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高 琴 姜路娜 执行\徐 静
导读:
擂台精英
擂台赛获奖作品选登
擂台成就大众创举
关键词:上海
5天、5场、10000余幅作品、1000余人次、20万元奖品
上海文化被世人称为“海派文化”,上海摄影也自然就成为“海派摄影”。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北河盟、天马摄影沙龙等民间团体摄影力量为主的“海派摄影”就以其开放、创新、多元、精致的特点,在中国摄影界独树一帜。
随着1992年的春风,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阿拉的语体中,混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方言,和全世界不同国度的语种,使多元开放的上海更加富有了活力。这种多种族文化的融入对“海派摄影”有什么影响吗?如今的“海派摄影”呈现什么样的状态呢?
带着这些思考,2007年10月17日至21日,作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摄影专业杂志,《大众摄影》邀十六家厂商和中国摄影界的四位实力大腕(石广智、冯建国、梅生、陈小波),携价值二十万元始无前例的巨额奖品,作为明年杂志社五十年大庆的预演,“海派群英会,影像嘉年华,上海擂台赛”在沪擂响战鼓。经过五天激战,上海本土影友陈怡刚最终笑傲群雄,纵观五天比赛,记者感觉,“海派摄影”的开放性与城市意识仍然是其精神主导与创作源泉。
擂台赛成就大众创举
创举1、首次以擂台赛的形式,连续五天在同一城市举办摄影竞赛;
创举2、擂台赛分设个人与团体奖,积分累计,每日公告排行榜;
创举3、16个品牌厂商参与,活动奖品高达20万元;
创举4、参与活动人数达千余人次、参评作品达万余幅次;
创举5、每天网络播报。
擂台比赛爆棚多
《大众摄影》上海擂台赛,四场分赛外加一场决赛,那是场场爆满。
首场在中亚饭店的比赛,参与的影友就超过了300人,参评的作品更是史无前例的达到了3000多幅!这个数字令在场的《大众摄影》工作人员又惊又喜。第二场浦东新区梅园社区文化中心的多媒体大厅更是连阶梯上都坐满了人,第三场交通大学仍然热烈异常。到了10月20日,周六,第四场静安区文化馆一站,参与人数达到了顶峰,能容纳三百多人的大厅,因为众多影友的到来热闹异常,在“秋尽江南草木凋”的天气里,工作人员却不得不央求场地师傅帮忙把冷气打开。
擂台奖品数量多
一本杂志的一场影友联谊比赛有多达20万元的奖品,可谓是开创了中国摄影界的先河。
在这次活动中,因为个别影友实力突出,几乎场场获奖,最后竟有影友提出“奖品太多拿不动”的“怪话”,还有的影友接连获了好几个相同的奖,因为奖品重复而和工作人员“蘑菇”半晌希望更换??
擂台影友跟班多
在这次长达五天的擂台赛里有不少《大众摄影》的铁杆影友从第一场一直跟到最后一场,场场不落。更有来自北京的《大众摄影》超级粉丝周志元老先生,从北京一直跟到我们这次活动结束,虽然老先生没有获什么奖,但这份情谊真让我们感动。其实不仅有像周老先生的影友让工作人员感动莫名,更有远道赶来支持我们活动的外地影友,比如有浙江杭州的《都市快报》摄影部、有浙江宁波的摄影组织,还有更远来自江苏、内蒙古、安徽的影友,也许这些外地来的朋友恰巧在上海出差前来捧场吧,但这份深情令我们动容。许多影友看到现场大众摄影杂志社的工作人员忙碌疲惫的身影都会主动上前要求充当志愿者。影友的一句话也许算不得什么,但在我们的心里却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励。
擂台颁奖创意多
最后一场总决赛,本刊创造性地模仿奥斯卡的颁奖顺序,依次从团体一等奖和个人一等奖颁到个人优秀奖,“倒序”的模式,颠覆了所有摄影颁奖的顺序。由于擂台赛采取积分制,即使你当天力拔头筹,但也未必能笑到最后。在最后的大奖揭晓时,《大众摄影》又玩了个绝的,把获奖者的名单放在一个密封的信封里,由颁奖嘉宾现场揭晓,调足了大家的胃口。在大奖揭晓后,某位信心满怀,大奖佳能D40志在必得的影友在最后一局大意失荆州,事后后悔不迭。这就是积分制的变数,也正是这种变数,方引得各方影友的关注。活动结束后,不少外地影协的朋友争抢着希望《大众摄影》将这一比赛形式搬到他们那里去。
五天的时间很短,但是我们的收获却颇丰。“海派摄影”是我国摄影界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这次来沪做活动,不仅让杂志近距离的接触到“海派摄影”,更见识到“海派摄影”的力量,祝愿上海摄影人、全国摄影人越来越好。
个人积分排行榜
陈怡刚 一等奖+二等奖 64
陈瑞元 二等奖+优秀奖 60
谢人德 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 42
沈敏觉 二等奖 42
李晓红 二等奖+优秀奖 37
团体积分排行榜
上海徐汇区摄影协会一星 216
浙江宁波 BL101 94
上海广角都市精英队 67
浙江杭州都市快报 56
浙江瑞安市摄影家协会 43
第一场上海影友热情支持的场面
导读:
擂台精英
擂台赛获奖作品选登
擂台成就大众创举
关键词:上海
5天、5场、10000余幅作品、1000余人次、20万元奖品
上海文化被世人称为“海派文化”,上海摄影也自然就成为“海派摄影”。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北河盟、天马摄影沙龙等民间团体摄影力量为主的“海派摄影”就以其开放、创新、多元、精致的特点,在中国摄影界独树一帜。
随着1992年的春风,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阿拉的语体中,混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方言,和全世界不同国度的语种,使多元开放的上海更加富有了活力。这种多种族文化的融入对“海派摄影”有什么影响吗?如今的“海派摄影”呈现什么样的状态呢?
带着这些思考,2007年10月17日至21日,作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摄影专业杂志,《大众摄影》邀十六家厂商和中国摄影界的四位实力大腕(石广智、冯建国、梅生、陈小波),携价值二十万元始无前例的巨额奖品,作为明年杂志社五十年大庆的预演,“海派群英会,影像嘉年华,上海擂台赛”在沪擂响战鼓。经过五天激战,上海本土影友陈怡刚最终笑傲群雄,纵观五天比赛,记者感觉,“海派摄影”的开放性与城市意识仍然是其精神主导与创作源泉。
擂台赛成就大众创举
创举1、首次以擂台赛的形式,连续五天在同一城市举办摄影竞赛;
创举2、擂台赛分设个人与团体奖,积分累计,每日公告排行榜;
创举3、16个品牌厂商参与,活动奖品高达20万元;
创举4、参与活动人数达千余人次、参评作品达万余幅次;
创举5、每天网络播报。
擂台比赛爆棚多
《大众摄影》上海擂台赛,四场分赛外加一场决赛,那是场场爆满。
首场在中亚饭店的比赛,参与的影友就超过了300人,参评的作品更是史无前例的达到了3000多幅!这个数字令在场的《大众摄影》工作人员又惊又喜。第二场浦东新区梅园社区文化中心的多媒体大厅更是连阶梯上都坐满了人,第三场交通大学仍然热烈异常。到了10月20日,周六,第四场静安区文化馆一站,参与人数达到了顶峰,能容纳三百多人的大厅,因为众多影友的到来热闹异常,在“秋尽江南草木凋”的天气里,工作人员却不得不央求场地师傅帮忙把冷气打开。
擂台奖品数量多
一本杂志的一场影友联谊比赛有多达20万元的奖品,可谓是开创了中国摄影界的先河。
在这次活动中,因为个别影友实力突出,几乎场场获奖,最后竟有影友提出“奖品太多拿不动”的“怪话”,还有的影友接连获了好几个相同的奖,因为奖品重复而和工作人员“蘑菇”半晌希望更换??
擂台影友跟班多
在这次长达五天的擂台赛里有不少《大众摄影》的铁杆影友从第一场一直跟到最后一场,场场不落。更有来自北京的《大众摄影》超级粉丝周志元老先生,从北京一直跟到我们这次活动结束,虽然老先生没有获什么奖,但这份情谊真让我们感动。其实不仅有像周老先生的影友让工作人员感动莫名,更有远道赶来支持我们活动的外地影友,比如有浙江杭州的《都市快报》摄影部、有浙江宁波的摄影组织,还有更远来自江苏、内蒙古、安徽的影友,也许这些外地来的朋友恰巧在上海出差前来捧场吧,但这份深情令我们动容。许多影友看到现场大众摄影杂志社的工作人员忙碌疲惫的身影都会主动上前要求充当志愿者。影友的一句话也许算不得什么,但在我们的心里却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励。
擂台颁奖创意多
最后一场总决赛,本刊创造性地模仿奥斯卡的颁奖顺序,依次从团体一等奖和个人一等奖颁到个人优秀奖,“倒序”的模式,颠覆了所有摄影颁奖的顺序。由于擂台赛采取积分制,即使你当天力拔头筹,但也未必能笑到最后。在最后的大奖揭晓时,《大众摄影》又玩了个绝的,把获奖者的名单放在一个密封的信封里,由颁奖嘉宾现场揭晓,调足了大家的胃口。在大奖揭晓后,某位信心满怀,大奖佳能D40志在必得的影友在最后一局大意失荆州,事后后悔不迭。这就是积分制的变数,也正是这种变数,方引得各方影友的关注。活动结束后,不少外地影协的朋友争抢着希望《大众摄影》将这一比赛形式搬到他们那里去。
五天的时间很短,但是我们的收获却颇丰。“海派摄影”是我国摄影界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这次来沪做活动,不仅让杂志近距离的接触到“海派摄影”,更见识到“海派摄影”的力量,祝愿上海摄影人、全国摄影人越来越好。
个人积分排行榜
陈怡刚 一等奖+二等奖 64
陈瑞元 二等奖+优秀奖 60
谢人德 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 42
沈敏觉 二等奖 42
李晓红 二等奖+优秀奖 37
团体积分排行榜
上海徐汇区摄影协会一星 216
浙江宁波 BL101 94
上海广角都市精英队 67
浙江杭州都市快报 56
浙江瑞安市摄影家协会 43
第一场上海影友热情支持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