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改对初中政治在课程的性质、理念、设计思路、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等方面做了详尽规定,呈现出重素质教育、重学生发展、重时代特征、重行动实践四个方面的特点,为政治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政治 课堂氛围 高效课堂
1 构建和谐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特别强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与学的关系。慎而思之,和谐的政治课堂至少应该呈现如下态势。学生“知无不言”。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能够充分自由地彰显个性,毫不隐瞒自身的观点,不论瑕疵,尽显所思所想。不忌讳观点是否正确,不担心言语是否恰当,不担心老师的责备,不担心同学的嘲弄,只在乎将自己的言论作为课堂交流讨论的一部分,积极参与,大胆表达。
在新课程标准中,政治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优化教学实践活动,强调开展学生课堂活动与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勇气,因此在活动中学生应该是活动的中心和主体。活动课虽然谓之“活动”,但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要寓教于乐,每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知识、能力和德育目标。使学生在参与中理解教学内容,增强道德体验。活动课的重心是让学生在整个活动中不是“静听”,而是“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主体的角色体验中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昂的活动热情,不仅学会了学习,而且学会了合作,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创造。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地将理论与实际活动结合起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把不完全知识变成了完全知识。
课堂过程中的活动,可不拘一格。可以是查资料:通过查阅报刊、图书、上网等,掌握一定的事例、数据、图文,分析说明实际问题,如搜集材料说明“妨碍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碍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要构建和谐高效的政治课堂,就应该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将查找的资料归纳整理,允许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允许学生提出有关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各种不同观点。培养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敢于怀疑、富于想象、勇于挑战和执著追求的优良的创造性。而不是教师的权威高于一切学生成了老师的附庸。在活动课当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活动设计必须坚持“教师指导,学生主导”的教学理念,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以参与者和指导者的双重身份参与活动。学生们在活动中获得了一定的知识和体验。当他们能在活动中用掌握的知识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时;当他们能在活动中发展个性、锻炼自我实践能力时;当他们能在活动中产生观念、证实观念,进行积极意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建构,体会到从体验到思维创造的快乐时,他们就为自己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而全面的基础。
2 倡导自主学习、赏识激励的课堂氛围
“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话道出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会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国古人曾说:授人之鱼,顿餐之食;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教与学有机结合,从教与学双边来设计教学。现代教学观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的发展过程中,也就是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方法去揭示、感受、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提高“内化镌刻于知识之中”的认识发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活生生的有意识的人,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先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材的超越,敢于对教材说不,敢于对教师说不,敢于对传统说不。
古人云:“学贵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都说明了“疑”是获得真知、增长才干的起点。一切创造性思维始于“疑”,没有质疑,就没有创新。所以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启发、诱导、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与爱好质疑,要让学生养成质疑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学有所长,学有所得。逐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怀着迫切的心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投入到对新知的探索中。老师要“赏识有度”。善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多种多样的尊重或鼓励方式,营造学生愉悦轻松的心理。让学生以学为乐,以思为乐,敢于向困难挑战,卓有实效地学习、探究。
3 注重预习环节、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具体讲就是,就是要做好以下几点: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根据学生年级特点和年龄特点,政治课文内容相对来说比较通俗易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基本上能够读懂,在课上就不必在浪费时间去学课文,可把时间用在处理信息上。做好预习工作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在课前根据本课认知与行为要求和教材的内容,布置思考题。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带着思考题,一方面去预习课文,明确教材所阐述的主要观点,引发认知矛盾,产生一种急于想解决矛盾的欲望;另一方面是收集有关资料,并进行调查、分析、归类。这样,不仅为活动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工作,而且还保证了活动的目标和方向。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真正要做到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除了强化课前预习作用,还要加强对课堂教学行为和成果的监测,做到讲练结合。对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比如: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他们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4 提倡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学生自身素质和非智力因素
课堂教学除了要授以学生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动机、兴趣、心理、自尊、自强、自信等非智力因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式教学只会培养出以自我为中心、孤芳自赏、人格不健全、心理严重扭屈的学生;只会培养出高分低能的,不会思考、不会探究、读死书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挖掘非智力因素显得十分重要。而讨论式教学法的功能则在于此。
4.1 讨论是个学习互动的过程,通过对自我认识的反省与对他人认识的评价,提高学生进行批判和评价的能力。评价方式不拘一格,多种多样,例如,在每次讨论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展开自评,相互评价,老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不拘一格显才华。既学会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评价,也学会对别人的观点进行评价;既学会评价自己的优点,又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既要学会对他人的不足大胆指出,还要学会尊重别人,肯定别人,不能伤害他人的自尊。在比较中找差距,在差距中求进步。而不是自吹自擂,自我抬杠,绝不允许通过贬低别人,否定别人来抬高自己,也不允许明哲保身怕得罪他人而保守,不愿说别人。这种不会对自己找不足,也不愿意去为别人找不足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老师要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把握好尺度,正确引导。
4.2 参与讨论的关键是学生能清楚明白地向其他同学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见解。这就要求学生要做到言简意赅,重点突出,提高自己的文字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防止学生出现口语化,啰嗦话,大话,空话,或者说言不对题东拉西扯,讨论偏离了主题,偏离了方向。讨论式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有血有肉,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善于抓住主要问题,分析主要矛盾,主题鲜明,详略适当,而不是天马行空。
4.3 学习不仅是提高学生智力因素的过程,更是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过程。“人才不一定有口才,而有了口才则一定是个人才”同学们的每一次讨论是对自己综合能力的检验,是对自己知识的检验。要想站起来滔滔不绝,朗朗上口的说出来,这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俗话说的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我们就必须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从学生的一节课、一次讨论做起,因为他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政治教学呼唤“高效”课堂,让我们走出政治教学的荒漠,走进高效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一切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只有构建和谐课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良好的兴趣,有利于师生共识的达成,提高教学效益,增强教学效果,实现教与学的双赢,构建政治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政治 课堂氛围 高效课堂
1 构建和谐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特别强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与学的关系。慎而思之,和谐的政治课堂至少应该呈现如下态势。学生“知无不言”。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能够充分自由地彰显个性,毫不隐瞒自身的观点,不论瑕疵,尽显所思所想。不忌讳观点是否正确,不担心言语是否恰当,不担心老师的责备,不担心同学的嘲弄,只在乎将自己的言论作为课堂交流讨论的一部分,积极参与,大胆表达。
在新课程标准中,政治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优化教学实践活动,强调开展学生课堂活动与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勇气,因此在活动中学生应该是活动的中心和主体。活动课虽然谓之“活动”,但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要寓教于乐,每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知识、能力和德育目标。使学生在参与中理解教学内容,增强道德体验。活动课的重心是让学生在整个活动中不是“静听”,而是“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主体的角色体验中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昂的活动热情,不仅学会了学习,而且学会了合作,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创造。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地将理论与实际活动结合起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把不完全知识变成了完全知识。
课堂过程中的活动,可不拘一格。可以是查资料:通过查阅报刊、图书、上网等,掌握一定的事例、数据、图文,分析说明实际问题,如搜集材料说明“妨碍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碍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要构建和谐高效的政治课堂,就应该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将查找的资料归纳整理,允许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允许学生提出有关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各种不同观点。培养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敢于怀疑、富于想象、勇于挑战和执著追求的优良的创造性。而不是教师的权威高于一切学生成了老师的附庸。在活动课当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活动设计必须坚持“教师指导,学生主导”的教学理念,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以参与者和指导者的双重身份参与活动。学生们在活动中获得了一定的知识和体验。当他们能在活动中用掌握的知识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时;当他们能在活动中发展个性、锻炼自我实践能力时;当他们能在活动中产生观念、证实观念,进行积极意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建构,体会到从体验到思维创造的快乐时,他们就为自己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而全面的基础。
2 倡导自主学习、赏识激励的课堂氛围
“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话道出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会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国古人曾说:授人之鱼,顿餐之食;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教与学有机结合,从教与学双边来设计教学。现代教学观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的发展过程中,也就是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方法去揭示、感受、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提高“内化镌刻于知识之中”的认识发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活生生的有意识的人,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先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材的超越,敢于对教材说不,敢于对教师说不,敢于对传统说不。
古人云:“学贵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都说明了“疑”是获得真知、增长才干的起点。一切创造性思维始于“疑”,没有质疑,就没有创新。所以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启发、诱导、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与爱好质疑,要让学生养成质疑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学有所长,学有所得。逐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怀着迫切的心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投入到对新知的探索中。老师要“赏识有度”。善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多种多样的尊重或鼓励方式,营造学生愉悦轻松的心理。让学生以学为乐,以思为乐,敢于向困难挑战,卓有实效地学习、探究。
3 注重预习环节、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具体讲就是,就是要做好以下几点: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根据学生年级特点和年龄特点,政治课文内容相对来说比较通俗易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基本上能够读懂,在课上就不必在浪费时间去学课文,可把时间用在处理信息上。做好预习工作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在课前根据本课认知与行为要求和教材的内容,布置思考题。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带着思考题,一方面去预习课文,明确教材所阐述的主要观点,引发认知矛盾,产生一种急于想解决矛盾的欲望;另一方面是收集有关资料,并进行调查、分析、归类。这样,不仅为活动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工作,而且还保证了活动的目标和方向。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真正要做到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除了强化课前预习作用,还要加强对课堂教学行为和成果的监测,做到讲练结合。对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比如: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他们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4 提倡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学生自身素质和非智力因素
课堂教学除了要授以学生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动机、兴趣、心理、自尊、自强、自信等非智力因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式教学只会培养出以自我为中心、孤芳自赏、人格不健全、心理严重扭屈的学生;只会培养出高分低能的,不会思考、不会探究、读死书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挖掘非智力因素显得十分重要。而讨论式教学法的功能则在于此。
4.1 讨论是个学习互动的过程,通过对自我认识的反省与对他人认识的评价,提高学生进行批判和评价的能力。评价方式不拘一格,多种多样,例如,在每次讨论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展开自评,相互评价,老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不拘一格显才华。既学会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评价,也学会对别人的观点进行评价;既学会评价自己的优点,又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既要学会对他人的不足大胆指出,还要学会尊重别人,肯定别人,不能伤害他人的自尊。在比较中找差距,在差距中求进步。而不是自吹自擂,自我抬杠,绝不允许通过贬低别人,否定别人来抬高自己,也不允许明哲保身怕得罪他人而保守,不愿说别人。这种不会对自己找不足,也不愿意去为别人找不足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老师要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把握好尺度,正确引导。
4.2 参与讨论的关键是学生能清楚明白地向其他同学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见解。这就要求学生要做到言简意赅,重点突出,提高自己的文字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防止学生出现口语化,啰嗦话,大话,空话,或者说言不对题东拉西扯,讨论偏离了主题,偏离了方向。讨论式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有血有肉,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善于抓住主要问题,分析主要矛盾,主题鲜明,详略适当,而不是天马行空。
4.3 学习不仅是提高学生智力因素的过程,更是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过程。“人才不一定有口才,而有了口才则一定是个人才”同学们的每一次讨论是对自己综合能力的检验,是对自己知识的检验。要想站起来滔滔不绝,朗朗上口的说出来,这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俗话说的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我们就必须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从学生的一节课、一次讨论做起,因为他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政治教学呼唤“高效”课堂,让我们走出政治教学的荒漠,走进高效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一切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只有构建和谐课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良好的兴趣,有利于师生共识的达成,提高教学效益,增强教学效果,实现教与学的双赢,构建政治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