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谷歌2009年11月便推出了字幕自动生成功能,利用语音识别技术自动生成字幕,帮助聋哑人了解视频中的对话——作为成百上千个独具创意的开发之一,谷歌已将该功能推广到所有的YouTube英语视频中,工程师们甚至还可以将英语字幕翻译成其他语言,让全球各地的聋哑人都能够观看YouTube视频。尽管翻译功能存在些微的瑕疵,以及音轨方面被指原本可以做到更清晰一些,但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前不久对智利地震发表的演讲中,确实展示了该项应用的潜力。
如果说技术问题尚不构成障碍,那么,3月2日威胁要把自己与中国当局的纠纷告到世贸组织的举动,则表明谷歌事实上已将自身置于绝对被动地位——实现这一威胁,无疑将因失去中国市场而削弱全球竞争力;而一旦收回成命,则意味着今后再无类同的谈判筹码。
有分析人士将其行为归结为冷静、一致的逻辑并指称,谷歌于2006年正式开通了遵守中国审查制度的Google.cn网站,曾经恳请美国政府部门,将审查列为双边及多边贸易议程的“中心元素”——奥巴马在关键时刻就互联网自由发表一系列讲话,证实谷歌得到了一些高层支持。另一方面,让问题升级、把纠纷告到世贸组织,则可能是鲁莽和事与愿违的。不止一位专家指出,以受歧视为由的任何商业申诉,都不太可能成功,因为中国公司通常要受到比海外公司更严厉的约束。
如果谷歌的初衷是迫使政策制定者承认错误,然后双方握手言和平息事件,那么该方案注定失败,因为它的对手不是商业机构,它应该及早总结YouTube和Twitter的经验。
此间有些侥幸的评论是,在退出问题上,谷歌继续推进的麻烦至少低于走回头路,正如Gavekal研究认为,在中国继续勉强开展业务,可能对其有望从云计算之类项目中获得的更大利润构成风险——在那些项目中,业务增长取决于消费者的信任度。如果谷歌真的打算退出中国,那么它应当尽可能给留在中国的竞争对手制造麻烦。眼下的情形恰恰相反:谷歌揽下了一连串麻烦,却打算放弃正在成长的市场——除非有证据表明这样做是必须的,否则,谷歌无疑是在考验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2008年应用谷歌Android为T-Mobile生产首款手机之前,HTC公司在欧洲和美国还默默无闻。Gartner的数据统计表明,凭借在Android上取得的成功,HTC获得了智能手机市场6.9%的份额。眼下,苹果公司正在指控HTC侵犯了自己的20项专利,涉及iPhone用户界面、基础架构和硬件,并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特拉华州一个法院禁止HTC在美国销售产品。
有分析师认为,这起诉讼表明,随着智能手机变得更加流行,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苹果诉讼的焦点指向手机的用户界面,表明手机用户注重的是操作系统,而非人们习惯认为的硬件——苹果希望阻挠Android平台的流行,较其直接起诉谷歌,打击设备制造商更容易,何况HTC的财力远弱于谷歌。
据悉谷歌尚未就此置评,即使“苹果借打压HTC来阻碍谷歌发展”的传言不绝于耳。比起Windows Mobile,Android自由发挥空间更大,并能在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方面进行改造和创造,其中一些特色服务恰恰被指侵犯了苹果的专利权。
哪怕未来前景如此诱人,手机业务毕竟还不是谷歌的核心赢利点。不过,微软公司于3月2日的公开批评,则让问题显得严重得多。微软多名高管认为谷歌的一系列商业行为已经危害了行业竞争——虽然两家公司在搜索引擎业务上存在竞争关系,但微软如此直截了当批评谷歌尚属首次,问题显然已经不容忽视。
媒体引述鲍尔默在硅谷参加一个搜索引擎会议时所说——谷歌采取了某些做法而在搜索广告市场上获得了不对等优势,而且监管部门需要对谷歌的行为展开仔细调查。微软法律顾问更对谷歌进行点名批评,称搜索已成为漫游互联网的重要方式之一,广告则是目前大批网站和网络服务赚钱的主要机制,而搜索和网络广告领域,目前都是谷歌一家独大——谷歌拥有庞大用户群所带来的优势,让作为竞争对手的其他搜索引擎很难追赶,并且其搜索结果更倾向于锁定商业伙伴,从而使其他竞争对手被排除在外。
欧盟委员会曾于2月24日发表声明说,已收到3家企业针对谷歌的反垄断投诉。由于这3家公司中包括微软收购的一家德国网站,谷歌在欧盟宣布这一消息后,曾反指微软在背后做了手脚。微软的回应则是,反垄断投诉来自于它的竞争对手很正常,重要的不是谁提出投诉,而是被投诉方是否存在违反竞争的行为。
之前号称“不作恶”的谷歌在近期官司不断,从根本上而言,并非谷歌真的作恶多端(至少从商业角度可以这么理解),而是各种复杂的竞合利益关系使然。因此,施密特可能要将精力从乱糟糟的纠纷中转移出来,正视那些与搜索引擎利益攸关的组织和个体。
微软企业博客上的一段话颇有意味——随着谷歌实力的壮大,越来越多的、大大小小的公司开始投诉谷歌,投诉内容涉及到谷歌目前从事的各个市场领域。其中一些投诉反映出谷歌在相关市场领域中采取的强硬立场,一些投诉反映的是谷歌运营方面的一些秘密,还有一些投诉涉及到反垄断问题。那么,遭到投诉的谷歌相关产品究竟是哪些,这些产品又是怎样触动了某些人群的神经?可以肯定,这绝对不是微软一家的意愿。
如果说技术问题尚不构成障碍,那么,3月2日威胁要把自己与中国当局的纠纷告到世贸组织的举动,则表明谷歌事实上已将自身置于绝对被动地位——实现这一威胁,无疑将因失去中国市场而削弱全球竞争力;而一旦收回成命,则意味着今后再无类同的谈判筹码。
有分析人士将其行为归结为冷静、一致的逻辑并指称,谷歌于2006年正式开通了遵守中国审查制度的Google.cn网站,曾经恳请美国政府部门,将审查列为双边及多边贸易议程的“中心元素”——奥巴马在关键时刻就互联网自由发表一系列讲话,证实谷歌得到了一些高层支持。另一方面,让问题升级、把纠纷告到世贸组织,则可能是鲁莽和事与愿违的。不止一位专家指出,以受歧视为由的任何商业申诉,都不太可能成功,因为中国公司通常要受到比海外公司更严厉的约束。
如果谷歌的初衷是迫使政策制定者承认错误,然后双方握手言和平息事件,那么该方案注定失败,因为它的对手不是商业机构,它应该及早总结YouTube和Twitter的经验。
此间有些侥幸的评论是,在退出问题上,谷歌继续推进的麻烦至少低于走回头路,正如Gavekal研究认为,在中国继续勉强开展业务,可能对其有望从云计算之类项目中获得的更大利润构成风险——在那些项目中,业务增长取决于消费者的信任度。如果谷歌真的打算退出中国,那么它应当尽可能给留在中国的竞争对手制造麻烦。眼下的情形恰恰相反:谷歌揽下了一连串麻烦,却打算放弃正在成长的市场——除非有证据表明这样做是必须的,否则,谷歌无疑是在考验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2008年应用谷歌Android为T-Mobile生产首款手机之前,HTC公司在欧洲和美国还默默无闻。Gartner的数据统计表明,凭借在Android上取得的成功,HTC获得了智能手机市场6.9%的份额。眼下,苹果公司正在指控HTC侵犯了自己的20项专利,涉及iPhone用户界面、基础架构和硬件,并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特拉华州一个法院禁止HTC在美国销售产品。
有分析师认为,这起诉讼表明,随着智能手机变得更加流行,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苹果诉讼的焦点指向手机的用户界面,表明手机用户注重的是操作系统,而非人们习惯认为的硬件——苹果希望阻挠Android平台的流行,较其直接起诉谷歌,打击设备制造商更容易,何况HTC的财力远弱于谷歌。
据悉谷歌尚未就此置评,即使“苹果借打压HTC来阻碍谷歌发展”的传言不绝于耳。比起Windows Mobile,Android自由发挥空间更大,并能在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方面进行改造和创造,其中一些特色服务恰恰被指侵犯了苹果的专利权。
哪怕未来前景如此诱人,手机业务毕竟还不是谷歌的核心赢利点。不过,微软公司于3月2日的公开批评,则让问题显得严重得多。微软多名高管认为谷歌的一系列商业行为已经危害了行业竞争——虽然两家公司在搜索引擎业务上存在竞争关系,但微软如此直截了当批评谷歌尚属首次,问题显然已经不容忽视。
媒体引述鲍尔默在硅谷参加一个搜索引擎会议时所说——谷歌采取了某些做法而在搜索广告市场上获得了不对等优势,而且监管部门需要对谷歌的行为展开仔细调查。微软法律顾问更对谷歌进行点名批评,称搜索已成为漫游互联网的重要方式之一,广告则是目前大批网站和网络服务赚钱的主要机制,而搜索和网络广告领域,目前都是谷歌一家独大——谷歌拥有庞大用户群所带来的优势,让作为竞争对手的其他搜索引擎很难追赶,并且其搜索结果更倾向于锁定商业伙伴,从而使其他竞争对手被排除在外。
欧盟委员会曾于2月24日发表声明说,已收到3家企业针对谷歌的反垄断投诉。由于这3家公司中包括微软收购的一家德国网站,谷歌在欧盟宣布这一消息后,曾反指微软在背后做了手脚。微软的回应则是,反垄断投诉来自于它的竞争对手很正常,重要的不是谁提出投诉,而是被投诉方是否存在违反竞争的行为。
之前号称“不作恶”的谷歌在近期官司不断,从根本上而言,并非谷歌真的作恶多端(至少从商业角度可以这么理解),而是各种复杂的竞合利益关系使然。因此,施密特可能要将精力从乱糟糟的纠纷中转移出来,正视那些与搜索引擎利益攸关的组织和个体。
微软企业博客上的一段话颇有意味——随着谷歌实力的壮大,越来越多的、大大小小的公司开始投诉谷歌,投诉内容涉及到谷歌目前从事的各个市场领域。其中一些投诉反映出谷歌在相关市场领域中采取的强硬立场,一些投诉反映的是谷歌运营方面的一些秘密,还有一些投诉涉及到反垄断问题。那么,遭到投诉的谷歌相关产品究竟是哪些,这些产品又是怎样触动了某些人群的神经?可以肯定,这绝对不是微软一家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