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作者赋予了主人公苔丝拥有劳动人民的一切优秀品质。本文以分析苔丝的性格为切入口,然后根据伦理道德、婚姻、家庭影响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了造成苔丝悲剧命运的原因,从而使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苔丝及其悲剧人生。
关键词:苔丝悲剧原因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在哈代的一系列“性格与环境”小说中,《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简称《苔丝》)是最引人注目,也是备受争议的。这部小说和以后的《无名的裘德》,由于比较真实地揭示了英国社会虚伪的贞操观,曾一度引起公愤。然而一百多年过去了,女主人公苔丝的形象早已树立在世界文学画廊之中,这不仅仅因为人们对传统道德有所超越,更因为作品主人公所拥有的人性与灵魂深处的巨大魅力,才使之成为最动人的女性形象之一。苔丝的命运是悲惨的,她悲惨命运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偶然因素,但这悲剧本身又是不可避免的。究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两点: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
一苔丝女性悲剧的社会因素
哈代的创作时期是一个充满变化、动荡的时期。当时英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新兴的工业化和都市文明给古老、乡土的威塞克斯地区带来了冲击。苔丝虽然勤劳善良、聪明美丽,但作为一个劳动者,一个无权无钱的工人,自然会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压迫和凌辱。可见,苔丝的悲剧命运和她的经济贫困紧密相连。
其二,不公正的法律制度也是导致苔丝悲剧的一个因素。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法律制度都是以维护剥削阶级的利益为前提的。亚雷在乡野称霸,却受到法律的保护。
其三,苔丝的毁灭与伪善的宗教也紧密相连。亚雷这个伪善的人物揭露了伪善的宗教。他设下圈套引诱了苔丝,却利用《圣经》的典故把责任推到苔丝身上。后来他还居然变成了一个劝人行善的牧师。马克思曾经指出:“基督教带有假仁假义的烙印”。
其四,苔丝是资产阶级虚伪道德的牺牲品。作品中克莱尔是资产阶级虚伪道德的体现者,他虽然是个有开明思想的知识分子,但他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他自己也有过放荡行为,并得到苔丝的原谅,但他却不肯原谅原本无辜的苔丝。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直接给苔丝带来不幸的亚雷,不仅是粗鲁卑俗、胡作非为的乡间恶棍形象,而且是虚伪的宗教和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代表。作者通过亚雷形象的塑造,毫不留情地暴露了英国社会的黑暗和宗教的虚伪。由此可见,苔丝的悲剧是当时社会所造成的,因此苔丝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
二苔丝女性悲剧的性格因素
在哈代心中,苔丝孝顺、温柔、坚毅、真诚、勇敢、反叛的性格是我们所称道的,但也正是这些性格特点,使她自己走向命运的终结。
首先,苔丝是一个孝顺的女孩,她对父母的命令是言听计从。在父亲不能劳作和去世后,她主动承担起了养家的义务。而且在家里极其困窘的时候,她总是挺身而出。在读者看来,在这个家庭中,苔丝好像就是用来做奉献的。
其次,苔丝的性格中最令人震撼的,那就是坚毅和反叛了。在她被亚雷强暴以后,她决定不嫁给亚雷,因为她鄙视他。可以设想,如果当初被亚雷玷污后,无可奈何地嫁给了亚雷,那么苔丝的这一生可能就不是一个悲剧。
第三,真诚、勇敢、自尊等良好品质在苔丝这样一个纯洁的女人身上却变成了悲剧的引导者。正因为真诚,在新婚夜,苔丝不顾母亲的忠告,她向自己的丈夫吐露了自己悲惨的过去。但是克莱尔并没有接受她的坦白,而是舍她而去,这是苔丝人生最大痛苦的开端。
正因为勇敢,她敢于在那个时代当起未婚妈妈,勇于去做时代的叛逆者;也正是由于勇敢,她杀死了亚雷,追求自己的真爱。但这勇敢的代价是被社会所唾弃,使她无法逃离所谓的“法律的制裁”,而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
三苔丝命运悲剧的必然性
在作品中,哈代通过设置许多偶然巧合的情节,让读者感到苔丝的一生好像都由命运作祟。其实不然,因为偶然性与必然性紧密相连,偶然性是许多社会必然性与自然必然性的交叉点。哈代在作品中用“一道深不可测的鸿沟”暗示了苔丝的悲剧是当时的社会造成的。他通过法律判处苔丝死刑的描写,把主人公毁灭的真正原因从神秘的命运移到了现实世界。
卢那察尔斯基曾指出:天命是由种种社会情况、疾病、灾难等幻化出来的,同时它也是人们的一种心理现象。可见,导致苔丝悲剧的不是盲目的无从追究责任的命运,而是环境和社会的力量,这是必然的。如果苦难落在一个生性懦弱的人头上,他逆来硕受地接受了苦难,那就不是真正的悲剧。只有当他表现出竖毅和斗争的时候,才具有了悲剧的意味。当不幸和苦难降临时,苔丝仍然做殊死的抗争,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超越它们,显示出超常的精神力量、惊人的生存欲望和抗争精神,把人的生存本质、人的自由意志和生命力提升到超然的高度。
四结论
尽管在苔丝身上意欲与命运之间的背离是那样残酷,但是,她是这样一个充满质感的人物,从哈代的威塞克斯乡土小说中走出来,获得了永恒的魅力。我们喜欢苔丝,怜悯苔丝,赞扬苔丝,这不仅仅因为人们对传统道德有所超越,更因为作品主人公所拥有的人性与灵魂深处的巨大魅力使之成为最动人的女性形象之一。
参考文献:
[1] J H Miller.Fiction and Repetition[M].Oxford:Basil Blackwell,1982.
[2] 程锡麟:《当代美国小说理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
[3] 高继海:《英国小说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4] 孙法理:《苔丝译后记》,译林出版社,1994年。
作者简介:朱玉清,女,1976—,河北省廊坊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工作单位:河北廊坊师范学院。
关键词:苔丝悲剧原因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在哈代的一系列“性格与环境”小说中,《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简称《苔丝》)是最引人注目,也是备受争议的。这部小说和以后的《无名的裘德》,由于比较真实地揭示了英国社会虚伪的贞操观,曾一度引起公愤。然而一百多年过去了,女主人公苔丝的形象早已树立在世界文学画廊之中,这不仅仅因为人们对传统道德有所超越,更因为作品主人公所拥有的人性与灵魂深处的巨大魅力,才使之成为最动人的女性形象之一。苔丝的命运是悲惨的,她悲惨命运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偶然因素,但这悲剧本身又是不可避免的。究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两点: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
一苔丝女性悲剧的社会因素
哈代的创作时期是一个充满变化、动荡的时期。当时英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新兴的工业化和都市文明给古老、乡土的威塞克斯地区带来了冲击。苔丝虽然勤劳善良、聪明美丽,但作为一个劳动者,一个无权无钱的工人,自然会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压迫和凌辱。可见,苔丝的悲剧命运和她的经济贫困紧密相连。
其二,不公正的法律制度也是导致苔丝悲剧的一个因素。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法律制度都是以维护剥削阶级的利益为前提的。亚雷在乡野称霸,却受到法律的保护。
其三,苔丝的毁灭与伪善的宗教也紧密相连。亚雷这个伪善的人物揭露了伪善的宗教。他设下圈套引诱了苔丝,却利用《圣经》的典故把责任推到苔丝身上。后来他还居然变成了一个劝人行善的牧师。马克思曾经指出:“基督教带有假仁假义的烙印”。
其四,苔丝是资产阶级虚伪道德的牺牲品。作品中克莱尔是资产阶级虚伪道德的体现者,他虽然是个有开明思想的知识分子,但他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他自己也有过放荡行为,并得到苔丝的原谅,但他却不肯原谅原本无辜的苔丝。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直接给苔丝带来不幸的亚雷,不仅是粗鲁卑俗、胡作非为的乡间恶棍形象,而且是虚伪的宗教和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代表。作者通过亚雷形象的塑造,毫不留情地暴露了英国社会的黑暗和宗教的虚伪。由此可见,苔丝的悲剧是当时社会所造成的,因此苔丝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
二苔丝女性悲剧的性格因素
在哈代心中,苔丝孝顺、温柔、坚毅、真诚、勇敢、反叛的性格是我们所称道的,但也正是这些性格特点,使她自己走向命运的终结。
首先,苔丝是一个孝顺的女孩,她对父母的命令是言听计从。在父亲不能劳作和去世后,她主动承担起了养家的义务。而且在家里极其困窘的时候,她总是挺身而出。在读者看来,在这个家庭中,苔丝好像就是用来做奉献的。
其次,苔丝的性格中最令人震撼的,那就是坚毅和反叛了。在她被亚雷强暴以后,她决定不嫁给亚雷,因为她鄙视他。可以设想,如果当初被亚雷玷污后,无可奈何地嫁给了亚雷,那么苔丝的这一生可能就不是一个悲剧。
第三,真诚、勇敢、自尊等良好品质在苔丝这样一个纯洁的女人身上却变成了悲剧的引导者。正因为真诚,在新婚夜,苔丝不顾母亲的忠告,她向自己的丈夫吐露了自己悲惨的过去。但是克莱尔并没有接受她的坦白,而是舍她而去,这是苔丝人生最大痛苦的开端。
正因为勇敢,她敢于在那个时代当起未婚妈妈,勇于去做时代的叛逆者;也正是由于勇敢,她杀死了亚雷,追求自己的真爱。但这勇敢的代价是被社会所唾弃,使她无法逃离所谓的“法律的制裁”,而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
三苔丝命运悲剧的必然性
在作品中,哈代通过设置许多偶然巧合的情节,让读者感到苔丝的一生好像都由命运作祟。其实不然,因为偶然性与必然性紧密相连,偶然性是许多社会必然性与自然必然性的交叉点。哈代在作品中用“一道深不可测的鸿沟”暗示了苔丝的悲剧是当时的社会造成的。他通过法律判处苔丝死刑的描写,把主人公毁灭的真正原因从神秘的命运移到了现实世界。
卢那察尔斯基曾指出:天命是由种种社会情况、疾病、灾难等幻化出来的,同时它也是人们的一种心理现象。可见,导致苔丝悲剧的不是盲目的无从追究责任的命运,而是环境和社会的力量,这是必然的。如果苦难落在一个生性懦弱的人头上,他逆来硕受地接受了苦难,那就不是真正的悲剧。只有当他表现出竖毅和斗争的时候,才具有了悲剧的意味。当不幸和苦难降临时,苔丝仍然做殊死的抗争,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超越它们,显示出超常的精神力量、惊人的生存欲望和抗争精神,把人的生存本质、人的自由意志和生命力提升到超然的高度。
四结论
尽管在苔丝身上意欲与命运之间的背离是那样残酷,但是,她是这样一个充满质感的人物,从哈代的威塞克斯乡土小说中走出来,获得了永恒的魅力。我们喜欢苔丝,怜悯苔丝,赞扬苔丝,这不仅仅因为人们对传统道德有所超越,更因为作品主人公所拥有的人性与灵魂深处的巨大魅力使之成为最动人的女性形象之一。
参考文献:
[1] J H Miller.Fiction and Repetition[M].Oxford:Basil Blackwell,1982.
[2] 程锡麟:《当代美国小说理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
[3] 高继海:《英国小说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4] 孙法理:《苔丝译后记》,译林出版社,1994年。
作者简介:朱玉清,女,1976—,河北省廊坊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工作单位:河北廊坊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