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琪有两个好友艾妮和瑞丽,三人在学校形影不离、无话不谈,暑假期间也要约好见面。艾妮和瑞丽两家住在城市的两头,安琪刚好住在两家之间,于是安琪大大咧咧地许诺会去两家看望二人。
安琪来到家附近的车站时,却为何去何从纠结了。艾妮住在行车路线的前方,瑞麗住在行车路线的后方,向前方开的车和向后方开的车都是每隔10分钟开一辆。决定去哪个好朋友家呢?这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安琪可不想因自己厚此薄彼影响了三人之间的友谊,思来想去,她决定让随机出现的车辆决定。不管是向前或向后的车,按先到先乘的原则进行。她认为自己的这个计划非常公平,如此一来这个假期跟两个好朋友会面的次数应该差不多相等。
不幸的是,事实证明她的如意算盘打错了,而且错得很严重。瑞丽发现安琪会面艾妮4次才看望自己1次,难以遏制的嫉妒和失衡心理使之做出与两个好友绝交的决定。惊愕的安琪大惑不解,艾妮更是不知所以然,两人凑在一起讨论了许久,才弄清误解产生的原因正是安琪随机乘车的计划。
首先可以肯定,根据“向前方开的车和向后方开的车都是每隔10分钟开一辆”可以肯定方向相反的车不会同时发车。否则的话,向前开和向后开的车将同时到达车站,这显然不会导致“会面艾妮4次才看望瑞丽1次”。
其次,安琪在车站等待不会超过10分钟,要么在10分钟中前一个时间段上先到的车,要么在10分钟中的后一个时间段上后到的车。具体地描述:向前开的车过后隔A分钟时向后开的车到达,若错过向前开的车安琪就有A分钟上向后开的车;向后开的车过后再隔B = (10 - A)分钟向前开的车到达,若错过向后开的车安琪就有B分钟上向前开的车。
再根据“安琪会面艾妮4次才看望瑞丽1次”可知:她乘坐向前开的车见到艾妮的百分比为4 ÷ (1 + 4) = 0.8 = 80%,乘坐开往后方的车见到瑞丽的百分比为1 ÷ (1 + 4) = 0.2 = 20%。这说明,如果将列车发车间隔的10分钟分成10份,则安琪乘坐向前开的车的时间段为B = 8分钟,乘坐向后开的车的时间段为A = 2分钟。即向前开的车过后隔2分钟向后开的车到达。换句话说,向后开的车每次都比向前开的车晚2分钟。
正因为向后开的车每次都比向前开的车晚2分钟,才导致安琪登上向前开的车8分钟的机会是登上向后开的车2分钟的机会的4倍。如此,安琪见到艾妮的次数更多,并不难理解,被无意怠慢的瑞丽恼火分手亦在情理之中。
至于三人后来有没有和好如初暂时不明,但安琪从此格外重视数学却是不争的事实,其中的动力绝对与失友之痛有关。
安琪来到家附近的车站时,却为何去何从纠结了。艾妮住在行车路线的前方,瑞麗住在行车路线的后方,向前方开的车和向后方开的车都是每隔10分钟开一辆。决定去哪个好朋友家呢?这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安琪可不想因自己厚此薄彼影响了三人之间的友谊,思来想去,她决定让随机出现的车辆决定。不管是向前或向后的车,按先到先乘的原则进行。她认为自己的这个计划非常公平,如此一来这个假期跟两个好朋友会面的次数应该差不多相等。
不幸的是,事实证明她的如意算盘打错了,而且错得很严重。瑞丽发现安琪会面艾妮4次才看望自己1次,难以遏制的嫉妒和失衡心理使之做出与两个好友绝交的决定。惊愕的安琪大惑不解,艾妮更是不知所以然,两人凑在一起讨论了许久,才弄清误解产生的原因正是安琪随机乘车的计划。
首先可以肯定,根据“向前方开的车和向后方开的车都是每隔10分钟开一辆”可以肯定方向相反的车不会同时发车。否则的话,向前开和向后开的车将同时到达车站,这显然不会导致“会面艾妮4次才看望瑞丽1次”。
其次,安琪在车站等待不会超过10分钟,要么在10分钟中前一个时间段上先到的车,要么在10分钟中的后一个时间段上后到的车。具体地描述:向前开的车过后隔A分钟时向后开的车到达,若错过向前开的车安琪就有A分钟上向后开的车;向后开的车过后再隔B = (10 - A)分钟向前开的车到达,若错过向后开的车安琪就有B分钟上向前开的车。
再根据“安琪会面艾妮4次才看望瑞丽1次”可知:她乘坐向前开的车见到艾妮的百分比为4 ÷ (1 + 4) = 0.8 = 80%,乘坐开往后方的车见到瑞丽的百分比为1 ÷ (1 + 4) = 0.2 = 20%。这说明,如果将列车发车间隔的10分钟分成10份,则安琪乘坐向前开的车的时间段为B = 8分钟,乘坐向后开的车的时间段为A = 2分钟。即向前开的车过后隔2分钟向后开的车到达。换句话说,向后开的车每次都比向前开的车晚2分钟。
正因为向后开的车每次都比向前开的车晚2分钟,才导致安琪登上向前开的车8分钟的机会是登上向后开的车2分钟的机会的4倍。如此,安琪见到艾妮的次数更多,并不难理解,被无意怠慢的瑞丽恼火分手亦在情理之中。
至于三人后来有没有和好如初暂时不明,但安琪从此格外重视数学却是不争的事实,其中的动力绝对与失友之痛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