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王维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是表达友情的典范之作,自诞生就成为人们传诵的名作。看似平淡的诗句究竟有什么魅力潜藏其中,值得探究。关键在于诗作不直言其情,而采用了寄情于景、托物寓情的深婉手法,巧妙地烘托了主客真挚深厚的友情。不仅所抒之情感动人,而且其妙传其情的技巧也很值得人们学习借鉴。
关键词: 《送元二使安西》 送别 友情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借送别表达真挚友情的传世名作,后被谱成《阳关曲》而广为传唱。看似平淡的诗句为何有千古传诵的不衰魅力呢?其关键在于作者用巧妙的寄情于景、托物寓情的艺术手法,于平淡之中显真情,而且是人之常情,故而引发了千百年来人们的强烈共鸣。
王维与元二间的友情是怎样的呢?诗歌中没有直言,但我们仍然可细细体味到。诗歌是抒情文学,主要采用的手法是借景抒情,因此,要想弄清作者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就必须琢磨他所写的景。情景交融是最高境界,但景与情却有不同的合作方式,大致有正衬与反衬两种。那么,王维在诗歌中是怎样处理景与情的关系的呢?
一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是介绍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氛围。人们一般是这么理解的:渭城早晨的雨下得恰到好处,刚刚润湿尘土而不致动流。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杨柳也因一场朝雨的清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总之,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这样的剖析自有其道理,但似有商榷之处。
描写的环境确实清新怡人,主客双方在“清新明朗的图景”中来了一场“深情的离别”,可是,真的“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吗?恐怕未必然。清新明快的环境描写并不一定意味着当事人的心情也一样轻快无忧。有时乐景未必反映乐情,甚至是相反的以乐景写哀情。这首诗写的是送别,送别友人怎能不黯然神伤。如画的风景也难掩离别之愁情。难舍难分、担心牵挂应该是此时此刻的主导心情,想“轻快”有点难。王维在此正是运用了借乐景写哀情的修辞手法,寄情于景。表面看来,渭城春意盎然,天公也很作美,为离别布置了一轻松的环境。其实看似优美轻松的氛围中潜藏着深深的留恋、难舍与无奈,作者内心深处是一份深沉的痛苦。春天的到来,让冬眠的世界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片欣欣向荣。如画的江山美景也诱发人们走出家门,三五成群,结伴去踏青、赏春,尽享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在应该欢聚一起、共赏春光的时候,眼下两人却不能如往常那样去共赏自然美景了,离别在即,自有无限感怀在心。昔日二人肯定是诗酒逍遥于美景之中,今日却有如杜丽娘所唱“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以后类似的乐景苦情会不断上演。
再者,“柳色新”除了有点明早春和装饰大自然的作用外,还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意义,那就是表示离别愁怀。自从《诗·小雅·采薇》中出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来,杨柳就成了文学作品表现惜别之情时常用的意象。“柳”谐“留”音,赠柳表示留念、挽留之意。古人看到柳,即生离别之意。这种共同的心理反应,是长期文化积淀的结果。王维在当下处境中单独挑出“柳”意象,显然藏有一份离别情意在其中,借此来表达自己对朋友元二的依依难舍之情。春光明媚之景的背后隐藏着愁苦依恋之情,达到了清人王夫之所言的“以乐景写哀情,一倍增其哀”的效果,说不出的苦比能直言的苦更苦,清丽的背景强烈地反衬了深挚感情中的一份凄凉。那么,他们的友情究竟有多深?李白是直言他与汪伦的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维没有作直白式的表述,而采用了托物寓情的手法,借饮酒一事集中释放其感情。
二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也没有明言他们的友情,只是选择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镜头,含蓄地作了表白。古人习惯在离别之际设饯行宴,借机一吐主客之情。王维在渭城设宴为元二送行,他又是怎样倾吐二人情感的呢?“劝君更尽一杯酒”是我们领会他们友情的关键句子。在此作者只是从整个宴请过程中精挑细选了“劝酒”这一生活中常见的动作,却饱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情感内涵。此时此刻的饮酒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欢聚畅饮,而是苦涩的离别宴酒,可想而知送别双方都会为好友的分离而难舍难过,说“不黯然销魂”,“倒是轻快而富于情调”,只怕有点不妥吧。当然,在离别宴上对即将远行的朋友说些鼓励的话,制造些轻松的氛围也不是没有可能,但在王维的这首诗中却没发现。因为“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基本确定了其感情基调,远不会像高适送别董大时唱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那般旷达,我们更多地是从中体会到一份忧虑与凄凉:走出阳关,就再也找不到我这样的知己朋友了,多喝杯酒吧。多么的凄凉,多么的悲伤,多么的无奈。丝毫不觉“轻快”,但感情的真挚却抒发得淋漓尽致了。
何以言之?“劝”与“更”字就是明证。酒与朋友是有缘分的,朋友间的欢聚与离别,酒是不可或缺的,酒是穿梭荡漾在友情中的使者,少了它,就少了一份韵味与情意。离别或重逢的刹那,总有千言万语想向对方说,可时间短暂,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于是只好把满肚子情话化为滴滴美酒,把酒当情喝下去,藏于心,醉于心,慢慢品味。在离别的时刻,一切话语都显得多余,唯有饮酒才是交流感情的最恰当方式,虽味道有点苦涩。既然情感化成了美酒,那么,两人感情有多深,就看他们饮多少酒了。王维他们究竟喝了多少酒,诗中没讲,“劝”与“更”暗示他们饮得不会少。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一般在饮酒的初始阶段,人们饮酒是相对的自觉,都按照自己的酒量自由地喝着,觥筹交错,礼尚往来,用不着“劝”饮。当喝到了一定程度,酒量快有所不济而开始慢慢推脱之时,人们才开始“劝”酒。到了“劝”他人饮酒的时候,证明待的时间长与饮的酒量多了。“更尽一杯酒”的劝饮行为说明酒宴已到了尾声,可做东的人总感觉客人没喝尽兴,总是不断地想方设法地劝对方再多喝点,这也是人之常情。因为此时喝进去的不单单是酒,更多的是两人间的深挚友情,酒是友情的见证。
喝的酒越多,证明两人的感情越深。生活中有这样的劝酒词:“感情浅,舔一舔;感情深,一口吞;感情铁,喝出血。”“宁伤身体,不伤感情。”诸如此类的话,都说明了酒与感情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我们再来判断王维二人感情究竟有多深,就有了一定的依据。照此发展下去,恐怕是不醉不休了。你不醉,别人是无法相信你真的喝好了,他一定会不断地劝饮下去。酒与感情纠葛在一起,是最能让人醉倒的。醉酒其实是醉情,因为人都不愿意在情感面前低头。也只有感情真挚深厚的两人,才能喝得如此长久,喝得如此尽兴而不惜一醉。再加上这是两人分手在即的酒,他们也想借酒来一浇胸中的离愁。
“劝”元二“更”尽一杯酒,除了表达深重的友情,也传递出二人依依难舍的心情。试想,这是离别前夕的酒宴,客人喝完后就立马上路了。因此,主人在此不停地勸远行者“更”尽一杯酒,就有拖延时间的意味。不断斟酒,拉住他再喝点,其实就是舍不得好朋友这么快离开,希望朋友多待点时间,以表留恋之情。当然,对行者与送者而言,都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忧虑与孤寂感。诗歌表达的感情多少有些低沉,气氛有些凄凉,但更多地体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未来的担忧与牵挂。再回过头看首二句诗的景物描写,就清楚其真实意图是借乐景写哀情了。
这首诗成功运用看似平常的情景与动作,说出每个人内心深处藏有的那份真情,让人回味无穷,引起许多人的强烈共鸣,成为广泛传唱的送别曲便可理解了。
关键词: 《送元二使安西》 送别 友情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借送别表达真挚友情的传世名作,后被谱成《阳关曲》而广为传唱。看似平淡的诗句为何有千古传诵的不衰魅力呢?其关键在于作者用巧妙的寄情于景、托物寓情的艺术手法,于平淡之中显真情,而且是人之常情,故而引发了千百年来人们的强烈共鸣。
王维与元二间的友情是怎样的呢?诗歌中没有直言,但我们仍然可细细体味到。诗歌是抒情文学,主要采用的手法是借景抒情,因此,要想弄清作者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就必须琢磨他所写的景。情景交融是最高境界,但景与情却有不同的合作方式,大致有正衬与反衬两种。那么,王维在诗歌中是怎样处理景与情的关系的呢?
一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是介绍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氛围。人们一般是这么理解的:渭城早晨的雨下得恰到好处,刚刚润湿尘土而不致动流。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杨柳也因一场朝雨的清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总之,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这样的剖析自有其道理,但似有商榷之处。
描写的环境确实清新怡人,主客双方在“清新明朗的图景”中来了一场“深情的离别”,可是,真的“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吗?恐怕未必然。清新明快的环境描写并不一定意味着当事人的心情也一样轻快无忧。有时乐景未必反映乐情,甚至是相反的以乐景写哀情。这首诗写的是送别,送别友人怎能不黯然神伤。如画的风景也难掩离别之愁情。难舍难分、担心牵挂应该是此时此刻的主导心情,想“轻快”有点难。王维在此正是运用了借乐景写哀情的修辞手法,寄情于景。表面看来,渭城春意盎然,天公也很作美,为离别布置了一轻松的环境。其实看似优美轻松的氛围中潜藏着深深的留恋、难舍与无奈,作者内心深处是一份深沉的痛苦。春天的到来,让冬眠的世界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片欣欣向荣。如画的江山美景也诱发人们走出家门,三五成群,结伴去踏青、赏春,尽享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在应该欢聚一起、共赏春光的时候,眼下两人却不能如往常那样去共赏自然美景了,离别在即,自有无限感怀在心。昔日二人肯定是诗酒逍遥于美景之中,今日却有如杜丽娘所唱“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以后类似的乐景苦情会不断上演。
再者,“柳色新”除了有点明早春和装饰大自然的作用外,还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意义,那就是表示离别愁怀。自从《诗·小雅·采薇》中出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来,杨柳就成了文学作品表现惜别之情时常用的意象。“柳”谐“留”音,赠柳表示留念、挽留之意。古人看到柳,即生离别之意。这种共同的心理反应,是长期文化积淀的结果。王维在当下处境中单独挑出“柳”意象,显然藏有一份离别情意在其中,借此来表达自己对朋友元二的依依难舍之情。春光明媚之景的背后隐藏着愁苦依恋之情,达到了清人王夫之所言的“以乐景写哀情,一倍增其哀”的效果,说不出的苦比能直言的苦更苦,清丽的背景强烈地反衬了深挚感情中的一份凄凉。那么,他们的友情究竟有多深?李白是直言他与汪伦的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维没有作直白式的表述,而采用了托物寓情的手法,借饮酒一事集中释放其感情。
二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也没有明言他们的友情,只是选择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镜头,含蓄地作了表白。古人习惯在离别之际设饯行宴,借机一吐主客之情。王维在渭城设宴为元二送行,他又是怎样倾吐二人情感的呢?“劝君更尽一杯酒”是我们领会他们友情的关键句子。在此作者只是从整个宴请过程中精挑细选了“劝酒”这一生活中常见的动作,却饱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情感内涵。此时此刻的饮酒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欢聚畅饮,而是苦涩的离别宴酒,可想而知送别双方都会为好友的分离而难舍难过,说“不黯然销魂”,“倒是轻快而富于情调”,只怕有点不妥吧。当然,在离别宴上对即将远行的朋友说些鼓励的话,制造些轻松的氛围也不是没有可能,但在王维的这首诗中却没发现。因为“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基本确定了其感情基调,远不会像高适送别董大时唱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那般旷达,我们更多地是从中体会到一份忧虑与凄凉:走出阳关,就再也找不到我这样的知己朋友了,多喝杯酒吧。多么的凄凉,多么的悲伤,多么的无奈。丝毫不觉“轻快”,但感情的真挚却抒发得淋漓尽致了。
何以言之?“劝”与“更”字就是明证。酒与朋友是有缘分的,朋友间的欢聚与离别,酒是不可或缺的,酒是穿梭荡漾在友情中的使者,少了它,就少了一份韵味与情意。离别或重逢的刹那,总有千言万语想向对方说,可时间短暂,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于是只好把满肚子情话化为滴滴美酒,把酒当情喝下去,藏于心,醉于心,慢慢品味。在离别的时刻,一切话语都显得多余,唯有饮酒才是交流感情的最恰当方式,虽味道有点苦涩。既然情感化成了美酒,那么,两人感情有多深,就看他们饮多少酒了。王维他们究竟喝了多少酒,诗中没讲,“劝”与“更”暗示他们饮得不会少。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一般在饮酒的初始阶段,人们饮酒是相对的自觉,都按照自己的酒量自由地喝着,觥筹交错,礼尚往来,用不着“劝”饮。当喝到了一定程度,酒量快有所不济而开始慢慢推脱之时,人们才开始“劝”酒。到了“劝”他人饮酒的时候,证明待的时间长与饮的酒量多了。“更尽一杯酒”的劝饮行为说明酒宴已到了尾声,可做东的人总感觉客人没喝尽兴,总是不断地想方设法地劝对方再多喝点,这也是人之常情。因为此时喝进去的不单单是酒,更多的是两人间的深挚友情,酒是友情的见证。
喝的酒越多,证明两人的感情越深。生活中有这样的劝酒词:“感情浅,舔一舔;感情深,一口吞;感情铁,喝出血。”“宁伤身体,不伤感情。”诸如此类的话,都说明了酒与感情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我们再来判断王维二人感情究竟有多深,就有了一定的依据。照此发展下去,恐怕是不醉不休了。你不醉,别人是无法相信你真的喝好了,他一定会不断地劝饮下去。酒与感情纠葛在一起,是最能让人醉倒的。醉酒其实是醉情,因为人都不愿意在情感面前低头。也只有感情真挚深厚的两人,才能喝得如此长久,喝得如此尽兴而不惜一醉。再加上这是两人分手在即的酒,他们也想借酒来一浇胸中的离愁。
“劝”元二“更”尽一杯酒,除了表达深重的友情,也传递出二人依依难舍的心情。试想,这是离别前夕的酒宴,客人喝完后就立马上路了。因此,主人在此不停地勸远行者“更”尽一杯酒,就有拖延时间的意味。不断斟酒,拉住他再喝点,其实就是舍不得好朋友这么快离开,希望朋友多待点时间,以表留恋之情。当然,对行者与送者而言,都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忧虑与孤寂感。诗歌表达的感情多少有些低沉,气氛有些凄凉,但更多地体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未来的担忧与牵挂。再回过头看首二句诗的景物描写,就清楚其真实意图是借乐景写哀情了。
这首诗成功运用看似平常的情景与动作,说出每个人内心深处藏有的那份真情,让人回味无穷,引起许多人的强烈共鸣,成为广泛传唱的送别曲便可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