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渑池县是河南省的竹林产地之一。本文对该县竹林栽培历史、丰产栽培技术措施等,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调查总结。从中找出了豫西淡竹林丰产培育的栽培模式,针对竹林栽培历史、丰产栽培技术措施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中图分类号:TH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8-0025-01
1、绪论
竹是多年生常绿植物,成材速度在植物和树木中名列前茅,加快竹业发展,开发利用竹业资源,是今后林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渑池县竹产业有蓬勃发展的趋势,对该县近年来竹农积累的竹子栽培经验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有助于促进河南竹业的发展。
2、渑池县竹林生产概况
2.1 基本概况
2.1.1 自然条件
渑池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总面积1421平方千米。总人口35万人。北部为山地,海拔600米左右,主峰韶山海拔1463米;南部为丘陵,海拔200-600米;陇海铁路两侧为涧河谷地。
2.1.2 社会经济条件
渑池县有5个镇、7个乡,389个行政村,46.2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0万人,农业劳力27.3万人。全县耕地面积76万亩,人均耕地1.8亩, 2006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33.52亿元,农民纯收入2250元。
3、竹子的生物学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措施
3.1 生物学特性
渑池属于伏牛山北坡以北暖温带区,主要竹种有淡竹、斑竹、筠竹、甜竹等,其中以淡竹分布最多,淡竹适生性很强,在低山、丘陵、平原及沙滩地等多种土壤上均可生长。渑池淡竹的竹鞭为单轴型,由许多鞭段组成,淡竹具有较强的无性繁殖能力,鞭梢在春季开始生长,夏季最旺,9-10月份以后逐渐停止。
3.2 栽培技术要点
3.2.1 造林地选择及整地
竹子喜生土壤肥沃、深厚、保水保肥性能强,通气性能良好的砂质壤土,PH值要求5.5~7.5之间,喜湿润但怕涝,应选择“靠山向水一面坡,能排能灌淹不着”的立地环境。栽竹前,要细致整地,清除杂草灌木,拣除石块和残树根,通过整地提高水土保持能力,达到水不出沟,土不下坡。
3.2.2 栽植密度及栽植方法
春季初春栽竹较好,初冬也可进行,栽后很快就能出笋成竹,栽植密度以株行距3×3m或3.5×3.5m较好,多采用三角形配置的方法,一般3~4年就能郁闭成林。
竹子常用的栽植方法有三种,即移竹造林、移蔸造林和移鞭造林。移竹造林就是挖取1~2年生竹苗或1~2年生的大竹造林,母竹不宜高大,一般胸径在2~3cm,分枝低的较好;挖母竹前,如土壤干燥,应先浇透水,母竹应2~3株挖在一起,挖母竹时要多带宿土,竹蔸带土的直径不能小于40 cm。移蔸造林就是在春季发笋前,选择能发笋的1~2年生健壮竹株作母竹,在母竹基部离地面10~20cm处截去竹杆,然后按移竹造林法挖取、搬运、栽植。移鞭造林就是在运输困难或母竹不足的情况下,可采用移植竹鞭的方法造林,初春竹笋未出土以前,即可从竹林中挖取2~3年生的竹鞭,切成1~1.5cm长的鞭段,即可用来造林。
3.3 竹林抚育管理
根据渑池县林业局的试验,发现不同抚育管理措施对淡竹生长的影响特别明显。
3.3.1 及时浇水
竹子四季常青,喜湿润,全年需水量很大。经测定,在出笋、竹笋至幼竹生长期和竹鞭生长期需水量最大,竹鞭的日输水量达226.4g,在幼竹阶段吐水量最大达135g。
渑池冬春干旱少雨,年降雨量606mm,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所以浇水对竹林丰产特别重要,根据淡竹春发笋、夏行鞭、秋孕笋、冬休眠的特点,春浇催笋水、枝展叶水,夏浇行鞭水,秋浇孕笋水,冬浇防寒保胎水,这六次是竹林多出笋、快成竹的关键。通过灌溉试验,适时浇水能使笋出土提前3—4d,生长期缩短7—8d,高生长增加20—300cm,胸径增加0.45cm,节长增加6.2cm,单产提高二倍以上。
3.3.2 适时培土
根据竹鞭起伏延伸的特点,以培土增加虚土层,防止竹鞭外露,促进行鞭、孕笋。培土时间在早春,培土厚度12—15cm,埂距60—80cm,2—3年培土一次。取土多在园内进行,取土坑内重新栽竹,起高垫低,循环往复。
3.3.3 注重施肥
竹林枯枝落叶所形成的养份不能满足竹林出笋、长竹对肥力的需要,必须不断增施肥料,施肥以氮肥为主,有机肥、无机肥均可。有机肥为人粪尿、厩肥、绿肥等结合培土压入埂内,每公顷1500kg。无机肥如尿素、碳铵等应在笋前和行鞭期施入,每公顷350—450kg。
3.3.5 病虫防治
渑池竹林主要病害是竹杆黄锈病,主要害虫是竹笋夜蛾、金针虫。历年来采用石硫合剂、粉锈宁等防治竹杆黄锈病均有一定效果。竹笋夜蛾防治措施主要是清除竹林杂草,笋前喷打1605或乐果1000倍液,连续喷打3—4次。金针虫防治应在出笋前喷施呋喃丹,每亩2kg左右。
3.3.6 合理采伐
竹林采伐要有计划,实行采育结合,永续利用,使竹林越采越旺,资源永不枯竭。采伐时间以白露至立春最好,这时竹子生长缓慢,养分大部分贮存于竹鞭。夏季不宜采伐,严禁笋期伐竹。夏季采伐的竹子不但易虫蛀,同时竹兜伤流严重。还要考虑竹林的生长年限,一般采伐竹龄选择在5年以上为最好。
参考文献
[1] 李育材.退耕还林工程中国生态建设的伟大实践 蓝天出版社2009年。
[2] 渑池县志编纂委员会,渑池县志[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北京,1991年。
中图分类号:TH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8-0025-01
1、绪论
竹是多年生常绿植物,成材速度在植物和树木中名列前茅,加快竹业发展,开发利用竹业资源,是今后林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渑池县竹产业有蓬勃发展的趋势,对该县近年来竹农积累的竹子栽培经验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有助于促进河南竹业的发展。
2、渑池县竹林生产概况
2.1 基本概况
2.1.1 自然条件
渑池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总面积1421平方千米。总人口35万人。北部为山地,海拔600米左右,主峰韶山海拔1463米;南部为丘陵,海拔200-600米;陇海铁路两侧为涧河谷地。
2.1.2 社会经济条件
渑池县有5个镇、7个乡,389个行政村,46.2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0万人,农业劳力27.3万人。全县耕地面积76万亩,人均耕地1.8亩, 2006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33.52亿元,农民纯收入2250元。
3、竹子的生物学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措施
3.1 生物学特性
渑池属于伏牛山北坡以北暖温带区,主要竹种有淡竹、斑竹、筠竹、甜竹等,其中以淡竹分布最多,淡竹适生性很强,在低山、丘陵、平原及沙滩地等多种土壤上均可生长。渑池淡竹的竹鞭为单轴型,由许多鞭段组成,淡竹具有较强的无性繁殖能力,鞭梢在春季开始生长,夏季最旺,9-10月份以后逐渐停止。
3.2 栽培技术要点
3.2.1 造林地选择及整地
竹子喜生土壤肥沃、深厚、保水保肥性能强,通气性能良好的砂质壤土,PH值要求5.5~7.5之间,喜湿润但怕涝,应选择“靠山向水一面坡,能排能灌淹不着”的立地环境。栽竹前,要细致整地,清除杂草灌木,拣除石块和残树根,通过整地提高水土保持能力,达到水不出沟,土不下坡。
3.2.2 栽植密度及栽植方法
春季初春栽竹较好,初冬也可进行,栽后很快就能出笋成竹,栽植密度以株行距3×3m或3.5×3.5m较好,多采用三角形配置的方法,一般3~4年就能郁闭成林。
竹子常用的栽植方法有三种,即移竹造林、移蔸造林和移鞭造林。移竹造林就是挖取1~2年生竹苗或1~2年生的大竹造林,母竹不宜高大,一般胸径在2~3cm,分枝低的较好;挖母竹前,如土壤干燥,应先浇透水,母竹应2~3株挖在一起,挖母竹时要多带宿土,竹蔸带土的直径不能小于40 cm。移蔸造林就是在春季发笋前,选择能发笋的1~2年生健壮竹株作母竹,在母竹基部离地面10~20cm处截去竹杆,然后按移竹造林法挖取、搬运、栽植。移鞭造林就是在运输困难或母竹不足的情况下,可采用移植竹鞭的方法造林,初春竹笋未出土以前,即可从竹林中挖取2~3年生的竹鞭,切成1~1.5cm长的鞭段,即可用来造林。
3.3 竹林抚育管理
根据渑池县林业局的试验,发现不同抚育管理措施对淡竹生长的影响特别明显。
3.3.1 及时浇水
竹子四季常青,喜湿润,全年需水量很大。经测定,在出笋、竹笋至幼竹生长期和竹鞭生长期需水量最大,竹鞭的日输水量达226.4g,在幼竹阶段吐水量最大达135g。
渑池冬春干旱少雨,年降雨量606mm,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所以浇水对竹林丰产特别重要,根据淡竹春发笋、夏行鞭、秋孕笋、冬休眠的特点,春浇催笋水、枝展叶水,夏浇行鞭水,秋浇孕笋水,冬浇防寒保胎水,这六次是竹林多出笋、快成竹的关键。通过灌溉试验,适时浇水能使笋出土提前3—4d,生长期缩短7—8d,高生长增加20—300cm,胸径增加0.45cm,节长增加6.2cm,单产提高二倍以上。
3.3.2 适时培土
根据竹鞭起伏延伸的特点,以培土增加虚土层,防止竹鞭外露,促进行鞭、孕笋。培土时间在早春,培土厚度12—15cm,埂距60—80cm,2—3年培土一次。取土多在园内进行,取土坑内重新栽竹,起高垫低,循环往复。
3.3.3 注重施肥
竹林枯枝落叶所形成的养份不能满足竹林出笋、长竹对肥力的需要,必须不断增施肥料,施肥以氮肥为主,有机肥、无机肥均可。有机肥为人粪尿、厩肥、绿肥等结合培土压入埂内,每公顷1500kg。无机肥如尿素、碳铵等应在笋前和行鞭期施入,每公顷350—450kg。
3.3.5 病虫防治
渑池竹林主要病害是竹杆黄锈病,主要害虫是竹笋夜蛾、金针虫。历年来采用石硫合剂、粉锈宁等防治竹杆黄锈病均有一定效果。竹笋夜蛾防治措施主要是清除竹林杂草,笋前喷打1605或乐果1000倍液,连续喷打3—4次。金针虫防治应在出笋前喷施呋喃丹,每亩2kg左右。
3.3.6 合理采伐
竹林采伐要有计划,实行采育结合,永续利用,使竹林越采越旺,资源永不枯竭。采伐时间以白露至立春最好,这时竹子生长缓慢,养分大部分贮存于竹鞭。夏季不宜采伐,严禁笋期伐竹。夏季采伐的竹子不但易虫蛀,同时竹兜伤流严重。还要考虑竹林的生长年限,一般采伐竹龄选择在5年以上为最好。
参考文献
[1] 李育材.退耕还林工程中国生态建设的伟大实践 蓝天出版社2009年。
[2] 渑池县志编纂委员会,渑池县志[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北京,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