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苏拉特盆地Surat区块低煤阶煤层定量表征与区带划分优选

来源 :中国石油勘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liang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澳大利亚苏拉特盆地东缘Surat区块低煤阶煤层地质特征差异显著,如何优选有利区是实现研究区煤层气规模经济开发的关键.以大量测井数据、岩心实验数据、试井数据为基础,对巨厚煤系地层的多而薄的煤层进行精细刻画,定量表征煤层厚度、含气量和渗透率等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以三维地质模型为平台,根据煤层参数空间分布差异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3类区带:Ⅰ类区带位于斜坡带构造高部位,毗邻剥蚀区,煤层气藏为高渗高丰度区,煤层厚度为18~40m(埋深大于等于150m),干燥无灰基含气量为3.8~6.5m3/t,渗透率为20~550mD(平均为250mD),为后期规模开发最有利区带;Ⅱ类区带位于斜坡带顶部内剥蚀区,煤层气藏为高渗较低丰度区,煤层厚度为8~20m(埋深大于等于150m),干燥无灰基含气量为2.8~4.2m3/t,渗透率为500~900mD(平均为680mD),属于潜力区带;Ⅲ类区带位于斜坡带构造低部位,煤层气藏为中低渗高丰度区,煤层厚度为18~41m,干燥无灰基含气量为4.8~7.8m3/t,渗透率为0.1~20mD(平均为5mD),煤层气自然可采性相对较差.根据区带划分结果认为,Ⅰ类区带为研究区产能建设的有利选区,Ⅱ类区带可作为Ⅰ类区带开发中后期接替补充,Ⅲ类区带渗透性相对较低,可考虑小井距开发,实现产量提升.
其他文献
为揭示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段爬坡沙丘的形成过程、物源及沉积学意义,对山南宽谷段朗赛岭爬坡沙丘进行断面采样,分析爬坡沙丘不同地貌部位沉积物的粒度和地球化学元素特征.结果表明:爬坡沙丘表层沉积物以细沙和中沙为主,河漫滩和阶地表现出明显的风水交互特点,迎风坡和背风坡则表现为明显的风成特点;不同地貌部位沉积物粒度特征不同,从河漫滩到迎风坡坡顶,沉积物粒度整体变细,分选逐渐变好,从迎风坡顶到背风坡,分选变差.沉积物的地球化学元素以Si、Al、Fe、Na为主,在不同地貌部位分布差异较小,表明其具有相似的沉积环境,和上陆
荒漠生态系统是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生态化学计量学重点关注C、N、P元素比例及权衡关系,已成为揭示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及其限制等生态过程的有力工具.植物自身体现出对养分元素的调控能力和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及适应性,土壤C∶N∶P可表征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和储量变化,植物-土壤系统中N、P的养分循环关系密切.从植物营养器官元素化学计量,区域尺度荒漠植物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化学计量平衡(C∶N∶P)在个体发育、种群动态和群落结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植物-土壤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
1993年,中国油公司开启了“走出去”的步伐,29年来油气勘探开发活动遍布全球,涉及陆上、深水、常规和非常规等领域,成为国际油气行业重要力量.跨国油气勘探开发可分为探索发展、快速发展、规模发展和优化调整4个阶段,在中国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的背景下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2020年三大油公司年度海外权益油气产量合计达1.67×108t油当量.在“双碳”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双目标下,在海外获取更多油气资源仍然是重要任务,但面临地缘政治、勘探区块萎缩、剩余储量不足、年产能自然递减快、资产优化难度大等一
渭河流域是黄土高原最早实施生态治理工程的区域,研究其植被覆盖度和产水量的变化及相互关系,对于黄河流域以及黄土高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InVEST产水模型和Landsat遥感影像分析了流域产水量和植被覆盖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渭河流域2000-2020年植被覆盖度整体呈显著增加趋势,空间上渭河流域的NDVI从东南至西北呈现减小—增大—减小的趋势;极显著改善区域的面积占整个流域的面积69.2%,植被覆盖度等级整体向高植被覆盖度等级转换,流域生态环境正在逐渐改善.产水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坡度较大、植被覆盖度较
中亚阿姆河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断层对侏罗系盐下天然气聚集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阿姆河右岸区块东部三维地震、岩心和生产资料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尺度断层对卡洛夫阶—牛津阶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和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盐下碳酸盐岩主要发育NE、NEE向两组逆断层和NWW、EW、NNW、SN向四组走滑断层,构造样式以基底卷入的逆断层相关褶皱和压扭性的正花状构造为主;断层主要形成于新近纪,NEE向逆断层在喜马拉雅早期挤压作用下形成,NE向逆断层和走滑断层形成于喜马拉雅中晚期的压扭应力场;断层分布具有分带性,南北方
Duvernay页岩是西加拿大沉积盆地最重要的一套页岩油气富集与生产层系.该页岩是一套最大海侵期形成的富含沥青质暗色页岩,与国内页岩气藏相比,Duvernay页岩气藏的突出特点是富含凝析油,且凝析油含量平面差异大,流体分布复杂.通过对西加拿大沉积盆地中国石油Simonette区块上泥盆统Duvernay页岩构造和沉积演化、地层、地球化学、储层特征和流体分布规律的分析和解剖,提出了富含液烃页岩气勘探开发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Simonette区块Duvernay页岩上页岩段储层厚度大、层内不发育碳酸盐岩
深水油气是当今世界勘探的三大热点之一.基于板块构造理论,全球海洋深水油气盆地沿“三竖两横”5个巨型带分布,“三竖”是近南北走向的大西洋陆缘深水盆地带、东非陆缘深水盆地带、西太平洋陆缘深水盆地带;“两横”是近东西走向的新特提斯构造域陆缘深水盆地带与环北冰洋陆缘深水盆地带.在以上5个盆地带均有巨型—大型油气区发现,共15个.研究发现,巨型—大型油气区形成受三大因素控制.首要因素是发育世界级烃源岩,包括大型湖相、海陆过渡相和海相3类烃源岩,其中湖相烃源岩主要发育于南大西洋陆缘盆地,海相烃源岩分布在北大西洋陆缘盆
由于近年来南美洲不断获得重大油气发现和油气战略选区的需要,为了弄清南美洲油气资源空间分布和待发现资源量情况,在前人地质研究基础之上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南美洲大陆受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南大西洋拉开等区域构造作用控制,形成了东、西、南、北不同的构造演化特征,发育了克拉通、弧前、弧后、前陆和被动陆缘等类型沉积盆地.通过对已发现油气田在国家、盆地和储集层位上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南美洲油气资源分布广泛,但是富集程度具有较大差异,绝大部分油气聚集于少数国家和少量盆地内.南美洲西部碰撞大陆边缘前陆盆地和东部大西洋沿岸被
过去10年,全球油气勘探经历了油价两次断崖式下跌和“碳中和”的双重考验,勘探投资不断降低;同时随着深水油气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的持续进步,勘探效率大幅提升.在此基础上,全球油气勘探呈现出5个显著特点:(1)油气发现个数持续减少,但平均规模不断增加;(2)天然气新发现持续维持在六成以上的较高水平,成为重要的储量增长点;(3)深水/超深水成为最为重要的增储阵地,不断揭示多个勘探新领域;(4)新发现由中浅层逐渐向深层/超深层转移,海域、陆域均有新突破;(5)巨型油气田发现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58%的油气勘探新发现
研制建设全球油气地质与资源评价数据平台,对于开展全球油气资源评价、有效利用海外油气资源意义重大.采用平台化开发策略,首先开发通用数据库定制开发与运行管理平台,然后再利用该平台进行各应用数据库及应用软件的开发,研制建成全球油气地质与资源评价数据库及基于其上的常规—非常规资源评价应用软件系统,将有力支撑全球油气资源评价与选区选带研究,并助推中国石油海外业务取得重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