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90年代,一个没有市场的年代,一个艺术家不知道怎么谈钱的年代,那是一个最单纯,最有活力的时期。相应的,艺术家的日子也没那么好过,所以那个时候所谓的艺术经纪人都非常敬佩拿下能够坚持下来的艺术家。
今年秋拍的序幕虽然不那么尽如人意,但也不乏亮点,当代艺术专场历来都是由苏富比打头阵,11月初在香港苏富比举办的“现当代亚洲艺术品晚间拍卖”专场上,“新生代”艺术家依旧是新纪录的缔造者,6620万港币落锤的《违章》是刘小东创作于1996年的名作,方力钧个人的成交额纪录也在该专场上被刷新。结合市场走势,香港苏富比还带来了在拍场上成绩优异的70后艺术家贾蔼力和王光乐的作品,其中《疯景1号》以1180万港元,借此贾蔼力成为千万级别的70后艺术家,他上一次被热议还是在两年前的香港苏富比,《苍白的不只是你》550万港币成交,时隔两年,其作品最高成交价翻翻。王光乐《水磨石2004.1.1~2004.2.5》以544万港币成交,HI艺术出品人伍劲在接受本刊专访的时候表示该系列作品当年曾出现在他创立的中国新锐绘画奖上出现过,不过两万块。
70后艺术家如今在市场上的表现已经有要“接棒”的势头,他们是毕业后就有机会跟画廊合作成为职业艺术家的第一代人,他们中的一部分虽然出生在“文革”期间,但差不多从记事儿开始,就已经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他们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时候尚未扩招,是精英教育的最后一波,他们与中国当代艺术以及市场的发展共同成长,他们的青年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变革的时代。
1992年将艺术推向市场的“首届广州油画双年展”成功的推出了以王广义为代表的湖北波普和李路明为代表的湖南图示,此时的70后艺术家刚开始走进校门。1971年生的夏俊娜于1991年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不仅获得了毕业创作优秀奖,还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夏俊娜的求学之路无疑是如今众多艺考学子所梦寐的,但是当时的夏俊娜并没有像如今的年轻人在入学那一刻就朝着职业艺术家的目标努力奋斗。当2005年夏俊娜的《青春组曲》系列已经卖到42.9万的时候,她回忆起当年大学毕业时不过是想按部就班的找个工作,踏踏实实地教书、画画。转变为职业艺术家的勇气正是来自伍劲的鼓励,1995年伍劲回母校看毕业作品展,当时的展览上就有夏俊娜的作品,让伍劲意外的是夏俊娜在创作上各方面的技巧都远超过了他对一个毕业生的预期,当时还在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担任编导的伍劲为了购买夏俊娜的作品还向同事借了钱,那会儿一幅画的价格差不多花掉他半年的工资。夏俊娜说刚毕业的时候,她甚至羞于表达自己,自己的画也不好意思拿给别人看,别人来看画,她恨不得拿东西把画遮起来,伍劲给了她很大的鼓励。
在90年代末伍劲就接触了画廊行业,1997年他的同班同学林松创立了世纪翰墨画廊,当时在国内开画廊的都是老外,世纪翰墨是国内第一家做专业代理机制的本土画廊,伍劲与林松一直有合作,在画廊早期代理的艺术家中就有夏俊娜。林松曾经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曾谈到那批艺术家,他说“虽然那时候的画廊不是特别多,但我觉得在上世纪90 年代中后期一直到2000 年初,那段时间艺术家的坚持还是令人尊敬的,后来他们也卖得很贵,得到市场和社会的认可,但那个时候坚实的友谊,艺术家的精神和艺术纯度都很好。我们也看到从2004 年之后,市场有一个爆炸式的增长,许多艺术家也都卖得很贵,超过我们的想象。但我觉得后面的事和艺术的关系少了,资本的成分大了。”也就是差不多在2004年,夏俊娜的作品已经翻了100倍。
艺术家尹朝阳也是个成功的案例,同为70后的尹朝阳求学之路并不像夏俊娜那样顺利,虽然高一时试考河南大学美术系的他就通过了专业课考试,但后来真正高考时,却考了好几年, 1992年他如愿以偿被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录取,4年后他在留校任教、考研之外选择了做一名职业艺术家。但在没有市场的年代,生存是无比现实的问题,自1997年搬到北皋开始,尹朝阳办起了考前班,同年他还借了7000块在“第五届中国艺术博览会”租了个展位,回想起当年的经历尹朝阳说,“让你最真切地看看艺术到底有多高,现实有多低,也挤掉了对艺术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跟小时候帮母亲卖菜差不多”,整个博览会尹朝阳只以1000块的价格卖掉了一张画,买画的正是伍劲。在这个博览会上,伍劲给尹朝阳上了一课,“你单位时间到底值多少钱?你一天想挣多少钱?时间乘以单位时间价格等于作品价格……”这样的定价逻辑是尹朝阳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如此直白的谈论他心目中崇高的艺术对尹朝阳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打击。后来伍劲又联系尹朝阳,并买断了其两年内的创作。
2002年伍劲希望在上海为尹朝阳举办个展,但是没有人愿意为其提供场地,刚涉猎艺术的券商李国胜恰巧在上海办事,就约见了伍劲,当问及艺术家名字时,伍劲说,“叫尹朝阳,甭问了,没名气。”这句话反而让李国胜更感兴趣,就想看看尹朝阳的画册,可是伍劲随手拿出了一堆照片,大大小小,什么样的都有,显得特别不专业。但尹朝阳的画却吸引了李国胜,当即就问价有意要买,伍劲还有点不敢相信,3万一幅的价格李国胜也不还价,只是问了伍劲他是多少钱入的手,最后李国胜买了13张。同年,李国胜创立了自己的画廊环碧堂,签约的第一个画家是夏俊娜。也是这一年,尹朝阳结束了自己的考前班代课生活。
上世纪90年代,一个没有市场的年代,一个艺术家不知道怎么谈钱的年代。在世纪翰墨画廊之前,林松在1994年曾开办了翰墨艺术中心,当时做了许多具有实验性质的当代艺术展,该艺术中心并不是画廊,只不过是提供一个交流、创作的空间。那会儿艺术家也没什么商业概念,当时曾有几个瑞典的博物馆馆长到翰墨艺术中心参观,并有意购买陈文骥的作品,不管是陈文骥还是林松都不知该如何报价,那个时候他们还觉得报价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当林松开出几千美金的价格时,自己都觉得可笑,那是一个最单纯,最有活力的时期。相应的,艺术家的日子也没那么好过,所以那个时候所谓的艺术经纪人都非常敬佩拿下能够坚持下来的艺术家,尤其是那些选择选择走上职业艺术家道路的年轻人。
今年秋拍的序幕虽然不那么尽如人意,但也不乏亮点,当代艺术专场历来都是由苏富比打头阵,11月初在香港苏富比举办的“现当代亚洲艺术品晚间拍卖”专场上,“新生代”艺术家依旧是新纪录的缔造者,6620万港币落锤的《违章》是刘小东创作于1996年的名作,方力钧个人的成交额纪录也在该专场上被刷新。结合市场走势,香港苏富比还带来了在拍场上成绩优异的70后艺术家贾蔼力和王光乐的作品,其中《疯景1号》以1180万港元,借此贾蔼力成为千万级别的70后艺术家,他上一次被热议还是在两年前的香港苏富比,《苍白的不只是你》550万港币成交,时隔两年,其作品最高成交价翻翻。王光乐《水磨石2004.1.1~2004.2.5》以544万港币成交,HI艺术出品人伍劲在接受本刊专访的时候表示该系列作品当年曾出现在他创立的中国新锐绘画奖上出现过,不过两万块。
70后艺术家如今在市场上的表现已经有要“接棒”的势头,他们是毕业后就有机会跟画廊合作成为职业艺术家的第一代人,他们中的一部分虽然出生在“文革”期间,但差不多从记事儿开始,就已经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他们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时候尚未扩招,是精英教育的最后一波,他们与中国当代艺术以及市场的发展共同成长,他们的青年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变革的时代。
1992年将艺术推向市场的“首届广州油画双年展”成功的推出了以王广义为代表的湖北波普和李路明为代表的湖南图示,此时的70后艺术家刚开始走进校门。1971年生的夏俊娜于1991年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不仅获得了毕业创作优秀奖,还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夏俊娜的求学之路无疑是如今众多艺考学子所梦寐的,但是当时的夏俊娜并没有像如今的年轻人在入学那一刻就朝着职业艺术家的目标努力奋斗。当2005年夏俊娜的《青春组曲》系列已经卖到42.9万的时候,她回忆起当年大学毕业时不过是想按部就班的找个工作,踏踏实实地教书、画画。转变为职业艺术家的勇气正是来自伍劲的鼓励,1995年伍劲回母校看毕业作品展,当时的展览上就有夏俊娜的作品,让伍劲意外的是夏俊娜在创作上各方面的技巧都远超过了他对一个毕业生的预期,当时还在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担任编导的伍劲为了购买夏俊娜的作品还向同事借了钱,那会儿一幅画的价格差不多花掉他半年的工资。夏俊娜说刚毕业的时候,她甚至羞于表达自己,自己的画也不好意思拿给别人看,别人来看画,她恨不得拿东西把画遮起来,伍劲给了她很大的鼓励。
在90年代末伍劲就接触了画廊行业,1997年他的同班同学林松创立了世纪翰墨画廊,当时在国内开画廊的都是老外,世纪翰墨是国内第一家做专业代理机制的本土画廊,伍劲与林松一直有合作,在画廊早期代理的艺术家中就有夏俊娜。林松曾经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曾谈到那批艺术家,他说“虽然那时候的画廊不是特别多,但我觉得在上世纪90 年代中后期一直到2000 年初,那段时间艺术家的坚持还是令人尊敬的,后来他们也卖得很贵,得到市场和社会的认可,但那个时候坚实的友谊,艺术家的精神和艺术纯度都很好。我们也看到从2004 年之后,市场有一个爆炸式的增长,许多艺术家也都卖得很贵,超过我们的想象。但我觉得后面的事和艺术的关系少了,资本的成分大了。”也就是差不多在2004年,夏俊娜的作品已经翻了100倍。
艺术家尹朝阳也是个成功的案例,同为70后的尹朝阳求学之路并不像夏俊娜那样顺利,虽然高一时试考河南大学美术系的他就通过了专业课考试,但后来真正高考时,却考了好几年, 1992年他如愿以偿被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录取,4年后他在留校任教、考研之外选择了做一名职业艺术家。但在没有市场的年代,生存是无比现实的问题,自1997年搬到北皋开始,尹朝阳办起了考前班,同年他还借了7000块在“第五届中国艺术博览会”租了个展位,回想起当年的经历尹朝阳说,“让你最真切地看看艺术到底有多高,现实有多低,也挤掉了对艺术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跟小时候帮母亲卖菜差不多”,整个博览会尹朝阳只以1000块的价格卖掉了一张画,买画的正是伍劲。在这个博览会上,伍劲给尹朝阳上了一课,“你单位时间到底值多少钱?你一天想挣多少钱?时间乘以单位时间价格等于作品价格……”这样的定价逻辑是尹朝阳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如此直白的谈论他心目中崇高的艺术对尹朝阳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打击。后来伍劲又联系尹朝阳,并买断了其两年内的创作。
2002年伍劲希望在上海为尹朝阳举办个展,但是没有人愿意为其提供场地,刚涉猎艺术的券商李国胜恰巧在上海办事,就约见了伍劲,当问及艺术家名字时,伍劲说,“叫尹朝阳,甭问了,没名气。”这句话反而让李国胜更感兴趣,就想看看尹朝阳的画册,可是伍劲随手拿出了一堆照片,大大小小,什么样的都有,显得特别不专业。但尹朝阳的画却吸引了李国胜,当即就问价有意要买,伍劲还有点不敢相信,3万一幅的价格李国胜也不还价,只是问了伍劲他是多少钱入的手,最后李国胜买了13张。同年,李国胜创立了自己的画廊环碧堂,签约的第一个画家是夏俊娜。也是这一年,尹朝阳结束了自己的考前班代课生活。
上世纪90年代,一个没有市场的年代,一个艺术家不知道怎么谈钱的年代。在世纪翰墨画廊之前,林松在1994年曾开办了翰墨艺术中心,当时做了许多具有实验性质的当代艺术展,该艺术中心并不是画廊,只不过是提供一个交流、创作的空间。那会儿艺术家也没什么商业概念,当时曾有几个瑞典的博物馆馆长到翰墨艺术中心参观,并有意购买陈文骥的作品,不管是陈文骥还是林松都不知该如何报价,那个时候他们还觉得报价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当林松开出几千美金的价格时,自己都觉得可笑,那是一个最单纯,最有活力的时期。相应的,艺术家的日子也没那么好过,所以那个时候所谓的艺术经纪人都非常敬佩拿下能够坚持下来的艺术家,尤其是那些选择选择走上职业艺术家道路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