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当前社会的总体形势看,整体平稳的同时存在着一定社会风险,一方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政治体系运行平稳有序,社会整体发展保持着良好态势;另一方面,当前各种问题和矛盾凸现出来,不少问题和矛盾还呈现出继续恶化的态势,社会风险也在不断累积。这些问题如得不到较好的解决和处理,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形成群体性事件。这就需要媒体进行正确引导,用贴近群众的新闻报道传播正能量。
关键词:法治新闻报道;传播;正能量
新疆法制报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唯一一家法治媒体,成立33年,一直以做“正能量”传播引导为题,弘扬“法治媒体 影响社会”理念,从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凝聚社会共识;有效提升传播“正能量”的引导力为主;在把握舆论监督的“度”等方面,坚持扩大“正能量”新闻的影响力。
为推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新疆法制报经过策划于今年2月20日,特别推出《“公正司法为人民”——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治国理政样本》专栏,连续刊发15篇关于政法系统切实服务百姓的“正能量”的稿件,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此组报道广泛宣传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各政法部门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执法為民的典型事迹和先进做法,引起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法各部门的高度关注和群众的好评,被各级政法部门做为资料争相传阅和学习。
一、民生优先 传播正能量
何谓正能量?百度给出的解释是: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而正能量的流行源于英国心量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其中将人体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
新疆法制报这组公正司法为民的系列报道,就传递给人们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让公众通过这组报道感受真善美,对执法机关作出正确评价,从而提升执法机关的公信力。
新疆法制报的这组报道,紧紧抓住民生这个主题,在民生上做文章,以百姓的需求和愿景为切入点。如《居住证,让流动人口不再是异乡人》的报道,把采访的视角瞄准了城市的流动人口,全国各地的流动人口来到新疆,因为办理了居住证,他们曾经的称呼“农民工、打工者、外来人员”被新居所代替,流动人口凭居住证在居住地可享受就业、教育、医疗等相关服务,使其在居住地落地生根。
新疆被称做移民城市,其面临的社会治安和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曾经也在流动人口的管理上经历过血的教训。自2009年7月以后,对于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就是考验新疆各级政法部门的一道难题。事实证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妥善合理解决了这个问题。
为解决流动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治安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难题。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不断加大社会管理创新力度,推行以居住证为核心的“一证通”制度,倾力做好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工作。通过在全区推行居住证制度,流动人口被逐步纳入当地社会服务与管理范围,他们在生活居住、劳动就业、医疗保险、子女就学、法律援助等方面与当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真正感受到“身在异乡非异客”。
报道里外来流动人员生活发生的变化,及他们发自内心的感谢,实实在在印证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生优先、民生重要的执政理念,其向公众传播的正能量在天山南北辐射。
同样《“最乱社区”嬗变背后的管理图谱》这篇报道,记者来到乌鲁木齐市曾经最乱的社区采访,这里被称为“重灾区”,治安刑事案件高发,以前多数本地居民不敢涉足,出租车不愿来此。如今,这里面貌焕然一新,社会平安和谐。嬗变的背后,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政府推行“三化”建设的作用。
从报道里,我们看到乌鲁木齐市政法各部门,对流动人口和少数民族为主的社区,进行全方位的服务,报道不是生硬的介绍,而是以小见大,娓娓道来,让人们全面了解惠民政策,享受各项政策带来的实惠。报道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级政法部门服务与管理理念的转变,从而体现政府亲民、爱民、惠民的执政理念。
二、注重民心 传播正能量
当前,执法环境日益开放、透明,新兴媒体发展迅速,网络监督威力不断扩大,人民群众对执法机关案件办理程序公正和执法规范化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媒体有关监督执法机关办案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新疆法制报不同于其他都市类报纸,多年来秉承深度、传奇、好看、新闻监督报道的思路,其公信力、权威性是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特别是该报纸的舆论影响力在读者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
新疆法制报在策划这组报道时,意识到传播社会“正能量”,并不是对目前执法机关存在的各类矛盾和问题视而不见,选择性忽略,而是要紧紧抓住民心,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引导人们对某些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树立一个正确的舆论。
新疆法制报此组报道,让反映社会需求的“正能量”新闻在版面上唱主角。稿件在一版及封面强势推出,解析执法机关办案的流程,报道政法干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社会矛盾,带领读者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让公众对执法机关有了全面真实的了解,又拉近了群众与执法机关的距离。
在《“两评查”活动:让群众感受公平正义》一文中,记者采访中提到一个民众非常关心的敏感问题。如何让每一次庭审、每一件裁判文书都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不因细节和程序上的瑕疵导致当事人对司法公正的质疑?
报道以客观的视角,阐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级法院通过“放大镜”方式查找问题以及症结的归纳,可无死角地帮助法官补足短板,使他们在有限的精力下多办案、办好案。这篇报道,将群众对司法的质疑和不解,进行了充分的回答,让公众对执法办案程序和执法行为进行了有效的监督,传播了正能量。
面对转型时期下矛盾纠纷凸显的新形势,新疆法制报派记者去基层蹲点采访。报道《“三调联动”调出和谐》,以群众心中所想为圆心,报道触角延伸到天山南北,大漠戈壁,将村里最基层的法律工作者服务群众的一面,鲜活展示在读者面前,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以前,村民有矛盾纠纷不是上法院,就是找政府。如今,村村都有人民调解员,县乡还有人民调解智囊库,村民有纠纷,人民调解员第一时间就能赶到现场参与调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司法局局长孟良才说。 报道把中国最西北地区群众需要法律、渴望通過法律保护和解决问题的现状展示了出来,引导群众依法维权,既起到了很好的释法说理作用,又弘扬了依法治国的理念。
三、贴近民意 传播正能量
众所周知,新疆人民对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期望很高,稳定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障。导向是媒体的灵魂。政法宣传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法律属性、社会属性,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政法宣传工作第一要务。新疆政法宣传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为政法工作大局服务,为新疆社会稳定大局服务。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法治意识;真正做到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发出主流声音。
近35年来,《新疆法制报》始终统筹把握新闻传播规律和政法工作规律,统筹建设好、运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断增强政法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和传播力,更好地满足公众对政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为促进政法事业发展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推动依法治区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新疆法制报》这组报道,把政法各机关干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社会矛盾的鲜活事例最佳呈现,报道在起到正面监督的同时,多反映基层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创新精神,把版面让给群众,把镜头对准群众,让社会上的积极健康因素在新闻版面上唱主角。把社会公众的关注点引导到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建设发展的主潮流上来,更多地关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近年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正确认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鼓舞人,引导人的宣传目的。
例如,《群众满意度是防范风险的标尺》中有这样一个细节,“群众不满,项目就暂停;群众有问题,就及时解决;群众心里有疙瘩,就疏导解开。”2012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要修一条路,因为当地群众不赞成,该区政法委叫停了工程,并给受损的鲜花经销商进行了补偿。
白碱滩区区委副书记、政协主席、政法委书记王宗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这样一段话:“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既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有益探索,又是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措施,它要求领导干部或公务人员在处理问题时,要有一种法律意识,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等法治精神和原则,用法治的方式去解决社会中的疑难问题。”
笔者认为,这种贴近民意的管理方式,必然向社会传递出和谐发展的信息,他们倡导的积极健康向上的创新思维,一定会根植新疆大地。
此外,《新疆法制报》这组报道也在贴近民意的过程中,营造健康、积极、昂扬向上的新疆精神和生活态度,更多地激发社会“正能量”,让人们在看到问题的同时,更多地看到我们社会上的主流意识,在迷惘中看到希望的光芒,在灾难面前看到人性的光辉,在困苦的生活中感受到关爱的温暖,这组报道感召人、激励人、鼓舞人,树立了政法队伍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可亲、可敬、可信的良好形象。
关键词:法治新闻报道;传播;正能量
新疆法制报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唯一一家法治媒体,成立33年,一直以做“正能量”传播引导为题,弘扬“法治媒体 影响社会”理念,从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凝聚社会共识;有效提升传播“正能量”的引导力为主;在把握舆论监督的“度”等方面,坚持扩大“正能量”新闻的影响力。
为推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新疆法制报经过策划于今年2月20日,特别推出《“公正司法为人民”——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治国理政样本》专栏,连续刊发15篇关于政法系统切实服务百姓的“正能量”的稿件,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此组报道广泛宣传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各政法部门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执法為民的典型事迹和先进做法,引起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法各部门的高度关注和群众的好评,被各级政法部门做为资料争相传阅和学习。
一、民生优先 传播正能量
何谓正能量?百度给出的解释是: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而正能量的流行源于英国心量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其中将人体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
新疆法制报这组公正司法为民的系列报道,就传递给人们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让公众通过这组报道感受真善美,对执法机关作出正确评价,从而提升执法机关的公信力。
新疆法制报的这组报道,紧紧抓住民生这个主题,在民生上做文章,以百姓的需求和愿景为切入点。如《居住证,让流动人口不再是异乡人》的报道,把采访的视角瞄准了城市的流动人口,全国各地的流动人口来到新疆,因为办理了居住证,他们曾经的称呼“农民工、打工者、外来人员”被新居所代替,流动人口凭居住证在居住地可享受就业、教育、医疗等相关服务,使其在居住地落地生根。
新疆被称做移民城市,其面临的社会治安和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曾经也在流动人口的管理上经历过血的教训。自2009年7月以后,对于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就是考验新疆各级政法部门的一道难题。事实证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妥善合理解决了这个问题。
为解决流动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治安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难题。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不断加大社会管理创新力度,推行以居住证为核心的“一证通”制度,倾力做好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工作。通过在全区推行居住证制度,流动人口被逐步纳入当地社会服务与管理范围,他们在生活居住、劳动就业、医疗保险、子女就学、法律援助等方面与当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真正感受到“身在异乡非异客”。
报道里外来流动人员生活发生的变化,及他们发自内心的感谢,实实在在印证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生优先、民生重要的执政理念,其向公众传播的正能量在天山南北辐射。
同样《“最乱社区”嬗变背后的管理图谱》这篇报道,记者来到乌鲁木齐市曾经最乱的社区采访,这里被称为“重灾区”,治安刑事案件高发,以前多数本地居民不敢涉足,出租车不愿来此。如今,这里面貌焕然一新,社会平安和谐。嬗变的背后,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政府推行“三化”建设的作用。
从报道里,我们看到乌鲁木齐市政法各部门,对流动人口和少数民族为主的社区,进行全方位的服务,报道不是生硬的介绍,而是以小见大,娓娓道来,让人们全面了解惠民政策,享受各项政策带来的实惠。报道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级政法部门服务与管理理念的转变,从而体现政府亲民、爱民、惠民的执政理念。
二、注重民心 传播正能量
当前,执法环境日益开放、透明,新兴媒体发展迅速,网络监督威力不断扩大,人民群众对执法机关案件办理程序公正和执法规范化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媒体有关监督执法机关办案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新疆法制报不同于其他都市类报纸,多年来秉承深度、传奇、好看、新闻监督报道的思路,其公信力、权威性是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特别是该报纸的舆论影响力在读者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
新疆法制报在策划这组报道时,意识到传播社会“正能量”,并不是对目前执法机关存在的各类矛盾和问题视而不见,选择性忽略,而是要紧紧抓住民心,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引导人们对某些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树立一个正确的舆论。
新疆法制报此组报道,让反映社会需求的“正能量”新闻在版面上唱主角。稿件在一版及封面强势推出,解析执法机关办案的流程,报道政法干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社会矛盾,带领读者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让公众对执法机关有了全面真实的了解,又拉近了群众与执法机关的距离。
在《“两评查”活动:让群众感受公平正义》一文中,记者采访中提到一个民众非常关心的敏感问题。如何让每一次庭审、每一件裁判文书都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不因细节和程序上的瑕疵导致当事人对司法公正的质疑?
报道以客观的视角,阐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级法院通过“放大镜”方式查找问题以及症结的归纳,可无死角地帮助法官补足短板,使他们在有限的精力下多办案、办好案。这篇报道,将群众对司法的质疑和不解,进行了充分的回答,让公众对执法办案程序和执法行为进行了有效的监督,传播了正能量。
面对转型时期下矛盾纠纷凸显的新形势,新疆法制报派记者去基层蹲点采访。报道《“三调联动”调出和谐》,以群众心中所想为圆心,报道触角延伸到天山南北,大漠戈壁,将村里最基层的法律工作者服务群众的一面,鲜活展示在读者面前,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以前,村民有矛盾纠纷不是上法院,就是找政府。如今,村村都有人民调解员,县乡还有人民调解智囊库,村民有纠纷,人民调解员第一时间就能赶到现场参与调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司法局局长孟良才说。 报道把中国最西北地区群众需要法律、渴望通過法律保护和解决问题的现状展示了出来,引导群众依法维权,既起到了很好的释法说理作用,又弘扬了依法治国的理念。
三、贴近民意 传播正能量
众所周知,新疆人民对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期望很高,稳定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障。导向是媒体的灵魂。政法宣传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法律属性、社会属性,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政法宣传工作第一要务。新疆政法宣传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为政法工作大局服务,为新疆社会稳定大局服务。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法治意识;真正做到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发出主流声音。
近35年来,《新疆法制报》始终统筹把握新闻传播规律和政法工作规律,统筹建设好、运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断增强政法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和传播力,更好地满足公众对政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为促进政法事业发展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推动依法治区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新疆法制报》这组报道,把政法各机关干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社会矛盾的鲜活事例最佳呈现,报道在起到正面监督的同时,多反映基层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创新精神,把版面让给群众,把镜头对准群众,让社会上的积极健康因素在新闻版面上唱主角。把社会公众的关注点引导到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建设发展的主潮流上来,更多地关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近年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正确认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鼓舞人,引导人的宣传目的。
例如,《群众满意度是防范风险的标尺》中有这样一个细节,“群众不满,项目就暂停;群众有问题,就及时解决;群众心里有疙瘩,就疏导解开。”2012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要修一条路,因为当地群众不赞成,该区政法委叫停了工程,并给受损的鲜花经销商进行了补偿。
白碱滩区区委副书记、政协主席、政法委书记王宗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这样一段话:“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既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有益探索,又是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措施,它要求领导干部或公务人员在处理问题时,要有一种法律意识,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等法治精神和原则,用法治的方式去解决社会中的疑难问题。”
笔者认为,这种贴近民意的管理方式,必然向社会传递出和谐发展的信息,他们倡导的积极健康向上的创新思维,一定会根植新疆大地。
此外,《新疆法制报》这组报道也在贴近民意的过程中,营造健康、积极、昂扬向上的新疆精神和生活态度,更多地激发社会“正能量”,让人们在看到问题的同时,更多地看到我们社会上的主流意识,在迷惘中看到希望的光芒,在灾难面前看到人性的光辉,在困苦的生活中感受到关爱的温暖,这组报道感召人、激励人、鼓舞人,树立了政法队伍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可亲、可敬、可信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