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庄36井区长8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和孔喉特征等进行了深入分析,表明:庄36井区长8储层属低孔—特低孔、特低渗—超低渗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发育粒间孔和溶蚀孔,孔喉结构类型属小孔隙、微细喉道型,其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造成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物性明显好于河道侧翼。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庄36井区 储层
一、沉积背景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整体沉降、坳陷迁移、扭动明显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盆地内部构造简单、地层平缓,中生界石油资源丰富,且主要分布于上三叠系延长组,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油气藏。现今构造形态总体显示为一东翼宽缓,西翼窄陡的不对称大向斜的南北向矩形盆地。盆地边缘断裂褶皱较发育,盆地内部构造相对简单、地层平缓、一般倾角不足1°,局部仅发育幅度较小的鼻状隆起。盆地经历了中晚元古代坳拉谷、早古生代浅海台地、晚古生代近海平原、中生代内陆湖盆和新生代周边断陷五个主要发展演化阶段。其中,中生代内陆湖盆的形成和发育对鄂尔多斯盆地陆相生油和聚集起着重要的作用。上三叠统延长组是一套在内陆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上发育的重要油气储集层。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的沉积演化经历了早期的初始沉降,到加速扩张和最大扩张,再到萎缩,最后湖盆消亡,完成湖盆从发生、发展以至消亡的沉积,构建了多套生、储、盖组合,形成了油气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延长组以三角洲沉积为主,主要发育延长组长1、长2、长4+5、长6、长8及延安组延8、9、10油层组。
二、储层基本特征
1.岩矿特征
1.1岩性特征
根据岩心描述及粒度资料分析,庄36区长8储层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根据9口井岩心分析数据,目的层主要碎屑组分是长石、石英、岩屑。其中长石占31.36%,石英含量占29.82%,岩屑平均含量為28.06%。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其中C8-1和C8-2的岩矿组分有稍有不同,C8-2较C8-1长石含量高,相对更容易形成次生溶孔。但其填隙物对储层物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2填隙物特征
填隙物包括杂基和胶结物。杂基是由细砂岩之间细碎屑物质以及细碎屑颗粒之间的同沉积泥质组成,填隙物以绿泥石、铁方解石和硅质等胶结物为主。
1.3岩石结构特征
颗粒呈次棱状,分选中等~好,结构成熟度中等;石英/(长石+岩屑)为0.26~0.82,平均为0.51,成分成熟度低;胶结类型以孔隙式、加大-孔隙式胶结为主。粒度概率累计曲线有两段式和三段式,其中两段式中发育跳跃组分和悬浮组分,跳跃组分含量约为75%~90%。三段式中的跳跃总体发育两个粒度次总体,两者的斜率稍有差别,但均很陡,说明分选较好,这是由于波浪冲刷回流作用造成的。其中跳跃组分达到85%-90%。
2.物性特征
根据研究区9口井1885个目的层位岩心样品物性分析数据统计来看,孔隙度分布范围0.24-17.04%,主值区间为1%-13%,平均为6.66%;渗透率分布范围0.0048-100.65×10-3μm2,主值区间1-3×10-3μm2。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呈正相关关系,即随着孔隙度的增加,渗透率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表明渗透率的变化主要受孔隙度发育程度的控制,为典型的孔隙型储层。依据石油行业标准,研究区储层为低孔-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图1)。
孔隙度分布直方图 渗透率分布直方图
图1 庄36区孔隙度、渗透率分布直方图
3.储层敏感性特征
粘士矿物是造成砂岩储层伤害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由于粘土矿物的膨胀性质和具有较大比表面积与阳离子交换的性质,油气储层的损害大多与粘土矿物有关。研究区储层中粘土矿物以绿泥石为主,其次为高岭石,含少量的网状粘土。
储层与不匹配的外来流体作用后,储层渗透性往往会变差,会不同程度地损害储层,从而导致产能损失或产量下降。为了保护储层必须充分认识储层,评价储层的敏感性。根据长8油层组储层敏感性统计,研究区储层敏感性较弱。
储层水敏性以中等水敏为主,在现场开发过程中注入液中可不加或者少加防膨剂,避免因防膨剂的加入堵塞喉道。速敏性以弱速敏、中等偏弱速敏为主,表明储层中固体微颗粒较少,可以适当增加注水速度来增产。酸敏性较为复杂,以无-弱酸敏为主,部分还能改善储层,但不宜酸化,原因是绿泥石和铁方解石的存在,盐敏性以中等偏弱盐敏为主。碱敏性中等偏强,故注入水的PH不应过大。
三、结论与认识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8储层是受三角洲沉积控制的砂岩储层,砂体分布微相主要为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富含岩屑、长石,成份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高,使得岩石经历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了较强的压实作用;长8层储集性变化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控制明显,储层厚度大,砂体发育,但砂岩物性与孔隙结构均较差,储层原始物性偏低,压实、胶结和溶蚀作用控制了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储层物性。通过对岩石的物性参数和孔隙结构参数分析认为该区储层属典型的低孔-特低孔、特低渗储集层。
参考文献:
[1]何自新.鄂尔多斯盆地演化与油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92-105.
[2]黄龙,田景春,肖玲,等.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6 砂岩储层特征及评价[J].岩性油气藏,2008,20(1):84-88.
作者简介:谢勰,1990年生,男,长江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油气藏形成与分布。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庄36井区 储层
一、沉积背景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整体沉降、坳陷迁移、扭动明显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盆地内部构造简单、地层平缓,中生界石油资源丰富,且主要分布于上三叠系延长组,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油气藏。现今构造形态总体显示为一东翼宽缓,西翼窄陡的不对称大向斜的南北向矩形盆地。盆地边缘断裂褶皱较发育,盆地内部构造相对简单、地层平缓、一般倾角不足1°,局部仅发育幅度较小的鼻状隆起。盆地经历了中晚元古代坳拉谷、早古生代浅海台地、晚古生代近海平原、中生代内陆湖盆和新生代周边断陷五个主要发展演化阶段。其中,中生代内陆湖盆的形成和发育对鄂尔多斯盆地陆相生油和聚集起着重要的作用。上三叠统延长组是一套在内陆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上发育的重要油气储集层。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的沉积演化经历了早期的初始沉降,到加速扩张和最大扩张,再到萎缩,最后湖盆消亡,完成湖盆从发生、发展以至消亡的沉积,构建了多套生、储、盖组合,形成了油气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延长组以三角洲沉积为主,主要发育延长组长1、长2、长4+5、长6、长8及延安组延8、9、10油层组。
二、储层基本特征
1.岩矿特征
1.1岩性特征
根据岩心描述及粒度资料分析,庄36区长8储层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根据9口井岩心分析数据,目的层主要碎屑组分是长石、石英、岩屑。其中长石占31.36%,石英含量占29.82%,岩屑平均含量為28.06%。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其中C8-1和C8-2的岩矿组分有稍有不同,C8-2较C8-1长石含量高,相对更容易形成次生溶孔。但其填隙物对储层物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2填隙物特征
填隙物包括杂基和胶结物。杂基是由细砂岩之间细碎屑物质以及细碎屑颗粒之间的同沉积泥质组成,填隙物以绿泥石、铁方解石和硅质等胶结物为主。
1.3岩石结构特征
颗粒呈次棱状,分选中等~好,结构成熟度中等;石英/(长石+岩屑)为0.26~0.82,平均为0.51,成分成熟度低;胶结类型以孔隙式、加大-孔隙式胶结为主。粒度概率累计曲线有两段式和三段式,其中两段式中发育跳跃组分和悬浮组分,跳跃组分含量约为75%~90%。三段式中的跳跃总体发育两个粒度次总体,两者的斜率稍有差别,但均很陡,说明分选较好,这是由于波浪冲刷回流作用造成的。其中跳跃组分达到85%-90%。
2.物性特征
根据研究区9口井1885个目的层位岩心样品物性分析数据统计来看,孔隙度分布范围0.24-17.04%,主值区间为1%-13%,平均为6.66%;渗透率分布范围0.0048-100.65×10-3μm2,主值区间1-3×10-3μm2。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呈正相关关系,即随着孔隙度的增加,渗透率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表明渗透率的变化主要受孔隙度发育程度的控制,为典型的孔隙型储层。依据石油行业标准,研究区储层为低孔-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图1)。
孔隙度分布直方图 渗透率分布直方图
图1 庄36区孔隙度、渗透率分布直方图
3.储层敏感性特征
粘士矿物是造成砂岩储层伤害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由于粘土矿物的膨胀性质和具有较大比表面积与阳离子交换的性质,油气储层的损害大多与粘土矿物有关。研究区储层中粘土矿物以绿泥石为主,其次为高岭石,含少量的网状粘土。
储层与不匹配的外来流体作用后,储层渗透性往往会变差,会不同程度地损害储层,从而导致产能损失或产量下降。为了保护储层必须充分认识储层,评价储层的敏感性。根据长8油层组储层敏感性统计,研究区储层敏感性较弱。
储层水敏性以中等水敏为主,在现场开发过程中注入液中可不加或者少加防膨剂,避免因防膨剂的加入堵塞喉道。速敏性以弱速敏、中等偏弱速敏为主,表明储层中固体微颗粒较少,可以适当增加注水速度来增产。酸敏性较为复杂,以无-弱酸敏为主,部分还能改善储层,但不宜酸化,原因是绿泥石和铁方解石的存在,盐敏性以中等偏弱盐敏为主。碱敏性中等偏强,故注入水的PH不应过大。
三、结论与认识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8储层是受三角洲沉积控制的砂岩储层,砂体分布微相主要为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富含岩屑、长石,成份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高,使得岩石经历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了较强的压实作用;长8层储集性变化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控制明显,储层厚度大,砂体发育,但砂岩物性与孔隙结构均较差,储层原始物性偏低,压实、胶结和溶蚀作用控制了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储层物性。通过对岩石的物性参数和孔隙结构参数分析认为该区储层属典型的低孔-特低孔、特低渗储集层。
参考文献:
[1]何自新.鄂尔多斯盆地演化与油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92-105.
[2]黄龙,田景春,肖玲,等.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6 砂岩储层特征及评价[J].岩性油气藏,2008,20(1):84-88.
作者简介:谢勰,1990年生,男,长江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油气藏形成与分布。