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如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如何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及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仍然是摆在理论面前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城乡差距;城乡一体化;实现路径
Abstract: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s our country economy and social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need to solve the priority, and how to realize the balanced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how to realize "work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led the country by city" and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still in front of the theory significance.
Key Words: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Realize path
中圖分类号:F29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城乡一体化的内涵
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在一定区域内,以广泛尊重城乡居民的发展权为前提,在城乡制度创新和制度运行协调的基础上,通过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和配置,充分发挥城市和乡村各自的优势和作用,使城市和乡村在社会经济、思想意识、生活水平等方面广泛融合,形成相互依托、以城带乡、以乡促城,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城乡关系,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协调发展,从而达到城乡共享现代文明的过程。
二、城乡差距的成因分析
1.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我国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但是发展重工业所需的资本投入要远远高于发展消费资料生产工业的投入,尽管我国相关历史资料中并没有关于农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移的具体数额,但是根据现代学者的估算,同按现行价格计算的工农业产值进行比较,得出了价格背离各自价值的幅度,如表2-1所示
表2-1: 1952-2010年间主要年份剪刀差分析表
2.户籍制度的影响
户籍制度将居民与其居住地的关系固定化,限制公民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成为造成城乡隔离现象的直接原因。长期的城乡隔离造成了生产要素的单向流动,即城市将自己的毛细血管插进农村,吸走农村的人力、资源、土地,而户籍制度又使大量人口滞留在农村,不利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尽管近年来农民进城打工已经普遍化,但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无法和城市居民一样平等就业、平等地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出现了城市化进程落后于工业化进程的奇特现象,如表2-2所示
表2-2: 2001-2010年间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对比表
3.财政、税收、金融政策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历史形成的城市偏向政策虽然有所调整,但城市偏向意识仍然严重,在公共财政对农业支出方面尤为突出。在2006年正式取消农业税之前,我国曾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向农民征收农业税的国家之一,农业税和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一样,也曾经是我国向工业转移农业剩余的重要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讲,农业税曾经也是压在广大农民身上的一个沉重负担。此外,在国家财政对农业投入不足同时,我国正规的金融服务在城乡间也存在重大差距,可以说征收农业税,农民贷款难等问题直接导致了农业发展资金的匿乏,成为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
图2-1:农业税占农业产值比重、农业产值占GDP比重与农业支出占财政总
支出比重的趋势图
从图2-1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对农业的税收偏重,而对于农业的投入过低。1978-2002年,我国农业税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从改革开放初的2%左右上升到了2002年的4%。虽然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在持续下降,但国家财政支出对农业投入的比重也从1978年的13.43%下降到2002年的7.17%,始终与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存在较大差距。
三、城乡一体化的路径选择
1.依托新型工业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与传统工业化相比,新型工业化主要表现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以新型工业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提升乡镇企业的负面影响,民营企业的技术含量及管理水平,从而降低物耗,加速农村工业化的步伐,拓展并稳固广大农民的非农收入。新型工业化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网络远程教育,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另外,推动高新技术向农业的全面渗透,使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具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从而大幅度提升农业科技整体水平。
2.依托农业产业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要使农产品经过绿色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物流化营销、放心化消费,实现农产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置换,完成从商品到货币的转化,从而最终实现农业产业化。因此,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一是要推动农村土地的依法有序流转,促进土地的规模化经营,这样既便于农业机械化大生产的推广,又有利于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二是要搞好农产品深加工,使农业生产链条延伸到第二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三是要注重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培育,使农产品的营销融入到现代物流体系,让农村千家万户的农产品汇聚成强大的物流、商流,渗透到国内外的大市场。四是要大力发展以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环保教育、餐饮娱乐为特色的农村旅游业,使农民可以参与到第三产业的利润分享,从而模糊城乡边界,促进城乡融合。
3.依托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是小城镇和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的有机结合体,它以农村工业化为产业基础,通过延长农业产业化链条来增加居民收入。围绕大中小城市发展卫星城镇,不仅可以更好的承接大中小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而且可以通过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拓展农民就业渠道。通过统一的科学规划,促进土地成规模、农民进城镇、企业进园区,既能节约了土地,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又能完善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降低交易成本。所以,新型城镇化是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城乡共享现代文明的重要途径。
四、结语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个制度创新、变迁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基本动力最初来自农村自发的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经济行为,而后逐渐上升为政府主导的自觉改善城乡关系的政治行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制度供给和创新力度,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框架,同时,要重视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积极提升农村地位,优化农民群众的创业环境,构建起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市民与农民、政府与社会成员良好互动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黄坤明.《城乡一体化路径演讲研究:民本自发与政府自觉》[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王景新,李长江,曹荣庆.《明日中国:走向城乡一体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郭翔宇.《城乡统筹与县域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4]师云.《城乡一体化的路径选择》[J].科技智囊.2009, 3
[5]柳士化.《几代党的领导人城乡一体化思想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城乡差距;城乡一体化;实现路径
Abstract: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s our country economy and social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need to solve the priority, and how to realize the balanced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how to realize "work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led the country by city" and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still in front of the theory significance.
Key Words: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Realize path
中圖分类号:F29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城乡一体化的内涵
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在一定区域内,以广泛尊重城乡居民的发展权为前提,在城乡制度创新和制度运行协调的基础上,通过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和配置,充分发挥城市和乡村各自的优势和作用,使城市和乡村在社会经济、思想意识、生活水平等方面广泛融合,形成相互依托、以城带乡、以乡促城,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城乡关系,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协调发展,从而达到城乡共享现代文明的过程。
二、城乡差距的成因分析
1.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我国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但是发展重工业所需的资本投入要远远高于发展消费资料生产工业的投入,尽管我国相关历史资料中并没有关于农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移的具体数额,但是根据现代学者的估算,同按现行价格计算的工农业产值进行比较,得出了价格背离各自价值的幅度,如表2-1所示
表2-1: 1952-2010年间主要年份剪刀差分析表
2.户籍制度的影响
户籍制度将居民与其居住地的关系固定化,限制公民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成为造成城乡隔离现象的直接原因。长期的城乡隔离造成了生产要素的单向流动,即城市将自己的毛细血管插进农村,吸走农村的人力、资源、土地,而户籍制度又使大量人口滞留在农村,不利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尽管近年来农民进城打工已经普遍化,但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无法和城市居民一样平等就业、平等地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出现了城市化进程落后于工业化进程的奇特现象,如表2-2所示
表2-2: 2001-2010年间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对比表
3.财政、税收、金融政策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历史形成的城市偏向政策虽然有所调整,但城市偏向意识仍然严重,在公共财政对农业支出方面尤为突出。在2006年正式取消农业税之前,我国曾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向农民征收农业税的国家之一,农业税和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一样,也曾经是我国向工业转移农业剩余的重要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讲,农业税曾经也是压在广大农民身上的一个沉重负担。此外,在国家财政对农业投入不足同时,我国正规的金融服务在城乡间也存在重大差距,可以说征收农业税,农民贷款难等问题直接导致了农业发展资金的匿乏,成为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
图2-1:农业税占农业产值比重、农业产值占GDP比重与农业支出占财政总
支出比重的趋势图
从图2-1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对农业的税收偏重,而对于农业的投入过低。1978-2002年,我国农业税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从改革开放初的2%左右上升到了2002年的4%。虽然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在持续下降,但国家财政支出对农业投入的比重也从1978年的13.43%下降到2002年的7.17%,始终与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存在较大差距。
三、城乡一体化的路径选择
1.依托新型工业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与传统工业化相比,新型工业化主要表现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以新型工业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提升乡镇企业的负面影响,民营企业的技术含量及管理水平,从而降低物耗,加速农村工业化的步伐,拓展并稳固广大农民的非农收入。新型工业化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网络远程教育,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另外,推动高新技术向农业的全面渗透,使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具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从而大幅度提升农业科技整体水平。
2.依托农业产业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要使农产品经过绿色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物流化营销、放心化消费,实现农产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置换,完成从商品到货币的转化,从而最终实现农业产业化。因此,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一是要推动农村土地的依法有序流转,促进土地的规模化经营,这样既便于农业机械化大生产的推广,又有利于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二是要搞好农产品深加工,使农业生产链条延伸到第二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三是要注重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培育,使农产品的营销融入到现代物流体系,让农村千家万户的农产品汇聚成强大的物流、商流,渗透到国内外的大市场。四是要大力发展以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环保教育、餐饮娱乐为特色的农村旅游业,使农民可以参与到第三产业的利润分享,从而模糊城乡边界,促进城乡融合。
3.依托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是小城镇和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的有机结合体,它以农村工业化为产业基础,通过延长农业产业化链条来增加居民收入。围绕大中小城市发展卫星城镇,不仅可以更好的承接大中小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而且可以通过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拓展农民就业渠道。通过统一的科学规划,促进土地成规模、农民进城镇、企业进园区,既能节约了土地,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又能完善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降低交易成本。所以,新型城镇化是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城乡共享现代文明的重要途径。
四、结语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个制度创新、变迁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基本动力最初来自农村自发的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经济行为,而后逐渐上升为政府主导的自觉改善城乡关系的政治行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制度供给和创新力度,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框架,同时,要重视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积极提升农村地位,优化农民群众的创业环境,构建起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市民与农民、政府与社会成员良好互动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黄坤明.《城乡一体化路径演讲研究:民本自发与政府自觉》[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王景新,李长江,曹荣庆.《明日中国:走向城乡一体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郭翔宇.《城乡统筹与县域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4]师云.《城乡一体化的路径选择》[J].科技智囊.2009, 3
[5]柳士化.《几代党的领导人城乡一体化思想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