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英美文学中的哥特式经典小说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udou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英美文学中哥特式小说为主要研究内容,在介绍哥特式小说发展历史的基础之上,着重从五个方面分析哥特式小说的特点,并进一步诠释英美文学中的哥特式小说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英美文学 哥特式小说 经典作品
  一、英美文学中的哥特式小说
  哥特式相关内容往往呈现出一种幽灵般的气氛,让人有压迫感。因此,与哥特式风格有关的东西一般不为主流所接受,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8世纪后期霍勒斯·沃波尔的《奥特兰托城堡》的出版。这部作品是西方第一部哥特式小说。在这段时期,哥特式小说的创作通常会选择很少有人涉足的荒野和城堡等场景,而故事往往是以超人力的惊险、暴力和人性化图像为基础的。在其他不同类型作家的不断完善和宣传下,哥特式小说逐渐成为文学作品的主流。19世纪初,以查尔斯·狄更斯为代表的一些作家出现在英国文坛,深化了哥特式小说的内涵和特征。例如狄更斯通过使用哥特式技巧为人们创作出一系列具有现代文学特点的小说,为哥特式小说注入新的活力。隨后,哥特式小说主要在美国发展。美国哥特式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有埃德加·爱伦·坡和纳撒尼尔·霍桑。哥特式小说在19世纪后期的主要特点是增加了对帝国主义的批判以及与其他文化的碰撞。在20世纪,美国黑人作家是这一时期哥特式作家的主力军。这对非洲裔美国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压力有很大影响。此外,由于当时世界大战造成了人们心灵的严重创伤,技术的快速发展引发社会恐慌。因此,哥特式小说在这一时期的焦点就是通过这种批评,让人们形成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正确认识,并将其限制在道德许可的范围内。总的来说,哥特式小说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作家会以当时的社会环境、背景以及人民的生活为依据,重新创作哥特式小说,为哥特式小说注入新的血液。
  二、哥特式小说的特点
  哥特式文学基于超自然力量和超人力量。偏远、荒凉和神秘的环境往往是它的写作基础,小说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来警示世界,通过暗示社会不公正和人性的黑暗面来批判社会,深受广大作家的喜爱。
  (一)神秘的故事背景
  哥特式小说的故事背景往往具有这样的特点:通常发生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例如在一些黑暗角落的城堡中,在地牢或阁楼里。当故事发生时,经常会有预先的内容,比如恶劣的天气条件,带有月光的黑夜,光的瞬间,等等。例如在《呼啸山庄》故事发生的地方,那里没有树,风吹了很多年,多雨和多雪的天气比较常见,很难看到几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大多数房屋都是用干石砌成的。贫穷的生活条件通常让人难以承受,石砌房屋让人们从心底感到凉意。另外从小说的整体角度来看,故事的发展也与故事中所描述的地点的天气密切相关,每个重大事件都伴随着哥特式的气象仪式,小说中的“呼啸”一词也来自恶劣的天气条件,同时也预示着会有坏事发生,再加上荒野的生活环境,增加了故事背景的神秘感。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不可思议的事件都会让人们认为这是超自然力量带来的。
  小说中,作者花费了大量时间介绍村外的环境,如村外荒野、植被稀疏的土地等等。从普通人的观点来看,任何难以理解的、奇怪的事情似乎都应该发生在一个无人居住的地方,这更加烘托出了小说的氛围。在建筑物的选择上,作者采用的是城堡。城堡往往给人一种压迫感,而城堡越是历史悠久,经历过的故事便会越多,那种幽深的神秘感便会越强。这与哥特式小说的主要背景完美结合。
  (二)悬疑性的故事情节
  在哥特式小说的剧情中,经常会制造恐怖气氛或荒谬的情境。读这样的小说时,读者会依靠自己的猜测来分析作者想说什么,往往是刚刚解决一个难题,下一个问题再次出现。在《简·爱》这部作品中,作者在描述主角的成长过程时使用了悬念式的表达方式。在主线叙述中,增加了一个报复的情节,即来自里德太太的报复。英格拉姆小姐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爱情,采用了一系列的方法;罗切斯特对财产的疯狂以及真爱的追求,试图杀死人。作者对这些暴力现象的描述,暗示当时社会部分不为生活所累的人物却有着难以被人接受的人格。
  (三)超自然现象的描述
  哥特式小说的一大特色是超自然现象,以描述鬼魂、幽灵和超人力量为重点,利用各种鬼怪的描述以及奇异的情感体验来反思和批判人类社会的丑陋。在哥特式小说中,作者都会使用大量超自然现象的描述,用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在小说《呼啸山庄》中我们可以看到,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是非常相爱的情侣。虽然他们恋爱了,但他们的余生却不能在一起,受尽了折磨,精神几乎崩溃。在这种情况下,希刺克厉夫利用“呼啸山庄”的这个背景导演了一系列恐怖事件,最终使他受到良心谴责并后悔不已。相关内容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描述这些内容的主要目的是表达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满,同时这些内容也与作者自身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
  (四)爱恨情仇的主题
  哥特式小说作品中的主题定位大都集中在爱与恨、因果循环这两个方面。就因果循环这一主题创作而言,体现善良的精神就是小说的主题。爱情与仇恨主题的小说中,往往会出现美丽的女主人公或是一个神秘家族的继承人。以马修·刘易斯的小说《僧侣》为例,在这部小说中,僧侣安布罗斯有着良好的修养、完美的社会背景和良好的声誉,但在他受到诱惑后,拥有了一种膨胀的欲望,对漂亮女子入安东尼娅施暴并将其杀死。这部小说表达了现实社会中善恶的冲突。
  (五)畸形的人物形象
  在哥特式小说中,主人公的形象常常会被扭曲,或者是由于社会压迫接近被扭曲,他们经常做出超越价值观的行为,主要目的不外乎被情感驱动或蒙蔽。哥特式小说的作者选择这些人物的目的一方面是对社会现实黑暗面的抱怨,另一方面是释放自己内心的情绪。
  三、英美文学中的哥特式小说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在哥特式小说还未出现以前,大多英国文学作品的内容多以《圣经》为中心,宣扬基督教的繁荣,对上帝进行赞美等。随着哥特式文学的不断发展,相关文学作品的主题慢慢趋向平民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小说提供了相关背景和生活环境,从而更加真实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这些作品也使人们更直接地理解文学创作的主题,并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理解当下的社会现实。美国文学中的哥特式小说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描写极具真实性,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现实的社会环境。哥特式小说为美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平台。
  四、结语
  哥特式小说主要通过对于超越人类力量的现象,对道德绝望和人际关系丧失的另类描述来批判人性和社会。通过对哥特式小说经典作品的剖析可以看出,其发展过程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特征却因时代、国家和作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小说的精髓要义却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
  参考文献:
  [1]张云军.英国文学中的哥特式因素与哥特式小说[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8).
  [2]黄禄善.哥特身份和哥特式复兴——英国哥特式小说的“哥特式”探源[J]. 外国文学研究,2008(02).
  [3]霍书海.从《呼啸山庄》与《简·爱》赏析哥特式小说风格[J].山东社会科学,2015(12).
  [4]何木英.荒漠中的恐怖——评美国现当代哥特式小说的主题思想[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4).
  [5]李伟昉.西方哥特式小说的经典之作——论马修·刘易斯的《修道士》[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5).
  (作者简介:李瑛,女,硕士研究生,平顶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外语教学论)(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摘要:村上春树的《眠》讲述了日本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妇连续17天“失眠”的离奇故事。本文拟从分析小说主人公“失眠”前与“失眠”后的行为、情感变化入手,来明确小说主题及其深层内涵。  关键词:村上春树 失眠 自我主体意识 孤独  一、引言  《眠》是村上春树于1989年春天完成的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日本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妇连续17天无法入眠的故事,以第一人称“我”为故事的主要视角展开叙述。“我”拥有开牙科
期刊
摘要:一个城市具有良好的形象不仅能折射出这个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还能形成一种凝聚力和辐射力,成为扩大对外交往、吸引投资与游人的“金字招牌”,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资源。本文以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切入点,阐述了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的建议,旨在引起人们对音乐功用性的关注。  关键词:文明城市 文化品质 音乐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文化品牌作为一种“软实力”,已逐渐显示出其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城市之所以区
期刊
摘要: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7年3月1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实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文化馆在内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发展带来了巨大变革。  关键词:“互联网+” 数字文化馆 平台建设  2015年3月,“互联网+”行动计划首次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成为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在“互联网+”时代潮流下,催生出了“互联
期刊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全面推进文化建设的同时,要更加充分地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享受文化建设成果,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一定要牢牢把握“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本文以刘老庄镇群众文化工作为例,对如何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提出了几点发展策略。  关键词:群众文化 问题 对策 刘老庄镇  党的十九大以来,
期刊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本文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涵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建设特征,包括标准化特征、均等化特征、大众化特征和信息化特征等。  关键词:現代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 内涵与特征  日益增长的居民文化需求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换代提出了具体要求,党中央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并在相关文件中作出了具体指示。近
期刊
池州同学聚会有感  春分时节杨柳青,  同学乘车将欲行。  借问地點何所在?  群主遥指杏花村。  四十年后相聚  飞来峰下,双瞻阁旁,灰瓦白墙。  携来百侣此游,相见不识,笑问客来自何方?  忆上课铃声,物质意识,函数对数,分子压强。  运动场上,神采飞扬,风华正茂好时光。  转瞬四十载,满腹话语欢。  唯惋惜,我照明家义,痛失缱绻。  今夜共饮杯,来年再聚火山岩。
期刊
火焰  天已渐亮  百灵鸟的火焰  燃烧在相思山  漫延灵台  柳叶收卷  青石板的余烟  飘得高远  黄昏的枫叶  轰轰烈烈的红  如火把的节日  没有火柴  不须问太阳,来  还是不来  碎片  在我无意识的荒原  有一个苍白的陷阱  巨大,隐秘,无人知晓  每晚在这里跌倒一次  抚伤醒来  眼睛充血  被晨光愈合  我寻遍所有的角落  看每一处文明的篝火  却不知怎样弥补这个过错  我不曾呼
期刊
回了趟老家  阳光蒲扇一样地打开  回家的路开满鲜花  一只五音不全的鸟  恬不知耻地歌唱  好像是我的兄弟  前年的小树很高了  超过了我和我的想象  随手摘一根细枝  汁液就会染绿手指  清香扑鼻,经久不散  老房子拆除了  也拆走了袅袅炊烟  老井里灌满了沙石  成了另一种牢固的水  封死了很多兒时的影子  有熟悉的面孔迎面而来  又擦肩而过,她家没拆  和我家只隔一条小河  我认识她和她肩
期刊
沁园春·抒怀  秋日京城,叠翠流金,层林落黄。  迎中华盛会,亿民激跃;  银镰阔斧,万国垂昂。  塞北欢歌,江南劲舞。  澎湃豪情遍九疆。  聚民意,凭中央指引,稳步翱翔。  龙舟舵手开航。新帆启、军民齐力忙。  布古今丝路,东西锦道。  永承博爱,源远流长。  不忘初心,谨遵使命,众意扬辉续华章。  大踏步,看东方人物,丹凤朝阳。  赞公主岭玉米乡  千里松辽水,匀滋万户田。  风香金米粒,雨
期刊
望终南山  自古名山多隐士,  半为君子半为贪。  荒郊残庙青灯下,  检视平生论苦甘。  过香积寺  古寺清幽净土基,  拜山朝廟忆王诗。  松青泉咽开元日,  斗转星移似弈棋。  马嵬坡怀古  君王情薄遗长恨,  不念春游夜半人。  若料马嵬身死日,  未知肯否逐宫尘。  作者简介:丁永杰,西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责任编辑 刘冬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