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四哥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kinwal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家乡,我这一辈在村上家族排序中有两个四哥,一个是本家仪梓堂的木匠四哥,一个是宁梓堂的先生四哥。
  先生四哥,其实就是医生四哥。他整天挎一个棕色印有红十字符号的皮革药箱,戴一副文气十足的石头眼镜,穿一身合体的干净发白的中山服装,左上角的口袋里也总是别着一支可以吸蓝色墨水的粗管钢笔,显然和村里的其他人不太一样,总是忙忙碌碌,穿街走巷。人们有病问医拿药先去医疗站找他,而后才去家里,他也总是有求必应,常常放下饭碗就匆匆地背上药箱,或步行,或骑自行车去给人看病打针了。
  尽管我叫他四哥,但他的年龄和我的父亲相近,都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生人,还是村上仅有的几个初中毕业生,在当时就是知识分子。他毕业后也在外村当过教师,而后才学习了卫生专业,最后成为专职的赤脚医生。我敢说,现在的医院大夫,从气质和形象上,还真的没有几个像四哥那样像模像样,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统统都是一把好手,可以说他是村上及方圆十里最能帮人解除病苦、受人尊敬的人之一。
  我和他的长子也是小学同学,所以我们父子和他们父子见面总是亲切客气。他们一般先按辈分称呼父亲和我,尔后才开始拉家常,谈天说地,总有说不完的话。由于是平辈,四哥跟我说话就更加随和。他总是关心我的学习,初高中的时候就喜欢和我讨论一些文学知识、历史名人,经常给我们讲文夫子、肖翰林的逸闻趣事,总想把他知道的东西早早地也让我们了解。我清楚地记得,文在中那首《与僚友称三水县》的七律还是他最先告诉我的,我也正是刚上高一就知道“蜿蜒龙脉艮方来,左涧右溪县治开。汃水西流环玉带,屏山南耸拱文台。”这样优美的诗句。
  那年我高考通知书刚到,四哥就到家里来祝贺,也给我讲他当年去北京作为红卫兵代表受毛主席接见的情景,那是他人生最引以为豪的事情。去时村上公社红花相送,回来时又锣鼓喧天热烈欢迎,这也让他的青春在那个火热的年代着实飞扬了一番。之后不管我是求学还是工作,只要回到家里,总有一次和四哥见面聊天的机会,总能感觉到他的开明博学和对我的关心。听母亲说,在我父亲病重从西安回到家的那几个月,先生四哥几乎每天都过来看望,有时还一天两回。父亲临终的时候,就是在四哥的亲自护理下依靠吸氧才等到我从宝鸡匆匆归来的。我回到家里不到四十分钟,父亲就安详地离开了他留恋的亲人和这个世界。为之我更加敬重四哥,也总能从他的身上看到父亲他们那个年代人的影子。
  我和四哥的这种美好感觉一直持续了三四十年。有一年夏天回到家里,母亲让我吃饭后去看望一下四哥,说他身体已不如从前,摔了一跤,幸亏抢救及时,现在要靠拐杖才能挪步。我去看后,四哥语言已大不如前,但依然豁达乐观,给我讲他目前的身体状态,让我不要挂念,好好工作,下次再见面就好了。过了几个月就是春节,我回去后先去看望他,他正和四嫂围着小饭桌吃饭,看到我后没说什么就哭起来了,四嫂连忙地给他系围巾子擦眼泪,我只好安慰他几句后默默握手告别,之后不久就知道他离开人世了。遗憾的是我没有参加他的葬礼,也没有给他有任何纪念。几天前我和他的长子强儿联系,问今年是不是要给他父亲三周年作祭,强儿给我说人老了时间过得更快,他父亲已过世六个年头了。
  于是我有了以文纪念他的想法,倍感对先生这一词的敬仰。先生是一种称呼,在古代或民国时期人们常常把医生、医师和教书育人的人称为先生,现在都已经较少使用,当然还有更多的意思。但在我看来,我的这位四哥之先生,就是达者为先,医者师者贤者之意,是我等乡亲们对这位悬壶济世好人的永恒尊称和最好的感念。
  秋中
  细风微雨,秋意漸浓。人们以近乎欢雀的方式,放缓了匆匆的脚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常这样想,如果把秋季比为人生,那这秋的每个阶段,不就是人生的四季吗?
  一年四季中,秋季是个过渡季,漫长又多姿多彩。从立秋开始,太阳高度角渐低,温度渐降,炎暑渐消,对于刚刚从夏天走来的人们,就渐渐安静下来,开始带着欣赏的眼光,心态静好地感受秋风送爽,品味瓜果飘香,细赏田野金黄。经过初秋、中秋和深秋,慢慢地层次分明地感受着人生四季的美好。
  初秋不就是夏天的延伸么?秋意未起,夏热犹在,就像今年真正的高温天气是在立秋之后的二十多天,无雨无风。不论你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你是在北方还是在南国,高温、高温,你走在哪里也摆脱不了。正如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刚刚集结在一个大有作为的平台,以那种无畏之状态来吐艳人生的芬芳,升华自己的热诚,展示一代青年才俊的美丽和帅气,收获着工作的喜悦和甜蜜的爱情。
  中秋那就是真正的秋天了。秋高气爽,霜色洁白,到处都是金灿灿、黄澄澄的丰收画面。有如人到中年,事业有成、家庭和睦,一片皆大喜好的景象。年轻过,气盛过,静下来的时候,才发现人生如此多彩有几多无奈;有点庆幸,有点满足,也有点不甘;不再埋怨,懂得感恩,一切不理解都吹散在秋风里。这个时候,不管看什么,都会觉得美好,都会有一种满足感;人开始变得淡泊,心灵趋于宁静,很少再有浮躁、急切、匆促、失落等心态。很喜欢一个人独处静思,常会告诫自己,已经得到的要倍加珍惜,得不到的也不要再去强求。既不甘愿去相信冥冥之中一切皆有定数的宿命,但绝不再去做那些出力不讨好劳而无功的苛求,开始在小追求中小回味,但又不愿去安然度日,而是在周末午后静赏银杏飘零,梧桐落叶,远瞧山川的层林尽染,仰观天空的云卷云舒……
  深秋犹如春天。你会发现,当多数树木飘叶落零的时候,个别花树犹如在春季开始发新芽,长新叶,开新花。花期虽短,也算芬芳。这倒让我想起在秋天为何像春天一样号召种树种草,大有亡羊补牢犹未晚的意思。假如你错失了春光,那就在这秋季种树育苗吧,明年春天将会邀请你一起走入新的四季。
  晚秋本身就和初冬相连。虽无大雪纷飞,但满目飘零,满地落叶,秋色深深,暮气沉沉。此时你会把一切看得释然了。不再关心是是非非和世事变幻,在关心亲人的同时,对自己的身体更多了几分在意。真正静下心来,梳理自己的人生,感叹人生的不易,珍藏自己的记忆,以淡定的心态,早早地收拾好围巾和棉衣,准备欣赏冬天的风景。
  人在秋中,秋如人生。这种从容与淡定,深情与丰实,美丽与绵长,会让你在一个季节感受人生四季。欧阳修说过:“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矣。”人生犹如山间的四时之景,秋季也有四季人生。尽管人生不能如四季循环,但心境可以如山间之四时不断调整和转换,不要深深跌进秋的凄苦,秋的荒芜,秋的惨淡,秋的悲凉,秋的风霜,而是珍惜时光,一边步入,慢慢欣赏。
其他文献
1  对赵颜书来说,这或许是一个梦,或许不是。  她即将远行,正忙碌着准备行李。“书、笔记本、拖鞋、外套、药箱……”她一边收拾,一边习惯性地念叨,生怕落下一样。房间里弥漫着百合花的浓郁气息,充足的光线从外面照射进来,刚好落在书架上。书架一共有三层,上面整齐地摆满了书,书架和电脑桌连在一起。旁边是一个米白色的三门衣柜,衣柜的左边有一张小床,小床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床头柜。左边的床头柜摆着一束百合,右边
期刊
母亲的手  母亲的手  见证了岁月的变迁  生活的酸甜苦辣  变的是颜色和形状  不变的是勤劳  数十载洗衣做饭  田间劳作  把双手打磨成  粗糙的树皮  和布满年轮的茧  儿时拉住母亲的手  踏实的暖流传遍全身  青年时握住粗糙的手  教会我正直勤快做人  中年抓紧骨节变形的手  瘦硬的骨头扎疼了心  淚珠把手背的黑斑  浸润地愈加清晰  爬山虎  迎着似火的骄阳  用纤细的手紧紧抓住墙壁  
期刊
纽扣花  那些五颜六色的纽扣  在阳光下散落着  一双小手悄悄将它们托起  大片的花海在心田上播种  惊喜闪烁在眼睛里  这样的时刻是一首歌  大手拿起一根根线条  手把手教小手将纽扣串起  屋外的阳光斑驳了一地  花瓣开始将纽扣花点缀  那小手总有不耐烦的时候  串好的又被拿起丢掉  做手工真是一种有趣的游戏  一个下午的时光就这样  在童真和友誼中反复雕刻  那些花儿  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期刊
他想到这里的时候,眼泪便不觉窜出眼帘,犹如泉涌。他还从来没有这么痛快地哭过一回。当面对即将分手的女友,面对与自己争吵的父母,面对苦涩的人生,和僵持在一块的人际关系,他也没有这样哭过。现在的他才真正感到人生的悲苦,这泪水正是他伤心之极才流下来的。因为他再也找不到更好的发泄方式了,便兀自恨恨地朝前走去。  穿过那片湖边的沼泽地,再到干涩的红柳滩,绕过去就进了沙漠。同样是干涩的太阳炽辣辣地照下来,他仍然
期刊
箱子里的集市  登小镇阁楼的木梯  每一步要走十年  清風翻阅日历质地  草香退回成竹简  瓦砾关不住那束光的好奇  漆雕木箱锁住的朝代  铜镜翠绿,木梳完好  砚台半凹,疾书落款的印章半解  油纸包裹三尺地图  古道、泉水、客栈  落笔处一片梅林  赶考地在长安  打开汉唐元年的星空  钢筋水泥的楼宇腐朽  长衫绫罗织就集市  河面若现海市蜃楼  汽车、铁轨、手机,乐于喧嚣  人们无心观望  只
期刊
牡丹花开  四月,与你相遇  目之所及,塵缘一生  从此,再也装不下多余的春光  常常与你对视  或者久久的凝望  你不会懂,我心底的徘徊  在你的面前,我不敢轻易忧伤  会让深藏的自卑无限大  会让渺小的自己更渺小  风也吹,雨也摇  你高擎着硕大的骄傲  就那样放肆着芬芳  我还是久久凝望着你  有那么一瞬,我以为我是你  枕边划过一滴冰凉的泪水
期刊
逆风而行  沙子极平静,极迷人  风无休止地吹  大風里有太多神秘,只有沙子知道  一公里之外,我们看见风  穿过戈壁滩而来。转身弯腰  迎接它的到来,不必担心什么  只是风,不是太大,尽管已够大  风经过时,我们紧紧用脚咬着沙子  我感觉它打着我的耳朵  感觉它陷于沙漠巨大的力量中  ——很甜蜜,似乎比妻子的怀抱  然后面对面,看着它左右摇晃  使沙子激荡着我们的眼睛  逆风的我们,开始摇摇晃晃
期刊
我猜想,过了定日县城,去珠峰路上几乎没有看到人家的可能。没有补给,只有连绵的大山。走进珠峰的人如蝼蚁般在珠峰脚下溜达一圈,为亘古的寂寞、彻骨的寒冷带去点人迹,继而又带着征服者的自大跑出来感叹人类渺小。  保险起见,在白坝仅有的商店买几罐氧气,买了零食以备不时之需。  定日县城海拔够高,人口够少,稀稀拉拉的房屋,街道上寥落的行人足以看到生存的艰难,更何况海拔要升到人们承受极限珠峰呢?  果然,过鲁鲁
期刊
张伟锋  1986年生于云南临沧。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37届高研班学员。作品曾在《人民文学》《诗刊》《民族文学》《大家》等刊物发表,著有诗集《风吹过原野》《迁徙之辞》等4部。曾参加第二届“新浪潮”诗会。荣获第三届刘伯温诗歌奖、第八届云南省文学艺术奖、2018年度云南省优秀作品奖、滇西文学奖。  在人间  黑暗教会我继续向前方走去,无畏荆棘坎坷  我相信,一切因果都会有走完的尽头——  在冬夜
期刊
银水侗寨是广西最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村寨,位于龙胜县城西的勒黄小三峡之中。早在唐宋年间,侗人吴氏家族迁徙到这块风水宝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银水侗寨的寨主已沿袭到第101代,这也是整个侗乡目前唯一的、有据可考的世袭寨主。第101代寨主名字叫吴金敏,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著名的民间艺术家,侗族大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曾接受过中央电视台《文化视点》栏目专访,他的经历很坎坷,其爱情具有传奇色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