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督平木法在脊神经源性肛肠疾病中的运用

来源 :中医药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slzs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神经源性肛肠疾病包含了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成人顽固性便秘等疾病,“升督平木”法是从督脉功能及循行特点出发,结合脊神经生理病理而立.督阳不升,阳气阻遏,不能濡养经脉血络,加之湿热重浊,易阻滞下焦,此类患者多属督阳不升,湿热阻滞证,治法上以通达督阳为治疗总则,辅以祛湿通络等法,运用升督平木汤加减治疗.顽固性便秘患者重用白术加升麻、槟榔、枳壳、瓜蒌皮等健脾畅气机,盆腔痛患者予苍术、黄柏、秦艽、桃仁等行气止痛化瘀,旨在调和阴阳、平衡脏腑、和畅枢机,为肛肠疑难杂病探索新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小檗碱对乌拉坦诱导的肺癌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将12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顺铂组和小檗碱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小鼠腹腔注射乌拉坦建立肺癌模型.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顺铂组和小檗碱高、中、低剂量组小鼠予以药物干预.实验期间记录小鼠的体质量、自主活动,计算肺癌发生率和肺肿瘤结节数,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CEA、CA125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EMT转化标志E-cadherin、N
目的:探讨“上下配伍”电针疗法联合奥曲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麻痹性肠梗阻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SAP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奥曲肽注射液治疗,治疗组联合电针治疗,依据“上下配伍”原则,取上肢支沟、内关穴,下肢上巨虚、足三里等,共治疗7 d.对比治疗前后胃肠动力激素[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及胆囊收缩素(CCK)]、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等变化及症状
目的:探究龙葵银消浸膏毒性,为临床用药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20只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组和给药组,雌雄各半,每组10只.给药组小鼠给药剂量为0.75 g/mL,给药体积0.5 mL,空白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灌胃给药14 d,每日记录小鼠体质量,末次给药后取血检测血清肝肾功能生化指标,测定肝脏、心脏、脾脏、肺脏、肾脏质量及脏器系数,并检测脏器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给药组小鼠体质量、脾脏质量及脾脏系数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给药组小鼠血清CREA水平低于空白组(P
目的:观察针刺上巨虚、曲池对不完全性肠梗阻大鼠血清中IL-18、IL-1α表达的影响,并比较针刺不同经穴对肠黏膜保护效应的差异.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上巨虚组、曲池组,每组10只.根据丝线结扎法制备不完全性肠梗阻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上巨虚组、曲池组大鼠治疗3d,观察大鼠回盲部肠组织形态,回盲部肠黏膜损伤评分,以及血清中IL-18、IL-1α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回盲部黏膜损伤严重,损伤评分明显升高(P<0.01),血清中IL-18、IL-1α表达明显升高(P
目的:探讨假木豆对CCl4致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联苯双酯组和假木豆组,每组10只,采用CCl4制备肝损伤大鼠模型,另选取10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予生理盐水灌胃,10mL/kg;联苯双酯组大鼠予复方联苯双酯片溶液灌胃,100 mg/kg;假木豆组大鼠予假木豆水提物灌胃,100 mg/kg;1次/周,连续6周.末次给药后禁水12 h、禁食24 h,称量大鼠体质量,经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颈椎脱臼法处死,取肝组织称质量计算肝脏指数,HE染色观察肝组
目的:探讨温通刮痧疗法对急性期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疼痛、腰椎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洛索洛芬钠片和甲钴胺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通刮痧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腰痛功能量表(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10)含量变化,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JOA评分
总结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发病机制及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患者多属于中医学中的气虚腑实证,针刺相关腧穴具有益气通腑的作用.针刺具有修复患者肠道损伤、促进胃肠动力、控制炎症免疫破坏等作用,可以明显改善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患者的临床症状.
为探索桂枝功效本质,通过以症状测药效,而非通过药对进行推断的方法,基于《伤寒论》条文症状及方与方后注,并参考《黄帝内经》《难经》《金匮要略》等著作,对涉及增桂、减桂、加桂、去桂及服法的描述进行分析,得出桂枝功效虽多,但可统归于通阳行水的结论.具体应用为水道满溢而增桂,水道无水则去桂,水结不行即加桂,水少不充服法补,水足阳郁则减桂增麻黄,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从单味中药、中药复方、中医外治法3个方面综合论述了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合并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肝阳上亢、阴虚阳亢、痰浊内阻、瘀血阻络是研究最多的中医证型.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紊乱、细胞凋亡、坏死、自噬、氧化应激等是高血压合并认知障碍可能的西医致病机制.丹参、葛根等单味中药与六味地黄丸、血府逐瘀汤等中药复方内服,以及针灸、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外治法对该病有明显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降低血压与改善认知的作用.
目的:研究宋代治疗消渴方剂的配伍规律.方法:通过搜集宋代代表文献中治疗消渴方剂,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用药频数、关联度、关联规则分析,并利用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分析核心组合和形成新处方.结果:共搜集处方563首,含中药300种,药物频数3 828.药物四气以寒性、温性为主,五味以甘味、苦味为主,尤重麦冬、熟地黄等滋阴药物.尤其是麦冬,其多与滋阴药、补气药等配伍;核心组合及新处方中滋阴药物较多,且有一定的金石类药物.结论:宋代治疗消渴方剂配伍重视补益,以滋阴为主,配合清热、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