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世紀90年代以来,弱势群体在社会生活中日益显现出来,引起极大关注。弱势群体问题也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尊重、理解、保护、支持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援助是文明社会应尽的责任。
关键词 社会分层 社会不平等 弱势群体
社会学所说的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社会的不平等就自然显现出在社会中有所谓的上层和下层。弱势群体自然就出现在社会的下层。
一、弱势群体的概念
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或社会弱者群体。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2]。在社会学、政治学、社会政策研究等领域中,它是一个核心概念。中国官方长期以来并没有承认弱势群体的概念,采用的类似词汇是“困难群众”,2002年3月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这是中国政府文件中首次采用这个概念,从而使得弱势群体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二、弱势群体的特征
弱势群体通常具备下述特征:物质生活处于贫困或者相对贫困状态;由于制度安排或个人原因,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政治上不能有效表达自身利益、捍卫自身利益[1]。弱势群体一般分为两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前者沦为弱势群体,有着明显的生理原因,如年龄、疾病等;后者则基本上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如下岗、失业、受排斥等。从我国的整体情况来看,弱势群体大部分属于社会性弱势群体,即主要是由于社会原因导致其陷于弱势地位的。
三、弱势群体的构成状况
(一)弱势群体的类别
依据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精神,弱势群体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四部分人[3]:下岗职工,或已经出了再就业服务中心、但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人;“体制外”的人或称无业者;进城农民工;较早退休的“体制内”人员。
(二)现阶段我国弱势群体的构成状况
弱势群体在我国现阶段的构成比较复杂,概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类:
1.贫困者群体。贫困者是指生活已经陷入贫困状态。我国的贫困人口中绝大多数集中在农村。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产业结构变化,在中国城市中开始出现大量下岗职工,许多人生活出现困难。
2.失业者群体。失业者群体是一种没有工作的弱势群体。在我国现阶段中,主要由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组成。而目前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出现,很多高校毕业生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也算是一种失业人员,这无疑就扩大了失业者的范畴。
3.生理处于弱势的群体。这类群体主要包括残疾人、身患重病的人和精神病人等。由于他们自身的生理缺陷和疾病所致,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就业困难,生活贫困。
4.农民工群体。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按道理来讲,农民工并不算为弱势群体,因为他们靠自己的劳动力来养活自己和家人,在农村,他们也拥有属于自己的耕地。但是,农民工的农村户口却阻碍着其真正融入城镇社会和工业劳动者群体,并且被城镇居民的相关制度(主要是社会保障制度等)所排斥,而这种被排斥决定了农民工在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
5.老年人群体。这一群体是由于年龄的原因,生理上处于纯粹的衰老期,逐渐在社会中失去竞争优势,处于社会生活的弱势地位。
四、社会应如何解决弱势群体问题
(一)弱势群体的需求
对于弱势群体而言,最需求的简单无疑是生存,也就是由饭吃。根据研究,保护和支持弱势群体,应当优先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特别是其基本的衣、食、住需求。在此需求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应当注意保障其就业需求、医疗需求,然后逐步保障其他需求,促进弱势群体的全面发展,最终改变其弱势地位。
(二)社会对弱势群体应做的工作:关心、支持
关心,就是全社会都应当关心弱势群体。关心弱势群体不只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社会强势群体的责任。一个真正公正和谐的社会是所有人都受益的社会。在这种意义上,关心弱势群体也就是关心强者自身。关心弱势群体也就意味着要平等地对待弱势群体,要注意倾听弱势群体的声音,而不能怀着救世主的心态,居高临下地怜悯弱势群体,更不能片面宣传、强化强势群体的价值观,并把这种价值观强加给弱势群体。
支持,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社会政策,为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制度性支持。一个社会要保证良性运行,就必须有适当的社会政策,有必要的制度安排,满足弱势群体的客观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就更有理由和义务不断调整和完善社会政策,为弱势群体提供制度性保障。
目前我们对于弱势群体的支持还很有限,难以有效地改变其弱势地位。前文已述,党和政府一直重视保护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但是,由于我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不高,发展经济的压力还很大,导致实际工作中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和支持还不是很有力,相关制度建设滞后,保障措施跟不上。
当然,弱势群体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要靠整个社会的成功转型以及国民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等.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白学伟,李文涛.弱势群体的界定与社会影响[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7(3):14- 16.
[3]李学林.社会转型与中国社会弱势群体[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4]沈立人.中国弱势群体[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
关键词 社会分层 社会不平等 弱势群体
社会学所说的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社会的不平等就自然显现出在社会中有所谓的上层和下层。弱势群体自然就出现在社会的下层。
一、弱势群体的概念
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或社会弱者群体。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2]。在社会学、政治学、社会政策研究等领域中,它是一个核心概念。中国官方长期以来并没有承认弱势群体的概念,采用的类似词汇是“困难群众”,2002年3月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这是中国政府文件中首次采用这个概念,从而使得弱势群体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二、弱势群体的特征
弱势群体通常具备下述特征:物质生活处于贫困或者相对贫困状态;由于制度安排或个人原因,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政治上不能有效表达自身利益、捍卫自身利益[1]。弱势群体一般分为两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前者沦为弱势群体,有着明显的生理原因,如年龄、疾病等;后者则基本上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如下岗、失业、受排斥等。从我国的整体情况来看,弱势群体大部分属于社会性弱势群体,即主要是由于社会原因导致其陷于弱势地位的。
三、弱势群体的构成状况
(一)弱势群体的类别
依据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精神,弱势群体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四部分人[3]:下岗职工,或已经出了再就业服务中心、但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人;“体制外”的人或称无业者;进城农民工;较早退休的“体制内”人员。
(二)现阶段我国弱势群体的构成状况
弱势群体在我国现阶段的构成比较复杂,概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类:
1.贫困者群体。贫困者是指生活已经陷入贫困状态。我国的贫困人口中绝大多数集中在农村。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产业结构变化,在中国城市中开始出现大量下岗职工,许多人生活出现困难。
2.失业者群体。失业者群体是一种没有工作的弱势群体。在我国现阶段中,主要由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组成。而目前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出现,很多高校毕业生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也算是一种失业人员,这无疑就扩大了失业者的范畴。
3.生理处于弱势的群体。这类群体主要包括残疾人、身患重病的人和精神病人等。由于他们自身的生理缺陷和疾病所致,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就业困难,生活贫困。
4.农民工群体。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按道理来讲,农民工并不算为弱势群体,因为他们靠自己的劳动力来养活自己和家人,在农村,他们也拥有属于自己的耕地。但是,农民工的农村户口却阻碍着其真正融入城镇社会和工业劳动者群体,并且被城镇居民的相关制度(主要是社会保障制度等)所排斥,而这种被排斥决定了农民工在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
5.老年人群体。这一群体是由于年龄的原因,生理上处于纯粹的衰老期,逐渐在社会中失去竞争优势,处于社会生活的弱势地位。
四、社会应如何解决弱势群体问题
(一)弱势群体的需求
对于弱势群体而言,最需求的简单无疑是生存,也就是由饭吃。根据研究,保护和支持弱势群体,应当优先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特别是其基本的衣、食、住需求。在此需求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应当注意保障其就业需求、医疗需求,然后逐步保障其他需求,促进弱势群体的全面发展,最终改变其弱势地位。
(二)社会对弱势群体应做的工作:关心、支持
关心,就是全社会都应当关心弱势群体。关心弱势群体不只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社会强势群体的责任。一个真正公正和谐的社会是所有人都受益的社会。在这种意义上,关心弱势群体也就是关心强者自身。关心弱势群体也就意味着要平等地对待弱势群体,要注意倾听弱势群体的声音,而不能怀着救世主的心态,居高临下地怜悯弱势群体,更不能片面宣传、强化强势群体的价值观,并把这种价值观强加给弱势群体。
支持,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社会政策,为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制度性支持。一个社会要保证良性运行,就必须有适当的社会政策,有必要的制度安排,满足弱势群体的客观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就更有理由和义务不断调整和完善社会政策,为弱势群体提供制度性保障。
目前我们对于弱势群体的支持还很有限,难以有效地改变其弱势地位。前文已述,党和政府一直重视保护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但是,由于我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不高,发展经济的压力还很大,导致实际工作中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和支持还不是很有力,相关制度建设滞后,保障措施跟不上。
当然,弱势群体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要靠整个社会的成功转型以及国民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等.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白学伟,李文涛.弱势群体的界定与社会影响[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7(3):14- 16.
[3]李学林.社会转型与中国社会弱势群体[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4]沈立人.中国弱势群体[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