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强调要转变学习方式,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而课堂讨论可以简化、优化课堂结构,发扬教学民主,提高课堂效益。是目前很多老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然而,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于开展课堂讨论,即使有些内容适于讨论,但如果组织不好,其实效性同样会大打折扣。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高中政治课堂讨论的技术策略问题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讨论;技术策略;几点看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讨论已成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模式。恰当的课堂讨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思辨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形成良好的学风;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然而,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于开展课堂讨论,即使有些内容适于讨论,但如果组织不好,其实效性同样会大打折扣。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高中政治课堂讨论的技术策略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
1、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易混易错点
组织讨论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易混易错点,越是教材的核心问题、疑难问题,越要让学生去主动学习,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譬如,“为什么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不需要付费,而有病到医院输氧却要付费?”;“为什么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而不是劳动产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生产同样的产品,为什么有的企业赚钱而有的则亏本?”;“物质决定意识,可为什么世间无鬼神却有鬼神观念?又为什么先有设计图后有建筑物?”;“为什么司法部门的监督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的,而司法机关的监督则属于行政系统外部的?”;“为什么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多党合作制而不是多党制或一党制?”;“宗教的本质是唯心主义,那为什么我国还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等。这些问题只有让学生积极地去讨论,才能辩得明,学得清。
2、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内容
有些内容富有思维内涵,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对这些内容也应舍得花时间组织学生去讨论。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出示一苹果。问:这是什么?学生讨论就很热烈,有人说这是水果,有人说这是静物,有人说这是质点,有人说这是球体,还有人说这是多种化学元素组成的物质等等。接着教师又问:这又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议论。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如下一些结论:第一,任何事物都处于一个系统之中,离开了一个系统,也就是离开了联系,它自身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第二,由于人们的立场(或者说看问题的角度)、知识、方法等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往往也就不同,甚至价值观也就不同。通过这样的讨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活化”了知识,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容
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教学,而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高目标,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所在。要实现这个最高目标,就要善于在了解基本事实和学习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或者结合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组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讨论。例如,在《经济生活》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样的金钱观才是正确的?”、“加强社会主义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举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等等;在《政治生活》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等;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应怎样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应树立怎样的社会历史观和群众观?”等等。
二、精心设置能展开讨论的问题
要使讨论能够顺利展开,教师就要善于寻找疑点,巧设问题,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一般说来,教师在设计议题时,要考虑议题的热度、难度、分歧度、正确度和情感度。所谓热度,就是议题是不是学生所关心的?学生不关心的问题是讨论不起来的。所谓难度,就是议题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要难度适中,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要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能够有感可发,有话可说。否则,议题太易,没有讨论的必要;太难,又会造成冷场。所谓分歧度,就是议题是不是可以引起争论有展开讨论的前景?学生虽关心但看法比较一致,也无讨论的价值。所谓正确度和情感度,就是经过讨论学生是否可以自行得出正确的结论和正面的结论?是否形成了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如果得出的是错误的结论和反面的结论,就背离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原则和初衷,达不到讨论的目的。
三、要把握好课堂讨论的时机
课堂讨论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开展的,我们要力避当下一些老师片面追求所谓教学模式而随意组织讨论的做法。俗话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课堂讨论要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就必须注意捕捉讨论的最佳时机,而这种时机的把握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当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时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而处于学困状态时,教师适时组织讨论,会使学习效益最大化。比如,我们在教学“汇率”时,学生会对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羡慕不已,认为这是一国经济实力的象征,他们会想:“不是美元对人民币而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高出几倍该多好啊。”可当老师说人民币升值对中国不利或弊大于利时,他们则感到匪夷所思、困惑不解;我们在教学“共同富裕”时,既讲“先富”,又讲“共富”,既讲“效率”,又讲“公平”,这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学生感到困惑;我们在教学“经济全球化”时,既讲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分工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又讲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举行游行示威反对经济全球化,学生感到不解;我们在教学“宗教政策”时,既讲宗教的本质是唯心主义世界观,有神论。我们青年学生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弘扬科学精神。又讲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学生感到迷茫。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采用讨论的教学模式,会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当学生主动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时
教师要善于处理好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既要精心预设,又要对生成超越,让动态生成开出灵性之花,结出智慧之果。课堂上,经常有学生提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教师不应回避,而应积极应对,因势利导。教师要意识到每每这个时候,不是课堂发窘的时候,而是课堂精彩纷呈的时候。对学生主动提出的富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去讨论,让学生在别人的发言和交流中得到启发,集思广益。比如,我在教学“人生价值的含义”时,讲: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一个人对社会有贡献,人生就有价值,贡献越大,人生价值就越大。结果有学生问:我们中学生有什么贡献?人生有什么价值?对这个问题,我没有直接作答,而是交给学生去讨论,众生一下子活跃起来,讨论异常热烈。有人说中学生遵纪守法就是对集体和社会的贡献;有人说中学生尊老爱幼,热情帮助同学也是对集体和社会的贡献;有人说中学生勤工俭学,值日,参加公益活动,承担必要的家务都是对社会的贡献;还有人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积极参加各种学习竞赛是中学生人生价值的最重要的表现等等。
四、要加强对讨论课的引导和调控
课堂讨论如果组织不好,往往会出现冷场或偏离中心议题,变成拉呱闲谈,貌似热闹,但没有效果。因此,要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就必须加强对讨论课的引导和调控。教师要善于随机应变、因势利导,要善于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调控措施。当出现冷场,讨论不起来时,教师要反复启发并不断鼓励,激起学生积极思维和大胆发言;当争论不休相持不下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引导思维向正确方向发展;当讨论离题时,教师要阐明讨论的中心和关键,及时纠正,防止浪费时间;当讨论派生了新问题时,教师要把握重点,把个别问题放到课后个别解决;当讨论出现了错误观点和情绪时,教师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觉纠错,而不能否定和责备学生。
五、课堂讨论要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讨论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力求做到人人参与,机会均等。一般来说,课堂讨论的规模和组织形式可分为同桌、小组和全班三种,这要根据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教学的需要而定,但无论哪种形式的课堂讨论都应成为“群英会”,而不能成为几个明星的走秀场,更不能成为个别学生的独角戏。教师要有意为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发言不能求全责备,对有问题的发言,要尽量先让其他学生作出补充和纠正,然后教师再做点评。教师要教学生既要善于发言,又要善于倾听。这样做有利于防止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全员参与,个个踊跃”的讨论态势。
六、课堂讨论要及时总结形成共识
课堂讨论的目的就是要释疑解惑、纠错立正,消除分歧、形成共识。课堂讨论不能泛泛而谈,只管种,不管收。不能“放羊”。如果经过讨论,疑依旧疑,错依旧错,分歧依旧分歧,这样的讨论就没有效果,就流于形式了。因此,师生要及时地去评析、梳理、归纳、总结。要综合整理各种意见,得出正确结论,形成共识。
“水常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通过讨论,思维得到碰撞、激活,认识得到升华,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我们要善于捕捉时机组织讨论,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要充分发挥讨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有的作用,以使思想政治课堂富含生命活力。
作者简介:
张贞龙(1964年—),江苏高邮人,大学本科,高邮二中任教,中学一级教师。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讨论;技术策略;几点看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讨论已成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模式。恰当的课堂讨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思辨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形成良好的学风;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然而,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于开展课堂讨论,即使有些内容适于讨论,但如果组织不好,其实效性同样会大打折扣。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高中政治课堂讨论的技术策略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
1、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易混易错点
组织讨论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易混易错点,越是教材的核心问题、疑难问题,越要让学生去主动学习,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譬如,“为什么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不需要付费,而有病到医院输氧却要付费?”;“为什么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而不是劳动产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生产同样的产品,为什么有的企业赚钱而有的则亏本?”;“物质决定意识,可为什么世间无鬼神却有鬼神观念?又为什么先有设计图后有建筑物?”;“为什么司法部门的监督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的,而司法机关的监督则属于行政系统外部的?”;“为什么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多党合作制而不是多党制或一党制?”;“宗教的本质是唯心主义,那为什么我国还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等。这些问题只有让学生积极地去讨论,才能辩得明,学得清。
2、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内容
有些内容富有思维内涵,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对这些内容也应舍得花时间组织学生去讨论。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出示一苹果。问:这是什么?学生讨论就很热烈,有人说这是水果,有人说这是静物,有人说这是质点,有人说这是球体,还有人说这是多种化学元素组成的物质等等。接着教师又问:这又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议论。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如下一些结论:第一,任何事物都处于一个系统之中,离开了一个系统,也就是离开了联系,它自身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第二,由于人们的立场(或者说看问题的角度)、知识、方法等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往往也就不同,甚至价值观也就不同。通过这样的讨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活化”了知识,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容
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教学,而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高目标,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所在。要实现这个最高目标,就要善于在了解基本事实和学习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或者结合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组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讨论。例如,在《经济生活》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样的金钱观才是正确的?”、“加强社会主义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举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等等;在《政治生活》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等;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应怎样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应树立怎样的社会历史观和群众观?”等等。
二、精心设置能展开讨论的问题
要使讨论能够顺利展开,教师就要善于寻找疑点,巧设问题,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一般说来,教师在设计议题时,要考虑议题的热度、难度、分歧度、正确度和情感度。所谓热度,就是议题是不是学生所关心的?学生不关心的问题是讨论不起来的。所谓难度,就是议题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要难度适中,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要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能够有感可发,有话可说。否则,议题太易,没有讨论的必要;太难,又会造成冷场。所谓分歧度,就是议题是不是可以引起争论有展开讨论的前景?学生虽关心但看法比较一致,也无讨论的价值。所谓正确度和情感度,就是经过讨论学生是否可以自行得出正确的结论和正面的结论?是否形成了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如果得出的是错误的结论和反面的结论,就背离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原则和初衷,达不到讨论的目的。
三、要把握好课堂讨论的时机
课堂讨论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开展的,我们要力避当下一些老师片面追求所谓教学模式而随意组织讨论的做法。俗话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课堂讨论要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就必须注意捕捉讨论的最佳时机,而这种时机的把握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当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时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而处于学困状态时,教师适时组织讨论,会使学习效益最大化。比如,我们在教学“汇率”时,学生会对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羡慕不已,认为这是一国经济实力的象征,他们会想:“不是美元对人民币而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高出几倍该多好啊。”可当老师说人民币升值对中国不利或弊大于利时,他们则感到匪夷所思、困惑不解;我们在教学“共同富裕”时,既讲“先富”,又讲“共富”,既讲“效率”,又讲“公平”,这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学生感到困惑;我们在教学“经济全球化”时,既讲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分工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又讲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举行游行示威反对经济全球化,学生感到不解;我们在教学“宗教政策”时,既讲宗教的本质是唯心主义世界观,有神论。我们青年学生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弘扬科学精神。又讲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学生感到迷茫。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采用讨论的教学模式,会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当学生主动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时
教师要善于处理好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既要精心预设,又要对生成超越,让动态生成开出灵性之花,结出智慧之果。课堂上,经常有学生提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教师不应回避,而应积极应对,因势利导。教师要意识到每每这个时候,不是课堂发窘的时候,而是课堂精彩纷呈的时候。对学生主动提出的富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去讨论,让学生在别人的发言和交流中得到启发,集思广益。比如,我在教学“人生价值的含义”时,讲: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一个人对社会有贡献,人生就有价值,贡献越大,人生价值就越大。结果有学生问:我们中学生有什么贡献?人生有什么价值?对这个问题,我没有直接作答,而是交给学生去讨论,众生一下子活跃起来,讨论异常热烈。有人说中学生遵纪守法就是对集体和社会的贡献;有人说中学生尊老爱幼,热情帮助同学也是对集体和社会的贡献;有人说中学生勤工俭学,值日,参加公益活动,承担必要的家务都是对社会的贡献;还有人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积极参加各种学习竞赛是中学生人生价值的最重要的表现等等。
四、要加强对讨论课的引导和调控
课堂讨论如果组织不好,往往会出现冷场或偏离中心议题,变成拉呱闲谈,貌似热闹,但没有效果。因此,要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就必须加强对讨论课的引导和调控。教师要善于随机应变、因势利导,要善于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调控措施。当出现冷场,讨论不起来时,教师要反复启发并不断鼓励,激起学生积极思维和大胆发言;当争论不休相持不下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引导思维向正确方向发展;当讨论离题时,教师要阐明讨论的中心和关键,及时纠正,防止浪费时间;当讨论派生了新问题时,教师要把握重点,把个别问题放到课后个别解决;当讨论出现了错误观点和情绪时,教师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觉纠错,而不能否定和责备学生。
五、课堂讨论要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讨论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力求做到人人参与,机会均等。一般来说,课堂讨论的规模和组织形式可分为同桌、小组和全班三种,这要根据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教学的需要而定,但无论哪种形式的课堂讨论都应成为“群英会”,而不能成为几个明星的走秀场,更不能成为个别学生的独角戏。教师要有意为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发言不能求全责备,对有问题的发言,要尽量先让其他学生作出补充和纠正,然后教师再做点评。教师要教学生既要善于发言,又要善于倾听。这样做有利于防止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全员参与,个个踊跃”的讨论态势。
六、课堂讨论要及时总结形成共识
课堂讨论的目的就是要释疑解惑、纠错立正,消除分歧、形成共识。课堂讨论不能泛泛而谈,只管种,不管收。不能“放羊”。如果经过讨论,疑依旧疑,错依旧错,分歧依旧分歧,这样的讨论就没有效果,就流于形式了。因此,师生要及时地去评析、梳理、归纳、总结。要综合整理各种意见,得出正确结论,形成共识。
“水常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通过讨论,思维得到碰撞、激活,认识得到升华,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我们要善于捕捉时机组织讨论,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要充分发挥讨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有的作用,以使思想政治课堂富含生命活力。
作者简介:
张贞龙(1964年—),江苏高邮人,大学本科,高邮二中任教,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