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医学统计学是认识医学现象数量特征的重要工具, 是医学科研人员和医务人员进行医学科研和临床工作的重要手段, 医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十分必要。该门课程涉及到数据整理、分析及公式的理解、应用等内容,学生普遍认同该门课程枯燥难懂,不易掌握。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注意案例教学,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将抽象的医学统计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经历中发掘有趣的医学统计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获得应用统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关键词】医学统计学;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015-02
1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传统教学中用灌输的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的知识,学生普遍感到枯燥难懂、不易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关键,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生活实际,使书本知识活起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去观察、去感受生活中的统计学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日常生活中可以把统计学用得很活。如课堂上问学生:“假如你到一陌生的地方,在地方小食街上,有很多相同品种的小吃,哪个摊位能代表该地方的小吃水平呢?你会选择在哪个摊位上吃呀?”同学们会回答:“在很多人吃的摊位上呀。”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引入统计学中“众数”的概念,众数在统计分布上具有明显集中趋势点的数值,代表数据的一般水平。
2 引导学生学,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很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传递学科知识的过程,学生是既定学习内容的接受者和吸收者。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学生无条件地服从于教,遏制了学的力量,学生的求知欲及创造力受到抑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学中要关照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现实生活具体生动的生活事例为中介来进行思考,顺应学生的认知特点,达到优化学习过程的目的。
3教学内容、教学语言生活化
教学生活化,即教学中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去看社会、看生活,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的实际情况,在课程内容中引入生活案例,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实施教学,构建“生活——教学——生活”的循环。
同学反映,尽管上课老师举了很多例子,但是仍然不免觉得有点抽象,尤其是关于统计设计方面的内容。学完之后,脑子里仍是一片雾水[1]。针对类似现象,老师应从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出发,选择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引入贴近学生生活案例,将难懂的知识、抽象的内容生活化。例如,在讲解“小概率事件”原理时,就问学生:“你们每次上学乘什么交通工具来呀?”学生回答:“汽车、火车、飞机……”。“那有没有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翻车或飞机掉下来)?”“有呀!”“那为什么我们上车前不跟家人告别说,'爸爸妈妈再见,我一去不复返了'!”这时同学们开始笑了起来,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随之给学生解释说:“其实我们都把飞机掉下来或车翻了当成了小概率事件,认为这一次出行不发生(小概率事件:可以认为在一次实验中不发生),这样我们在生活中冒了小概率事件的风险,享受了生活的便利。”
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历中处处存在着与卫生统计学相关的活动,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把医学统计学教学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认识、去解读生活中的统计学知识。同时,教师在讲授时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2]。例如在学习“抽样”的概念时,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找到答案,问学生:“我们在家炒菜时,在菜将要起锅前,我们一般会做什么动作?”“尝一下(抽样) ” “为什么要尝呀?”“ 看看咸淡是否合适”“能不能把整锅菜尝完了,然后说,味道不错,咸淡适中!” 学生哈哈笑了起来说:“不能。”“对了,这样别人就没菜吃了。” “所以在生活或实际工作中,有时总体是没法测量的,只能通过抽样,通过样本的信息来推断总体的情况”。这样,在同学们熟悉的案例和愉快的气氛中学会了抽象的统计学概念。
陶行知先生提出:“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中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教学空间,在用好现有教材的同时,必须开发和利用学生中的一切生活化的课程资源,发掘医学统计知识,让课堂成为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的生活乐园。
参考文献
[1] 徐英,郜艳晖,李丽霞等.让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J] 南方医学教育 2008(1)
[2] 邹宗峰,朱艳科 ,张东枚 . 卫生统计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J]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5 21(4) 498-499
作者单位:545005 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医学统计学;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015-02
1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传统教学中用灌输的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的知识,学生普遍感到枯燥难懂、不易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关键,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生活实际,使书本知识活起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去观察、去感受生活中的统计学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日常生活中可以把统计学用得很活。如课堂上问学生:“假如你到一陌生的地方,在地方小食街上,有很多相同品种的小吃,哪个摊位能代表该地方的小吃水平呢?你会选择在哪个摊位上吃呀?”同学们会回答:“在很多人吃的摊位上呀。”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引入统计学中“众数”的概念,众数在统计分布上具有明显集中趋势点的数值,代表数据的一般水平。
2 引导学生学,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很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传递学科知识的过程,学生是既定学习内容的接受者和吸收者。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学生无条件地服从于教,遏制了学的力量,学生的求知欲及创造力受到抑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学中要关照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现实生活具体生动的生活事例为中介来进行思考,顺应学生的认知特点,达到优化学习过程的目的。
3教学内容、教学语言生活化
教学生活化,即教学中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去看社会、看生活,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的实际情况,在课程内容中引入生活案例,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实施教学,构建“生活——教学——生活”的循环。
同学反映,尽管上课老师举了很多例子,但是仍然不免觉得有点抽象,尤其是关于统计设计方面的内容。学完之后,脑子里仍是一片雾水[1]。针对类似现象,老师应从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出发,选择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引入贴近学生生活案例,将难懂的知识、抽象的内容生活化。例如,在讲解“小概率事件”原理时,就问学生:“你们每次上学乘什么交通工具来呀?”学生回答:“汽车、火车、飞机……”。“那有没有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翻车或飞机掉下来)?”“有呀!”“那为什么我们上车前不跟家人告别说,'爸爸妈妈再见,我一去不复返了'!”这时同学们开始笑了起来,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随之给学生解释说:“其实我们都把飞机掉下来或车翻了当成了小概率事件,认为这一次出行不发生(小概率事件:可以认为在一次实验中不发生),这样我们在生活中冒了小概率事件的风险,享受了生活的便利。”
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历中处处存在着与卫生统计学相关的活动,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把医学统计学教学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认识、去解读生活中的统计学知识。同时,教师在讲授时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2]。例如在学习“抽样”的概念时,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找到答案,问学生:“我们在家炒菜时,在菜将要起锅前,我们一般会做什么动作?”“尝一下(抽样) ” “为什么要尝呀?”“ 看看咸淡是否合适”“能不能把整锅菜尝完了,然后说,味道不错,咸淡适中!” 学生哈哈笑了起来说:“不能。”“对了,这样别人就没菜吃了。” “所以在生活或实际工作中,有时总体是没法测量的,只能通过抽样,通过样本的信息来推断总体的情况”。这样,在同学们熟悉的案例和愉快的气氛中学会了抽象的统计学概念。
陶行知先生提出:“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中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教学空间,在用好现有教材的同时,必须开发和利用学生中的一切生活化的课程资源,发掘医学统计知识,让课堂成为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的生活乐园。
参考文献
[1] 徐英,郜艳晖,李丽霞等.让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J] 南方医学教育 2008(1)
[2] 邹宗峰,朱艳科 ,张东枚 . 卫生统计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J]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5 21(4) 498-499
作者单位:545005 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