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有一篇报道,题目是《我很优秀,但我并不快乐》,报道中的小女孩是一个既懂事、乖巧,学习又非常优秀的小女孩。在家里亲朋长辈把她视为自己孩子学习的榜样,在学校里老师把她视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她生活在别人的赞扬中。也许这样的孩子正是我们家长、教师所极力追求的。但小女孩并不快乐,她说,如果坦诚地说,我真想像其他孩子那样毫无顾忌地玩耍,像其他孩子那样撒娇、不听话、随心所欲,而不是每天被套上“好孩子”的枷锁让自己透不过气来,在父母、老师的暗示里戴着面具生活。
的确,在日常的教育中我们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忽略了孩子稚嫩的心灵,忽略了孩子毕竟还是孩子,更多的时候我们把自己的想法或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强加到了孩子的身上。这尚且算是可以理解吧,但如果我们再把这些加以爱的名义,无疑将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例如家中来了客人,我们会对孩子说:“要懂礼貌,要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客人来时要迎接,要给客人端茶倒水,客人走时要出门相送,不能当着客人的面吃客人带的食物……”第一次教孩子懂得礼貌似乎很正常,但如果孩子已经知道了这些之后,自己也能做到了,家长还每次都不厌其烦地说,再加之以亲戚朋友都说“你是懂事的孩子,我相信你会做得很好的。”孩子就会觉得,他始终是在你的操控之下,机械地去做,只为了能与你加之于他的所谓的好孩子相匹配,这就会成为他的负担。是你强加给他的爱的负担,而不是出自本心的行为了。
再比如在学习上,我们经常会看到家长这样教育孩子:你看为了你,我们努力挣钱,让你吃得好,穿得好。帮你请家教,给你买辅导书、点读机,假期给你报班,买钢琴,让你练舞蹈,我们这么辛苦不都是为了你吗?你不好好学习,对得起我们吗?如此一番数落,弄得孩子好像觉得自己哪方面表现不好了还真对不住自己的父母了。调皮的孩子可能过后就算了,可乖巧的孩子长此以往就会背上沉重的负担。久而久之就会在父母锁定的特定轨道中运行,多了几分大人的意味,却少了孩子本来应该有的天真与率直。他在父母和亲戚朋友的赞美声中,违心地隐藏起孩子的本性,努力成长为父母老师所期盼的听话的小大人。从此孩子戴上父母一手打造的爱的枷锁,背负起父母所赐予的爱的负担,在不属于自己的道路上蹒跚前行,因此才有了前面的《我很优秀,但我并不快乐》。
花有花的绚烂,果有果的芬芳,我们想让孩子幸福,但孩子毕竟不是我们,我们精心设计的人生轨迹未必适合孩子,我们也有过童年,想想我们的童年,你就会明白孩子。放开手,敞开心扉,不以爱的名义,让孩子轻松、自由地飞翔,寻找属于他们应该有的那片天空!
的确,在日常的教育中我们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忽略了孩子稚嫩的心灵,忽略了孩子毕竟还是孩子,更多的时候我们把自己的想法或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强加到了孩子的身上。这尚且算是可以理解吧,但如果我们再把这些加以爱的名义,无疑将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例如家中来了客人,我们会对孩子说:“要懂礼貌,要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客人来时要迎接,要给客人端茶倒水,客人走时要出门相送,不能当着客人的面吃客人带的食物……”第一次教孩子懂得礼貌似乎很正常,但如果孩子已经知道了这些之后,自己也能做到了,家长还每次都不厌其烦地说,再加之以亲戚朋友都说“你是懂事的孩子,我相信你会做得很好的。”孩子就会觉得,他始终是在你的操控之下,机械地去做,只为了能与你加之于他的所谓的好孩子相匹配,这就会成为他的负担。是你强加给他的爱的负担,而不是出自本心的行为了。
再比如在学习上,我们经常会看到家长这样教育孩子:你看为了你,我们努力挣钱,让你吃得好,穿得好。帮你请家教,给你买辅导书、点读机,假期给你报班,买钢琴,让你练舞蹈,我们这么辛苦不都是为了你吗?你不好好学习,对得起我们吗?如此一番数落,弄得孩子好像觉得自己哪方面表现不好了还真对不住自己的父母了。调皮的孩子可能过后就算了,可乖巧的孩子长此以往就会背上沉重的负担。久而久之就会在父母锁定的特定轨道中运行,多了几分大人的意味,却少了孩子本来应该有的天真与率直。他在父母和亲戚朋友的赞美声中,违心地隐藏起孩子的本性,努力成长为父母老师所期盼的听话的小大人。从此孩子戴上父母一手打造的爱的枷锁,背负起父母所赐予的爱的负担,在不属于自己的道路上蹒跚前行,因此才有了前面的《我很优秀,但我并不快乐》。
花有花的绚烂,果有果的芬芳,我们想让孩子幸福,但孩子毕竟不是我们,我们精心设计的人生轨迹未必适合孩子,我们也有过童年,想想我们的童年,你就会明白孩子。放开手,敞开心扉,不以爱的名义,让孩子轻松、自由地飞翔,寻找属于他们应该有的那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