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国家卫健委回应了!

来源 :中国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就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调整生育政策等问题,会议作出重磅部署。国家近年来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效果如何?此次调整将产生哪些深远影响?对此,国家卫健委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我国决定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主要基于哪些考虑?


  国家卫健委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的重大战略机遇期,立足国情,遵循规律,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积极应对生育水平持续走低的风险,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国家卫健委负责人表示,老龄化是全球性人口发展大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20世纪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10%,进入老龄社会,预计“十四五”末期将由轻度老龄化转入中度阶段(占比超过20%),在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阶段(占比超过30%)。
  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长期看有利于改善人口年龄结构,扩大新增劳动力供给,减轻老年人口抚养比,缓和代际之间矛盾,增加社会整体活力,降低老龄化峰值水平。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为什么出生人口仍有下降?


  国家卫健委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出生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生育妇女规模减少,婚育年龄推迟。一方面,生育旺盛期的育龄妇女规模不断下降。“十三五”时期,20—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规模年均减少340万人,2020年同比减少366万人。另一方面,婚育年龄推迟造成当期生育的妇女减少。2006—2016年,我国女性平均初婚、初育年龄分别从23.6岁、24.3岁推迟到26.3岁和26.9岁,20—34岁女性在婚比例从75.0%下降到67.3%。
  此外,全国结婚登记人数连续7年下降,从2013年的1347万对下降至2020年的813万对,减少40%。其中,初婚登记人数从2386万人下降至1399万人,减少41%。
  二是群众生育意愿降低。目前,我国“90后”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仅为1.66个,比“80后”低10%。2019年全国人口与家庭动态监测调查显示,有生育二孩及以上打算的妇女,仅不足半数实现了再生育。教育、住房、就业等相关经济社会政策成为影响家庭生育抉择的关键。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相当比例的家庭想生不敢生,排名前三的原因是经济负担重、婴幼儿无人照料和女性难以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调查显示,因为“经济负担重”的占75.1%,“没人带孩子”的占51.3%,女職工生育后工资待遇下降的有34.3%,其中降幅超过一半的达42.9%。
  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多项调查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多个国家和地区生育水平下降。受疫情影响,年轻群体就业、收入状况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婚育安排进一步延后或取消。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与2019年同期比较下降幅度较大,可能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一定关系。
其他文献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主题班会时,应当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的启示,充分运用团体辅导相关技术,为大学生构建起合理的教育环境,并与新媒体时代学生所处的媒介环境形成正向共鸣,实现涵化教育效果,以期发挥主题班会在落实思政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端正学风反哺第一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6月5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活动现场。 摄影/王鹏  3月30日,陕西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以下简称“秦创原”)在西咸新区启动。这是陕西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建设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获得技术进步,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日前,陕西省发布《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秦创原”将围
摘 要: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在幼儿园教育中进行有计划的、持续的、系统的社会情感学习,对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升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以及保障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和奠基意义。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可以从营造文化氛围、构建幼儿社会情感学习中的外在条件、建立情感智力公约、丰富幼儿社会情感学习中的积极体验,开展多样适宜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情感学习中的能力发展这三个方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