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在新的教学观念的冲击下,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尤为重要。因此,教师特别是品德教师要做的不是拼命地往学生的脑子里塞东西,而是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乐于参与,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品德教学焕发它应有的光彩和有效力。
关键词:小学品生品社学科 学习意识 积极性
面对社会的发展,学校的品生品社学科教学,一度被一些社会评论者评价为“无德”的教育。经过几番的教学改革,当前的品生品社学科教材正在努力由知识型转向活动型、生活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小学品生品社课教学的实效性仍未得到充分的发挥。面对这一实际问题,作为品德学科教师,我们正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究和尝试。
《学习的革命》一书指出:“脑子不是一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可见,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在新的教学观念的冲击下,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尤为重要。因此,教师特别是品德教师要做的不是拼命地往学生的脑子里塞东西,而是要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乐于参与,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品德教学焕发它应有的光彩和有效力。
一、激发兴趣,点燃学生的参与意识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参与。所以配合新教材的实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学生的参与欲,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可以使品德课堂充满生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在教学过程中,精彩恰当的导入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导入,如同火石,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如同磁铁,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我们遵守规则》时,我先让学生做词语接龙的游戏,并请学生说出游戏规则,引出玩游戏也需要规则,由此引入社会,让学生回答:“为了让生活更方便、更安全,你知道我们要遵守哪些规则吗?”这样就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会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2.引入实例教学。课本中的事例,学生多以故事对待,大多听听就罢,不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更很难做到与情感认识的共鸣,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因而,我们教师应“用事实说话”,让品德教育具有较高的说服力,达到教学的有效性。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品格的试金石》说到诚信的话题时,我引用了介绍“三鹿奶粉事件”的电视视频,给学生很大的震撼,使课堂因具有说服力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利用多媒体教学。现实生活中,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知识结构的原因,对于事物的认识往往只是表面的、浅层次的,往往与课本所要明确的道德认识相差很远,加之教材内容不够直观,有许多东西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时,我借助“班班通”为学生播放了旧中国时代的影像资料,学生兴趣较浓,能够感同身受,有了发自内心的感慨,认识也得到了提升。
此外,幽默的语言,学生关心的话题,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有效资源。
二、开展活动,给学生平台,让学生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选择生动、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取代简单枯燥的知识传授,以促进学生道德内化,使学生信服教育内容,从而达到提高品德教育实效性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家乡的故事》时,我校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了“魅力昌黎”汇报活动。学生被分成名人组、特产组、旅游组、方言组等几个小组,分别去收集相关材料和信息,并加以整理,然后以班为单位进行汇报。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了石广生、韩愈、李大钊、曹操等与家乡有关的名人,也了解了干红葡萄酒、赵家馆饺子、海鲜、蜜梨等家乡特产,还在其他同学的介绍下“游览”了碣石山、五峰山、黄金海岸、沙雕等家乡的旅游胜地,更演绎了亲切而独特的家乡方言。通过活动,学生主动参与对家乡的了解,比教师的讲解更加丰富和深刻,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真正实现了品德学科的教学目标。
三、在活动中体验,促进道德的内化,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
应试教育下的思想品德教学将道德知识等同其他各科知识,采用简单的灌输式,所传授的道德知识与学生的现实失去关联,教师往往以掌握道德知识的多少衡量学生的道德行为发展水平,造成道德工作的表面性和程式化。由于忽视学生的情绪感受和情感品质在道德内化过程中的作用,致使品德教育平面、空洞、苍白、乏味,收获甚微。专家指出:“道德知识仅是道德的一部分,仅有道德知识的人不一定是有道德的人。”现代教育理论也证明:“学生的思想是接受外部影响并经过内化过程才形成的,引导和组织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是活动教学的重要思想。”例如,学习三年级上册《温暖的家》一课时,我以“向父母表达我的爱”为活动主题,设计了别致的思想品德活动作业及回执。具体如下表。品德课活动作业及回执■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思想得到了触动,学会了感恩,学生因体验而使认识得到了升华。同时,家长也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来。可想而知,这节课一定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新的教学改革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能够以开放的观念、先进的思想、多彩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品德课堂因学生的乐于参与而充满生机、焕发魅力,让品生品社学科教学成为真正的、有效的德育大本营。
参考文献:
[1]马玲.切实增强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新途径.
[2]班允刚.以学校德育活动为载体,谈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究.
[3]利用多媒体环境提高小学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责编 张翼翔)
关键词:小学品生品社学科 学习意识 积极性
面对社会的发展,学校的品生品社学科教学,一度被一些社会评论者评价为“无德”的教育。经过几番的教学改革,当前的品生品社学科教材正在努力由知识型转向活动型、生活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小学品生品社课教学的实效性仍未得到充分的发挥。面对这一实际问题,作为品德学科教师,我们正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究和尝试。
《学习的革命》一书指出:“脑子不是一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可见,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在新的教学观念的冲击下,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尤为重要。因此,教师特别是品德教师要做的不是拼命地往学生的脑子里塞东西,而是要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乐于参与,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品德教学焕发它应有的光彩和有效力。
一、激发兴趣,点燃学生的参与意识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参与。所以配合新教材的实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学生的参与欲,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可以使品德课堂充满生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在教学过程中,精彩恰当的导入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导入,如同火石,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如同磁铁,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我们遵守规则》时,我先让学生做词语接龙的游戏,并请学生说出游戏规则,引出玩游戏也需要规则,由此引入社会,让学生回答:“为了让生活更方便、更安全,你知道我们要遵守哪些规则吗?”这样就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会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2.引入实例教学。课本中的事例,学生多以故事对待,大多听听就罢,不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更很难做到与情感认识的共鸣,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因而,我们教师应“用事实说话”,让品德教育具有较高的说服力,达到教学的有效性。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品格的试金石》说到诚信的话题时,我引用了介绍“三鹿奶粉事件”的电视视频,给学生很大的震撼,使课堂因具有说服力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利用多媒体教学。现实生活中,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知识结构的原因,对于事物的认识往往只是表面的、浅层次的,往往与课本所要明确的道德认识相差很远,加之教材内容不够直观,有许多东西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时,我借助“班班通”为学生播放了旧中国时代的影像资料,学生兴趣较浓,能够感同身受,有了发自内心的感慨,认识也得到了提升。
此外,幽默的语言,学生关心的话题,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有效资源。
二、开展活动,给学生平台,让学生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选择生动、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取代简单枯燥的知识传授,以促进学生道德内化,使学生信服教育内容,从而达到提高品德教育实效性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家乡的故事》时,我校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了“魅力昌黎”汇报活动。学生被分成名人组、特产组、旅游组、方言组等几个小组,分别去收集相关材料和信息,并加以整理,然后以班为单位进行汇报。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了石广生、韩愈、李大钊、曹操等与家乡有关的名人,也了解了干红葡萄酒、赵家馆饺子、海鲜、蜜梨等家乡特产,还在其他同学的介绍下“游览”了碣石山、五峰山、黄金海岸、沙雕等家乡的旅游胜地,更演绎了亲切而独特的家乡方言。通过活动,学生主动参与对家乡的了解,比教师的讲解更加丰富和深刻,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真正实现了品德学科的教学目标。
三、在活动中体验,促进道德的内化,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
应试教育下的思想品德教学将道德知识等同其他各科知识,采用简单的灌输式,所传授的道德知识与学生的现实失去关联,教师往往以掌握道德知识的多少衡量学生的道德行为发展水平,造成道德工作的表面性和程式化。由于忽视学生的情绪感受和情感品质在道德内化过程中的作用,致使品德教育平面、空洞、苍白、乏味,收获甚微。专家指出:“道德知识仅是道德的一部分,仅有道德知识的人不一定是有道德的人。”现代教育理论也证明:“学生的思想是接受外部影响并经过内化过程才形成的,引导和组织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是活动教学的重要思想。”例如,学习三年级上册《温暖的家》一课时,我以“向父母表达我的爱”为活动主题,设计了别致的思想品德活动作业及回执。具体如下表。品德课活动作业及回执■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思想得到了触动,学会了感恩,学生因体验而使认识得到了升华。同时,家长也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来。可想而知,这节课一定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新的教学改革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能够以开放的观念、先进的思想、多彩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品德课堂因学生的乐于参与而充满生机、焕发魅力,让品生品社学科教学成为真正的、有效的德育大本营。
参考文献:
[1]马玲.切实增强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新途径.
[2]班允刚.以学校德育活动为载体,谈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究.
[3]利用多媒体环境提高小学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