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想获得幸福感,我们需要从最细微的地方发现自己的秘密。为了促使目标的实现,基因和深层心理总是会让我们更倾向于那些看得见的、意料之外的进步。我们快乐的秘诀就在于……
幸福的悖论
如果你中了大奖,不是那种几十块钱的小奖,而是扎扎实实能让你过上一辈子的大奖,你还会继续眼前的工作吗?
这是一道真实的选择题。做出这个选择的是我一个朋友。他买彩票中了460万,然后第二天就消失了。没人知道他去了哪儿:他放弃了自己在公司里的个人财产,也没领最后的薪水。所有的朋友都没办法找到他,打电话时永远是机械的“您所拨打的用户已关机”。
他的所有朋友,包括我,都相信:他开始了一段崭新的幸福生活。虽然我们都深知“钱财不等于幸福”这个真理,虽然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大家心里都在暗恨:为什么中奖的不是自己。
这个朋友后来在网上出现过,那是一年多以后的事情了。他像忽然浮出海面的小鱼,吐了个泡泡然后就又钻入了海底。这让那些企图找他攀交情的人愤愤不已,因为他只留下了一句话:现在的日子,真没劲。
这看起来的确是个悖论。当人拼命打拼的时候,似乎每多赚一块钱,就能给生活带来极大的幸福和快乐。可为什么当生活水平突如其来地增高时,却反而感到了“没劲”呢?
这有点儿像骑自行车赶路。当自己稳步向前的时候,如果地面也在飞速前进,那么即便付出了相当的努力,最后结果也还是原地踏步。
那些稳固在我们基因里的深层心理,似乎从来也不会问“多少才够”,它只会叫嚣着“越多越好”。
这并非是贪婪的人性,相反,这是竞技性生存游戏的结果。
那些“理性”的祖先,他们在积攒了一些“财富”(这些财富可能是贝壳,也可能是水果或粮食)后就心满意足地开始休闲,把剩下的时间放在弹琴、画画和逗孩子身上。
而“贪婪”的人则不然。只要收获大于付出,他们就会继续工作下去,而且尽可能多地聚敛“财富”。这世界对他们来说没有终点,奋斗的目标永远是要比别人得到的更多。
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什么样的人会留存下来?我们会是哪种人的后代?
奇特的幸福感
我们之所以现在还能快乐地骑自行车,就是因为我们是那些“贪婪”的人的后代。当社会进步到工业化世界之后,那些产生于艰难时代的“贪婪”基因仍然会发生作用。它会让我们飞速地习惯自己得到的一切,然后驱使着我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曾几何时,我们只要吃一块棒棒糖就觉得很幸福?2毛钱一份的冰激凌就可以让我们乐得一整天都合不上嘴?
心理学家曾经针对幸福感做过一个实验。他们请一些人去帮忙复印资料,而在那台公共复印机边上,他们摆了一毛钱。
一毛钱,看似很少,但是却让捡到了这笔“意外之财”的人心情明显好了起来。在整个实验里,一半人捡到了这笔钱,另一半人则没有。最终的结果显示,捡到钱的人,在关于“幸福感”的估计上,远远高于另一半人。
这点儿钱做不了什么,甚至在某些时候,如果我们看到一毛钱掉在地上,都不会弯腰把它捡起来。然而它却代表了一种特质,一种让人可以莫名快乐起来的特质。
不管生活的境况具体如何,基因总是想让我们把所有的油水都捞过来。所以我们对小小的表明进步的变化都很注意,但对那些意料之中的事情却几乎无动于衷。不管什么情况下,只要事情是在向好的方向迈进,基因就会让我们快乐。
人们大脑产生幸福感的方式非常奇特:
第一,绝对水平如何对幸福感影响很小。当大家都好的时候,即使自己比以前有了进步,人们也不会因此感到更大的幸福。
第二,我们喜欢取得进步。任何一点向上的进步,都会让人从心里感到幸福。
第三,关于幸福感的衡量标准,人们的期待起着关键作用。当好处比我们所预期的更大时,那种幸福感……啧啧,会让人高兴得疯掉。
从这个意义上说,为了快乐起来,我们的生活应该尽量构建成一种上升趋势。通过制造一些“意外之喜”,从而让自己更加快乐起来。
幸福的小秘诀
其实我们之前就是这样做的。每次送朋友东西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说:一点儿小东西,不成敬意。其实里面可能是件纪念价值和实际价值都极高昂的贵重品。这其实就是我们对朋友的基因系统做的一个善意蒙骗:让他在打开礼物的那一瞬间惊喜,突破他内心的期望值。
不过,除了这些我们已知的小手段以外,还有些其他的方法可以让我们产生更多的幸福感:
如果要送朋友礼物,那么就不妨在一些普通的日子里,送他们一些“小”礼物。如果你有100块钱,不要以为在他生日时买件100块钱的礼物就是最佳方案。要想调整你们两个之间的人际关系,80块钱买件生日礼物,然后再买两个10块钱的礼物在平常日子里出其不意地送出去,会有更好的效果。
如果要想保持身材,很多人选择节食或健身,然而这都是需要大量毅力的活儿。很多人在一开始兴致盎然,但是很快就觉得无聊,最终放弃了。
为了能从锻炼或节食中得到更多的快乐,我们应该在最能感受到幸福感的“上升阶段”上花尽可能多的时间,这点对于锻炼尤其重要。当一种锻炼已经成为“惯例”的时候,我们就要尝试开始一种新的练习方式。总是处在能明显感受到进步的“上升阶段”里,我们会兴致盎然地享受进步所带来的好处。
如果面临着一项让自己头疼不已的工作,很多人的策略其实都不怎么妙。他们会死盯着这项工作,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去说服自己攻克它——这是最没有效率的一种方法。实际上,像这样的“大工作”,不能只经过几个小时的工作就有明显的进步。于是我们的基因和深层心理就会开始否认努力:为什么还要继续下去呢,你都做了好几个小时了,却一点儿成效都没有。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分解”。如果把“大工作”分解成若干个小结构,就可以随时满足心理对于进步本能的偏好,从而给自己提供奖赏。
每个写过东西的人都知道,写作最难的是每天开始动笔的时候。海明威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而养成了一个习惯:他每天都把最后一章写到快完而没完的程度。于是,第二天早晨,为了获得那种“完成”的快感,他会积极地坐下来,完成前一天未完成的那一章。
要想获得幸福感,我们需要去从最细微的地方发现自己的秘密。而为了促使目标的实现,基因和深层心理总是会让我们更倾向于那些看得见的、意料之外的进步。我们快乐的秘诀就在于:
期待要少,幸福才多。
图/李景山 编辑/芦淼
henker@sian.com
幸福的悖论
如果你中了大奖,不是那种几十块钱的小奖,而是扎扎实实能让你过上一辈子的大奖,你还会继续眼前的工作吗?
这是一道真实的选择题。做出这个选择的是我一个朋友。他买彩票中了460万,然后第二天就消失了。没人知道他去了哪儿:他放弃了自己在公司里的个人财产,也没领最后的薪水。所有的朋友都没办法找到他,打电话时永远是机械的“您所拨打的用户已关机”。
他的所有朋友,包括我,都相信:他开始了一段崭新的幸福生活。虽然我们都深知“钱财不等于幸福”这个真理,虽然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大家心里都在暗恨:为什么中奖的不是自己。
这个朋友后来在网上出现过,那是一年多以后的事情了。他像忽然浮出海面的小鱼,吐了个泡泡然后就又钻入了海底。这让那些企图找他攀交情的人愤愤不已,因为他只留下了一句话:现在的日子,真没劲。
这看起来的确是个悖论。当人拼命打拼的时候,似乎每多赚一块钱,就能给生活带来极大的幸福和快乐。可为什么当生活水平突如其来地增高时,却反而感到了“没劲”呢?
这有点儿像骑自行车赶路。当自己稳步向前的时候,如果地面也在飞速前进,那么即便付出了相当的努力,最后结果也还是原地踏步。
那些稳固在我们基因里的深层心理,似乎从来也不会问“多少才够”,它只会叫嚣着“越多越好”。
这并非是贪婪的人性,相反,这是竞技性生存游戏的结果。
那些“理性”的祖先,他们在积攒了一些“财富”(这些财富可能是贝壳,也可能是水果或粮食)后就心满意足地开始休闲,把剩下的时间放在弹琴、画画和逗孩子身上。
而“贪婪”的人则不然。只要收获大于付出,他们就会继续工作下去,而且尽可能多地聚敛“财富”。这世界对他们来说没有终点,奋斗的目标永远是要比别人得到的更多。
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什么样的人会留存下来?我们会是哪种人的后代?
奇特的幸福感
我们之所以现在还能快乐地骑自行车,就是因为我们是那些“贪婪”的人的后代。当社会进步到工业化世界之后,那些产生于艰难时代的“贪婪”基因仍然会发生作用。它会让我们飞速地习惯自己得到的一切,然后驱使着我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曾几何时,我们只要吃一块棒棒糖就觉得很幸福?2毛钱一份的冰激凌就可以让我们乐得一整天都合不上嘴?
心理学家曾经针对幸福感做过一个实验。他们请一些人去帮忙复印资料,而在那台公共复印机边上,他们摆了一毛钱。
一毛钱,看似很少,但是却让捡到了这笔“意外之财”的人心情明显好了起来。在整个实验里,一半人捡到了这笔钱,另一半人则没有。最终的结果显示,捡到钱的人,在关于“幸福感”的估计上,远远高于另一半人。
这点儿钱做不了什么,甚至在某些时候,如果我们看到一毛钱掉在地上,都不会弯腰把它捡起来。然而它却代表了一种特质,一种让人可以莫名快乐起来的特质。
不管生活的境况具体如何,基因总是想让我们把所有的油水都捞过来。所以我们对小小的表明进步的变化都很注意,但对那些意料之中的事情却几乎无动于衷。不管什么情况下,只要事情是在向好的方向迈进,基因就会让我们快乐。
人们大脑产生幸福感的方式非常奇特:
第一,绝对水平如何对幸福感影响很小。当大家都好的时候,即使自己比以前有了进步,人们也不会因此感到更大的幸福。
第二,我们喜欢取得进步。任何一点向上的进步,都会让人从心里感到幸福。
第三,关于幸福感的衡量标准,人们的期待起着关键作用。当好处比我们所预期的更大时,那种幸福感……啧啧,会让人高兴得疯掉。
从这个意义上说,为了快乐起来,我们的生活应该尽量构建成一种上升趋势。通过制造一些“意外之喜”,从而让自己更加快乐起来。
幸福的小秘诀
其实我们之前就是这样做的。每次送朋友东西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说:一点儿小东西,不成敬意。其实里面可能是件纪念价值和实际价值都极高昂的贵重品。这其实就是我们对朋友的基因系统做的一个善意蒙骗:让他在打开礼物的那一瞬间惊喜,突破他内心的期望值。
不过,除了这些我们已知的小手段以外,还有些其他的方法可以让我们产生更多的幸福感:
如果要送朋友礼物,那么就不妨在一些普通的日子里,送他们一些“小”礼物。如果你有100块钱,不要以为在他生日时买件100块钱的礼物就是最佳方案。要想调整你们两个之间的人际关系,80块钱买件生日礼物,然后再买两个10块钱的礼物在平常日子里出其不意地送出去,会有更好的效果。
如果要想保持身材,很多人选择节食或健身,然而这都是需要大量毅力的活儿。很多人在一开始兴致盎然,但是很快就觉得无聊,最终放弃了。
为了能从锻炼或节食中得到更多的快乐,我们应该在最能感受到幸福感的“上升阶段”上花尽可能多的时间,这点对于锻炼尤其重要。当一种锻炼已经成为“惯例”的时候,我们就要尝试开始一种新的练习方式。总是处在能明显感受到进步的“上升阶段”里,我们会兴致盎然地享受进步所带来的好处。
如果面临着一项让自己头疼不已的工作,很多人的策略其实都不怎么妙。他们会死盯着这项工作,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去说服自己攻克它——这是最没有效率的一种方法。实际上,像这样的“大工作”,不能只经过几个小时的工作就有明显的进步。于是我们的基因和深层心理就会开始否认努力:为什么还要继续下去呢,你都做了好几个小时了,却一点儿成效都没有。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分解”。如果把“大工作”分解成若干个小结构,就可以随时满足心理对于进步本能的偏好,从而给自己提供奖赏。
每个写过东西的人都知道,写作最难的是每天开始动笔的时候。海明威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而养成了一个习惯:他每天都把最后一章写到快完而没完的程度。于是,第二天早晨,为了获得那种“完成”的快感,他会积极地坐下来,完成前一天未完成的那一章。
要想获得幸福感,我们需要去从最细微的地方发现自己的秘密。而为了促使目标的实现,基因和深层心理总是会让我们更倾向于那些看得见的、意料之外的进步。我们快乐的秘诀就在于:
期待要少,幸福才多。
图/李景山 编辑/芦淼
henker@s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