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中国来讲,在迈向农业强国的进程中,必须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
中国有句谚语叫“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对吃饭问题的深刻认识,也表明粮食与食品安全问题对人类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极端重要性。
中国是第一人口大国,自然也是农业生产、消费、贸易大国。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功解决了13亿多人的温饱问题,在发展中国家率先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的减贫任务,为世界粮食安全和减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农业发展受到世界各国高度赞扬和认同。最近一些年,中国农业发展成就主要集中体现在四个大的方面。
一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粮食产量实现了历史性的十二年连续增产,连续三年保持在6亿吨以上。肉类、禽蛋、水产品、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市场上农产品花色品种多、供应充足,居民食物营养和消费水平显著提高。
二是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显著改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重大幅度提高,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农业发展正在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要素投入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农业生产方式正由以人力畜力为主转向以机械作业为主。
三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15年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比1978年增长85倍。数亿农民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养老等有了基本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大幅下降,农村面貌日新月异。
四是农村改革持续推进。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国家取消了农业税,放开了农产品购销市场,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快速涌现,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
中国农业能够取得公认的巨大成就,从根本上是得益于中国政府始终坚持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放在特别重要位置,加强政策支持,加快科技进步,加大投入力度,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扩大对外开放,有效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极好地保持了农业农村发展活力。30多年的发展,使中国农业基础更加牢固,农业应对风险能力增强,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中国,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农业大国。
在看到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在生态环境方面,中国农业资源长期透支、过度开发,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投入品过量使用、农业面源污染加重,农业生态环境亮起了“红灯”。在市场竞争方面,中国主要农产品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持续攀升,市场价格倒挂,传统优势农产品出口难度加大,中国农业大而不强、产品多而不优、市场竞争力弱的问题日益显现。在质量安全方面,受生产经营主体小而分散、生产方式粗放等因素制约,还存在种植业农药残留個别超标、养殖业个案非法添加、局部产地重金属污染等问题隐患,在个别产品、地域和环节上有时还比较突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已成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农业现代化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也是推进中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需要攻克的重要领域。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前不久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发布了《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提出“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是,全面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引领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让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为此,我们将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绿色发展、提质增效为重点,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纵观欧、美、日、韩农业发展的历程和成功做法,都是把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作为建设优势农业的最重要基础,高度重视品种选育、品质提升和品牌培育。对中国来讲,在推进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进程中,必须继续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绿色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创建、法制化监管,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第一,要强化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品种培育能力。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加强品种选育,培育和推广适应机械化生产、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突破性新品种,实现主要农作物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开展粮棉油糖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和整建制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推进农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启动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攻关项目,将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发展,培育形成农业新业态、新动力。
第二,要强化标准应用,不断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加快标准制修订,每年新制定1000项农残标准、100项兽残标准。扩大菜果茶标准园、畜禽水产健康养殖场生产规模,打造一批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通过多种方式发展规模经营,建立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联盟,带动千家万户走上标准化生产、规范安全发展的轨道。
第三,要强化品牌创建,不断提升品牌带动能力。积极构建农业品牌制度,增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影响力,有效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培育和打造一批知名产地、知名产品、知名生产企业、知名农民专业合作社、知名家庭农场和知名种养大户,加强品牌营销和产销对接,用品牌来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智慧监管。建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推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备案和“二维码”扫码交易制度,建立“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追溯体系,充分展现良好生产行为和安全优质产品,增强公众消费信心。
第四,要强化生态保护,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耕地、淡水、草原、渔业等资源保护,普及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等技术。创新农业资源利用途径,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和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计划,推动畜禽粪便、秸秆和农膜资源化利用,把农业资源过高的利用强度缓下来、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降下来,努力把好质量安全的生产源头关。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十三五”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正深入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需同步加快发展。随着人口总量增长、城镇人口比重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未来中国农产品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市场需求旺盛。我们将继续秉持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原则,坚定不移推进农业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多双边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参与全球资源配置,争取农业发展空间,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中国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作者为农业部副部长)
中国有句谚语叫“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对吃饭问题的深刻认识,也表明粮食与食品安全问题对人类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极端重要性。
中国是第一人口大国,自然也是农业生产、消费、贸易大国。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功解决了13亿多人的温饱问题,在发展中国家率先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的减贫任务,为世界粮食安全和减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农业发展受到世界各国高度赞扬和认同。最近一些年,中国农业发展成就主要集中体现在四个大的方面。
一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粮食产量实现了历史性的十二年连续增产,连续三年保持在6亿吨以上。肉类、禽蛋、水产品、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市场上农产品花色品种多、供应充足,居民食物营养和消费水平显著提高。
二是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显著改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重大幅度提高,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农业发展正在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要素投入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农业生产方式正由以人力畜力为主转向以机械作业为主。
三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15年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比1978年增长85倍。数亿农民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养老等有了基本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大幅下降,农村面貌日新月异。
四是农村改革持续推进。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国家取消了农业税,放开了农产品购销市场,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快速涌现,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
中国农业能够取得公认的巨大成就,从根本上是得益于中国政府始终坚持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放在特别重要位置,加强政策支持,加快科技进步,加大投入力度,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扩大对外开放,有效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极好地保持了农业农村发展活力。30多年的发展,使中国农业基础更加牢固,农业应对风险能力增强,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中国,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农业大国。
在看到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在生态环境方面,中国农业资源长期透支、过度开发,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投入品过量使用、农业面源污染加重,农业生态环境亮起了“红灯”。在市场竞争方面,中国主要农产品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持续攀升,市场价格倒挂,传统优势农产品出口难度加大,中国农业大而不强、产品多而不优、市场竞争力弱的问题日益显现。在质量安全方面,受生产经营主体小而分散、生产方式粗放等因素制约,还存在种植业农药残留個别超标、养殖业个案非法添加、局部产地重金属污染等问题隐患,在个别产品、地域和环节上有时还比较突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已成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农业现代化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也是推进中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需要攻克的重要领域。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前不久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发布了《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提出“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是,全面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引领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让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为此,我们将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绿色发展、提质增效为重点,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纵观欧、美、日、韩农业发展的历程和成功做法,都是把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作为建设优势农业的最重要基础,高度重视品种选育、品质提升和品牌培育。对中国来讲,在推进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进程中,必须继续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绿色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创建、法制化监管,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第一,要强化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品种培育能力。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加强品种选育,培育和推广适应机械化生产、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突破性新品种,实现主要农作物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开展粮棉油糖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和整建制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推进农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启动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攻关项目,将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发展,培育形成农业新业态、新动力。
第二,要强化标准应用,不断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加快标准制修订,每年新制定1000项农残标准、100项兽残标准。扩大菜果茶标准园、畜禽水产健康养殖场生产规模,打造一批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通过多种方式发展规模经营,建立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联盟,带动千家万户走上标准化生产、规范安全发展的轨道。
第三,要强化品牌创建,不断提升品牌带动能力。积极构建农业品牌制度,增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影响力,有效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培育和打造一批知名产地、知名产品、知名生产企业、知名农民专业合作社、知名家庭农场和知名种养大户,加强品牌营销和产销对接,用品牌来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智慧监管。建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推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备案和“二维码”扫码交易制度,建立“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追溯体系,充分展现良好生产行为和安全优质产品,增强公众消费信心。
第四,要强化生态保护,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耕地、淡水、草原、渔业等资源保护,普及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等技术。创新农业资源利用途径,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和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计划,推动畜禽粪便、秸秆和农膜资源化利用,把农业资源过高的利用强度缓下来、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降下来,努力把好质量安全的生产源头关。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十三五”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正深入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需同步加快发展。随着人口总量增长、城镇人口比重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未来中国农产品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市场需求旺盛。我们将继续秉持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原则,坚定不移推进农业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多双边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参与全球资源配置,争取农业发展空间,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中国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作者为农业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