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大佑的一首《童年》不知唤起了多少人的儿时回忆,而《诸葛四郎》是20世纪60年代红极一时的连载漫画作品,也成了那一代台湾孩子的共同记忆。在物资匮乏、信息封闭的年代,一部作品、一本好书所能产生的影响实在是超乎你我的想象。
信息爆炸专家帮忙开书单
互联网蓬勃发展,孩子能“读”的东西太多了,书只是内容的一种形式、一种代称。令父母发愁的是:该让孩子读什么书呢?还好,每年寒暑假台湾各级学校都会指定一些课外读物,让孩子在假期中阅读。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也积极推出各项活动,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例如:台北市的“小学儿童深耕阅读计划”、台北县推行的“中小学满天星阅读计划”。出版业者及相关部门也设立各种奖项,鼓励优秀少儿作品的创作。例如:台湾“新闻局”规划筹办的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推介评选活动、金鼎奖的最佳儿童及少年类杂志奖、九歌文教基金会主办的九歌现代少儿文学奖、信谊出版社举办的幼儿文学奖……
之所以细数这些奖项,只是想说明整个社会对少儿作品创作的鼓励与阅读的重视,这些得奖名单也成了学校首选的书单,帮助他们沙里淘金找出合适的读物。
经典与流行并重本土与译作兼容
查阅以上书单,再对照各大书店的排行榜可以看到,现在的孩子阅读还真多元:从朱自清到九把刀,从本土原创到欧美日韩……真是琳琅满目。下面就来看看有哪些是叫好又叫座、百看不厌的作品吧。
绘本类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虽然标有适读年龄,但好书真的是老少皆宜。例如:《一片皮萨一块钱》说的是分享的故事,两个朋友因为分享而让双方都得到了快乐、满足。《猜猜我有多爱你》里面的小兔子和大兔子用尽了各种方式来表达对对方的爱,读过本书从此不再“爱你在心口难开”。《100层楼的家》是一本有趣的书,必须横着看、由下往上翻页阅读,就好像爬楼梯一样,一层层往上探索往上爬。《地下100层楼的家》刚好相反,要由上往下看,看地底下还住着什么动物,有什么样的岩石?《奶奶慢慢忘记我了》讲的是小女孩卡米拉的奶奶得了老年失忆症,慢慢忘记了她,她逐渐失去亲人的悲伤,该如何抚平呢?《爷爷有没有穿西装》的小男孩布鲁诺没有见到爷爷的最后一面,他愤怒、伤心,他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觉得胸口有点刺痛,他觉得胸口有个洞。这两本书从孩子的角度来讲生命教育,教孩子如何面对悲伤、理解死亡,看过的都说不错。《水蜜桃阿嬷》是由发生在台湾的真人真事改编,阿嬷的儿子和媳妇相继自杀身亡,留下7个无辜的孩子,年过六旬的阿嬷靠着种植水蜜桃养活孙子,她永不放弃的坚毅勇敢令人鼻酸。
少儿文学类以文字为主图画为辅、再进入到全文字,吸引着渐渐长大的孩子。例如:《小太阳》纪录了一个小家庭平凡生活中耐人寻味的幸福,是作者林良最受欢迎的散文集,自1972年出版以来重印超过100次,跨越了好几个世代。格林版的绘本算是桥梁书,帮助孩子进入文字的世界。《阿凡提》的故事市面上就有好几个版本,机智、幽默、风趣、搞笑,深受小朋友喜爱。《亚森罗苹》的故事,剧情精彩、情节悬疑,结局总令人拍案叫绝。九把刀系列作品,虽然笔者认为其中有些过于腥风血雨,不适合青少年阅读,但其作品却常常名列青少年读物的排行榜上,让人不得小视。吸血鬼小说“暮光之城”系列,在台湾也刮起了一阵旋风,紧接着出版的“夜之屋”系列,勾起了读者想一窥究竟的好奇心。《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主角渴望认识世界,到处旅行、历经考验,深深掳获每一颗年轻的心,难怪中文版已重印超过60次、销售突破25万册。现代故事“波西杰克森”系列以希腊神话为背景,带给读者跨时空的想象,主角惊险穿梭在凡人和众神的世界里,冒险犯难、勇于追梦,是每个青少年心中的英雄。
励志类图书在少儿读物中一向占有很大的份额。例如:王鼎钧的《人生三书》出版已有20年,精简的文字却包涵了深刻的体悟,至今仍受年轻学子喜爱,堪称励志类图书的经典。另外,刘墉写给儿子的116封信,字句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教诲与期许,最后编成了《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三本书,也是近20年来学校老师最常指定的课外读物之一。洪兰的“讲理就好”系列,以认知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为家长和孩子解惑,说理而不说教,是近几年颇受欢迎的励志书,至今已出版了8本。
结语: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台湾孩童也读经典吗?那是肯定的。德国大文豪歌德曾经说过:“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而那些最好的作品应该就是可以代代相传的经典之作。
以阅读来说,不论是中国或西洋的古典作品,经过改编适合少儿的版本数不胜数。《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早已耳熟能详,《傲慢与偏见》《战争与和平》……并不陌生排斥。还有,朱自清、徐志摩等的散文,金庸、古龙的武侠也是津津乐道。正是因为这些经典阅读让两代人之间有了共同语言,让父母师长不断地想将这些作品传递给下一代。
信息爆炸专家帮忙开书单
互联网蓬勃发展,孩子能“读”的东西太多了,书只是内容的一种形式、一种代称。令父母发愁的是:该让孩子读什么书呢?还好,每年寒暑假台湾各级学校都会指定一些课外读物,让孩子在假期中阅读。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也积极推出各项活动,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例如:台北市的“小学儿童深耕阅读计划”、台北县推行的“中小学满天星阅读计划”。出版业者及相关部门也设立各种奖项,鼓励优秀少儿作品的创作。例如:台湾“新闻局”规划筹办的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推介评选活动、金鼎奖的最佳儿童及少年类杂志奖、九歌文教基金会主办的九歌现代少儿文学奖、信谊出版社举办的幼儿文学奖……
之所以细数这些奖项,只是想说明整个社会对少儿作品创作的鼓励与阅读的重视,这些得奖名单也成了学校首选的书单,帮助他们沙里淘金找出合适的读物。
经典与流行并重本土与译作兼容
查阅以上书单,再对照各大书店的排行榜可以看到,现在的孩子阅读还真多元:从朱自清到九把刀,从本土原创到欧美日韩……真是琳琅满目。下面就来看看有哪些是叫好又叫座、百看不厌的作品吧。
绘本类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虽然标有适读年龄,但好书真的是老少皆宜。例如:《一片皮萨一块钱》说的是分享的故事,两个朋友因为分享而让双方都得到了快乐、满足。《猜猜我有多爱你》里面的小兔子和大兔子用尽了各种方式来表达对对方的爱,读过本书从此不再“爱你在心口难开”。《100层楼的家》是一本有趣的书,必须横着看、由下往上翻页阅读,就好像爬楼梯一样,一层层往上探索往上爬。《地下100层楼的家》刚好相反,要由上往下看,看地底下还住着什么动物,有什么样的岩石?《奶奶慢慢忘记我了》讲的是小女孩卡米拉的奶奶得了老年失忆症,慢慢忘记了她,她逐渐失去亲人的悲伤,该如何抚平呢?《爷爷有没有穿西装》的小男孩布鲁诺没有见到爷爷的最后一面,他愤怒、伤心,他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觉得胸口有点刺痛,他觉得胸口有个洞。这两本书从孩子的角度来讲生命教育,教孩子如何面对悲伤、理解死亡,看过的都说不错。《水蜜桃阿嬷》是由发生在台湾的真人真事改编,阿嬷的儿子和媳妇相继自杀身亡,留下7个无辜的孩子,年过六旬的阿嬷靠着种植水蜜桃养活孙子,她永不放弃的坚毅勇敢令人鼻酸。
少儿文学类以文字为主图画为辅、再进入到全文字,吸引着渐渐长大的孩子。例如:《小太阳》纪录了一个小家庭平凡生活中耐人寻味的幸福,是作者林良最受欢迎的散文集,自1972年出版以来重印超过100次,跨越了好几个世代。格林版的绘本算是桥梁书,帮助孩子进入文字的世界。《阿凡提》的故事市面上就有好几个版本,机智、幽默、风趣、搞笑,深受小朋友喜爱。《亚森罗苹》的故事,剧情精彩、情节悬疑,结局总令人拍案叫绝。九把刀系列作品,虽然笔者认为其中有些过于腥风血雨,不适合青少年阅读,但其作品却常常名列青少年读物的排行榜上,让人不得小视。吸血鬼小说“暮光之城”系列,在台湾也刮起了一阵旋风,紧接着出版的“夜之屋”系列,勾起了读者想一窥究竟的好奇心。《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主角渴望认识世界,到处旅行、历经考验,深深掳获每一颗年轻的心,难怪中文版已重印超过60次、销售突破25万册。现代故事“波西杰克森”系列以希腊神话为背景,带给读者跨时空的想象,主角惊险穿梭在凡人和众神的世界里,冒险犯难、勇于追梦,是每个青少年心中的英雄。
励志类图书在少儿读物中一向占有很大的份额。例如:王鼎钧的《人生三书》出版已有20年,精简的文字却包涵了深刻的体悟,至今仍受年轻学子喜爱,堪称励志类图书的经典。另外,刘墉写给儿子的116封信,字句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教诲与期许,最后编成了《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三本书,也是近20年来学校老师最常指定的课外读物之一。洪兰的“讲理就好”系列,以认知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为家长和孩子解惑,说理而不说教,是近几年颇受欢迎的励志书,至今已出版了8本。
结语: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台湾孩童也读经典吗?那是肯定的。德国大文豪歌德曾经说过:“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而那些最好的作品应该就是可以代代相传的经典之作。
以阅读来说,不论是中国或西洋的古典作品,经过改编适合少儿的版本数不胜数。《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早已耳熟能详,《傲慢与偏见》《战争与和平》……并不陌生排斥。还有,朱自清、徐志摩等的散文,金庸、古龙的武侠也是津津乐道。正是因为这些经典阅读让两代人之间有了共同语言,让父母师长不断地想将这些作品传递给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