世界,使学生生活态度更乐观,生活方式更健康,生活信念更积极,生活情趣更高雅,促进了少年儿童生命的健康成长,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精神面貌积极向上,逐步形成良好的校风。但我们深知家长学校工作任重道远,今后,我们会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总结,面对新形势探讨家庭教育新思路、新方法,突出特色,注重实效。我们将继续探索家校合作的新机制,让孩子们的双翼更加丰满有力,展翅翱翔在未来天空里!
[作者简介]:四川省成都市武侯高级中学 肖婷婷
关键词:德育、品行、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班主任工作:多、杂、繁、重,要想做好同学们的品行的塑造,那非得有一定的方法与技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提出了“家校共育”的概念,不过仍未形成确切的、被广泛接纳的定义。英语中表达“家校合作”的词最常见的是“home-school cooperation”(家校合作),与之相关的词还有“education intervention”(教育介入)、“parent-teacher collaboration”(家长—教师配合)、“parent involvement”(家长参与)等。所以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天然合作者,家庭和学校是帮助孩子起飞的双翼,只有向着同一个方向、为着同一个目标努力时,学生才能够真正展翅飞翔。
班主任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还扮演着“媒介”这一角色,其中包括校方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等。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学生家长报以的期望。从事班主任工作两年多,未曾真正管理过班级和教学的我,犹如盲人摸象,一小块一小块的摸摸,同时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经验。慢慢的知道一些大概,又慢慢的积累和在心中搭建管理的框架,终于稍微对班级管理有了自己的一些技巧和方法。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来谈一谈做班主任工作的一些体会。
一、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有些学生受不良行为习惯的支配,道德意志薄弱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如果个体已经形成了某种不良行为习惯,他就会在类似情境中自然而然地采取相应的行动,并因此而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大量的实践证明:任何道德规范,政治思想,道德准则,只有通过学生的白己参与,亲身投入,内心体验,才能成为学生的内在信念,才能启发他们向高一级道德水准时发的内在动力,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克服那种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偏重说理,忽视实践,教育要求与实际需要脱脱节的弊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有“培养学生具有‘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的表述。这一要求是比较高的,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培养未来接班人的目标之一。
诚然,良好的品行是为人之本,众之所瞩。但品行不良学生虽属少数,如不认真对待和正确处理,则既不利于对他们自身的帮助和挽救,又会影响班级和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甚至还可能危及社会安定。
二、家校共育的必要性
當前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而教育的主导则是学校,学校教育虽起着主导的作用,但也有它的局限性,不能满足学生多方面成长的需要,在时间、空间上也无法得以保证。家庭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家庭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家庭教育的成败甚至于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所以强化家校联手,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势在必行,也只有家校合力,才能在教育上达到目标一致、方法互动、内容互补,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三、培养学生品德为魂的具体落实
根据习惯养成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总结出一套培养学生行为品德的方法
(一)重习惯,明是非
重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前提。我们通过讲故事、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来自于对行为的正确认识,所以教师和家长还要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好的习惯及为什么,哪些是坏的习惯及为什么。好的品行一定多表扬多肯定,坏的行为品德一定要帮助学生即使认识及改正。甚至要有一定的惩罚。实验证明严格的教育干预有会助于出现预想的成果。
(二)立规范,严要求。
《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俗语也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规、班规、校规就是礼,就是规矩。学生的行为准则,行动指南,都是养成习惯的依据。但是制定规范要注意全体性原则,不要搞一言堂,搞强迫,那样效果不好。应该发动大家,一起讨论制定,让学生、老师、家长都参与。使学生的遵守规则和家长的配合督促从被动的“要我做”,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做”。当然良好行为习惯的建立仅有良好的主观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严格的要求督导。既要学生自己努力,还要有同学老师家长的监督与指导,内因外因共同作用。
四、家校合作的具体措施
(一)定期召开家长会
我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全体学生的家长会,平时又不定期召开各种类型的家长座谈会,及时地了解家庭教育的动态,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二)利用网络优势,拓宽家庭与学校互动的渠道。
让家长与老师面对面互动,尽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互动形式,但这种方式的互动毕竟要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特别是对于工作繁忙和在外地打工的家长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方便快捷优势,进行家校互动,也是一条不可缺少的途径。例如,可以利用网络,校训通平台,使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和班级的基本情况和重大活动,也可以留下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或者是要求学校和教师给与解答的问题等。我们还利用手机微信或微信群进行互动交流等等。与家长适时交流,及时沟通,快速而便捷。 绝大部分家长在同学校交流时都非常理性,使网络不仅成为接受家长监督的平台,而且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平台,更是家校友谊的桥梁与纽带。
通过家校共育的活动,在深化学校德育工作改革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了自身的精神世界,使学生生活态度更乐观,生活方式更健康,生活信念更积极,生活情趣更高雅,促进了少年儿童生命的健康成长,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精神面貌积极向上,逐步形成良好的校风。但我们深知家长学校工作任重道远,今后,我们会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总结,面对新形势探讨家庭教育新思路、新方法,突出特色,注重实效。我们将继续探索家校合作的新机制,让孩子们的双翼更加丰满有力,展翅翱翔在未来天空里!
[作者简介]:四川省成都市武侯高级中学 肖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