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择天记》他剪去了四集,《余罪》则被他剪掉了一半。剪辑导演胡海昕的作品比他本人出名得多,他下手也比面相“很”得多。因为剪辑速度快,优质作品多,胡海昕在业内得到了“胡神剪”的美誉。他说“过于精美的画面不仅不会给作品加分,还会给作品减分。”胡海昕认为演员比剧情和画面都重要得多。在剪辑过程中,他也遵循这样的原则:“假如有两组镜头,一组拍得特别好看,但是演员演得一般;另一组画面不太好看,但是演员表演更好,那我肯定会选第二个。”
作为一位在业内小有名气的剪辑导演,胡海昕的工作室和之前想象得有些不太一样——没有炫酷的设备仪器,只有两台普通的电脑,胡海昕就是在这上面完成了《余罪》、《小别离》、《择天记》等热门电视剧的剪辑工作,还有即将于今年11月播出的《将军在上》。在胡海昕工作室的墙上,挂着一溜儿他经手过的作品海报。
观众对导演和演员的了解往往远远超过对剪辑师的了解,网上甚至都没有关于胡海昕的百度百科。他剪辑的作品远比他本人出名得多。但剪辑却是影视剧制作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影视剧拍摄结束后,剪辑导演要对原片进行再一次剪辑,然后作品才能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因为剪辑速度快,优质作品多,胡海昕在业内得到了“胡神剪”的美誉,剪辑有何秘籍?胡海昕一语道破:“演员才是一部戏的核心,无论是画面还是情节,我们都在为了演员服务。”
从观众视角看《余罪》:我能剪掉一半
虽然名头上戴着“导演”两个字,胡海昕却说:我的工作和导演沾不上边。“我没接触过什么导演,来找我的大多数都是制片人。”他说,“我不参与前期拍摄,以前都是他们片子出现问题了才来找我,现在则是拍摄开始就来找我,但片子一般到我手里时,导演的工作已经完成了。”
胡海昕的主要工作简单点说就是“挑选”。前期助理将拍摄的镜头整理好,拍摄完毕后将一个“半成品”交给他。他再对助理交给他的素材进行挑选和重组,重新组合之后,片子就能讲清楚一个基本的故事了。“我们不参与前期拍摄,不做特效,不抠图,不加滤镜,不对镜头进行任何处理。”胡海昕说,“不过配乐和配音是我们加,说白了后期导演就只管剪片子嘛。”
后期剪辑也被视为对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在这种情况下,胡海昕所能做的,是从一个观众的角度,尽量提供一些新的视角。
“我会从一个观众的角度去考虑。有时候导演出于拍摄时的各种考虑保留的镜头,我会把它拿掉,因为观众可能会觉得‘啰嗦’。还有时候我会加一些手段,比如旁白,去做一些新的情节链接或者重新安排情节次序。这就是很多制片方找我的原因。”胡海昕眼中的影视剧和普通观众眼里的影视剧没有不同,可能只是多了一些技术方面的考量,但是在观看的体验上是一样的,打动观众的情节,必定也是打动他的情节。“有时候制片人会问我的观感怎样,因为如果我都看了这么多遍还会被剧情打动的话,那么观众也一定会的嘛。”
一般胡海昕刚拿到手里的原片和最后的成品长度会差三四集的样子,像《择天记》他就大约剪掉了4集。当然,有时也有片长差异大的,例如《余罪》。由于余罪的剧情是多线索并行的,为了突出主线,让观众看起来剧情走向明确,他把原片“砍”掉了大约一半。
胡海昕一年大概能接三四個戏的后期剪辑。今年下半年,他还接下了《斗破苍穹》和《南方有乔木》两部电视剧,预计将会在11月前完成。
“我们这是个服务行业,我们都是服务人员。”胡海昕这样定位自己的职业。在他眼中,自己更多的接近于一个商人,而不是一个艺术家。“人家需要一个勺,你不能老和人家说这叉子好。”胡海昕说,“所以制片人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他需要的东西,对自己做的东西,我没有那么多坚持。”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平和的心态,入行这么多年,胡海昕很少和制片方发生争执。“决定权总是在制片方手里的。我的任务就是真实的、毫不隐瞒地把我的意见告诉他。他如果不同意,我就告诉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如果还是觉得不合适,那就修改。说得直白点,人家出钱了,你当然得做出人家满意的东西。”
按要求做事不意味着毫无创造力,虽然很少有争执,但是胡海昕经常会和合作方产生观念的差异,对情节的安排会有自己的一些独特想法。比如,胡海昕认为:好的情节应当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因此他常常在剪辑工作中把作品内一些前期的人物交代删去,给人物一个“突然”的出场。他解释,“观众关注的是这个人物来了之后会发生什么,至于他怎么来的,从哪儿来,观众不想知道,也不需要知道。戏剧的起点可以是任意一点。”类似的应用还有许多,胡海昕表示,对他的这些创意,大部分的制片人都是会接受的。
后期导演眼中的演员:比剧情和画面都重要
在工作中,胡海昕一向坚持,“影视剧的核心是演员,所有的情节安排都是围绕着人物塑造来的。”可见其对演员的看重。他甚至提出了一个和大众截然不同的观点,“我个人认为啊,现在有的演员一部戏要几千万甚至上亿的片酬,那是正常的,就应该这样,因为演员他具有绝对的不可替代性。”
“无论是摄影也好,美术也好,还是剪辑也好,你是来干嘛的?你不是要展现你自己的,你是来帮忙的,你帮谁的忙?你帮戏的忙。戏是什么?戏是演员、是人物。”胡海昕认为,无论多么精美的拍摄画面,都不能替代演员的表演本身,一个好的演员不仅能够准确地表现人物,还能够,或者说还应当多花一些心思,对剧本中的人物进行二次创作。在剪辑过程中,他也遵循这个原则:“假如有两组镜头,一组拍得特别好看,但是演员演得一般;另一组画面不太好看,但是演员表演更好,那我肯定会选第二个。这就是权衡的问题,两害取其轻。”
胡海昕甚至提出:过于精美的画面不仅不会给作品加分,还会给作品减分。“比如一个合格的片子是85分,你把画面做得很精美,也许能在这个基础上加5分。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过分关注了画面,就必然会在表演上有疏忽,那你可能损失的就是及格分了。”除了从创作者角度分析,胡海昕指出,单从观众观赏的角度看,精美的画面会让观众过于关注画面本身,甚至停下来专门欣赏,这样损失的就是演员的表演了。他提出:“所以我现在看到画面特别精美的片子时,立刻就会对这个片子产生质疑,经典的影片没有画面特别美的。” 谈到具体合作过的演员,胡海昕表示,自己没有太多的参与过前期,所以对演员的现场表演不是很了解,不过在他看到的素材里,演员的表现都很好。“我看到的演员大多数都很好,很豁得出去的,没有那种‘数字小姐’。比如张嘉译,他在《后海不是海》里扮演石墨,演得特别真实。还有小鲜肉们也很好,《择天记》里鹿晗演得陈长生就特别符合人物形象,有一种非常干净的感觉,陈长生这个角色他本身就是一个干净的少年。还有正在制作的 《斗破苍穹》里扮演主角萧炎的吴磊,他们塑造出的人物都很棒。”
在被问到“平时会关注自己的作品吗?”时,胡海昕出人意料的摇了摇头,“现在不大看了,有时候制片方和我说的时候会去看下。因为我觉得好像这个和我关系不太大?我只是接了戏就去做好,”他再一次说:“我其實是个非常被动的人。”
Q=《北京青年》周刊A=胡海昕
Q:你接触的第一部作品是什么时候?
A:前几年人家找到我,我才接到第一个作品。这件事情上我很被动的,并没有说我一定要做剪辑,我要剪片子。既然别人来找我,那我就做呗。说难听点就是给钱干活,没有“高大上”。
Q:你有剪辑前后风格差异特别大的作品吗?
A:每个片子都有风格差异的,因为我在修改的时候肯定会有大幅的删减,有些东西会有大幅的延长,所以说肯定是不一样的。
Q:你有具体哪部戏和前期创作意见不统一吗?
A:我每一部戏都不会处理得和前期一样的。哪部戏都会在我这做一些改动,不一定是剪掉,也可能是顺序做一定调整。所以肯定和导演按剧本拍出来的不一样了。但故事肯定还是这个故事,这不可能改的。
Q:那有发生争执的情况吗?
A:我一般会这样处理:我会把我的意见告诉制片方,告诉他怎么做,或者说做出来给他看。制片方要是觉得不合适,我就告诉他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最后的决定由制片方来做,所以很少发生争执。我是个服务人员,从事的是服务行业,服务行业的特征就是这样。
Q:你有没有遇到过外形和人物不太适合但是演技弥补的演员?
A:不会,因为如果一个演员他的表演是适合这个角色的,那他的外形也必然是适合这个角色的。他就是这个角色。他要不适合这个角色,那一定不仅仅因为他外形不适合,而是他整体都不适合这个角色。
Q:作为一个剪辑师。在看演员表演的时候角度和观众有不同吗?
A:我觉得不一样的地方只是在技术方面,比如说在表演的契合度上。但从感受上来说,我得到的就是观众的感受。我是这样觉得的,不管是专业也好,非专业也好,你最后做出来的东西都是给观众看的。观众的感受就应该是你的感受,观众觉得好看就是你觉得好看。
Q:你在业内有“胡神剪”的美誉,能分享一下诀窍吗?
A:诀窍就是抓住重点,因为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80到85分就OK。因为做到80到85分的时候,你就是在水准上,你只要把片子做到水准上就OK了,不要在细节上去纠结,不要把太多的工夫浪费在细枝末节。
剧透
今年11月,古装爱情剧《将军在上》即将在江苏卫视播出,该剧由橘花散里小说《将军在上我在下》改编,马思纯、盛一伦等主演,讲述了威风八面的女将军叶昭和废柴郡王赵玉瑾之间的爱情故事。胡海昕是该剧的后期导演,这也是他最新将上映的一部作品。剪辑这部作品大约用了他四个月的时间,剪掉了原片大约五分之一的内容,并做了将辅线的戏从第一集推后到第十集等情节调整。同时他还和制片人一起修改调整了原剧本中一些台词。
虽然这是一部古装剧,但胡海昕觉得实际上这是一部现代剧,演员是现代的演员,观众是现代的观众,台词是现代的台词,就是换上了古装的衣服而已。“我觉得所有的戏都是一样的,古装剧现代剧的核心都是人,都是演员。”他透露说,这部古装剧中塑造的人物关系非常有趣,“一个骁勇善战的女将军和一个从小体弱的纨绔王爷的爱情故事,属强情节剧。”
作为一位在业内小有名气的剪辑导演,胡海昕的工作室和之前想象得有些不太一样——没有炫酷的设备仪器,只有两台普通的电脑,胡海昕就是在这上面完成了《余罪》、《小别离》、《择天记》等热门电视剧的剪辑工作,还有即将于今年11月播出的《将军在上》。在胡海昕工作室的墙上,挂着一溜儿他经手过的作品海报。
观众对导演和演员的了解往往远远超过对剪辑师的了解,网上甚至都没有关于胡海昕的百度百科。他剪辑的作品远比他本人出名得多。但剪辑却是影视剧制作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影视剧拍摄结束后,剪辑导演要对原片进行再一次剪辑,然后作品才能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因为剪辑速度快,优质作品多,胡海昕在业内得到了“胡神剪”的美誉,剪辑有何秘籍?胡海昕一语道破:“演员才是一部戏的核心,无论是画面还是情节,我们都在为了演员服务。”
从观众视角看《余罪》:我能剪掉一半
虽然名头上戴着“导演”两个字,胡海昕却说:我的工作和导演沾不上边。“我没接触过什么导演,来找我的大多数都是制片人。”他说,“我不参与前期拍摄,以前都是他们片子出现问题了才来找我,现在则是拍摄开始就来找我,但片子一般到我手里时,导演的工作已经完成了。”
胡海昕的主要工作简单点说就是“挑选”。前期助理将拍摄的镜头整理好,拍摄完毕后将一个“半成品”交给他。他再对助理交给他的素材进行挑选和重组,重新组合之后,片子就能讲清楚一个基本的故事了。“我们不参与前期拍摄,不做特效,不抠图,不加滤镜,不对镜头进行任何处理。”胡海昕说,“不过配乐和配音是我们加,说白了后期导演就只管剪片子嘛。”
后期剪辑也被视为对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在这种情况下,胡海昕所能做的,是从一个观众的角度,尽量提供一些新的视角。
“我会从一个观众的角度去考虑。有时候导演出于拍摄时的各种考虑保留的镜头,我会把它拿掉,因为观众可能会觉得‘啰嗦’。还有时候我会加一些手段,比如旁白,去做一些新的情节链接或者重新安排情节次序。这就是很多制片方找我的原因。”胡海昕眼中的影视剧和普通观众眼里的影视剧没有不同,可能只是多了一些技术方面的考量,但是在观看的体验上是一样的,打动观众的情节,必定也是打动他的情节。“有时候制片人会问我的观感怎样,因为如果我都看了这么多遍还会被剧情打动的话,那么观众也一定会的嘛。”
一般胡海昕刚拿到手里的原片和最后的成品长度会差三四集的样子,像《择天记》他就大约剪掉了4集。当然,有时也有片长差异大的,例如《余罪》。由于余罪的剧情是多线索并行的,为了突出主线,让观众看起来剧情走向明确,他把原片“砍”掉了大约一半。
胡海昕一年大概能接三四個戏的后期剪辑。今年下半年,他还接下了《斗破苍穹》和《南方有乔木》两部电视剧,预计将会在11月前完成。
“我们这是个服务行业,我们都是服务人员。”胡海昕这样定位自己的职业。在他眼中,自己更多的接近于一个商人,而不是一个艺术家。“人家需要一个勺,你不能老和人家说这叉子好。”胡海昕说,“所以制片人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他需要的东西,对自己做的东西,我没有那么多坚持。”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平和的心态,入行这么多年,胡海昕很少和制片方发生争执。“决定权总是在制片方手里的。我的任务就是真实的、毫不隐瞒地把我的意见告诉他。他如果不同意,我就告诉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如果还是觉得不合适,那就修改。说得直白点,人家出钱了,你当然得做出人家满意的东西。”
按要求做事不意味着毫无创造力,虽然很少有争执,但是胡海昕经常会和合作方产生观念的差异,对情节的安排会有自己的一些独特想法。比如,胡海昕认为:好的情节应当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因此他常常在剪辑工作中把作品内一些前期的人物交代删去,给人物一个“突然”的出场。他解释,“观众关注的是这个人物来了之后会发生什么,至于他怎么来的,从哪儿来,观众不想知道,也不需要知道。戏剧的起点可以是任意一点。”类似的应用还有许多,胡海昕表示,对他的这些创意,大部分的制片人都是会接受的。
后期导演眼中的演员:比剧情和画面都重要
在工作中,胡海昕一向坚持,“影视剧的核心是演员,所有的情节安排都是围绕着人物塑造来的。”可见其对演员的看重。他甚至提出了一个和大众截然不同的观点,“我个人认为啊,现在有的演员一部戏要几千万甚至上亿的片酬,那是正常的,就应该这样,因为演员他具有绝对的不可替代性。”
“无论是摄影也好,美术也好,还是剪辑也好,你是来干嘛的?你不是要展现你自己的,你是来帮忙的,你帮谁的忙?你帮戏的忙。戏是什么?戏是演员、是人物。”胡海昕认为,无论多么精美的拍摄画面,都不能替代演员的表演本身,一个好的演员不仅能够准确地表现人物,还能够,或者说还应当多花一些心思,对剧本中的人物进行二次创作。在剪辑过程中,他也遵循这个原则:“假如有两组镜头,一组拍得特别好看,但是演员演得一般;另一组画面不太好看,但是演员表演更好,那我肯定会选第二个。这就是权衡的问题,两害取其轻。”
胡海昕甚至提出:过于精美的画面不仅不会给作品加分,还会给作品减分。“比如一个合格的片子是85分,你把画面做得很精美,也许能在这个基础上加5分。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过分关注了画面,就必然会在表演上有疏忽,那你可能损失的就是及格分了。”除了从创作者角度分析,胡海昕指出,单从观众观赏的角度看,精美的画面会让观众过于关注画面本身,甚至停下来专门欣赏,这样损失的就是演员的表演了。他提出:“所以我现在看到画面特别精美的片子时,立刻就会对这个片子产生质疑,经典的影片没有画面特别美的。” 谈到具体合作过的演员,胡海昕表示,自己没有太多的参与过前期,所以对演员的现场表演不是很了解,不过在他看到的素材里,演员的表现都很好。“我看到的演员大多数都很好,很豁得出去的,没有那种‘数字小姐’。比如张嘉译,他在《后海不是海》里扮演石墨,演得特别真实。还有小鲜肉们也很好,《择天记》里鹿晗演得陈长生就特别符合人物形象,有一种非常干净的感觉,陈长生这个角色他本身就是一个干净的少年。还有正在制作的 《斗破苍穹》里扮演主角萧炎的吴磊,他们塑造出的人物都很棒。”
在被问到“平时会关注自己的作品吗?”时,胡海昕出人意料的摇了摇头,“现在不大看了,有时候制片方和我说的时候会去看下。因为我觉得好像这个和我关系不太大?我只是接了戏就去做好,”他再一次说:“我其實是个非常被动的人。”
Q=《北京青年》周刊A=胡海昕
Q:你接触的第一部作品是什么时候?
A:前几年人家找到我,我才接到第一个作品。这件事情上我很被动的,并没有说我一定要做剪辑,我要剪片子。既然别人来找我,那我就做呗。说难听点就是给钱干活,没有“高大上”。
Q:你有剪辑前后风格差异特别大的作品吗?
A:每个片子都有风格差异的,因为我在修改的时候肯定会有大幅的删减,有些东西会有大幅的延长,所以说肯定是不一样的。
Q:你有具体哪部戏和前期创作意见不统一吗?
A:我每一部戏都不会处理得和前期一样的。哪部戏都会在我这做一些改动,不一定是剪掉,也可能是顺序做一定调整。所以肯定和导演按剧本拍出来的不一样了。但故事肯定还是这个故事,这不可能改的。
Q:那有发生争执的情况吗?
A:我一般会这样处理:我会把我的意见告诉制片方,告诉他怎么做,或者说做出来给他看。制片方要是觉得不合适,我就告诉他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最后的决定由制片方来做,所以很少发生争执。我是个服务人员,从事的是服务行业,服务行业的特征就是这样。
Q:你有没有遇到过外形和人物不太适合但是演技弥补的演员?
A:不会,因为如果一个演员他的表演是适合这个角色的,那他的外形也必然是适合这个角色的。他就是这个角色。他要不适合这个角色,那一定不仅仅因为他外形不适合,而是他整体都不适合这个角色。
Q:作为一个剪辑师。在看演员表演的时候角度和观众有不同吗?
A:我觉得不一样的地方只是在技术方面,比如说在表演的契合度上。但从感受上来说,我得到的就是观众的感受。我是这样觉得的,不管是专业也好,非专业也好,你最后做出来的东西都是给观众看的。观众的感受就应该是你的感受,观众觉得好看就是你觉得好看。
Q:你在业内有“胡神剪”的美誉,能分享一下诀窍吗?
A:诀窍就是抓住重点,因为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80到85分就OK。因为做到80到85分的时候,你就是在水准上,你只要把片子做到水准上就OK了,不要在细节上去纠结,不要把太多的工夫浪费在细枝末节。
剧透
今年11月,古装爱情剧《将军在上》即将在江苏卫视播出,该剧由橘花散里小说《将军在上我在下》改编,马思纯、盛一伦等主演,讲述了威风八面的女将军叶昭和废柴郡王赵玉瑾之间的爱情故事。胡海昕是该剧的后期导演,这也是他最新将上映的一部作品。剪辑这部作品大约用了他四个月的时间,剪掉了原片大约五分之一的内容,并做了将辅线的戏从第一集推后到第十集等情节调整。同时他还和制片人一起修改调整了原剧本中一些台词。
虽然这是一部古装剧,但胡海昕觉得实际上这是一部现代剧,演员是现代的演员,观众是现代的观众,台词是现代的台词,就是换上了古装的衣服而已。“我觉得所有的戏都是一样的,古装剧现代剧的核心都是人,都是演员。”他透露说,这部古装剧中塑造的人物关系非常有趣,“一个骁勇善战的女将军和一个从小体弱的纨绔王爷的爱情故事,属强情节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