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有效解决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方面的突出问题,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企业参与教育教学过程的积极性,真正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本文结合国家骨干院校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建设情况,介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以供其他高职院校参考借鉴。
一、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
学院在“五位一体”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按照“学院与集团公司、系部与分公司(项目部)、教研室(专业)与项目部(工区)、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对接”的校企“四级对接”模式进行多层次紧密型合作办学,建立了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互聘交流、专业与行业岗位的对接、技术研发的联合共享、共建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的一体化、企业冠名班的人才订单培养等五项校企合作机制。同时,为保障校企合作的全面实施,制定了《校企合作的运行制度和实施办法》《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双导师制”实施办法》《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条件与选题要求》《校外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和管理细则(见表1),进一步明确了校企双方的责、权、利,建立了一定的利益纽带,提供了校企合作中相关的操作性细则,促进了紧密型合作企业的巩固发展。
表1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一览表
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实施
1.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规范运行,教学标准与行业标准无缝对接
根据专业与行业岗位对接要求,学院吸纳铁路工程施工与维护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校内专业带头人及专业骨干教师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完善工作章程,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定期召开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研讨会,针对人才需求、岗位设置对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改革等各个方面提出指导意见和合理化建议,使专业与行业岗位实现无缝对接,并实现人才培养的动态调整。
2.校企人员互兼互聘,双师结构全面优化
实施系部与分公司(工务段),教研室与项目部(工务车间)、专业教师与现场技术人员合作对接。校内专任教师与客座教授、兼职教师共同组建“课程建设团队”“教材建设团队”“骨干教学团队”,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联合进行教学资源建设,联合制订课程标准,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同时,在合作企业建立工作站,选派专业课教师赴企业工作站挂职锻炼,指导学生现场教学,参与工程施工建设,共同开展技术服务等工作;邀请企业知名专家到校内指导专业课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举行技术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成立专家工作室。
3.校企资源共享,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互惠双赢
学校把握铁路高速、重载的发展方向,通过与铁路施工与维护企业合作,在校内共建高速铁路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开发实训项目,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企业为校内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将课堂建到企业的生产一线。同时,学校利用生产性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同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员工培训等社会服务工作,达到了“学校出场地、企业出设备”、互惠共赢的效果。
4.建立人才培养订单机制,校企人才共育、责任共担
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学院开展面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各铁路局等铁路建设和运营企业的订单班,以企业冠名,双方共同确定招生人数,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进行招生面试、人才培养及就业工作。订单式培养加深了校企联系,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拓宽了工学交替的渠道,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了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质量。
5.工学融合共生,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学校组织二年级学生赴企业工作站、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工学结合现场学习。学生在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亲身体验桥梁、隧道、路基、涵洞等铁路工程施工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内熟悉工程施工要点和工艺流程,在工程施工生产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写作能力、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参加现场教学的学生弥补了企业生产任务紧张期人员不足的问题,令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经过三年来的国家骨干院校建设,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不断完善和创新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取得了很好的运行效果,充分实现了“两联合”,即联合开展工程技术研发、联合进行专业人才的全过程培养;做到了“三共享”,即人力资源共享、物力资源共享、品牌资源共享;达成了“三对接”,即系部与分公司(项目部)、教研室(专业)与项目部(工区)、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对接。运行机制适应了铁路施工与维护季节性、周期性的柔性教学组织机制,完善了学生到施工现场顶岗实习制度。通过工学结合、现场教学和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学校加强了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和合作,主动要求合作的企业不断增多,合作内容由现场教学、顶岗实习扩展到技术服务、课题研究、员工培训、施工管理等各个方面,使学校和企业成为利益的共同体、发展的共同体,达到了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效果。(责编 陈 颖)
一、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
学院在“五位一体”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按照“学院与集团公司、系部与分公司(项目部)、教研室(专业)与项目部(工区)、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对接”的校企“四级对接”模式进行多层次紧密型合作办学,建立了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互聘交流、专业与行业岗位的对接、技术研发的联合共享、共建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的一体化、企业冠名班的人才订单培养等五项校企合作机制。同时,为保障校企合作的全面实施,制定了《校企合作的运行制度和实施办法》《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双导师制”实施办法》《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条件与选题要求》《校外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和管理细则(见表1),进一步明确了校企双方的责、权、利,建立了一定的利益纽带,提供了校企合作中相关的操作性细则,促进了紧密型合作企业的巩固发展。
表1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一览表
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实施
1.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规范运行,教学标准与行业标准无缝对接
根据专业与行业岗位对接要求,学院吸纳铁路工程施工与维护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校内专业带头人及专业骨干教师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完善工作章程,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定期召开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研讨会,针对人才需求、岗位设置对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改革等各个方面提出指导意见和合理化建议,使专业与行业岗位实现无缝对接,并实现人才培养的动态调整。
2.校企人员互兼互聘,双师结构全面优化
实施系部与分公司(工务段),教研室与项目部(工务车间)、专业教师与现场技术人员合作对接。校内专任教师与客座教授、兼职教师共同组建“课程建设团队”“教材建设团队”“骨干教学团队”,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联合进行教学资源建设,联合制订课程标准,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同时,在合作企业建立工作站,选派专业课教师赴企业工作站挂职锻炼,指导学生现场教学,参与工程施工建设,共同开展技术服务等工作;邀请企业知名专家到校内指导专业课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举行技术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成立专家工作室。
3.校企资源共享,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互惠双赢
学校把握铁路高速、重载的发展方向,通过与铁路施工与维护企业合作,在校内共建高速铁路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开发实训项目,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企业为校内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将课堂建到企业的生产一线。同时,学校利用生产性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同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员工培训等社会服务工作,达到了“学校出场地、企业出设备”、互惠共赢的效果。
4.建立人才培养订单机制,校企人才共育、责任共担
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学院开展面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各铁路局等铁路建设和运营企业的订单班,以企业冠名,双方共同确定招生人数,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进行招生面试、人才培养及就业工作。订单式培养加深了校企联系,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拓宽了工学交替的渠道,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了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质量。
5.工学融合共生,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学校组织二年级学生赴企业工作站、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工学结合现场学习。学生在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亲身体验桥梁、隧道、路基、涵洞等铁路工程施工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内熟悉工程施工要点和工艺流程,在工程施工生产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写作能力、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参加现场教学的学生弥补了企业生产任务紧张期人员不足的问题,令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经过三年来的国家骨干院校建设,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不断完善和创新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取得了很好的运行效果,充分实现了“两联合”,即联合开展工程技术研发、联合进行专业人才的全过程培养;做到了“三共享”,即人力资源共享、物力资源共享、品牌资源共享;达成了“三对接”,即系部与分公司(项目部)、教研室(专业)与项目部(工区)、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对接。运行机制适应了铁路施工与维护季节性、周期性的柔性教学组织机制,完善了学生到施工现场顶岗实习制度。通过工学结合、现场教学和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学校加强了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和合作,主动要求合作的企业不断增多,合作内容由现场教学、顶岗实习扩展到技术服务、课题研究、员工培训、施工管理等各个方面,使学校和企业成为利益的共同体、发展的共同体,达到了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效果。(责编 陈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