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京自然博物馆水生生物馆中,有一个特别的鱼缸引得无数游客惊叹并且拍照留念。这个圆柱形鱼缸有一人多高,360度无死角全景展示,可以从任何角度观赏到缸中的鱼儿。鱼缸底部铺着满满的白色珊瑚沙,点缀着几块造型各异的珊瑚石,色彩斑斓的观赏鱼穿梭其中,不知情的游客还以为这是一个缩微的海底世界。其实,这些漂亮的鱼儿来自非洲大陆的马拉维湖,被称为“马湖慈鲷”,是地地道道的淡水鱼。
这些马湖慈鲷2013年来到北京自然博物馆,自从它们在这里定居,就成了水族馆里的明星,每天要和无数的小朋友合影留念。然而在2015年的某一天早上,正在巡视展厅的饲养员发现了这缸马湖慈鲷发生了一些奇怪的变化:一条头部发黄、周身泛着浅蓝色金属光泽的马湖慈鲷鱼正在池底剧烈地颤动身体,停一会儿后又继续颤动。这种奇怪的现象让饲养员摸不着头脑,难道是得病了?似乎以前从来没有养过这种花色的鱼。再一看,缸底原本平整的珊瑚沙居然变得凹凸不平,这些沙到底是被谁弄得坑坑洼洼呢?除此以外,缸里的气氛似乎也有些变化,原本和平相处的鱼儿们,出现了追逐撕咬的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原先的“好脾气”变得暴躁起来了呢?这些疑惑还未解决,让人更加·惊奇的事情发生了。
一天早上,当饲养员观察缸中的情况时,一道细小的亮黄色影子在珊瑚石中闪动了一下,很快消失不见。这引起了饲养员的注意,随即在珊瑚石缝隙中仔细搜寻。意外的发现让人眼前一亮,居然是一条体长不足2厘米的小鱼苗!这个小家伙胆怯地藏匿在珊瑚石缝隙中,谨慎地观察着外边的世界,稍有动静便瞬间扭头钻到石缝深处,过一会儿发觉没有危险才慢慢探出身子来。几天之内,便有数条小鱼苗陆续被发现。它们有时候全都藏匿在石缝中,半天也找不见个鱼影,有时候一下能看见好几条同时现身。原来,之前接连出现的奇怪现象都是这些小家伙诞生的前兆。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先前的疑惑变得明朗起来:马湖慈鲷搬入新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迎来了繁殖季节,雄性马湖慈鲷的体色会变得与雌鱼截然不同,泛着金属光泽。强壮的雄鱼凭借武力占领地盘并挖掘产巢。它们不辞辛苦地用嘴一粒一粒地将珊瑚沙叼出巢外,经过数天的劳作,一个深约10厘米,直径约25厘米的产巢便宣告完工。这个类似于陨石坑的产巢就是它们精心守护、孕育后代的家。产巢挖好之后,雄鱼便会寸步不离地坚守这个阵地,一旦有侵略者胆敢靠近,它们就会冲上去追逐撕咬,将之赶跑。雄鱼会不时来回游动展现自己艳丽的体色,吸引异性前来配对,如果有情投意合的异性靠近,那么这一对情侣就会相伴绕着产巢来回游动,不久雌鱼产下细小的卵粒,接着雄鱼游到卵粒上方剧烈地震颤身体释放精液给卵粒授精。授精完成后鱼妈妈会将受精卵含入口中孵化,在此期间不吃任何东西,直到鱼宝宝们能独立地生活。
这种奇特的“口孵”行为的形成,与马湖慈鲷的原始生存环境有关。在非洲马拉维湖里,水域环境相当复杂,不仅时刻面临各种掠食者的威胁,还有形形色色的同种慈鲷相互竞争,鱼妈妈为了避免鱼宝宝受到外来的伤害,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口孵护卵的行为,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今年,又一批马湖慈鲷宝宝出生了,这些“三代同堂”的马湖慈鲷已经成为水生生物馆的一大亮点,不少游客来到水族馆都想一睹新生鱼宝宝的真容。我们期待着这些马湖慈鲷能够喜欢北京自然博物馆这个新家,并在这里一代代地繁衍生息下去。
这些马湖慈鲷2013年来到北京自然博物馆,自从它们在这里定居,就成了水族馆里的明星,每天要和无数的小朋友合影留念。然而在2015年的某一天早上,正在巡视展厅的饲养员发现了这缸马湖慈鲷发生了一些奇怪的变化:一条头部发黄、周身泛着浅蓝色金属光泽的马湖慈鲷鱼正在池底剧烈地颤动身体,停一会儿后又继续颤动。这种奇怪的现象让饲养员摸不着头脑,难道是得病了?似乎以前从来没有养过这种花色的鱼。再一看,缸底原本平整的珊瑚沙居然变得凹凸不平,这些沙到底是被谁弄得坑坑洼洼呢?除此以外,缸里的气氛似乎也有些变化,原本和平相处的鱼儿们,出现了追逐撕咬的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原先的“好脾气”变得暴躁起来了呢?这些疑惑还未解决,让人更加·惊奇的事情发生了。
一天早上,当饲养员观察缸中的情况时,一道细小的亮黄色影子在珊瑚石中闪动了一下,很快消失不见。这引起了饲养员的注意,随即在珊瑚石缝隙中仔细搜寻。意外的发现让人眼前一亮,居然是一条体长不足2厘米的小鱼苗!这个小家伙胆怯地藏匿在珊瑚石缝隙中,谨慎地观察着外边的世界,稍有动静便瞬间扭头钻到石缝深处,过一会儿发觉没有危险才慢慢探出身子来。几天之内,便有数条小鱼苗陆续被发现。它们有时候全都藏匿在石缝中,半天也找不见个鱼影,有时候一下能看见好几条同时现身。原来,之前接连出现的奇怪现象都是这些小家伙诞生的前兆。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先前的疑惑变得明朗起来:马湖慈鲷搬入新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迎来了繁殖季节,雄性马湖慈鲷的体色会变得与雌鱼截然不同,泛着金属光泽。强壮的雄鱼凭借武力占领地盘并挖掘产巢。它们不辞辛苦地用嘴一粒一粒地将珊瑚沙叼出巢外,经过数天的劳作,一个深约10厘米,直径约25厘米的产巢便宣告完工。这个类似于陨石坑的产巢就是它们精心守护、孕育后代的家。产巢挖好之后,雄鱼便会寸步不离地坚守这个阵地,一旦有侵略者胆敢靠近,它们就会冲上去追逐撕咬,将之赶跑。雄鱼会不时来回游动展现自己艳丽的体色,吸引异性前来配对,如果有情投意合的异性靠近,那么这一对情侣就会相伴绕着产巢来回游动,不久雌鱼产下细小的卵粒,接着雄鱼游到卵粒上方剧烈地震颤身体释放精液给卵粒授精。授精完成后鱼妈妈会将受精卵含入口中孵化,在此期间不吃任何东西,直到鱼宝宝们能独立地生活。
这种奇特的“口孵”行为的形成,与马湖慈鲷的原始生存环境有关。在非洲马拉维湖里,水域环境相当复杂,不仅时刻面临各种掠食者的威胁,还有形形色色的同种慈鲷相互竞争,鱼妈妈为了避免鱼宝宝受到外来的伤害,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口孵护卵的行为,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今年,又一批马湖慈鲷宝宝出生了,这些“三代同堂”的马湖慈鲷已经成为水生生物馆的一大亮点,不少游客来到水族馆都想一睹新生鱼宝宝的真容。我们期待着这些马湖慈鲷能够喜欢北京自然博物馆这个新家,并在这里一代代地繁衍生息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