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数学》必修一的第49页讲到“指数函数”一节时是用这样一段话作引子的:
从我国辽东半岛普兰店附近的泥炭中发掘出的古莲子至今大部分还能发芽开花,这些古莲子是多少年以前的遗物呢?
这段话的左侧是一幅白莲的照片:层层碧荷之上一朵盛开的莲花,袅娜娇美,圣洁无瑕。照片下面是几粒古莲子。再下面是一句链接提示:有关古莲子的详细资料资料可以登录http://www.kepu.com.cn查阅。
打开网页,原来这里是中国科普网站:一个五彩瑰丽的神奇世界、科学知识的海洋。
我沉思:这是一段表达颇具文学色彩的教学导言,至少涉及了文学、美术、生物学、化学学科的知识,既自然而然地引入指数函数的学习,又给人以文学的想象和熏陶、视觉的美感享受、生化知识的勾连与回顾,可见教材编纂者的匠心与情怀。正如本例所示,教材的编写应当注重本学科主体下的多种学科的勾连和渗透。
从教育的目标来看,多种学科的勾连和渗透是高效教育的需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可见,教育要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多方面的素质,使受教育者具有多种能力,让学生在文学艺术的熏陶中、在多种学科知识的同时满怀兴致地获取新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从学科教学来看,多种学科的勾连和渗透利于本学科的教学。有人担心这样会冲淡主要学科的教学。事实证明,科学合理地融多学科知识于一体,会更好地促进主要学科的教学。学习是一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尤其在知识量大、难度大、时间紧迫的高中阶段,纯粹的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很容易令人厌倦。研究证实,对大脑的多样刺激能有效减轻大脑疲劳,积极的休息方式就是以一种形式的劳动代替另一种形式的劳动。不同学科尤其是文、理学科的学习运用的大脑区域有所不同。因此,教材的多学科联结与融合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减弱疲倦、厌倦感,而且不同学科的深层联系和融合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事物,从而更全面、深刻地认知事物。
在教材中实现多种学科的勾连和渗透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凸显本学科,应用多种联系
相关、相似或相同是不同学科联系的前提。当然,联系有直接联系、间接联系,外部联系、内部联系之分。无论是学科知识之间简单的外部勾连,还是学科知识内在思想、精髓的渗透贯通,只要运用恰当就各有其用、各具其妙。前者比如如上导学的例子,只是设置了一种应用指数函数解题的特定情境,就同时涉及到了文学、美术和生物化学方面的知识。
二、激发兴趣,内容、形式不拘一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妙增添教材本身的趣味因素,可使得本来枯燥的知识妙趣横生、顿生光彩。激趣有以需激趣、以疑激趣、以奇激趣、以故事激趣、以游戏激趣、以动画激趣等多种方法,关键是把多种学科知识转化为某种趣味因素,与学习目标自然联系。比如苏教版《数学》必修一的第10页有一集合方面的“探究·拓展”材料,就采用了故事的方法解释“集合”这一概念,颇为形象有趣:
一位渔民非常喜欢数学,但他怎么也想不明白集合的意义。于是,他请教数学家:“尊敬的先生,请你告诉我,集合是什么?”集合是不定义的概念,数学家很难回答那位渔民。有一天,他来到渔民的船上,看到渔民洒向渔网,轻轻一拉,许多鱼虾在网中跳动。数学家非常激动,高兴地告诉渔民:“这就是集合!”
教材的可读性正越来越受到重视,诸多教材在表达上下大工夫,许多深奥、抽象的概念在引入时采用了通俗而生动的阐述,甚至颇有文学色彩,不仅有助于老师讲解,而且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着眼学生多样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有关各种学科的特点与作用,哲学家培根有一段经典的论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教材内容的多样勾连与渗透其根本目的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多种素质,塑造学生完善的性格。
四、注重教材中人文素养的植入与渗透
我们常说的人文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先生说:“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就是把人变好。”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也有精辟的论断:“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美国教育家德怀特·艾伦则说:“如果我们使学生变得聪明而未使他们具有道德性的话,那么我们就在为社会创造危害。”诗人文怀沙更是一针见血,他说:“学自然科学的如果不懂人文,什么坏事都能干来,灭绝人性的事也会干出来。”要让人类历史上多些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玛利亚·居里,少些阿道夫·希特勒,不管什么样的教育,人文精神都是不可或缺的。要将人文精神巧妙寓于学科教育中,就要关注表达的价值倾向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领受科学之真、伦理之善、艺术之美。愿教材中涌现更多精彩的篇章。
从我国辽东半岛普兰店附近的泥炭中发掘出的古莲子至今大部分还能发芽开花,这些古莲子是多少年以前的遗物呢?
这段话的左侧是一幅白莲的照片:层层碧荷之上一朵盛开的莲花,袅娜娇美,圣洁无瑕。照片下面是几粒古莲子。再下面是一句链接提示:有关古莲子的详细资料资料可以登录http://www.kepu.com.cn查阅。
打开网页,原来这里是中国科普网站:一个五彩瑰丽的神奇世界、科学知识的海洋。
我沉思:这是一段表达颇具文学色彩的教学导言,至少涉及了文学、美术、生物学、化学学科的知识,既自然而然地引入指数函数的学习,又给人以文学的想象和熏陶、视觉的美感享受、生化知识的勾连与回顾,可见教材编纂者的匠心与情怀。正如本例所示,教材的编写应当注重本学科主体下的多种学科的勾连和渗透。
从教育的目标来看,多种学科的勾连和渗透是高效教育的需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可见,教育要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多方面的素质,使受教育者具有多种能力,让学生在文学艺术的熏陶中、在多种学科知识的同时满怀兴致地获取新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从学科教学来看,多种学科的勾连和渗透利于本学科的教学。有人担心这样会冲淡主要学科的教学。事实证明,科学合理地融多学科知识于一体,会更好地促进主要学科的教学。学习是一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尤其在知识量大、难度大、时间紧迫的高中阶段,纯粹的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很容易令人厌倦。研究证实,对大脑的多样刺激能有效减轻大脑疲劳,积极的休息方式就是以一种形式的劳动代替另一种形式的劳动。不同学科尤其是文、理学科的学习运用的大脑区域有所不同。因此,教材的多学科联结与融合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减弱疲倦、厌倦感,而且不同学科的深层联系和融合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事物,从而更全面、深刻地认知事物。
在教材中实现多种学科的勾连和渗透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凸显本学科,应用多种联系
相关、相似或相同是不同学科联系的前提。当然,联系有直接联系、间接联系,外部联系、内部联系之分。无论是学科知识之间简单的外部勾连,还是学科知识内在思想、精髓的渗透贯通,只要运用恰当就各有其用、各具其妙。前者比如如上导学的例子,只是设置了一种应用指数函数解题的特定情境,就同时涉及到了文学、美术和生物化学方面的知识。
二、激发兴趣,内容、形式不拘一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妙增添教材本身的趣味因素,可使得本来枯燥的知识妙趣横生、顿生光彩。激趣有以需激趣、以疑激趣、以奇激趣、以故事激趣、以游戏激趣、以动画激趣等多种方法,关键是把多种学科知识转化为某种趣味因素,与学习目标自然联系。比如苏教版《数学》必修一的第10页有一集合方面的“探究·拓展”材料,就采用了故事的方法解释“集合”这一概念,颇为形象有趣:
一位渔民非常喜欢数学,但他怎么也想不明白集合的意义。于是,他请教数学家:“尊敬的先生,请你告诉我,集合是什么?”集合是不定义的概念,数学家很难回答那位渔民。有一天,他来到渔民的船上,看到渔民洒向渔网,轻轻一拉,许多鱼虾在网中跳动。数学家非常激动,高兴地告诉渔民:“这就是集合!”
教材的可读性正越来越受到重视,诸多教材在表达上下大工夫,许多深奥、抽象的概念在引入时采用了通俗而生动的阐述,甚至颇有文学色彩,不仅有助于老师讲解,而且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着眼学生多样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有关各种学科的特点与作用,哲学家培根有一段经典的论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教材内容的多样勾连与渗透其根本目的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多种素质,塑造学生完善的性格。
四、注重教材中人文素养的植入与渗透
我们常说的人文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先生说:“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就是把人变好。”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也有精辟的论断:“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美国教育家德怀特·艾伦则说:“如果我们使学生变得聪明而未使他们具有道德性的话,那么我们就在为社会创造危害。”诗人文怀沙更是一针见血,他说:“学自然科学的如果不懂人文,什么坏事都能干来,灭绝人性的事也会干出来。”要让人类历史上多些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玛利亚·居里,少些阿道夫·希特勒,不管什么样的教育,人文精神都是不可或缺的。要将人文精神巧妙寓于学科教育中,就要关注表达的价值倾向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领受科学之真、伦理之善、艺术之美。愿教材中涌现更多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