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学生初步形成建模思想

来源 :高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gomq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科难点解读】
  方程、不等式和函数都是人们刻画客观世界的重要数学模型。结合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是此学段的难点所在。
  用建模的思想看一元一次方程,使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方程的理解,提高认识问题的水平,还能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和解释“一维”空间中出现的比较复杂的变化过程。如何构建对应的图形阐释数量关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难点,也是数形结合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类问题基本上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⑴建立研究问题的平台(如恰当的几何图形、平面直角坐标系等);⑵确立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⑶结合图形的特点寻求相应的数量关系;⑷探索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通过多角度、多途径解决同一类数学问题,体现出数学建模的灵活性。
  案例:动态演绎、静态结合──在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行程问题中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建构数学模型阐释数量关系
  【教学设计及说明】
  在列代数式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本节课的内容是以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相遇问题为依托,体现一题多解、多题归一,形成知识的链式结构,不仅使学生明白知识本身的内涵,也要清楚知识的外延。继绝对值后又一次体会数轴上点与数的对应及其位置间的关系,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函数的学习做以铺设;将算术、方程和函数三者统一起来,体会数学知识生成的必然性。
  教学活动以“画线段图”为主线,以实现将复杂的数量关系变得直观明了;通过用“点与点的位置关系”展现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简单的表达能力,使数学知识简单化。由学生在直线(或线段)上设计“线段图”,展现行程问题中路程间的数量关系;在数轴上设计“线段图”,展现这个动点的运动路径,实现把抽象的思维变成一种直观的判断,实现从实际问题抽象到数学模型的课堂设计。本节课借助变式教学,对数学内容进行不同角度、不同背景的变式,以凸显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以点带面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乐学。
  【微课实录】
  师:直线上有无数个点,是否可以利用直线上“点与点的位置关系”形象的展现行程问题中路程间的数量关系呢?我们不妨通过下面的问题作一个探究性的尝试,这是一个回声定位问题。
  问题一:
  例1.汽车以72千米/小时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开向寂静的山谷,驾驶员按一下喇叭,4s后听到回声,已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以340米/秒。求这时汽车离山谷多远?
  师:请同学们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并寻求数量关系。哪位同学能板演?
  生:学生的示意图:设听到回声时汽车到山谷的距离是x米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发现根据线段的大小比较能够清晰地呈现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也就是可以把抽象的思维变为一种直观的判断。
  师: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在速度一定时,随时间的变化,有的点相对于定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这个点到定点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动点问题,接下来我们研究一个纯数学的动点问题。
  问题二:
  例2.如图,线段AB的长为24cm,M、N两点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在线段AB上运动,点M由点A运动到点B,速度为1cm/s,点N在点M与点B之间做循环往返运动,速度为2cm/s.
  (1)求M、N两点第一次相遇时的时间.
  (2)求当M、N两点第二次相遇时与A点的距离.
  师:通过读题,请分析M、N究竟做了怎样的运动?
  生:点M、N先做相向而行,共同完成全程24cm,实现了第一次相遇。然后点M继续前行,因为点N比点M的速度快,此时点N返回至点B的途中他们不会相遇,直至点N调头才再次和点M相遇。
  师:现在你了解N点吗?那么你能演绎N点吗?哪位同学能演绎M点呢?
  (学生演绎脚本:先关注两点的运动地点、方向和速度。M同学从A走向B的同时,N同学也从B走向A,在此过程中第一次遇到了M同学,相遇后立即调头返回到B的过程中N的速度大于M的速度,所以N先到B处后,再调头迎向M同学直至第二次相遇)
  请同学们根据他们的演绎,在练习本上画线段图,请借助线段间的大小比较,寻求数量关系。(学生的示意图)
  师:总结: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构建数学模型,可以培养我们简单的表达能力,使数学知识简单化。
  师:我们知道对于数轴,任给一个数,可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反之,一个位置确定的点,不仅能描述它与其他点之间的距离,还能刻画一个数的大小。让我们借助一维数轴,解决动点问题。
  问题三:
  例3.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
  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则停止运动.那么点P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
  师:此题信息较多,谁能概括一下它的已知条件。
  生:一个定长,三个动点。
  师:三个动点是怎么运动的?
  生:P、Q同时同地出发,P、R同时异地出发,P追上R后再调头和Q相遇。
  师:现在哪些同学了解了P、Q、R三点?请三位同学真实的再现运动的状态。
  (学生演绎脚本:场景一──整体展示三个点的运动节奏;场景二──片段演绎P、Q和P、R,清晰的呈现追及、相遇的情境)
  师:通过如此演绎,主次分明,其中内在的数量关系轻松可以得出。
  生:(学生板演示意图,并讲解其中线段间的数量关系。)
  师:总结:本节课由静态图形到动态图形,由常量到变量,在思维上有了质的飞跃,为将来的学习创设了条件。
  【教学亮点评析】
  變化是数学的主要特征,无论是式的变形,还是图形的变换,都要在变化过程中探究其中的变化规律,判断相关数量的生成或改变的原因是衡量图形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一个思维发散的空间和知识迁移的途径,把数形结合的思想巧妙地渗透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之中,同时在数学方法的生成、提练的每一个环节中呈现出数形结合的魅力。教学目标是明确的,教学内容是弹性的,学生的思考方向是可选择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展现他们的想象力,对于动态与静态的对立统一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最终形成空间观念和函数思想作了很好的铺垫。
  作者简介:谢园春(1977-4-22)女,汉族,吉林长春人,硕士学历,吉林大学附属中学,教师,数学专业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现代教育重点研究的课题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能力。高中化学学科的实验操作,对推动化学学科进步有着很大的作用。在高中阶段,学生接触化学属于初步探视化学世界,利用化学实验,有效的调动了同学们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验中学生们可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探究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因此,加强高中化学探
期刊
摘 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会有很多出错的题目,并且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即教师给学生讲解错题后学生能理解也能做正确,但是过一段时间再遇到这样的题目还是会做错,这样的情况让学生和教师都很担忧。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错题整理到一起建立错题库,让学生经常复习,同时还能对学生的良好学习态度和习惯进行培养,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和梳理,把握问题关键,有效的对问题进行解决。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数学错
期刊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做好一名服务型,创新型班主任,应转变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管理方式方法,应将管变为理,将说变为做,将面谈变为笔谈,将家访变为访家。  关键词:做服务型;创新型;事业型;艺术型班主人  今年,学校安排我担任高三二班班主任,时隔三年,我又回到班主任工作岗位,昨天作为一个管理者指导工作,今天又作为一个被管理者接受指导工作,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新时代,新课程背景下,怎样做好
期刊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讲解为中心、应试为中心的“五中心”教育体系,这种封闭式教学模式带来了教学的局限性、片面性、滞后性,它使学生对老师、教材的依赖性变强,教与学两方面的活动都受教师、教材的影响,因此对学生所学的知识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很难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且接收到的东西也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这就导致了语文教学效率低下、语文教学
期刊
摘 要:从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出发,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对“学生错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行动案例分析。研究认为,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转变学生对学习错误的态度,学生可以依托高考真题,建立错题本分类整理分析,再根据一模实战,补充训练突破难点,师生考前强化增分意识和手段,树立应试技能和信心,实践效果显著。  关键词:学生错误资源;历史教学;行动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基于生源偏差前提下,在高三历史的复习中
期刊
摘 要: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一种重要模型,通常让学生能够借助模型和背景以及具体情境去了解函数的概念。在目前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作为教师要及时关注函数概念教学的本质,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挖掘了解数学中函数的基本概念,充分的感知数学思维,从而提高基本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函数概念、核心素养、数学本质  众所周知,函数概念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概念,是数学解析中的主要对象。由
期刊
摘 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高中政治教师应该聚焦课堂改革,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培养,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本文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方向入手,对高中政治课堂转向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高中政治;课堂转向  在高中教育教学中,政治课程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中政治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关系到
期刊
摘 要:基于如何在“翻转”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本文在实践过程中,借助于易加平台从教学设计与策略上进行研究与梳理,通过反思教学方法,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学习探索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易加平台、翻转课堂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师抛出问题,学生思考,教师讲解,再做练习,教师讲评。在这种课堂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者的角色,不是被激发去主动学习,课堂的氛围就不会
期刊
摘 要:针对高中生数学学习方式的问题进行分析,突出表现在自主学习意识较差,数学学习兴趣不足及数学思维能力薄弱等方面。根据高中生思维及认知特点,提出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的建议。增加学生的课堂学习话语量,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生;数学学习方式;策略指导  高中生数学学习的方式,与其学习质量、学习成绩密切相关。学生需要对数学知识感兴趣,自主预习及探究的基础上,更
期刊
摘 要:物理实验对学生分析与了解物理现象,提升自身的实验操作技能,深入感悟教材理论知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方面应当重视对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本文就针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研究,以期本文可以给物理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对策  引言: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了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学生通过物理实验可以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与物理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