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倾诉类节目的困境与对策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uan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情感倾诉类电视节目中出现的“注重现象,浅谈本质”的问题,并提出了节目质量的提升要实现从“由现象到本质”向“从本质看现象”的转变,而这一转变需要社会、传媒机构、倾诉者和节目制作方等多方的配合与努力。
  【关键词】情感倾诉 电视节目 困境 对策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等的发展,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与人关系的冷漠,导致人们心理承受的压力无处释放,于是,情感心理倾诉类电视节目应运而生,此类节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众的需求,受到了欢迎,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社会关注。
  一、情感倾诉类电视节目的兴起
  2001年3月,黑龙江电视台开办一档名为《沟通》的情感倾诉类谈话节目,采用主持人和嘉宾相对而坐,娓娓而谈的形式,邀请在生活、情感各方面遭遇困惑的嘉宾,选用优雅端庄、善于倾听、睿智点评的主持人,以帮助嘉宾解开心结、走出阴影。这一前所未有的倾诉烦恼、舒缓压力、解决矛盾、沟通交流的平台从开播伊始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沟通》也成为黑龙江电视台的名牌节目。《沟通》所获得的成功,引起了其他电视台的学习和效仿。湖南卫视2001年5月开播的《真情》和2011年開播的面向80、90后社会群体的《8090》、上海东方卫视的《心灵花园》和之后于2010年开播的《幸福魔方》以及江苏卫视的《人间》都将目标锁定在情感生活遭遇挫折,渴望倾诉的群体。
  而这类节目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有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大众心理等各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呼应了普通人对媒体人本化、平民化的要求以及对真实情感的需要。节目的倾诉者讲述的都是现实中活生生的事例,节目中所涉及的情感纠葛,往往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爱情、婚姻、亲情等方面的问题,容易让观众感同身受并从他人喜怒哀乐的真情倾诉中,获得某种人生启迪或情感身份上的认同。
  第二,倾诉“真人秀”满足了大众窥探他人隐私的心理需求。日本社会学家藤竹晓认为,社会大众都有一种“窥淫癖”,而通常这种心理是不被社会认同的,在中国目前这样一个经济腾飞、贫富差距扩大的环境中,这种心理体现得尤为突出,情感倾诉类电视节目将大众的这种不被认同的心理“合理化”,倾诉者能够将自己的不如意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观众在感同身受的同时不免暗自庆幸自己没有遭遇同样的不幸,这无疑将引起大众的兴趣。
  第三,替代专业咨询机构帮助部分倾诉者和观众解决心理和精神困惑。我国的心理咨询及治疗机构的发展还很不健全,很多人想摆脱精神上的困扰却倾诉无门,而此类节目中的主持人、心理专家可以给倾诉者提出矛盾的解决建议和困惑的心理分析,电视观众也可以通过专家的分析,学习处理生活中出现的类似问题,以此为鉴。
  二、情感倾诉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
  我国心理倾诉类节目如火如荼地发展到今天,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成功,满足了大众对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拥有了自己的收视人群,但在获得高收视率的同时此类节目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许多问题。《大话爱情》、《心灵花园》、《幸福魔方》等情感倾诉类节目的真实性都受到观众的质疑,节目内容屡屡出现割腕自杀、昏厥、谩骂等偏激的现象和行为,甚至因为侵犯隐私、损坏名誉而被诉诸法庭、卷入官司。
  总体来说,我国情感倾诉类电视节目的特征是从现象出发,注重现象和矛盾冲突,浅谈现象背后的本质。通常是一期节目邀请一个故事的倾诉者,以详细讲述和评论倾诉者的故事、解决倾诉者的矛盾问题为主。这样的形式导致节目吸引人的亮点在于故事本身和倾诉者的个人遭遇,要求倾诉者将自己的故事讲得事无巨细,甚至过于强调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和隐私问题。可一旦观众和社会各界对故事的本身关注度高,节目主题、心理情感调节、专家点评和对于整个社会的教育意义就被削弱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节目为了赢得眼球效应而发生故事虚构、剧情夸张、格调低下的现象出现。
  三、情感倾诉类节目出现困境的原因
  近年来情感倾诉类节目的真实性受到质疑,节目的初衷也从最初的“化解矛盾、解决纠纷、倾诉情感”向“实娱乐、伪倾诉,实调侃,伪调节”的趋势发展,出现这种困境的原因主要在于:
  其一,节目制作方将商业利益作为节目追求的唯一。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单纯追求高收视、高关注度,一些节目往往漠视道德伦理底线,经营“眼球经济”,不仅不关照倾诉者的情感,还无休止的挖掘其隐私,放大给观众看,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不仅不能解决倾诉者的问题,反而让他们暴露在社会的争论和非议之中,深受媒体带来的“二次伤害”。
  其二,当事人权利意识的欠缺。倾诉者基于对节目本身和“心理专家”的信任,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了侵犯,在节目编排的诱导下暴露隐私,激化矛盾,致使情感倾诉类电视节目的题材越来越离奇、话题越来越劲爆、格调越来越低下。
  其三,主持人和心理专家的素质欠佳。部分情感倾诉类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和专家都不能满足节目本身的要求,比如主持人不能很好地把握现场的气氛,在场面接近失控的时候不能及时调节,过分挖掘他人隐私,而有的心理专家则资质不够,不能较好的为倾诉者疏导,一味的批评指责,刻意制造节目的“二次冲突”。
  四、情感倾诉类节目的改进对策
  从某种程度上说,情感倾诉类节目就是通过谈话的方式来诉说倾诉者的生活和情感等方面的纠葛,应属于谈话节目的一种类型。而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相当部分优秀的谈话类节目都是采用注重本质,揭示由本质而衍生的社会现象的编排线索,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优秀谈话类节目的优势,从中找到情感倾诉类节目可以借鉴的地方。
  被称为电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谈话节目,由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主持的《奥普拉秀》是一档非常重视选题的节目,节目一般以某一话题为中心,关注性、自闭症、虐待儿童、减肥困难、缺乏自信等与普通百姓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并邀请一位心理专家,试图通过对某几个典型事例的分析和探讨,给人们提供一种指导性的建议,心理专家也会通过自己的分析和解释,帮助到场的几位嘉宾解决自己的困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奥普拉秀》开播二十多年之所以经久不衰,主要是因为这档节目在充分体现“脱口秀”的特质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奥普拉·温弗瑞作为主持人也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嘉宾和观众着想,获得了观众的信任和好感,广大观众把她真正当作可以信赖和倾诉的对象。由此不难看出,从话题本质出发,通过典型事例分析解读话题,进而解决问题的形式可以作为情感倾诉类节目形式改革的一个不错的选择,从“由现象到本质”向“从本质看现象”的转变可以使节目具有以下优势和特色。   提升节目高度,挖掘社会本质。既然将节目定位在解决社会上特定人群的心理、情感、生活各方面的压力、困惑、矛盾上,那么只有提升节目本身的高度才可以更好的获得倾诉者以及观众的信任,同时获得观众的好评。
  保护嘉宾免受媒体的“二次伤害”。节目邀请几位有相同经历的、想倾诉自己遭遇的嘉宾来到现场,共同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样可以将观众和社会各界的注意力分散开来,不至于使倾诉者独自承担媒体过分的情感娱乐、情感追踪和情感挖掘,以至于倾诉者的不幸沦为大众讨论、调侃的素材,保护倾诉者的个人隐私,使节目或电视台避免陷入法律纠纷的窘境。
  确保节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现在的情感倾诉类节目为了确保节目的可看性,难免会将倾诉者的故事添油加醋甚至亲自炮制情节给观众看,这样会造成节目失实、误导观众的后果,也会过分迎合观众猎奇心理而造成错误的社会导向。同时邀请几位嘉宾做客节目,以话题作为节目的主打,可以保证节目的客观真实性,也会让节目质量得到保证。
  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从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出发,关注特殊人群,心理专家客观、权威的指导性建议,都将有效的实现传媒对社会大众的教育和舆论引导功能,让观众在与倾诉者感同身受的同时,也能对社会上的现象做出思考,这正是传媒以及情感倾诉类电视节目的使命和目的所在。
  五、情感倾诉类节目实现转变的条件
  情感倾诉类电视节目要实现上述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社会、传媒机构、倾诉者和节目制作方等多方的配合与努力。
  注重选题的社会性和公益性。作为节目制作方应该从社会的大环境出发,关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嘉宾邀请上要注意代表性和針对性,并确保故事的真实可信,只有这样才能转变节目的形象,提升节目的高度和深度。
  主持人和心理专家素质的提高。只有主持人的素质提高才能保证节目的质量,只有主持人赢得观众的信赖才能保证节目受到欢迎。而心理专家的权威性也有待提高,只有心理专家的权威性得到保证,节目的看点和受众的期待才能得到满足。
  提高倾诉者的权利保障意识。我国法律对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电视节目出现侵权行为的时候,倾诉者要懂得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督促情感倾诉类节目朝着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
  建立良性竞争机制和监督机制。媒体监督要靠法律规章制度、行业组织和社会舆论的共同作用,在我国媒体行业发展不成熟、社会舆论影响有限的情况下,政府部门的责任重大,只有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形成对媒体的责任压力和理性感召,才能保证竞争环境的健康和有序,使电视传播事业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针对情感倾诉类电视节目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改革节目形式、节目选题、人员素质等多个方面,才能使这类节目走上健康、真实、深度、积极的发展道路,更好的完成传媒的社会使命。
  参考文献
  ①李黎明,《论电视情感类节目中的情感伤害》,《电视时代》,2010(2)
  ②黄鹤,《情感倾诉类栏目的价值取向分析》,《青年记者》,2009(18)
  ③祝今,《媒体中情感倾诉类栏目的吸引力探微》,华夏心理网, http://www.
  psychcn.com/enpsy/200307/84933623.shtml
  (作者:郑伶俐,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广告系讲师;张吉洁,襄阳市工商局)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摘 要】一篇成功的通讯报道,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简言之,记者要带着真情去创作,还原曾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真实事件,让情节吸引读者,让语言感动读者。那么,记者在通讯报道中如何表达真情实意呢?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通讯 情感因素 采访  一、通讯报道情感因素分析  由于通讯作品一般篇幅较长,内容比较翔实,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只看标题,不愿意细读全文。为把文章写活
<正>甬政办发[2017]35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相关会议精神,加快推进不良资产处置,全面遏制不良贷款上升趋势,
期刊
介绍了反求工程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的技术支持,并就反求工程的应用作了探讨。
关注质量,就是关注民生。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产品质量越来越受到群众的重视,质量新闻随之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安徽日报》为例,就区域性媒体对质量新闻的取舍作一探
不同数阈值下昆虫的二项式抽样设计张光美刘文演(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杭州310029)(江西省井冈山医专,吉安343000)BinomialSamplingPlansfortheInsectswithDifferentTalyThresholds.Zh...更多还原
重视本土评论的监督性。新闻有独特的舆论监督作用,尤其是新闻评论,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尖锐的批判性。地方媒体针对本地某新闻事件就事论事、“指名道姓”发表的评论,在当地的反馈往往迅速有效,能起到很好的舆论监督作用。在发表评论时,应言辞恳切,在批评中给出诚恳的建议或意见,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改进工作、提高服务。  强调本土评论的思辨性。在资讯快速传播的今天,人们获知各类信息轻而易举。许多未经证实的消息甚至是
捕食风险与动物行为及其决策的关系边疆晖樊乃昌(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宁810001)(浙江师范大学,金华310000)TheEfectofPredationRiskonAnimals’BehaviorandTheirDecision.Bia...
【摘 要】近年来,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屡受质疑,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处理不当,使得媒体的社会形象受到影响,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失去公众信任不仅让自身的形象和利益受损,也让社会的价值导向得不到良好的传播。  【关键词】新闻媒体 虚假新闻 不实报道 新闻真实  新闻媒体承担着宣传国家方针政策、促进社会和人民和谐的重要责任,同时也被赋予了揭示真相、引导社会舆论的重大使命。媒体的社会责任是指
灰喜鹊的繁殖生态和巢位选择Ⅰ.繁殖生态汝少国侯文礼(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266003)(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长春130024)刘云李多元(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266003)(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长春130024)TheBreedi..
【摘 要】城市广播电视台如何通过新媒体延伸产业链?发展移动电视是路径之一。一要选择差异化传播。在内容、定位上要区别母体;在编排播出上要为广告服务;在考核奖惩上实现企业化运作。二要注意经营策略,与新媒体融合共赢;发展终端客户,进行规模化传播;还要依靠服务,实现多元经营,开展活动,拓展经营空间。  【关键词】移动电视 差异传播 内容产业  在全媒体、融媒体生态视域下,地方城市广电媒体如何突出重围、寻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