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功能农业列入“十三五”规划,不仅在地方推行,还将形成全国趋势。作为新产业,标准体系将逐步趋于完善。
“功能农业所生产的农产品,具有高附加值和健康价值,可有效地与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结合,形成‘功能农业扶贫’精准扶贫模式,能够有效根治‘粮贱伤农’、‘因病返贫’问题。”这段话写在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的提案中。
2016年3月2日,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随团抵达北京,出席全国人代会。这是申纪兰第50次出席全国人代会。作为全国唯一一名连任12届的全国人大代表,这次申纪兰手中的提案名为《关于将功能农业列入我国农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
生态高值型的未来农业
功能农业是指通过生物营养强化技术生产出具有健康改善功能的农产品(如:富硒、富锌、富钙功能农产品),它是继高产农业、绿色农业之后的第三个发展阶段。
功能农业这一新概念,由赵其国院士为组长的中国科学院农业领域战略研究组在全球首次提出,是研究组在《中国至2050年农业科技发展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与《科技发展新态势与面向2020年的战略选择》中确定的重要新兴农业科技方向。《路线图》通过分析、预判,强调未来农产品应该走向营养化、功能化。
由赵其国院士、尹雪斌博士合著的功能农业领域第一本专著《功能农业》今年初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它全面阐释了功能农业的概念提出历程、科技创新发展、产业发展历史、未来发展展望,并提出对政府、科技界、产业界和社会公众的九点呼吁。
这标志着功能农业这个新方向的系统化和学科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农业未来向何处去的问题。赵其国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说:“生态高值型功能农业,是未来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路线图》中,将农业高产技术(化肥、农药、基因工程)、绿色技术(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功能农业技术(营养化、功能化)作为农业科技的三个里程碑,其中功能农业目前处于农业科技的金字塔塔尖。
据赵其国预测:2020年,全球将推出80种~100种功能农产品,仅中国产值就将达1000亿元;功能农业在农业中的占比2020年将达到1%,2030年达到10%,2050年达到50%以上。这预示着,未来中国将有望培育80个~100个功能农产品的“单品冠军”企业。
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院尹雪斌团队是最早系统开展功能农业研究和产业化的实践团队。目前他们在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苏州研究院建立有功能农业工程中心和功能农业重点实验室。2008年同步于苏州工业园区创建的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最早开展了功能农业的产业化实践,已成为功能农业技术第一品牌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乃至全球创造了多项第一。
功能农业技术的核心要求是高安全、标准化,即:农产品中所含硒、锌等矿物质的定量可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8年来,尹雪斌团队针对关键技术展开攻关,已成功应用到水稻、小麦、茶、果蔬、水产、禽蛋等30个大宗农副产品品种,制定了20多项产品技术标准和5项地方种植标准,正在牵头1项行业标准,硒谷科技目前拥有全国每年过半功能农业专利发明权,为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中国科技大学与赵其国院士等共同发起,于2014年6月筹建了中国功能农业产业联盟。这是全球首个国家级功能农业产业联盟,其中,安徽已率先建立省级功能农业产业联盟。
在中国科学院大力支持下,还建有我国第四个国际一级学会——国际硒研究学会,这些组织的秘书处均设在中国科技大学;硒谷科技公司还建立有赵其国院士领衔的我国首个功能农业院士工作站。这些预示着,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科技大学功能农业技术高地正在形成,中国农业科技人初步具备了领跑优势。
多省区开展功能农业的应用
功能农业带来的三增效应:“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人民增寿”,很好契合了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是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性技术,也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鲜活案例,因此发展迅速。
自“功能农业”研发八年来,已经得到全国十几个农业重点省份副省级以上领导正式确认,其中,安徽、河北、湖北、广西等部分省区,以及邢台市、晋中市、忻州市等市县,均已考虑将功能农业列入省域农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一些市县还制定了功能农业发展的五年、十年专项规划。
功能农业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标准化水平在不断提高,目前在种植、养殖、加工业方面,已经扩展到三十个品种。
据赵其国介绍,近年来功能农业的实践重要成果,就在于功能农业的重点品种上还建立了一批“十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区”,或者是“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区”,从而加强标准化管理。多微量元素强化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初步进展。目前在硒、锌等微量元素方面,都已取得初步成果,在部分品种上开始示范应用。
其中,尹雪斌团队、硒谷科技与白湖农场合作建立的安徽首个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区就是一个典型范例。
为了加强三方在功能农业科技创新、标准化研究与发展的合作,经协商同意建立“安徽白湖功能农业试验站”,作为我国首个功能农业长期试验站。
该试验站将着重于功能农业相关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兼有试验性质和农业推广性质,不仅能支持大尺度的科学研究,在成果转化与推广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可作为中国科技大学地空学院等相关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实习基地,促进学生联合培养与提高农业实践能力。
安徽白湖农场是全国特大型农场之一,也是安徽省功能农业示范区。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谋发展、务求实效、实现共赢”的原则,建立安徽省功能农业试验站,共同推动功能农业的产学研发展。着重于功能农业相关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兼有试验性质和农业推广性质,不仅能支持“从实验室到田间、从平米级到亩级、从一亩级到百亩级”大尺度的科学研究,在万亩级示范中也可发挥重要作用。 白湖农场在大米上开展的功能农业尝试,成效尤其突出,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投入产出比能达到1:4以上。安徽省鉴于功能农业的巨大创新带动意义,将功能农业列入到了安徽省农业“十三五”规划。其他省份如江苏省、河北省、山西省等都先后建立了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区,江苏农垦示范规模已达到1.5万亩。
中科大、硒谷科技联合了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形成了“十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区”、“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区”发展模式,在全国建立了首批十余家万亩示范区,推动了全国标准化功能农业推广面积累计数十万亩,产值达20亿元。
精准扶贫的创新思路
“它是通过生物营养强化等技术手段,在自然种养殖过程中让农作物吸收积累更多的矿物质等功能成分,使农产品具备保健功能。”尹雪斌博士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介绍功能农业的本质。
此外,功能农业新产业符合未来发展趋势,并适度超前,能够为扶贫开发提供实现贫困区人口稳定脱贫的科技支撑,可以有效防止“返贫”。由于功能农业具有巨大发展空间,开辟的是一个蓝海,具有进一步推广的空间,因此还具有易复制、易推广的特点。
发展功能农业还是走精准扶贫道路的创新思维。功能农业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有助解决“粮贱伤农”、“因病返贫”、“容易返贫”三个问题。功能农业所生产的农产品,具有高附加值和健康价值,可有效地与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结合,形成“功能农业扶贫”精准扶贫模式,能够有效根治“粮贱伤农”、“因病返贫”问题。
申纪兰的故乡在山西。据她介绍,从2014年开始,山西省晋中市扶贫开发协会在晋中市太行山革命老区“千村万户”玉米高产示范项目推广富硒功能农业技术,已带动两万户农民参与。
2015年,晋中扶贫开发协会与中科大功能农业团队签订了《功能农业+扶贫开发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在晋中市推动实施“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区”,实践“功能农业扶贫”模式。
中盐集团、北大荒集团等央企,已开始关注功能农业,并开展了战略合作。中盐集团与硒谷科技合作开展功能盐业的开发,以“功能农业+食盐”服务消费者健康。通过盐业专营渠道进行销售,为我国预防慢性疾病和减少治病成本提供路径和技术支持。
在植物盐新品开发合作过程中,本着短路径合作方式,以植物硒盐开发为前期突破口,并储备其它植物矿物质盐和植物复合矿物质盐技术,并争取将“食盐+功能农业”列入中盐集团“十三五规划”,为三方后续合作规划好路径。北大荒集团2016年还将陆续推出富硒米、富锌米等功能农产品。
列入“十三五”规划成趋势
申纪兰正是看到了我国在功能农业技术和产业上的领先机遇,希望紧密对接功能农业的创新链、产业链,推动功能农业在我国快速、高质量发展。此次在全国人代会上,她特别提出建议:将功能农业列入我国农业“十三五”规划。
除了列入国家农业“十三五”规划外,申纪兰还建议将功能农业列入农业部、科技部、国家扶贫办、中国科学院编制的部门“十三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纲要。
赵其国也呼吁政府加大对功能农业的扶持力度。功能农业生产的是满足人们健康消费的高质量、高价值农产品,好产品需要有好的市场,所以如何把人们的健康消费需求与健康产品供应对接好,就需要做很多科普宣传和教育。
“一方面,政府和科技界要积极参与功能农业的科普宣传,提高消费者对功能农业和功能农产品的认知度。”赵其国强调,“政府要尽快建立功能农产品的标准和认证体系,以保证功能农产品的质量和标准化,让消费者买得放心。”
由于天然土壤硒含量的分布不均匀,富硒农产品中硒含量也不一样,因此,富硒功能农业的发展虽然早早起步,但因不能标准化已经几起几落了。
为了做好富硒农产品资源和品牌开发,着重解决富硒产品没有标准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天方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孝和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提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建议政府加大对富硒功能农业标准化示范支持。建议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和地方政府,提供优惠政策、资金扶持,并鼓励和吸引民间投资,支持龙头企业规划、建设一批“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园)区”。
其次,建议加大科研支持。建议科技部、农业部等,将富硒功能农业列入新兴战略方向重点支持培育,对于标准化研究与示范给予立项支持。
另外,支持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单位联合制定标准方面,郑孝和建议由中国科技大学牵头,联合龙头企业和相关研究机构研制富硒功能农产品标准,服务产业规范发展。
如今,功能农业列入“十三五”规划,不仅在地方推行,还将形成全国趋势。作为新产业,标准体系将逐步趋于完善,一批功能农业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将得以建立。标准化后的功能农业,将为中国农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郭凤莲为功能农业点赞
“功能农业”是指通过生物营养强化技术生产出具有健康改善功能的农产品(如:富硒、锌、钙功能农产品),为抢抓我国在功能农业技术和产业上的领先机遇,紧密对接功能农业的创新链、产业链,推动功能农业在我国快速、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昔阳县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在今年两会上特提出如下建议:
(1)将功能农业列入我国农业“十三五”规划。同时建议将功能农业列入农业部、科技部、国家扶贫办、中国科学院编制的部门“十三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纲要。
(2)加大对功能农业方向的科研支持。功能农业是一个在“十三五”、“十四五”期间极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新兴战略领域,建议科技部、农业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基金委,将功能农业列入新兴战略方向加以培育,加大研发投入,及早研究安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3)加大功能农业示范推广力度。建议国家发改委和各级地方政府,提供优惠政策、资金扶持,规划、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十万亩、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区”,支持超大型企业建设一批“百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区”。特别是在贫困县加强功能农业扶贫示范。
(4)加强功能农业标准和协会(联盟)建设。建议民政部、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支持,由中国科技大学牵头,联合国家龙头企业、农业相关研究机构,成立中国功能农业产业协会(联盟),推进创新链、产业链合作,成立中国功能农业技术标准化委员会,负责研制标准,服务功能农业产业规范发展。
“功能农业所生产的农产品,具有高附加值和健康价值,可有效地与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结合,形成‘功能农业扶贫’精准扶贫模式,能够有效根治‘粮贱伤农’、‘因病返贫’问题。”这段话写在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的提案中。
2016年3月2日,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随团抵达北京,出席全国人代会。这是申纪兰第50次出席全国人代会。作为全国唯一一名连任12届的全国人大代表,这次申纪兰手中的提案名为《关于将功能农业列入我国农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
生态高值型的未来农业
功能农业是指通过生物营养强化技术生产出具有健康改善功能的农产品(如:富硒、富锌、富钙功能农产品),它是继高产农业、绿色农业之后的第三个发展阶段。
功能农业这一新概念,由赵其国院士为组长的中国科学院农业领域战略研究组在全球首次提出,是研究组在《中国至2050年农业科技发展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与《科技发展新态势与面向2020年的战略选择》中确定的重要新兴农业科技方向。《路线图》通过分析、预判,强调未来农产品应该走向营养化、功能化。
由赵其国院士、尹雪斌博士合著的功能农业领域第一本专著《功能农业》今年初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它全面阐释了功能农业的概念提出历程、科技创新发展、产业发展历史、未来发展展望,并提出对政府、科技界、产业界和社会公众的九点呼吁。
这标志着功能农业这个新方向的系统化和学科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农业未来向何处去的问题。赵其国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说:“生态高值型功能农业,是未来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路线图》中,将农业高产技术(化肥、农药、基因工程)、绿色技术(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功能农业技术(营养化、功能化)作为农业科技的三个里程碑,其中功能农业目前处于农业科技的金字塔塔尖。
据赵其国预测:2020年,全球将推出80种~100种功能农产品,仅中国产值就将达1000亿元;功能农业在农业中的占比2020年将达到1%,2030年达到10%,2050年达到50%以上。这预示着,未来中国将有望培育80个~100个功能农产品的“单品冠军”企业。
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院尹雪斌团队是最早系统开展功能农业研究和产业化的实践团队。目前他们在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苏州研究院建立有功能农业工程中心和功能农业重点实验室。2008年同步于苏州工业园区创建的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最早开展了功能农业的产业化实践,已成为功能农业技术第一品牌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乃至全球创造了多项第一。
功能农业技术的核心要求是高安全、标准化,即:农产品中所含硒、锌等矿物质的定量可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8年来,尹雪斌团队针对关键技术展开攻关,已成功应用到水稻、小麦、茶、果蔬、水产、禽蛋等30个大宗农副产品品种,制定了20多项产品技术标准和5项地方种植标准,正在牵头1项行业标准,硒谷科技目前拥有全国每年过半功能农业专利发明权,为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中国科技大学与赵其国院士等共同发起,于2014年6月筹建了中国功能农业产业联盟。这是全球首个国家级功能农业产业联盟,其中,安徽已率先建立省级功能农业产业联盟。
在中国科学院大力支持下,还建有我国第四个国际一级学会——国际硒研究学会,这些组织的秘书处均设在中国科技大学;硒谷科技公司还建立有赵其国院士领衔的我国首个功能农业院士工作站。这些预示着,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科技大学功能农业技术高地正在形成,中国农业科技人初步具备了领跑优势。
多省区开展功能农业的应用
功能农业带来的三增效应:“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人民增寿”,很好契合了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是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性技术,也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鲜活案例,因此发展迅速。
自“功能农业”研发八年来,已经得到全国十几个农业重点省份副省级以上领导正式确认,其中,安徽、河北、湖北、广西等部分省区,以及邢台市、晋中市、忻州市等市县,均已考虑将功能农业列入省域农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一些市县还制定了功能农业发展的五年、十年专项规划。
功能农业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标准化水平在不断提高,目前在种植、养殖、加工业方面,已经扩展到三十个品种。
据赵其国介绍,近年来功能农业的实践重要成果,就在于功能农业的重点品种上还建立了一批“十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区”,或者是“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区”,从而加强标准化管理。多微量元素强化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初步进展。目前在硒、锌等微量元素方面,都已取得初步成果,在部分品种上开始示范应用。
其中,尹雪斌团队、硒谷科技与白湖农场合作建立的安徽首个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区就是一个典型范例。
为了加强三方在功能农业科技创新、标准化研究与发展的合作,经协商同意建立“安徽白湖功能农业试验站”,作为我国首个功能农业长期试验站。
该试验站将着重于功能农业相关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兼有试验性质和农业推广性质,不仅能支持大尺度的科学研究,在成果转化与推广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可作为中国科技大学地空学院等相关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实习基地,促进学生联合培养与提高农业实践能力。
安徽白湖农场是全国特大型农场之一,也是安徽省功能农业示范区。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谋发展、务求实效、实现共赢”的原则,建立安徽省功能农业试验站,共同推动功能农业的产学研发展。着重于功能农业相关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兼有试验性质和农业推广性质,不仅能支持“从实验室到田间、从平米级到亩级、从一亩级到百亩级”大尺度的科学研究,在万亩级示范中也可发挥重要作用。 白湖农场在大米上开展的功能农业尝试,成效尤其突出,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投入产出比能达到1:4以上。安徽省鉴于功能农业的巨大创新带动意义,将功能农业列入到了安徽省农业“十三五”规划。其他省份如江苏省、河北省、山西省等都先后建立了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区,江苏农垦示范规模已达到1.5万亩。
中科大、硒谷科技联合了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形成了“十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区”、“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区”发展模式,在全国建立了首批十余家万亩示范区,推动了全国标准化功能农业推广面积累计数十万亩,产值达20亿元。
精准扶贫的创新思路
“它是通过生物营养强化等技术手段,在自然种养殖过程中让农作物吸收积累更多的矿物质等功能成分,使农产品具备保健功能。”尹雪斌博士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介绍功能农业的本质。
此外,功能农业新产业符合未来发展趋势,并适度超前,能够为扶贫开发提供实现贫困区人口稳定脱贫的科技支撑,可以有效防止“返贫”。由于功能农业具有巨大发展空间,开辟的是一个蓝海,具有进一步推广的空间,因此还具有易复制、易推广的特点。
发展功能农业还是走精准扶贫道路的创新思维。功能农业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有助解决“粮贱伤农”、“因病返贫”、“容易返贫”三个问题。功能农业所生产的农产品,具有高附加值和健康价值,可有效地与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结合,形成“功能农业扶贫”精准扶贫模式,能够有效根治“粮贱伤农”、“因病返贫”问题。
申纪兰的故乡在山西。据她介绍,从2014年开始,山西省晋中市扶贫开发协会在晋中市太行山革命老区“千村万户”玉米高产示范项目推广富硒功能农业技术,已带动两万户农民参与。
2015年,晋中扶贫开发协会与中科大功能农业团队签订了《功能农业+扶贫开发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在晋中市推动实施“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区”,实践“功能农业扶贫”模式。
中盐集团、北大荒集团等央企,已开始关注功能农业,并开展了战略合作。中盐集团与硒谷科技合作开展功能盐业的开发,以“功能农业+食盐”服务消费者健康。通过盐业专营渠道进行销售,为我国预防慢性疾病和减少治病成本提供路径和技术支持。
在植物盐新品开发合作过程中,本着短路径合作方式,以植物硒盐开发为前期突破口,并储备其它植物矿物质盐和植物复合矿物质盐技术,并争取将“食盐+功能农业”列入中盐集团“十三五规划”,为三方后续合作规划好路径。北大荒集团2016年还将陆续推出富硒米、富锌米等功能农产品。
列入“十三五”规划成趋势
申纪兰正是看到了我国在功能农业技术和产业上的领先机遇,希望紧密对接功能农业的创新链、产业链,推动功能农业在我国快速、高质量发展。此次在全国人代会上,她特别提出建议:将功能农业列入我国农业“十三五”规划。
除了列入国家农业“十三五”规划外,申纪兰还建议将功能农业列入农业部、科技部、国家扶贫办、中国科学院编制的部门“十三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纲要。
赵其国也呼吁政府加大对功能农业的扶持力度。功能农业生产的是满足人们健康消费的高质量、高价值农产品,好产品需要有好的市场,所以如何把人们的健康消费需求与健康产品供应对接好,就需要做很多科普宣传和教育。
“一方面,政府和科技界要积极参与功能农业的科普宣传,提高消费者对功能农业和功能农产品的认知度。”赵其国强调,“政府要尽快建立功能农产品的标准和认证体系,以保证功能农产品的质量和标准化,让消费者买得放心。”
由于天然土壤硒含量的分布不均匀,富硒农产品中硒含量也不一样,因此,富硒功能农业的发展虽然早早起步,但因不能标准化已经几起几落了。
为了做好富硒农产品资源和品牌开发,着重解决富硒产品没有标准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天方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孝和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提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建议政府加大对富硒功能农业标准化示范支持。建议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和地方政府,提供优惠政策、资金扶持,并鼓励和吸引民间投资,支持龙头企业规划、建设一批“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园)区”。
其次,建议加大科研支持。建议科技部、农业部等,将富硒功能农业列入新兴战略方向重点支持培育,对于标准化研究与示范给予立项支持。
另外,支持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单位联合制定标准方面,郑孝和建议由中国科技大学牵头,联合龙头企业和相关研究机构研制富硒功能农产品标准,服务产业规范发展。
如今,功能农业列入“十三五”规划,不仅在地方推行,还将形成全国趋势。作为新产业,标准体系将逐步趋于完善,一批功能农业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将得以建立。标准化后的功能农业,将为中国农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郭凤莲为功能农业点赞
“功能农业”是指通过生物营养强化技术生产出具有健康改善功能的农产品(如:富硒、锌、钙功能农产品),为抢抓我国在功能农业技术和产业上的领先机遇,紧密对接功能农业的创新链、产业链,推动功能农业在我国快速、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昔阳县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在今年两会上特提出如下建议:
(1)将功能农业列入我国农业“十三五”规划。同时建议将功能农业列入农业部、科技部、国家扶贫办、中国科学院编制的部门“十三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纲要。
(2)加大对功能农业方向的科研支持。功能农业是一个在“十三五”、“十四五”期间极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新兴战略领域,建议科技部、农业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基金委,将功能农业列入新兴战略方向加以培育,加大研发投入,及早研究安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3)加大功能农业示范推广力度。建议国家发改委和各级地方政府,提供优惠政策、资金扶持,规划、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十万亩、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区”,支持超大型企业建设一批“百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区”。特别是在贫困县加强功能农业扶贫示范。
(4)加强功能农业标准和协会(联盟)建设。建议民政部、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支持,由中国科技大学牵头,联合国家龙头企业、农业相关研究机构,成立中国功能农业产业协会(联盟),推进创新链、产业链合作,成立中国功能农业技术标准化委员会,负责研制标准,服务功能农业产业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