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类”陈家星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r168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但陈家星做到了。
  2005年11月9日,他夺得了2005年安溪铁观音神州行茶王赛“铁观音金奖茶王”。在此之前,安溪铁观音茶王都是本地人获得。这次,不是安溪人的陈家星是个例外,成了“异类”。
  此时,陈家星入茶行刚刚近三年。三年的时间很短,一棵茶树都还不是太成熟,更何况是一“株”茶王?
  
  半路出家
  但是,这个“茶王”很不容易。陈家星回想起2年多的做茶经历,淡淡地说了一句话:付出可能比谁都大。
  陈家星进入茶叶这个行当是个缘分。用他的话说,当年的他,和茶是搭不上钩的,他年轻,爱唱歌爱跳舞爱喝酒,开夜总会开迪斯科。但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让他戒了烟,改为喝茶,于是2000年他四处搜罗好茶,和朋友斗茶,甚至跑到安溪感德寻访老茶师,探寻什么才是真正的好茶,连自己的公司都不管了。很多朋友们笑话他说“不务正业”、“简直是疯了”。
  从酒到茶,这似乎是一个小小的转变,但实际上却是一种心境的变化,一种从浮躁到宁静的回归。
  正是这种变化,陈家星终于“叶落归根”,注定要和茶叶相伴终生。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碰到了安溪红心茶厂的徐旭日厂长。徐对他说,既然这么喜欢茶,为何不自己做茶呢,留一些好茶,其他的卖给消费者?这对陈家星是一个极大的触动,是啊,如果能够为了爱好做事业,赚钱可能少点,但却是一件最开心的事情。
  2002年12月11日,这一天陈家星永远都不会忘记。因为他走了一条寂寞但又艰辛的道路。陈家星说,茶叶其实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行业,茶就像人的生命,不可能完美,但它每年有两季,茶叶都不同,都必须全身心应对。是啊,年年人同茶不同,这才是一个茶人最大的乐趣了。
  是日,陈家星入行。其名“清品”。
  
  异类茶王
  三年的时间很长,经历的风霜很多,但陈家星却一路走过来了,走到了茶王面前,走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陈家星第一年的生意就做亏了,原来投的200万元差不多血本无归。他说,原因是当时的市场上人们把“清”的口味认为是“淡”,把“浊”认为是“浓”,这对他是个极大的打击。他觉得自己的茶叶是好东西,但就是没人知道,很是受伤。他对我们说,当时内心就是有一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感受;而且当时家里开始反对,连一些很要好的朋友也冷眼相对。这种近乎悲伤的孤独和寂寞深深如井,连陈家星自己都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
   但是,陈家星还是坚持下来了。2003年6月,他狠下心,把其他公司的业务统统丢给家里人,自己一个人到安溪感德,投资300万办了一个茶厂。然后一头钻进了茶乡的乡间地头、钻进了老茶农老茶工的家里、钻进了茶叶研制人员的研究室,征求各路茶农、茶工等的意见和建议。他说,如果没做成功,真的就对不起自己。
  茶香弥漫。2003年底,陈家星参加当年安溪铁观音茶王赛,获了个优质奖。之后,桂冠越来越多——福建3.15直通车“品牌信用单位”、中日韩国际茶文化交流茶王赛“指定用茶”、上海国际茶王赛“金奖”和“金奖茶王”等等,一直到2005年安溪铁观音神州行茶王赛系列活动中荣获“铁观音金奖茶王”的荣誉称号。这么多年来,他是第一个非安溪的人获得这项殊荣,他成了一个例外。
  现在的陈家星还准备在安溪引资2000万再办一个茶厂,两年内要做成茶叶粗加工示范厂;陈家星还要给这个茶厂引进各种设备,比如要有恒温的中央空调,要有自动晒青的设备,要改变茶叶靠天吃饭的现状;而且陈家星这个厂就要盖在山上,一来为了保持稳定品质,让采摘的茶青能够在最短的时间进入加工的流程;二来是为了背水一战,因为谁都知道,山上的厂子如果不做茶叶了就只能荒废了。
  对于自己为何做茶,陈家星只说了四个字:无心插柳。这句话他还有三个字没说,但他确实也做到了。
  
  我独“清品”
  在很多人的眼中,陈家星“胸无大志”,因为直到现在他还只守着一厂一店,而且只守着一种安溪铁观音。
  在泉州市区,陈家星的“清品茶行”不是特别显眼,不大,位置也不是很好,但陈家星就这么“窝”着。他说也有很多人想加盟清品,但他却不敢接受。他知道,一口吃不成胖子,茶叶质量不稳定,盲目扩张只会害了自己。在他眼中,质量是骨骼,品牌是肌肉,而产品文化是灵魂。现在“清品”很小,品牌也不出名,而且这三年其实也没赚到什么钱,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我不敢奢求将“清品”做成全国最大的茶叶企业,我只求能将“清品”做成泉州百年老店,这样就对得起自己了。
  现在很多茶行开始兼卖其他茶叶,比如云南普洱茶等等,但陈家星坚决只做铁观音。他说,他只喝铁观音,因为铁观音才会做茶,如果是普洱茶,只要收藏够多就可以天天喝,根本不会去做茶;而且他还喜欢有生命的东西,铁观音是有生命的,而且它的生命极其短暂,只有半年,所以是最珍贵,也最有挑战性;每年都需要深刻了解每一季茶叶的脾气和性格,才能真正地制作出好茶,这才是铁观音的真正魅力所在。
  在陈家星看来,茶的最高境界便是“清”;清品茶行的最高境界便是要做成一个百年老店;最后,我问他,你会一辈子做茶吗?他说:会。而或许这便是一个茶王最“清”的愿望,一个茶人最高的境界。
  在陈家星的茶行里,有两块天然的石头,一块上面是“清”字,一块是“品”字;黑色、不起眼,静静地摆在那里。
  人们都说海枯石烂,才能证明矢志不渝的理想。这两块石头,或许正是陈家星作为一个茶人的寄托吧。
其他文献
茶不仅仅是止渴除烦的饮品,而且还是“至性不移”的象征。“茶不移本,植必生籽”这一礼俗早在宋朝就已经出现了。由此,茶也成为沟通情感的吉祥物。  湖北土家族有一首情歌唱道:“韭菜花开细茸茸。有心恋郎莫嫌贫。只要两人情意好,冷水泡茶慢慢浓。”表达了青年男女的感情建立在真挚、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而不是以贫富为界限的。山歌用“慢慢浓”的比喻,来表述一对恋人在情感上切勿心急。却又缠绵到老的期盼。  江西的畲族女
期刊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在这条从远古三皇五帝时期,一直流淌到了今天的长长的历史星河中,涌现出了不知多少颗璀璨恒星。其中又以四星最为耀眼,他们就是“启明星”神农、“北极星”陆羽、“双子星” 惠孟臣、若深。他们在采茶、研茶、茶具制作上闪烁出来的独有光辉,使他们被后世尊为茶文化的四大始祖。    祭祖    采茶始祖:神农    祭祀地点:湖北随州神农故里、株州市炎陵县鹿原陂炎帝陵  祭祀形式:在陵前默默
期刊
初到天津的那个清晨,出租车领着我缓缓穿过天津的街区,暖暖的阳光掉在了这个有点萧瑟的城市,掉在了那些断瓦残墙之上,突然给了我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觉。  下车后,漫步来到东马路,见到了偏于一隅的正兴德茶庄。始建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的正兴德原是天津有名的“百年老店”,它以“绿竹”形象傲世至今已两百多年,在它面前,似乎有一种淡淡的茶香从过去飘了过来,让人一再凝思那些遥远的岁月。    天津八大家之一
期刊
久居都市,抽得休年假空闲,最近回湖南老家转了转。在昔日同窗跃辉的盛情邀约下,来到了益阳市的桃江县。这是全国有名的“美人村”。但是几天下来,见到的“美女”屈指可数,倒是见到一个饮茶长寿之家,令人称奇。  在农业局工作的跃辉向我介绍,桃江县苏团村有个姓陈的“长寿之家”:一家五代158人中,有7人年龄在80岁以上,15人在60岁以上,全家曾创下六十七年无一人去世的纪录。一家之长范香秀更是活到107岁于几
期刊
在上海,试问茶的氛围哪里最浓郁,回答无疑是闸北。这里有上海首家茶艺馆“宋园”,这里是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的创办地,上海市茶叶学会、上海茶文化研究中心、上海茶叶批发市场集群等均在闸北。  在以“壶王迎客”、茶圣陆羽塑像等茶文化景观为特色,享誉上海的闸北公园北侧灏园,有一处楼高百尺、独具意趣的私人茗居,那就是被海上同好戏称为“茶气冲天”的——静斋。    美髯公    据说男人蓄须,由来已久,是一种风尚,
期刊
2003年下半年,中国作家协会在北京马坡镇动工修建马坡文学会馆。作家协会是文人雅士云集之处。 “居不可无竹,饮不可无酒,品不可无茶”之类的观念大概在文人的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所以,建会馆马上想到在其中盖一座茶艺馆,也是极其自然或理所当然的事。按说,在当时开一家茶艺馆本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为作家们专门建一座茶馆,据我所知。在历史上还真是头一次。  马坡文学会馆占地四十余亩,其中池塘面积占了近四分
期刊
据载:今年4月14日下午,上海作协在其大厅举办“文学下午茶”活动。此后活动在每周双休日下午举行,每期推出一位写作爱好者。这杯“文学下午茶”其实并没有茶,或者说即使有茶其意并非在茶,这是为文学爱好者提供的一方文学创作交流平台。  类似这样的“茶”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如杭州下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了“父母茶座”,茶座上有家庭教育主题报告,有专家接受家长的咨询等等。浙江桐乡为花卉苗木种植户开办了“科技早
期刊
刮大风,下暴雨,这就不是茶境。眼下我的窗外风狂雨重,花草不得不潦草,心绪不由不纷乱,喝什么乌茶,只好听音乐罢了。  可以打乱风雨的音乐,TEA FOR TWO (《鸳鸯茶》)就十分适合。轻轻松松的前奏一响起,便令人身摇脚晃,有一路跳舞到厨房找东西吃的冲动。“鸳鸯茶,鸳鸯茶,你爱我,我爱你,咱俩单独在一起。无人近前扰视听,不请朋友,不邀亲威,空闲周末好宁静。莫让人知道,咱家装了电话机。天将晓,我将
期刊
仔细想想,中国云南普洱茶和法国葡萄酒真有很多相近的地方。  第一个相似点是“陈”:普洱茶是越陈越香,云南晒青绿茶做成紧压茶。在长时间的自然陈化中,微生物慢慢地作用,也慢慢展现普洱茶的独特陈香,一般说来生茶干仓陈放20~40年比较合适。好的葡萄酒也需要陈化,这点比较容易理解,就像中国的白酒一样,大家都知道越陈越香,长时间的陈放中,缓慢地产生一些酯类芳香物质。虽然原理不一样,但一块好的自然陈化的普洱陈
期刊
前段时间,出门学习,隔壁楼上有一对夫妇引起了我的注意。男的很高大,脸上布满了可能曾经因青春痘而遗留下来的痕迹;女的很安静,对别人与他们的聊天和调侃很少发言,只是偶尔淡淡笑一下。  有意思的是,男的每天都会提一个硕大的玻璃钢杯,另一只手牵着女的小手,两人一前一后总是那么静静地同进同出,钢杯里泡好的茶水很浓很浓,杯壁上有很深很深的茶渍,那占据茶杯四分之一的茶叶随他俩走路时的节奏不停地晃动着……看着他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